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1431300000056

第56章 秦汉内河航运(五)

三珠江水系航运

秦汉时期,岭南经济文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内地接近的趋向。这一进步,是以水运的发展作为重要基础的。

珠江水系的早期航运,还为南海交通的开拓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秦始皇时,曾“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军称“楼船”,显然是以水军为主力。《淮南子·人间》记述各部队集结地点:

(秦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护应番禺秦军的四军,分别据沅江、湘江、赣江、信江水道。而直下“番禺之都”的部队,必然会利用珠江航运之便。当时南下各军,采取了山道和水道交错利用的交通形式。有学者认为,“虔州大庾岭道”后来成为“岭南地区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道”陈伟明:《历史时期岭南交通地理的演变发展》,25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其早期开通,应当自秦始皇时代起始。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和龙川令赵佗商议稳定岭南局势,“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史记·南越列传》)也说明了岭南与内地交通要隘所在。只说到横浦、阳山、湟溪3关,似乎没有提到龙川,很可能是因为龙川早在赵佗控制之中,已经早有部署的缘故。参见王子今:《龙川秦城的军事交通地位》,见《佗城开基客安家:客家先民首批南迁与赵佗建龙川2212年纪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12月。张荣芳、黄淼章对于“秦所通越道”有所考论,以为“秦所修筑的通越新道”“其尚可考者”有4条。其中第1条就是“从江西南安(今江西南康),经过大庾岭,出横浦关(今广东南雄县小梅关),复沿浈水西行,取北江顺江可抵番禺”张荣芳、黄淼章:《南越国史》,36~37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利用北江的水运条件。

关于南下水军循行珠江航道更为明确的记载,有汉武帝发楼船十万师征南越事。《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南越吕嘉等反,汉武帝“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以“伏波”、“楼船”、“戈船”为号,说明远征军的主力是强大的水军。“下厉将军”,《汉书·武帝纪》作“下濑将军”,也标示出兵种特征。南下路线可以考定者,当如下所示:

伏波将军路博德军 连江——┐

(汇水、洭水) ├———北江

楼船将军杨仆军 浈水——┚ (秦水)

戈船将军军 桂江——┐

(离水)│

下濑将军军 贺水——┼———西江

│(郁水)

驰义侯军 北盘江———红水河—┚

(牂柯江) (温水)

其中楼船将军杨仆的部队“先陷寻陕,破石门,得越船粟,因推而前”(《史记·南越列传》),兵锋最厉。

珠江的径流主要来自西江,占77%左右。西江支流多,集水面积较大,总的水情变化比较缓和,同时,流域内大面积的岩溶地形,使地面水和地下水有可能相互补给,以致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变化相对较为稳定,为航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时,唐蒙曾因“南越食蒙蜀枸酱”,开始调查西江水路。当地人说,蜀枸酱“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唐蒙在长安又询问蜀地商人,答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于是唐蒙上书建议:

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武帝于是置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后遂有驰义侯行牂柯江击南越之举。

两汉之际,中原战乱,夜郎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曾遣使从番禺江转回贡奏,受到光武帝刘秀褒赏(《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据《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曾入交阯,更姓为张,因与交阯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于是“由牂柯道去”,至于益州。可见当时北盘江——红水河——西江水路,曾经长期作为联系巴蜀云贵与岭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水经注·泿水》引王氏《交广春秋》,说到东汉末年一次西江水战:

步骘杀吴巨、区景,使严舟船,合兵二万,下取南海。苍梧人衡毅、钱博,宿巨部伍,兴军逆骘于苍梧高要峡口,两军相逢,于是遂交战,毅与众投水死者千有余人。

高要,在今广东肇庆。大规模的水军船队在江面集结、运动、交战,可以间接说明当时西江航运的发展水平。

北江和东江是珠江另两大支流,然而都具有山区河流暴涨暴落的特性。汉武帝时议伐闽越,淮南王刘安分析当地交通条件的险恶,指出“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关于当地“地深昧而多水险”,“水道上下击石”,“视之若易,行之甚难”等评述(《汉书·严助传》),应大致也符合北江和东江的实际情形。尽管如此,北江因地势近便,仍成为珠江水系中最受重视的航道。元鼎五年至六年(前112—前111),远征南越的楼船军的主力伏波将军路博德军和楼船将军杨仆军,就是由此进军,抢先攻破番禺的。

珠江水情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汛期很长,水量丰富,在下游河网密织的三角洲地区,形成特别利于航运的条件。秦汉时期番禺附近水运的发展,造船业的发达以及南海航运的开通,除了与地理条件的优越有关而外,当地人民开发交通事业的艰苦劳动,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