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嫁给起居郎郑颢。郑颢是郑的孙子,举进士第,任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才儒雅而著称。万寿公主是唐宣宗的爱女,所以宣宗选郑颢为驸马。有关礼官向皇上请命,打算遵循旧制度用银子装饰马车,唐宣宗说:"我正想以俭朴节约来教化天下人,应当从我的亲人开始。"于是命令礼官依照一品外命妇的标准用铜装饰车辆。唐宣宗又颁下诏书令万寿公主要执守妇人的礼节,一切规矩都依照臣下庶民的习惯,并告诫万寿公主不得轻视丈夫家族的人,不得干预时事。唐宣宗自写诏书告诫万寿公主说:"如果违背我给你的告诫,必然会有当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那样的祸患。"郑颢之弟郑,曾患有重病,十分危急,唐宣宗派遣使者去探视,回宫后,唐宣宗问道:"万寿公主在什么地方?"使者回答说:"在慈恩寺观戏场。"唐宣宗听后勃然大怒,叹惜说:"我一直奇怪士大夫家族不想与我家结亲,现在看来是有原因的!"立即命令召万寿公主入禁宫,让她站立在庭殿台阶之下,看也不看她一眼。万寿公主感到恐慌,泪流满面,向父皇谢罪。唐宣宗责备女儿说:"哪有小叔子病危,嫂子不去探望,反而有兴致去看戏的道理!"派人将万寿公主送回郑颢家。于是直到唐宣宗死,终其朝,皇亲贵戚都兢兢遵守礼法,不敢有违逆,像山东以礼法门风相尚的世族一样。
原文
(唐宣宗大中五年)进士孙樵上言:"百姓男耕女织,不自温饱,而群僧安坐华屋,美衣精馔(zhuàn),率以十户不能养一僧。武宗愤其然,发十七万僧,是天下一百七十万户始得苏息也。陛下即位以来,修复废寺,天下斧斤之声至今不绝,度僧几复其旧矣。陛下纵不能如武宗除积弊,奈何兴之于已废乎!日者陛下欲修国东门,谏官上言,遽为罢役。今所复之寺,岂若东门之急乎?所役之功,岂右东门之劳乎?愿早降明诏,僧未复者勿复,寺未修者勿修,庶几百姓犹得以息肩也。"秋,七月,中书门下奏:"陛下崇奉释氏①,群下莫不奔走,恐财力有所不逮,因之生事扰人,望委所在长吏量加撙节。所度僧亦委选择有行业者,若容凶粗之人,则更非敬道也。乡村佛舍,请罢兵日修。"从之。
注释
①释氏:指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所以得名。
译文
(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进士孙樵向唐宣宗上言:"百姓男耕女织,辛勤劳动却不能使自己获得温饱,而一大群不劳而获的佛教僧侣却安然自得地坐在华丽的房间里,身穿华美的衣裳,吃着精美的饭菜,大概十户农家也养不起一个僧侣。武宗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愤慨,勒令十七万僧侣蓄发还俗,使得天下一百七十万农户得以喘息复苏,而陛下即位以来,即下令修复被废的佛教寺庙,以致到今天天下修复庙宇的斧头刀锯之声仍不绝于耳,重新剃度的僧尼几乎恢复到以前的数目。您即使不能像武宗那样革除积弊,也不必让已废除的积弊重新复兴啊!近日您想修缮长安城东门,谏官上言劝阻,您立即就罢除这项工役。而目前所恢复的寺庙,岂能比修复东门更加急迫?所花费的工役,岂能比修缮东门更少?希望您尽早降下圣明的诏书,命令凡僧尼还没有恢复身份的不准再予恢复,寺庙还未修复的也不准再兴建,或许百姓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秋七月,中书门下奏称:"陛下您崇奉佛教,下面的人莫不为之奔走,恐怕国家的财力无法承受,且因为推奉佛教而引发事端,骚扰人民,希望陛下能命令掌管佛事的有关官吏,对修建寺庙的费用适当地加以节约。对所剃度的僧侣也加以选择,如果容纳凶残粗野的人,就更不是敬奉佛法了。乡村间的小佛舍,请等到罢兵后再修。"唐宣宗同意了。
原文
(唐宣宗大中八年)正月,上自即位以来,治弑宪宗之党,宦官、外戚乃至东宫官属,诛窜甚众。虑人情不安,丙申,诏:"长庆①之初,乱臣贼子,顷搜(tì)余党,流窜已尽,其余族从疏远者,一切不问。"
九月,上召翰林学士韦澳,托以论诗,屏左右与之语曰:"近日外间谓内侍权势何如?"对曰:"陛下威断,非前朝之比。"上闭目摇首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卿谓策将安在!"对曰:"若与外廷议之,恐有太和之变②,不若就其中择有才识者与之谋。"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试之矣,自衣黄、衣绿至衣绯,皆感恩,才衣紫③则相与为一矣!"上又尝与令狐(táo)谋尽诛宦官,恐滥及无辜,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
注释
① 长庆:唐穆宗李恒的年号(公元821-824年)。②太和之变:指甘露之变。③衣黄、衣绿、衣绯、衣紫:唐代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的衣服有一定的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衣,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绿色,九品深青,其他不入流的官或者平民黄衣。
译文
(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正月,唐宣宗自从即皇帝位以来,整治弑唐宪宗的逆党,宦官、外戚以至东宫的官属,很多人受牵连,被诛杀的和被流放的人很多。由于怕造成人心不安,丙申,唐宣宗颁布诏书宣称:"长庆初年的乱臣贼子,前一段时间搜捕其余党,已经全部依罪流放,其余与罪犯较疏远的亲族,一概不予追究。"
九月,唐宣宗招来翰林学士韦澳,假借讨论诗文,屏去左右近侍对韦澳说:"近日禁宫外对内侍宦官的权势有哪些说法?"韦澳回答说:"都说陛下对宦官的处置威严果断,不是前朝皇帝可以相比的。"唐宣宗闭上眼睛摇摇头说:"不是这么回事,不是这么回事!朕对宦官还有畏惧呢。你看有什么良策能对付宦官呢?"韦澳回答说:"如果与宫廷之外的宰相大臣谋议诛除宦官,恐怕会有像太和年间那样的变故,还不如就在宦官当中选择一些有才识的人,与他们来谋议。"唐宣宗说:"这是末策,朕已试行过,当朕提拔他们,让他们穿上黄色衣裳、绿色衣裳,以至绯衣时,他们都感恩戴德,一旦赐给他们紫衣时,他们便与为首作恶的宦官抱成一团,不再听朕的话了!"唐宣宗还曾与令狐绹密谋,企图将宦官全部诛杀干净,令狐绹担心会滥杀无辜,秘密地奏告唐宣宗说:"只要对有罪的宦官不予放过,宦官有缺不补充,就会自然而然地慢慢消耗他们,最后死光,用不着您的操劳忧虑了。"
