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1436500000056

第56章 附:《资治通鉴》大事记(4)

公元781年,杨炎害死刘晏后,天下为之侧目,杨炎派心腹告谕各节度使,因为德宗讨厌刘晏,所以才杀他。德宗听说后,十分厌恶杨炎,于是有了杀杨炎之心。迁杨炎为中书侍郎,擢卢杞为门下侍郎,并同平章事,不再专任杨炎为相,不久又废掉杨炎宰相之位。杨炎因为售卖房屋,被卢杞抓住把柄,诬陷其有谋反之心,于是被贬崖州,杨炎在路上被缢死。

公元783年,唐与吐蕃在清水结盟。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德宗李适命各地讨伐。公元783年10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途经长安,军士冒雨,寒甚,多携子弟而来,冀得赏赐遗其家,既至,一无所赐。到浐水,仅有蔬食犒师,军遂叛。李适急命出金帛20车赐之,而变兵已入长安,李适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变兵立太尉朱泚为帝,国号秦,围攻奉天。河中节度使李怀光统军星夜赴援,遣兵马使张韶微服送表入奉天,守军士气大震,李怀光在澧泉打败朱泚军,朱泚解围退回长安。李怀光性格粗疏,经常对人说卢杞等人为奸佞,卢杞等人命李怀光不必入觐,径自攻长安。李怀光千里赴救,却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于是屯兵不进,上表揭发卢杞等人的罪状,德宗不得已贬处了卢杞等人。

公元784年,李希烈称帝,国号楚。李怀光叛变,与朱泚联合,德宗再奔梁州。京畿节度使李晟攻克长安,朱泚欲投吐奔吐蕃,被部将杀死。唐德宗返回长安,猜忌诸将,用宦官窦文场为神策左厢兵马使,王希鉴为神策右厢兵马使,宦官掌禁军自此开始,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公元786年,李希烈被部下陈仙奇毒死,唐政府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不久兵马使吴少诚又杀陈仙奇,自称节度留后。

公元794年,唐与南诏结盟于点苍山。南诏王异牟寻在神川打败吐蕃,攻取铁桥等十六城,吐蕃十余万人降,由此衰弱。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去世,子顺宗李诵嗣位。顺宗继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朝政改革,二王谋夺宦官军权,引起宦官的激烈反抗,宦官逼迫顺宗传位太子宪宗李纯。宪宗即位后,贬除二王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

公元808年,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直陈时政之失,宰相李吉甫恶其直言,长期不得任用,牛李党政自此开始。

公元815年,唐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吉甫去世,由武元衡主持伐淮西的事务,被刺客所杀。

公元817年,李愬雪夜袭蔡州,擒吴元济,送长安,斩于独柳之下。

公元819年,宦官迎佛骨至长安,刑部侍郎韩愈上书谏,宪宗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

公元820年,宪宗李纯突然去世,时人皆言为宦官陈弘志所杀。穆宗李恒继位。

公元821年,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与以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在科举考试上再次爆发冲突,李宗闵等人被贬。唐吐蕃会盟,史称"长庆会盟"。

公元824年,唐穆宗李恒卒,子敬宗李湛继位。晚唐时期开始。

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击球军将苏佐明等杀死,宦官刘克明矫诏立绛王李悟为帝。宦官王守澄等发左右神策军,捕杀苏佐明、刘克明等,立江王李昂为帝,是为文宗。

公元828年,自宪宗继位以来,宦官专权,废立君主,人莫敢言。公元828年三月,举行贤良方正科科举考试,昌平人刘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虽然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

公元835年,李训、郑注等人密谋诛除宦官。李训欲专奇功,擅自改变计划,借口左金吾厅后石榴树上有甘露,计划乘宦官仇士良率众宦官前往查看时,杀掉众宦官,仇士良等劫持文宗诛杀李训、郑注等人。史称"甘露之变"。

公元839年,文宗因为受制于宦官家奴,自称不如受制于诸侯的周赧王、汉献帝。

公元840年,唐文宗李昂去世,宦官仇士良等杀太子李成美,立皇太弟颍王李炎,是为武宗。李德裕拜宰相。

公元842年,回纥愠没斯率众降唐,赐名嗢没斯为李思忠。

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笃奉道教恶僧尼,下令毁佛,大秦穆护、袄僧也都勒令还俗。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去世,宦官马元贽等迎立武宗叔父光王李忱,是为宣宗。罢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李党的薛元赏等也被罢免,牛党牛僧孺等人迁官北上。

公元849年,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李德裕去世,牛李党争结束。

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去世,人称"小太宗"。遗诏立三子夔王李滋,宦官王宗实废李滋,迎立郓王李漼,是为懿宗。

