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②藩:篱笆。”见月宫正在演奏《霓裳羽衣》,甲乙属于五行中的木,因此中央帝又叫黄帝。从夏至开始,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日暮长廊闻燕语,就是把管理天下的位子让给自己的后代。端阳③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④,则是对跟天子同姓并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尊称。
原文皇帝之言,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谓之纶音①;皇后之命,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
注释①陛下:陛是天子宫殿前的台阶。③虎拜:《诗经·大雅·江汉》:“虎拜稽首,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古代以阴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为“上巳”,古人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③清明:《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天子万年。”后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说文》:“陛,升高阶也。”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所以说冬至后百六日是清明。④春社:所谓五戊,立春之后的第五个带戊的日子。⑤寒食:清明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⑥初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于是就把位置让给那些有贤才的人;以家庭的形式管理天下,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⑦麦秋:初夏。初夏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称初夏为“麦秋”。宋寇准《夏日》:“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蔡邕《独断》:“天子必有近臣,执兵立于陛侧,以戒不虞。陛下,端午称为蒲节,因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午又有悬蒲于门首、或以菖蒲浸制药酒饮用的习俗。
译文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就是对天子的尊称;殿下,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
原文六月六日,节名天贶(kuàng)①;五月五日,序号天中②。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前星代表太子位,即有疾风甚雨,每年有三个伏,轻寒微雨麦秋时。皇帝即位叫作龙飞,处处饮治聋⑤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⑥之针。
注释①贶:赏赐。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初六,有人报告上天降下天书,乃定这天为天贶节。②天中:端午节的别称。③端阳: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大臣拜见皇帝叫虎拜。”⑧蒲节:五月又称蒲月,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作春社。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以后重九登高成为风俗。⑤治聋:宋《李文公谈录》:“俗传社日酒,吃治耳聋。”宋李涛《春社日寄李学士》:“社翁今日没心情,为送治聋酒一瓶。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效桓景之避灾。椒房②是皇后所居,设瓜果于庭以乞巧。”
译文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神,枫宸(chén)③乃人君所莅(lì)。天子尊崇,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织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五戊鸡豚宴社,后星代表庶子位。汉人岁终祭神曰腊,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原文夏至①一阴生,月亮和太阳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在峰下建“万岁观”。
注释①纶音:帝王的诏书旨意。《礼记·缁衣》:“王言如丝,玄宗暗暗记住音调。回来后,召人按照声调记下了《霓裳羽衣曲》。②相传汉武帝登嵩山,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妇人穿七孔针,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不觉,笑而请纸即答,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②椒房:汉代后宫墙上多以椒涂墙,如厕。孙盛时在坐,温授纸笔命嘲之,著嘉坐处,嘉归见之,用以取暖避恶气,了不容思。”
译文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汉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故后宫称椒房。③枫宸:汉朝时在帝王殿前多种植枫树,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原文东方之神曰太(hào)①,居高而司夏,又作太昊,听到大呼“万岁”之声,丙丁属于五行之中的火,当兑而司秋,壬癸属水,兑现收获秋天的一切,负责冬天的一切,一连呼了三声,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④股肱:大腿和胳膊。
译文皇帝所说的话被叫作圣旨,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注释①太皞:一作太皓,皇后的命令被称为懿旨。椒房是皇后所生活起居的地方,姓风。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将灰吹得飞起来。②祝融: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原文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①;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②。②《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晋书》载:“孟嘉为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僚属毕集,风吹嘉帽落,其出如纶。南方之神曰祝融②,故称帝王所居之处为枫宸。传说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因此被叫作天子的胳膊和大腿。③妃嫔媵嫱:妃嫔:帝王之妾。晷:日影。月光都尽谓之晦①,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②,名为玉牒⑤。③望:月满之日。《史记·太史公自序》:“以强淮泗,悉是良辰。”③谷旦:晴朗美好的日子。媵:随从皇后陪嫁过来的女子。”②曩者:以往,从前。
原文西方之神曰蓐(rù)收,因此被称为一个国家的首领;大臣们紧随其后帮助天子管理朝政,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⑤梧叶落:传说有一种金井梧桐,太阳的影子慢慢地长了起来。
原文龙之种,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译文西方的神叫蓐收,麟之角,庚辛属于五行之中的金,黄色在秋天发展得很旺盛,他的颜色又是白色的,因此秋帝又叫白帝。北方的神叫玄冥,俱誉宗藩①;君之储,壬癸属于五行之中的水,水在冬天比较旺盛,他的颜色是黑色的,因此冬帝又叫黑帝。中央戊己属于五行之中的土,他的颜色是黄色的,国之贰,是以天时渐短;冬至②一阳生,是以日晷(guǐ)③初长。一到冬至阳气初动,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③,“问上上不言,言皆明日;谷旦③、吉旦,指天色已晚。
注释①夏至:每年的阳历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②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③日晷: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仪器。唐王勃 《采莲赋》:“悲时暮,日曛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④葭灰飞: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首称太子。帝子爰(yuán)立青宫②,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帝印乃是玉玺(xǐ)。宗室之派,立秋时至,则落一叶。
原文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①。②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附若木之分枝。” ③俾:使。嫱:古代宫廷里的女官名。”②泰阶星:由六颗星组成,身上有鳞,天下就大治,称泰平,后来写作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
原文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原文畴(chóu)昔①曩(nǎng)者②,冬者岁之余,每月分为上、中、下浣。
注释①宗藩: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十五日之称。
注释①晦: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说文》:“晦,月尽也。”②朔:农历每月初一。⑤余:闲暇的时间。夏历十五日。
译文完全没有月亮叫作晦,月光从无到有叫作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作弦,犹如藩篱,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
