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
本篇为哀悼友人袁炳而作。据末段的”余结谊兮梁门,复从官兮朱藩“及序中的”黯与秋草同折“看,袁炳卒于泰豫元年(472)之秋冬之际,此赋当作于袁炳卒后未久,其时江淹在京口。
仆之神交者,尝有陈郡之袁炳焉[1]。有逸才,有妙赏[2],博学多闻,明敏而识奇异,仆以为天下绝伦[3]。黯与秋草同折,今不复见才矣[4]。既而陈书有念[5],横瑟无从[6]。虽乏张、范通灵之感[7],庶同嵇、向笃徒之哀[8],乃为辞曰:
泫然沾衣兮[9],悲袁友之英秀[10]。系神绪而作氏[11],胤灵枝而启胄[12]。轹四代而式昌[13],洎十叶而克茂[14]。友人之生,川岫降明[15]。峻调迥韵[16],惠志聪情[17]。倜傥远度[18],寂寥灵素[19]。文攀渊、卿[20],史类迁、固[21]。譬如冬雪既洁,将似秋月至彻[22]。乃上代而少双[23],故叔世而旷绝[24]。吊蕙若之暂芳[25],慨琬琰之永阏[26]。
余幼好于斯友[27],乃神交于一顾[28]。邈畴年之缱绻[29],窈生平之游遇[30]。既游遇兮可寻[31],乃协好兮契心[32]。怀爱重于素璧[33],结分珍于黄金[34]。识一世而笑浅,访古人而求深。固高术而共径[35],岂异袖而同襟?尔挂情于霜柏,我发意于冬桂[36]。揽千品之消散[37],镜百侯之衰替[38]。带荆玉而争光[39],握随珠而比丽[40]。披图兮炤籍[41],抽经兮阅史[42]。共检兮《洛书》[43],同析兮河纪[44]。既思游兮百说[45],亦穷精兮万里[46]。爱诗文之绮发,赏赋艳兮锦起。罄古今之宝赆[47],殚竹素之琛奇[48]。信朝日之徒昃[49],属夜星之空移[50]。揽秋实于西苑,摘春华于东池[51],蚤同岁于上京[52],未满年于下国[53]。尔湘水兮深沉[54],我前山兮眇默[55],惟音华与书酒[56],伊楚越兮南北[57]。
余结谊兮梁门[58],复从官兮朱藩[59]。何人遥而困阻[60],而天道之匪存[61]!凋碧玉之神树[62],销紫石之灵根[63]。承远书于江澨[64],结深痛于尔魂。魂绵昧其若绝[65],泣萦盈其若结[66]。吝妙赏之不留,悼知音之已逝。金虽重而见铸[67],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尽兮,贵杨蕤于后烈[68]。
(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李长路、赵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
[1]神交:心神相交,以精神相交。本指未曾谋面,已两心相应,成为挚友。这里言”神交之一顾“,应指江淹年少时曾得袁炳之称许。江淹在其集《自序》中说:”所与神游者,唯陈留袁叔明而已。“又其《袁友人传》中说:”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陈郡:郡名,秦置,晋朝时辖境相当于今淮阳、沈丘、鹿邑等县及西华县一部分地,治今河南淮阳。南朝宋移治项县(今沈丘县槐店回族镇)。
[2]逸才:超群的才智。妙赏:善于品评的能力。
[3]仆:作者谦称。绝伦:无与伦比。
[4]黯:黯然,失去光泽。喻亡故。才:才华。
[5]陈书有念:打开书即想起。
[6]横瑟无从:横瑟想弹奏但无人和之。言没有了知音。
[7]张:张劭,字元伯。范:范式,字巨卿。《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少游太学,与张劭为友。后二人分离,范式忽梦张劭呼他,告以死期,范式恍然觉寤,遂投其葬日,驰往赴之。范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墓穴,将下棺,而柩不肯进。张劭母令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劭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式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柩于是乃前。
[8]嵇:嵇康。向:向秀。向秀和嵇康相友善,康以事被诛,后秀经其旧庐,闻邻人吹笛,追想昔日与康游宴之好,乃作《思旧赋》。事见《晋书·向秀传》。笃徒:挚友,志同道合者。
[9]泫(xuàn)然:流泪的样子。
[10]英秀:喻才华出众之人。
[11]系:继承。神绪:不凡的统绪。《通志·氏族略》:”袁氏,妫姓,舜后。“因袁氏为舜之后,故云。
[12]胤(yìn):嗣。枝:通”支“,指同宗旁支。胄:后裔。汝阳袁氏起于东汉袁安,其后三世为公卿(见《后汉书·袁安传》)。袁炳为其一支。
