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8年,杨广命河北各地发民夫军工百万人,穿永济渠,北自涿郡,中引沁水,南入黄河。男丁不足,以妇女充役。
公元610年,杨广遣朱宽招抚流球(今台湾),招抚不成,又派大军讨伐,打败流球,斩流球王渴剌兜。再游江都。开江南运河,自京口至余杭,长800里,广十余丈,以方便南游会稽(今浙江绍兴)。
公元612年,杨广因高丽王未按时到涿郡朝觐,发兵攻高丽,共24军,共113万余人,海陆并进,大败而归。
公元613年,杨广再攻高丽。礼部尚书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造反,攻洛阳,不克,又西攻潼关。杨广大惧,从高丽引军还,杨玄感兵败被杀。
公元614年,杨广第三次征天下兵攻高丽,然而当时全国已乱,所征兵大多没有到,而高丽也已困乏,乞和,杨广大悦,于是退兵。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陷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恭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
唐纪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隋炀帝杨广,立秦王杨浩为帝。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是为高祖,国号唐。
公元621年,李世民攻王世充,围洛阳,又打败并生擒前来救援的窦建德。王世充绝望而降。唐高祖李渊因李世民功劳太大,前代的官都不足以与之相匹配,特置天策上将,位居王公之上。
公元626年,因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素来与秦王李世民不和,几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在部下的劝说下,早朝时伏兵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李渊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太宗,自称太上皇。东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合兵10万攻中国,进军至渭河便桥,长安大震。唐太宗轻骑出面请和,与二可汗分别盟誓,突厥撤退。
公元627年,唐太宗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
公元630年,唐大举攻东突厥,兵部尚书李靖出马邑,颉利可汗大败,被部下所执送中国,东突厥亡,在东突厥地分为六州,设置定襄都督府与云中都督府统制。四夷君长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公元635年,唐太宗下诏按照百姓财产的多少将全国的户等分为九等。唐军入吐谷浑境(今青海)2000里,伏允可汗远遁,被部下杀死。
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其相禄东赞赴长安请婚,太宗许以文成公主,第二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入藏。
公元643年,太宗下令画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列于凌烟阁。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畋猎,逐渐失宠,魏王李泰见太子有足疾,也阴谋夺太子位。太宗的弟弟李元昌因为行为不端几次被太宗责备,于是怂恿太子造反,太子岳父侯君集等也多次劝说太子造反,李承乾同意起兵弑父,由于李元昌提前作乱,事情泄漏,李承乾废为平民,李元昌被赐死,侯君集等被处斩。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葬于昭陵,庙号太宗,子李治嗣位。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辅政。
公元654年,唐高宗李治赴感业寺进香,见到做太子时就喜欢的武曌,于是引武曌入宫,封为昭仪。第二年,武曌诬王皇后及萧淑妃谋逆,害死二人,高宗立武曌为皇后。
公元664年,唐高宗想有所作为,却被皇后武曌左右,十分不满,召上官仪商议,打算废后,武曌知道后责问高宗,高宗懦弱退缩,囚禁上官仪,并抄家杀其子。自此以后,每临朝视事,武曌即垂帘于后,天下事都决于皇后,中外称为"二圣"。
公元668年,历时两年,唐军李、薛仁贵等攻陷高句丽扶余城,强渡鸭绿江,围平壤,高句丽王高藏出降,高句丽亡。唐政府置9都督府、42州、100县,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统治。
公元672年,吐谷浑畏吐蕃的强盛,东迁至唐朝灵州,唐在此地置安乐州安置吐谷浑部族,其故地(今青海)都为吐蕃所有。吐谷浑汗国亡。
公元675年,武曌毒死太子李弘,立其弟李贤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子中宗李哲继位,尊武曌为皇太后,政事都取决于太后。