公元873年,唐懿宗李漼去世,子僖宗李俨继位。

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起义。

公元875年,田令孜为神策军中尉,唐僖宗称其为"阿父",政事悉以委之。王仙芝攻陷濮州、曹州,冤句人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

公元880年,黄巢西进,连陷洛阳、潼关,长安,称帝,国号齐。僖宗逃至兴元,陈敬瑄率军请求僖宗入成都。

公元881年,僖宗入成都,郑畋统率大军围长安,黄巢军从东面撤走,唐将程宗楚、弘夫、王处存率军进入长安。程宗楚等人害怕其他将领入城后分去他们的战功,竟不通报凤翔节度使郑畋和夏节度使拓跋思恭,而入城的士兵大肆抢掠,长安城一片混乱。黄巢还军长安,唐军大败,黄巢再进入长安,纵兵屠杀长安居民。

公元882年,齐将朱温降唐,赐名朱全忠。唐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军南下。

公元883年,李克用率军收复长安,黄巢焚毁宫室撤离关中,围困陈州。

公元884年,李克用追击黄巢军至汴州,人马疲乏,粮尽,营于城外。朱全忠以礼接待迎其入城,李克用喝酒后在言语上侮辱朱全忠,朱全忠内心不平,率军杀李克用,没有得逞。自此李克用父子与朱全忠结仇。黄巢被部将林言杀死。

公元885年,僖宗启程回长安,听从朝廷号令的只有河西、山南、剑南、岭南数十州而已。王重荣与李克用率军逼长安,僖宗逃至凤翔。

公元886年,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及李克用、王重荣,上奏僖宗请求诛杀田令孜。田令孜挟僖宗再奔兴元,自请为西川监军使,依附陈敬瑄。朱玫立襄王李煴为帝,入长安,而后朱玫被部下王行瑜所杀,李煴被王重荣所杀。

公元888年,僖宗返回长安,不久去世,诸宦官立寿王李晔为帝,是为昭宗。王建攻略西川,与陈敬瑄大战。

公元895年,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率军围长安,谋废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进封晋王。

公元900年,昭宗恶宦官,与崔胤密谋尽诛宦官,杀掉宦官宋道弼、景务修。宦官恐惧,左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右神策军中尉王仲先等,囚禁昭宗于少阳院,立太子李裕为帝。

公元901年,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超起兵杀刘季述、王仲先,迎昭宗复位。崔胤致书朱全忠,称受密诏,请出兵迎昭宗赴洛阳,朱全忠得书后从大梁起兵。宦官恐惧,劫持昭宗逃往凤翔。朱全忠遂入长安,又进围凤翔。

公元903年,李茂贞遣兵杀宦官韩全诲、张弘训等70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迎昭返长安,尽杀宦官,只留幼弱者30人以供洒扫。朱全忠进封梁王、王建为蜀王。

公元904年,朱全忠逼迫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又杀昭宗,立李柷为帝,是为哀帝。

后梁纪

公元907年,唐哀帝李柷让位于梁王朱全忠,唐亡。朱全忠称帝,是为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封越王钱镠为吴越王,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史称南楚。蜀王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晋王李克用、淮南节度使弘农王杨渥、岐王(今陕西凤翔)李茂贞,仍用唐天佑年号,与梁征伐不息。

公元909年,后梁自大梁迁都洛阳。封王审知为闽王、刘隐为南平主、刘守光为燕王。

公元910年,淮南弘农王杨隆演称吴王,史称南吴。吴越王筑捍海石塘,扩建杭州城,大修台馆。

公元911年,梁晋会战于河北柏乡,梁军大败。燕王刘守光听闻梁军失利,自立为帝,建都幽州,国号大燕。

公元912年,朱全忠病危,打算立朱友文为太子。命朱友珪出任莱州刺史,由于当时迁官的人大都在中途被赐死,朱友珪惧,夜入皇宫杀死朱全忠。朱友珪密不发丧,又遣使命朱友贞杀掉朱友文,遂即皇帝位。翼王朱友谦投奔晋王李存勖。

公元913年,后梁均王朱友贞起兵讨朱友珪,斩之,朱友贞即帝位,是为末帝。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晋王李存勖大举攻燕,陷幽州,擒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燕亡。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契丹国人称其为"天皇王"。

公元919年,吴越王钱镠遣其子钱传瓘攻南吴,互有胜负。南吴徐温将俘虏归还吴越,吴越也遣使求和。从此20年间,两国之间无战争,百姓稍得安宁。

后唐纪

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于魏州称帝,是为庄宗,国号唐,建都洛阳,史称后唐。李存勖大军自杨刘渡黄河,李嗣源乘虚袭取大梁,王瓒开门出降后唐,后梁亡。

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令前朝遗留的宦官都重回皇宫,给以厚禄,委以事任,从此宦官又开始干预政事。李存勖又宠信伶人,命伶人为刺史,而亲军中有跟随李存勖百战却未获官职,众心乃离。

