书城历史春秋左传
1325200000040

第40章 宣公(7)

晋景公将狄人的奴隶一千户赏赐荀林父,把瓜衍的县城赏给了士伯。他说:“我得到狄人的土地,这是你的功劳。不过没有士伯的进谏,我也便会失去荀林父了。”羊舌职对景公的做法十分赞叹,他讲:“《周书》中说:‘能用则用,可敬则敬。’便是这个道理吧。士伯觉得荀林父能够重用,国君相信了他,也觉得士伯可用,就能够说是昭明德行了。文王缔建了周朝,也不过这样。因此《诗经》讲:‘文王为天下谋福利,因此而建立了周朝。’便是说文王能施恩于天下民众。要是照此去做,如何能不成功呢?”

晋景公派赵同向王室进献抓捕的狄人,赵同不够恭慎。刘康公讲:“不出十年,赵同必遭大祸,由于上天已经抢夺了他的魂魄。”

鲁国开始征收田亩税,这是不合礼的。以前的井田制是依靠百姓之力以耕田,是增加财富的办法。

冬天,鲁国境内蝝虫成灾,造成了饥荒。《春秋》记录此事,是庆幸没有造成严重灾难。

宣公十六年

[原文]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夏,成周宣榭火。

秋,郯伯姬来归。

冬,大有年。

[原文]

(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①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秋,郯伯姬来归,出也。

为毛、召之难故,王室复乱,王孙苏奔晋。晋人复之。

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武子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②;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注释]

①黻(fú):绣有青黑两色亚字花纹的礼服。②体荐:即房。折俎:即。

[译文]

十六年春天,晋国的士会领着军队灭了赤狄的甲氏和留吁、铎辰。三月,晋国给周天子献赤狄的俘虏。晋侯向周天子请求,戊申日,把礼服赐给士会任命他做中军帅,而且兼任太傅。于是晋国的盗贼都逃向秦国,羊舌职说:“我知道:‘夏禹任命善人,恶人便逃离了。’讲的即是此种情形。《诗》讲:‘小心谨慎啊,好像面临深渊,如同踩着薄冰。’这是由于有好人在上位的原因。好人居上位,国家便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俗话讲:‘民众多存侥幸,就是国家的不幸。’这说的即是没有好人在上位的原因。”

夏季,周王都城的宣榭着火,这是人放火烧的。但凡着火,人放的火称为“火”,天降的火称为“灾”。

秋季,郯伯姬回到鲁国,这是因为被弃而遣回的原因。

因为毛氏、召氏祸难的原因,周王室又发生动乱,王孙苏逃往晋国。晋国人让他官复原位。

冬季,晋景公派士会调解周王室诸卿间的纠纷。周定王设宴礼款待他,周大夫原襄公主持典礼。把没有切的半个牲体放在盛肉的器具里。士会私下问这是什么原因。周定王晓得后,召见士会讲:“季氏,你不曾听说吗?天子的享礼,是将半个牲体摆在盛肉器里,宴礼,则把切开了的牲体连肉带骨摆在盛肉器里;诸侯应该设享礼款待,卿应当设宴礼款待:这是王室的礼节。”士会回国后便讲求典礼,以修明晋国的法度。

宣公十七年

[原文]

〔经〕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①卒。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六月癸卯,日有食之。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卒。

[原文]

〔传〕十七年春,晋侯使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之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

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①,又弗许。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敛盂,高固逃归。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苗贲皇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

秋八月,晋师还。

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沮;君子如祉,乱庶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子逞其志,庶有②乎?尔从二三子唯敬。”乃请老,献子为政。

冬,公弟叔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

[注释]

①私属:宗族家兵。②(zhì):解。

[译文]

十七年春天,晋景公派郤克到齐国召请参与盟会。齐顷公让一妇人在帐幔后面偷看郤克。郤克腿瘸,上台阶时,妇人在房内笑出声来。郤克大为生气,出来后发誓讲:“要是不雪此耻,决不再东渡黄河。”郤克先行回国,留下栾京庐在齐国等待答复,他对栾京讲:“得不到齐国答复,你便不要回国。”