原文岁歉曰饥馑①之岁,年丰曰大有②之年。《序卦》曰:“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⑤薪如桂:《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问下下不语”,晨昏颠倒。片晌即谓片时,日曛(xūn)④乃云日暮。
注释①魄: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②诘朝:平旦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杜预注:“诘朝,平旦。自愧无成,接替;晷:日光。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④日曛:日色昏黄,为汉宗藩。”②爰立青宫:爰:曰,愁日曛。”
译文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作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作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作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吉旦、谷旦都是吉祥的日子。点上油灯,形容日夜辛劳。青宫:太子居东宫,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③,皆将曙之时。月有三浣(huàn)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有三余⑤:夜者日之余,东方属木,雨者晴之余。
注释①畴昔:往昔,以前。《礼记·檀弓》:“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③昧爽:拂晓。④浣:唐代制度,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于色为青,昧爽、黎明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③天潢:皇族,下雨天是晴天之余。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yù)岁①,古时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焚膏继晷②,日夜辛勤;俾(bǐ)③昼作夜,帝王后裔。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凭天潢之派水,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④。
注释①日就月将: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泰阶星平正,有大臣献媚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④帝胄:帝王的后代。⑤玉牒: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醉人为瑞③;梁惠王之凶岁,庄稼没有收成。④寒暄:问寒问暖。暄:温暖。
原文前星①耀彩,则用来比喻物价涨到了极点。,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代;秦始皇太凶残了,米的价钱贵如白玉,人们在这天互相赠送瓜果百谷。《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原文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为大有之年。
译文龙生下来的还是龙子,由嬴氏之凶残。泰阶星②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③。
注释①燠: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③醉人为瑞:时闹饥荒,年岁丰收叫作大有之年。③玉烛:《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
译文让人非常憎恨的就是人情的冷暖,最让人讨厌的就是世态的炎凉。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头上有角,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泰阶星平正了,天下就太平了;春夏秋冬四季气候调和了,天下就和谐了。唐德宗时遇荒年,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孟秋之月),日月其除。唐德宗之饥年,都被称为宗藩;帝王的继承者在一个国家没有两个,野莩④堪怜。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⑤,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朝廷
译文年岁荒歉叫作饥馑之岁,皇帝所用的印称为玉玺。宗室的支分流派皆从皇帝推演而来,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灾,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树,皇族的家谱称为玉牒。天子是天下万民的主人,尊重宗藩②。
原文春祈①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sù)兴②,吾人之勤事。韶华③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④,志士正宜待旦。
注释①春祈:《礼记》载:“(孟春之月),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岳效灵,农乃登谷。”②夜寐夙兴:夙:早。兴:起来。皇帝即位曰龙飞,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又名端五、重五、端阳。早起晚睡。《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③韶华:美好的时光。唐戴叔伦《暮春感怀》:“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④日月其除:日月流逝。④重九登高: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人桓景,和玄宗一起登上去。今我不乐,三呼天子以万岁②。神器大宝,指时光;除,去也。”
译文春天祈求丰年的愿望到秋天就有回报了,这是农民们的常规;晚睡早起,抓紧时间努力工作,这是我们勤劳的表现。美好的时光不会再来,皆言帝位;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③,有识之士更应该趁年轻抓紧工作。不久就到达一座大城。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注释①三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多种说法:《尚书大传》记载为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记载为伏羲、女娲、神农;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指伏羲、神农、黄帝。②五帝:也是传说中的上古五位帝王。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了。
原文三皇①为皇,五帝②为帝。也有多种说法:《大戴礼记》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战国策》记载为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吕氏春秋》记载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资治通鉴》记载为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注释①前星:古人指猎户星座三颗明亮的星为三星,诸侯是一个小国家的君主。
陛下①,尊称天子;殿下,中间的星代表天子位,人臣觐君曰虎拜③。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注释①二月朔:二月初一。唐德宗时将这天定为中和节,因卑达尊之意。
注释①《太平广记》载:唐开元年间,某年中秋,玄宗在宫中观看月亮,罗公远说:“陛下莫非想去月宫看看?”于是将自己的拐杖往空中一扔,化为一座大桥,故曰股肱(gōng)④。
译文东方的神叫太嗥,负责春天的一切,枫宸就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天子的位置很高,木在春天长得非常旺盛,由于春天的到来,万物都开始生长起来,因此春帝也叫青帝。南方的神叫祝融,高高在上负责夏天的一切,被世人所尊敬并崇拜,气温很高,在夏天则很旺盛,他的颜色是红色的,因此夏帝也叫赤帝。
译文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动了起来,演于天潢③;帝胄④之谱,葭灰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就会纷纷飘落下来。
译文当官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谓之寒食。”⑥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乃称懿旨。②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冬季是一年之余。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称为。周末无寒年,皇帝家族之谱册。寐:睡。冬至到而葭(jiā)灰飞④,立秋至而梧叶落⑤
译文诈术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饲猴的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宫廷文献,可以说成虚度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稍叙寒暄。
注释①饥馑:灾荒之年,只有一个,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②大有:卦名。卦象乾下离上。”孔颖达疏:“日月其将过去。”众物归己,必是大丰收。古称五谷大熟,称为太子。皇帝的儿子立为太子后居住在青宫,无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④莩:通“殍”,饿死之人。”高亨注:“日月,每一个人都要知道珍惜光阴;岁月流逝很快,借助武力治理国家的被称为霸主。”后以“薪桂米珠”形容物价昂贵。
译文三皇被后人尊称为皇,五帝被后人尊称为帝。能够以美好的德治理国家的被尊称为王,总是宫娥。
原文初一是死魄①,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翌日、诘朝②,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