公元925年,后唐命魏王李继岌任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任行营都招讨使,大举攻前蜀,前蜀亡。郭崇韬因为得罪宦官与庄宗刘皇后,被诬以谋反,庄宗派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前往调查,刘皇后径直下令处死郭崇韬。

公元926年,杨仁的士兵皇甫晖因为夜晚与人赌博不胜,挟持杨仁作乱,叛军拥赵在礼为帅,四处劫掠。庄宗命李嗣源率军平乱,到邺都,李嗣源部下兵变,逼李嗣源引军南陷大梁。李存勖欲亲伐李嗣源,伶人郭从谏率亲军叛乱,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

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不久去世,子孟昶嗣位。后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叛乱进军洛阳,后唐闵帝李从厚奔卫州,被卫州刺史王弘贽缢杀。李从珂入洛阳嗣位,是为末帝。

后晋纪

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调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天平(今山东东平)节度使,石敬瑭不受命,起兵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并许以割让燕云十六州,求得援军,南攻洛阳,李从珂举族登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亡。

公元937年,后晋范延光、张从宾、符彦饶相继发动叛乱。南吴杨溥让位于齐王徐知诰,南吴亡,徐知诰即帝位,国号唐,史称南唐。

公元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尊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后晋建东京于汴州,以汴州为开封府,以东都为西京。

公元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卒,侄出帝石重贵嗣位。采纳同平章事景延广的建议,在向辽告哀的国书上称孙不称臣。契丹卢龙节度使赵延寿久想取代后晋在中国称帝,屡次劝说辽太宗耶律德光攻晋,耶律德光也很赞同。

公元945年,契丹大举攻后晋,直入邢、洺、磁三州,杀掠殆尽。后晋皇甫遇败契丹军于相州榆林店。后晋出帝石重贵命杜威为都招讨,统领诸道兵乘胜北攻,攻陷辽泰州,因辽军回击退至白团卫村,被辽兵重重围困。后晋马步左右厢指挥使符彦卿、皇甫遇,逆风出战,辽兵大败,杜威不敢追,退屯定州。殷主王延政改国号为闽,遣其侄王继昌镇福州,李仁达杀王继昌,立雪峰寺僧卓岩明为帝,奉表称藩于后晋,不久又杀掉卓岩明,向南唐称藩。

公元946年,后晋出帝石重贵任命杜威为元帅,李守贞为副帅,大举攻辽。契丹主耶律德光起兵迎战,围杜重威于中度桥,水泄不通,许立杜重威为帝,杜重威遂举军降,士卒奉命解甲,皆恸哭。辽遣降将张彦泽率骑兵星夜袭大梁,斩关而入。石重贵欲自焚,被亲军薛超所救,乃脱黄袍,换素衫,奉表出降,张彦泽囚之于开封府,后晋亡。

后汉记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入大梁,封石重贵为负义侯,举族迁之于黄龙府。赵延寿请筹集军粮,耶律德光回答:"吾国无此法。"纵兵四出剽掠,称为"打草谷",数百里间,财畜殆尽,民变迭起。耶律德光改汴州为宣武军,以萧翰为节度使,率军北归。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乘虚入大梁,国号汉,史称后汉。

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成年后,杀辅政大臣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中书令史弘肇、三司使同平章事王章等。又密命杀邺都留守郭威,郭威遂叛,起兵南下,刘承佑出兵战败,被乱兵所杀。郭威入大梁,李太后临朝,遣太师冯道迎立高祖刘知远弟刘崇子刘赟。镇州、邢州上奏契丹南侵,攻陷内丘、饶阳,李太后命郭威率军抵御,到澶州时士兵哗变,拥立郭威为帝,返军南行。

后周纪

公元951年,郭威入大梁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同日,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也在太原称帝,称北汉。刘崇向契丹自称"侄皇帝",后汉连同契丹伐后周,契丹燕王耶律述轧等作乱,杀契丹主耶律兀欲。太宗耶律德光之子耶律述律逃入南山,被诸部拥立为帝。南唐灭亡南楚。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子柴荣继位。后汉刘崇闻讯,请兵于契丹,亲率大军攻后周,后周柴荣也亲率大军抵御,双方战于高平,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率骑兵率先逃跑,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降后汉。柴荣亲自率领亲兵督战,后汉大败。柴荣乘胜攻入后汉境内,围攻太原未下,最终撤退。刘崇不久去世,子刘承钧继位。

公元958年,后周第三次攻南唐,兵临长江。南唐元宗李璟上表称藩,去帝号、年号,用后周年号;割长江以北的庐、舒、蕲、黄4州与后周。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大举攻辽,辽益津关、瓦桥关守将先后投降,又欲攻打幽州,世宗因病撤军,不久去世,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