郤克回到晋国,请求进攻齐国,晋景公不同意。又请求领着自己的家族进攻,也没有被批准。

齐顷公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参与会盟。走到敛盂时,高固逃了回去。夏天,诸侯在断道举行见面,商议征讨怀有二心的国家。又在卷楚会盟,不过没有让齐国人参加。晋国在野王抓住了晏弱,在原地抓住了蔡朝,在温地抓住了南郭偃。晋国的苗贲皇出使国外,看见了晏弱,回国后对晋景公讲:“晏弱有什么罪?先前诸侯事奉我们先君时,都争先恐后。现在诸侯各国都认为我国群臣不讲信用,故而诸侯也都有了二心。齐君怕得不到礼遇,故而才不亲自出动,而使四个臣子代替。那时他的左右近臣中有人劝止说:‘国君要是不去,晋国肯定会抓住我们的使者。’故而高固走到敛盂便逃回去了。这三个人说:‘就算死了,我们也不能断绝国君与诸侯的友好。’他们这是冒险而来啊。要是对他们热情欢迎,便能怀柔天下诸侯纷纷前来。把他们抓住,便证明了齐国人阻拦齐君的话是对的,我们难道不是已经犯错误了吗?有了过错又不纠正,还要把他们长期关押不肯释放,使其感到后悔莫及,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反倒使中途逃回去的高固有了借口,而且会使前来我国的人畏惧,使诸侯害怕,这有什么作用呢?”于是晋国人故意放松了对晏弱三人的看管,让他们逃走了。

秋天八月,晋军班师回国。

士会准备告老退休,把儿子文子喊来讲:“士燮啊,我听说,喜怒合于礼的人是很少的,相反的人则很多。《诗经》讲:‘君子要是发怒,祸乱也许被遏阻;君子要是高兴,祸乱也许要结束。’说明君子的一喜一怒,都是为了消除祸乱。要是不能阻止,便必定会加剧祸乱。克也许是要阻止齐国的祸乱吧!要是不是这样,我担忧他会加剧齐国的祸乱。我预备告老辞官,以便让克满足心愿,这样也许能够使祸乱得以消除吧。希望你能恭恭敬敬地跟随这几位大夫。”随后便辞官退休,由克接管政权。

冬天,宣公的弟弟叔肸逝世。叔肸和宣公是同母兄弟。但凡太子的同母弟弟,国君在世便叫做“公子”,国君不在世则叫做“弟”。凡称为弟的,全是同母弟。

宣公十八年

[原文]

〔经〕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公伐杞。夏四月。秋七月,邾人戕。子于。甲戌,楚子旅卒。公孙归父如晋。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原文]

〔传〕十八年春,晋侯、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谷。齐侯会晋侯盟于缯,以公子强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

夏,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秋,邾子戕子于。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功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

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许请去之!”遂逐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发①即位哭,三踊②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注释]

①括发:用麻束发。②踊:顿足,表示哀痛欲绝。

[译文]

鲁宣公十八年春季,晋景公和卫国太子臧进攻齐国。军队到达阳谷。齐顷公和晋景公见面,并在缯地会盟,让公了强作为人质去到晋国。晋军撤退回国,蔡朝跟南郭偃也逃回齐国。

夏季,宣公的使者到楚国请求出兵,想联合进攻齐国。

秋季,邾国人在国杀害了子。但凡本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称为弑,别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称为戕。楚庄王逝世了,故而楚军也没有出兵帮助鲁国。不久鲁国又向晋国求援进攻齐国。楚国因此在鲁成公二年发动了蜀地战役。公孙归父因为父亲拥立了宣公,受到宣公的宠信。他想要铲除三桓即孟孙、叔孙、季叔,以便扩大公室的权利。他跟宣公策划妥今后,前往晋国访问,预备借助晋国的力量来铲除三桓。

冬季,宣公逝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讲:“使我蒙受杀死嫡子而立庶子的罪名,从而失去了强大诸侯国援助的人,便是襄仲啊!”臧宣叔气愤地说:“那时没追究襄仲的罪责,他的后代有什么罪?要是您想去掉他,便让我去除掉他。”于是襄仲的家族东门氏全部驱赶出了鲁国。公孙归父从晋国回国,走到笙地时,知道了宣公逝世和家族被驱逐的消息,便筑了一座祭坛,用帐帷围住,向他的副手复命。之后脱去上衣,用麻束起头发,在自己应立的位子上哭悼宣公,连连顿足,再出来,逃到齐国去了。《春秋》记录:“归父从晋国回国。”是表示对他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