公元684年,中宗欲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内史裴炎进谏不可,李哲气愤地说:"我即使把天下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武曌于是召集百官,废李哲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居于别殿,政事都取决于武曌。原眉州刺史李敬业、长安主簿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讨武曌,武曌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军30万镇压,李敬业、骆宾王等被部将杀死。
公元686年,武曌知道人心不服,希望通过大肆诛戮来立威,于是大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皆给驿马,直抵御前,不实者不罪。于是告密纷起,人人自危。诞生了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酷吏。
公元690年,武曌废其子唐睿宗李旦为皇嗣,自己称帝,国号周。首开贡士殿试。杀唐豫章王李亶、泽王李上金、南安王李颖、故太子李贤之子二人,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尚书左丞张行廉等人,李氏皇族及忠贞大臣,死亡殆尽。任用王弘义等酷吏,在丽景门内设置监狱,凡是入此狱者,非死不得出,王弘义呼之为"例竟门",人人自危。
公元691年,杀酷吏周兴、索元礼以收买人心。置佛教于道教之上。
公元697年,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入侍宫闱,得武曌宠幸,权倾朝野。来俊臣欲罗织罪名于武氏诸王以及太平公主,又欲诬陷李哲、李旦谋反,以谋取更大的权力,太平公主等揭发其罪,于是斩来俊臣,籍没其家。
公元698年,武曌年事已高,外甥武三思、武承嗣等谋为太子,最终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复立李氏为后,召其子庐陵王李哲返洛阳,命皇嗣李旦逊位,立李哲为太子,改名李显。
公元705年,武曌病情加重,张柬之、崔玄、桓彦范、薛思行等率羽林军赴东宫迎太子李显,自玄武门斩关而入,杀张易之、张昌宗,逼武曌让位于太子,改国号为唐,李唐复国。迁武曌于上阳宫,不久去世。中宗立韦氏为皇后,韦皇后干政如高宗时的武曌,并与武三思勾结,封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博崔玄为博陵王,夺去实权,朝政大权归于武三思。
公元707年,安乐公主与夫婿武崇训经常凌侮太子李重俊,呼之为奴,武崇训又请公主上言废掉太子,立公主为皇太女。李重俊不堪忍受,起兵杀死武崇训及其父武三思,不久兵败被杀。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吐蕃。安乐公主欲韦皇后临朝,自己为皇太女,于是合谋毒死中宗李显。韦皇后秘不发丧,自理朝政。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立李重茂为皇太子,继位。韦皇后临朝,南北卫军、台阁要司,都任用韦姓子弟,中外联结,称引图谶,称韦氏当取代唐朝。相王李旦子、临淄王李隆基起兵诛杀韦氏。太平公主命李重茂让位于李旦,李旦再称帝,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因为在诛除张氏兄弟与韦氏的事情有重要作用,得到朝臣的拥戴,权势日重,因为太子英名神武,谋废太子,改立暗弱者。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传位于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公元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李旦,擅权用事,宰相7人,5出其门,阴谋废立。李隆基大捕太平公主党羽,尽斩之,太平公主被赐死。
公元722年,唐罢诸卫府兵,改为招募,兵农分离自此开始。
公元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
公元744年,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李隆基因为宠妃武惠妃去世,悼念不已,有人称其子寿王李瑁妃杨玉环之美绝世无双,李隆基见后十分喜欢,令其先出家为女道士,号太真。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之女。不久玄宗暗中迎杨玉环入宫,很快得到宠爱,宫中称其"娘子"。
公元747年,安禄山入朝出入禁中,拜杨玉环为母。
公元750年,李林甫上奏停止征兵,此后各折冲府只有官吏没有士卒,猛将精兵,都聚于西北边境,国内武备自此空虚。
公元751年,安禄山又兼河东节度使,从此兼任三镇节度使,见中原武备松弛,开始有反心。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西洱河,鲜于仲通一人逃脱,杨国忠掩盖败绩,反而为其上表叙功。
公元752年,李林甫去世,杨国忠继任右相,兼任四十余使,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慑,凡是有才行声名而不为己用者,都贬出。又为收取人望,不以贤与不肖,按照资历补官。