[13]轹(lì):车轮碾过,引申为经历。式:用,以。昌:盛,袁氏汉末在朝者多。
[14]洎(jì):至。十叶:十世。指自袁安至袁炳已历十世。克:能。
[15]川岫(xiù):山川。岫,峰峦。明:神明。《诗经·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以上二句用此意,谓山川神灵降和气而生袁炳。
[16]峻调迥韵:言谈高正,风韵不群。
[17]惠:通”慧“。
[18]倜傥:洒脱不俗。远度:气度超远。
[19]寂寥:沉静。灵素:灵巧而诚朴。
[20]渊:王子渊,即王褒。卿: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二人皆西汉时著名辞赋家。
[21]迁:司马迁,著《史记》。固:班固,著《汉书》。二人皆汉代杰出的史学家。
[22]彻:通”澈“,清澄。《艺文类聚》卷三四”既洁“上有”既华“二字,”至彻“上有”至丽“二字。
[23]上代:清明之世,指古代。
[24]叔世:衰乱之世。江淹《袁友人传》云:”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25]吊:悲悼。蕙若:蕙草和杜若。皆香草名。
[26]慨:《艺文类聚》卷三四、《四部丛刊》本《梁江文通集》、梁宾刻《江文通集》作”恸“。琬琰:皆美玉名。此以香草美玉喻袁炳。阏(è):壅塞,壅蔽。
[27]幼:原作”既“,据《艺文类聚》卷三四改。据下句”乃神交于一顾“看,袁炳之较江淹年长,二人为忘年交。好(hào):交好。
[28]一顾:一次相见。《初学记》卷一八引袁宏《山涛别传》载,山涛初不识嵇康、阮籍,”一与相遇,便为神交“。
[29]邈:久远。畴年:往年,早年。如唐代李华《寄七侍御》:”因叙畴年之素,寄怀于篇云。“缱(qiǎn)绻(quǎn):情意缠绵。
[30]窈:深。游遇:交游相得。遇:投合。
[31]寻:相继,不间断。
[32]协好:融洽友好。契心:情投意合。
[33]素璧:白璧。
[34]结分(fèn):交结的情分。
[35]一世:即当世,指当世之人。世,原作”代“,据《艺文类聚》卷三四改。笑浅:笑其浅薄无知。固:本来。原作”故“,据《艺文类聚》卷三四改。高术:大道。术,邑中大道。径:路径。此带下句言:二人志趣相同,不会有龃龉不合的情况。
[36]挂:《艺文类聚》作”凝“。霜柏、冬桂:皆喻坚贞不屈的情操。《楚辞·远游》:”丽桂树之冬荣。“洪兴祖注:”桂凌冬不凋。“
[37]揽:收集。千品:指各种书籍。
[38]镜:考察,明察。百侯:指诸侯百官。衰替:衰落。
[39]带:佩带。荆玉:荆山之玉。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一玉于荆山之中,先后献于厉王、武王,皆以为是石而非玉,两刖其足。后献于文王,使人剖璞,果为宝玉。(见《韩非子·和氏》)。
[40]随珠:随侯之珠。一作”隋珠“。《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以上二句本以荆玉,随珠喻文才卓异,词采焕发。
[41]披:打开。原作”拾“,据梁宾刻《江文通集》改。炤:通”昭“,明白,阅读而理解之意。
[42]抽:阐发。韩愈《别知赋》:”物何深而不镜,理何隐而不抽。“
[43]洛书: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的传说。《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又《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今传《洛书》为由一至九的九个数字排列为三行,纵横及通过中间斜的相加,均等于十五。
[44]河纪:儒家关于《周易》来源的传说。见《尚书·顾命》。孔《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45]百说:百家之说。
[46]万里:指四方山川地理物产方面的知识。
[47]罄:竭尽。宝赆(jìn):宝物。赆:财货。
[48]殚竹素:竹简和白绢,古代用以书写文字,这里指书籍。琛:珍宝。”琛奇“犹言精华。
[49]信:任凭。昃:日西斜。
[50]属(zhǔ):连接。”徒“、”空“言未注意到其变化。谓日夜相继研读不倦。
[51]揽:原作”览“,据元钞本改。秋实、春华:《三国志·魏书·邢颙传》:邢颙为平原侯曹植家臣,与植不合,庶子刘桢谏植曰:”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以秋实喻文章义理,春华喻文章词采,与此同。