原文
(唐宣宗大中十年)上以京兆久不理,夏,五月,丁卯,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为人公直,既视事,豪贵敛手。郑光①庄吏恣横,为闾里②患,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③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d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耳,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tì)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及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
注释
①郑光:唐宣宗的舅舅。②闾里:周围邻居。③畿甸:指国都附近。
译文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唐宣宗因为京兆地方很久得不到治理,夏五月丁卯(二十五日),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韦澳为人公正爽直,到京兆府上任后,豪猾贵戚均有所收敛,不敢为非作歹。国舅郑光庄园的庄吏骄横无比,多年的租税不交官府,韦澳将他逮捕并锁了起来。唐宣宗于延英殿问韦澳,韦澳将逮捕郑光庄吏的原委全部向唐宣宗陈奏,唐宣宗说:"你怎么处置他呢?"韦澳回答说:"将依照法律处置。"唐宣宗又说:"郑光特别喜爱这位庄吏,怎么办呀?"韦澳回答说:"陛下从宫禁内庭的翰林院任用我为京兆尹,希望我清扫京畿地区多年的积弊;如果郑光的庄吏是多年的蠹害,却能得到宽大免于刑事处分,那么陛下所制定的法律,看来只是用来约束贫困百姓,我实在是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再去办事了。"唐宣宗说:"你说的确实全合乎道理,但朕的舅舅郑光的面子朕不能不顾;你可以用棍杖狠狠地处罚庄吏,但免他一死,行吗?"韦澳回答说:"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当面诏告,请求陛下让我关押那个骄横的庄吏,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唐宣宗说:"你的话正大光明,非常可行。朕因为母舅郑光的缘故阻挠你依法行事,感到很惭愧呀。"韦澳回到京兆府,即重杖庄吏;督促他交满数百斛租税后,才将他交还郑光。
原文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正月)上欲幸华清宫①,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guàn)手而读之。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十月)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②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③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曰:"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八月去世)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注释
①华清宫:宫殿名,以温泉著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②怡然:高兴的样子。③闾阎:中国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阎是里巷的门;以此泛指民间百姓。
译文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正月)唐宣宗想去华清宫,谏官们极力上言加以劝阻,唐宣宗便放弃了去那里游玩的想法。唐宣宗喜欢听规谏之言,凡是谏官们论事、门下省封驳,只要合乎情理,大都能虚心接受,表示听从。得到重臣所奏上的章疏,必焚香洗手然后阅读。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十月)唐宣宗临朝听政视事时,接待问答群臣犹如对待宾客,就是他的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意。每次宰相奏对政事时,近旁没有一人站立,其威严的神态令人不敢仰视。宰相奏事完毕后,唐宣宗忽然会高兴地说:"我们可以谈些闲话了。"接着就问宰相们街道闾巷的细微事,有时谈论宫禁中游宴的事,无所不谈。谈了一刻钟左右,唐宣宗又收起面孔说:"你们应当好自为之,朕经常忧虑你们会辜负朕,使以后不再能相见。"说完后即自御座起身回宫。令狐绹对人说:"我当了十年宰相,操掌政柄,最得皇上的恩遇;但每次在延英殿与皇上奏对政事,没有不汗流沾衣的。"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去世)唐宣宗聪明细致,沉着果断,用法不徇私情,能虚心纳谏,从谏如流,不轻易将官位赏人,谦恭谨慎,生活节俭,爱护百姓的财物,所以大中年间的政治较清明,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有人思念歌咏,称其为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