公元755年,李林甫为相时安禄山因为其狡猾超过自己,所以畏服,而对继任的杨国忠十分藐视,二者开始交恶,杨国忠几次向玄宗进奏安禄山将要造反,玄宗并不相信。杨国忠为取信于玄宗,日夜搜求其反状。命京兆尹围安禄山在长安的赐第,捕其宾客,尽杀之。安禄山大惧,在范阳起兵15万,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军南下,势如破竹,攻陷洛阳。唐政府命高仙芝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募兵11万,使宦官边令诚为监军,边令诚多次以事干涉高仙芝,并诬陷高仙芝与封常清谋反,玄宗大怒,斩高仙芝、封常清。任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退屯潼关。颜真卿、颜杲卿召集地方团练,起兵讨安禄山。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唐玄帝李隆基与杨国忠强命哥舒翰出兵,哥舒翰抚膺大恸,引兵出潼关,在灵宝被叛将崔乾祐打败,哥舒翰降燕。潼关失守,李隆基弃长安西奔,至马嵬驿,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尽屠杨氏,杨贵妃亦绞死。叛军入长安,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不再西进。玄宗奔蜀,众拥皇太子李亨奔灵武,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平定河东。李亨请回纥增兵,唐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河阳、河内、颍川等地,燕帝安庆绪逃奔邺城。燕范阳节度使史思明据范阳假降唐政府。太上皇李隆基返回长安。
公元758年,肃宗命郭子仪等七镇节度使合兵20万,又命李光弼等率军相助,进讨安庆绪,却不舍统军元帅,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史思明发范阳兵13万救邺城,攻陷魏州,屠3万人。
公元759年,史思明在魏州称大圣燕王。史思明进军邺城,唐六十万大军被打败,史思明责安庆绪杀父之罪,斩之。史思明即位,令子史朝清留守范阳,分四道南侵,连陷汴州、洛阳。
公元761年,鱼朝恩多次上言攻取洛阳,唐肃宗命不顾李光弼的建议,强令出兵,战于邙山,唐军大败,河阳、怀州陷入敌手。史思明欲乘胜攻长安,命长子史朝义为前锋,从北道进陕城,结果几次被陕兵打败,史思明退至永宁(今河南洛宁北),责备史朝义胆怯,想要以军法杀掉。又命史朝义筑三角城来贮军粮,一日而毕,尚未涂泥,史思明又欲杀之,史朝义大惧,其部将遂于夜入史思明帐,杀史思明,史朝义即位。史朝义即位后,又派人到范阳杀掉史朝清等不归附自己的人,于是叛军爆发内乱。
公元762年,太上皇李隆基去世,肃宗李亨不久也去世。张皇后与李辅国不和,肃宗死后,张皇后欲杀李辅国,事情泄漏,被李辅国所杀。太子代宗(李俶)继位。李豫遣使向回纥请兵击燕,回纥登里可汗自率军至,李豫任长子雍王李适为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收复洛阳等地,燕帝史朝义逃奔莫州。
公元763年,唐军围困莫州,田承嗣劝说史朝义亲往幽州求兵救援莫州,史朝义离去后,田承嗣于是投降唐军。史朝义到范阳,范阳守将李抱忠拒其入城,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最终结束。吐蕃攻中国,边将屡次告急,宦官程元振都不上奏,等唐政府知道时,吐蕃军已接近长安城,唐代宗李豫任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抵御,才开始集结军队,而吐蕃军已至便桥,李豫逃往陕州,吐蕃入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宠为帝。郭子仪集兵进军长安,吐蕃恐惧,西撤。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引吐蕃、党项、吐谷浑分道入侵,仆固怀恩卒于道,三国战不利,大掠而去。吐蕃退至邠州,遇回纥兵,再次联军入侵,围困泾阳。郭子仪单骑往见回纥元帅药葛罗,免胄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酋长皆下马拜,遂立盟誓。吐蕃听闻后,连夜撤退。唐与回纥联军追击吐蕃军,大败之。
公元777年,藩镇日渐强盛,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据15州,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据7州,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据7州,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据6州。四镇相互勾结,虽然事奉朝廷,然而官爵、甲兵、赋税、刑杀,都各位己任,在其境内修筑堡垒、广为扩军,犹如独立王国。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去世,子德宗李适继位。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增实封满二千户,月给千五百人粮、二百马食,子弟、诸婿迁官者十余人,夺其兵权。
公元780年,德宗李适采纳杨炎的建议,废除原来的租庸调税制,改用根据百姓的财产为标准的两税法。杨炎诬陷刘晏谋反,德宗派遣宦官缢死刘晏,才下诏赐死,天下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