[52]蚤:通”早“,早年。同岁:同年。汉制每岁郡举孝廉若干人,同时被推荐的人互称”同岁“。江淹于泰始五年被举为南徐州秀才,据此文则袁炳同时被举。上京:京都。指建康。
[53]下国:诸侯国。此当指巴陵王国。据《自序》,江淹举秀才后即任巴陵王常侍,时袁炳似亦在巴陵王府任职,共处时间不长即分离,故云”未满年“。
[54]湘水:据《袁友人传》,袁炳曾任临湘令。临湘为湘州治所,即今湖南长沙市,在湘水边。深沉:深深沉没。此借水以言袁炳当时不得其志。
[55]前山:当指荆州。眇默:犹言无闻。意谓名气微小。此语意双关,借路途以言己之处境。《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56]音华:弹琴赏花。书酒:读书饮酒。
[57]楚越兮南北:谓各处异方。如楚、越之相隔。鲍照《岐阳守风》:”飞云日东西,别鹤方楚越。“
[58]结谊:结交情谊。梁门:即汾门,在今汉北徐水县。《水经注·易水注》:”易水又东流……南经武遂县南、新城县北……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亦曰汾水门,又谓之梁门。“借指建平王刘景素府。
[59]朱藩:朱方藩国。《自序》:”及(建平)王秽镇朱方也,又为镇军参事领东海郡丞。“朱方,春秋时地名,在今江苏丹徒县境,即京口,为南徐州州治所在。
[60]人遥:指友人间相去遥远。
[61]天道之匪存:《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此用其意,谓天不报施,使好人袁炳早死。”匪“通”非“。
[62]凋:谢落。碧玉:美玉,喻袁炳。神树:喻身体。
[63]销:毁灭。紫石:一种近于玉的紫色石,传说古代曾用为货币。《盐铁论·错币》:”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也用以喻袁炳。灵根:灵性。
[64]承:原作”永“,据《艺文类聚》卷三四改。远书:远方来信。指袁炳凶讯。澨(shì):水滨。
[65]绵昧:言微弱而暗淡,似有似无。”绵“原作”线“,据梁宾刻《江文通集》改。
[66]萦盈:形容泪水纵横交错。
[67]见铸:被熔化。
[68]杨:即”扬“。古”杨“、”扬“相混。蕤:草木开花曰蕤,此指美名。后烈:后辈。
评
《伤友人赋》是江淹在挚友袁炳逝世之后为悼念他而作。袁炳为陈留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江淹为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东汉时其地也曾属陈留郡,两地相去约二百里,故江淹少时即知其名,十分钦仰。由此看,袁炳应为江淹前辈(”余幼好于斯友“一句,后人不解,改”幼“为”既“)。又汝阳袁氏从东汉后期开始鼎盛,在当地自然影响很大。袁炳时袁氏已经衰落,但袁炳学问淹博,名重一时。从他同江淹成为忘年交这一点上看,他人品高尚,处事随和,又奖掖后进。从江淹这篇赋可以看出,江淹是将他看作做人和治学的典范的。显然,这一方面是江淹对他知之甚深,二则也反映了江淹深厚的乡情。尊重乡贤,不忘少年时受过积极影响的人,这既是热爱家乡的表现,也是”不忘本“意识的体现。由这可以看出江淹的为人。
前面的小序交代了作赋的缘由,对袁炳其人也作了概括介绍,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赋文大体可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慨琬琰之永阏“,对袁炳的家世、人品、学识进一步介绍与评说。从其姓氏之来源和袁氏的兴盛开始,而着重评价袁炳的人格与学问,多用比喻的手法,不显得枯燥,而渗透着惋惜与痛伤之情。
第二层回顾自己与袁炳的交往,从自己幼时说起。回忆到他们亲密来往的一些情节:共同搜集图书,探究历代兴亡互相启迪,阐说经史奥义,深研易理秘籍等。可谓作文吟诗,才思勃发;赏析赋诵,每契于心,在一起往往废寝忘食。这些都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后来之长期分隔两地,使作者思念不已。
第三层是说闻友人逝去的消息,深感失去一位难得的良师与益友。
全赋以第二层意思为主体,而过渡自然。介绍、回忆、评说、悲悼,融为一体,而各有轻重,自然转移,浑然一体,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十分感人。很多地方用典故或比喻手法,增加了思想表现的深度,又文采斐然。的确是同类作品中的佳篇。
(赵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