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原文】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凶,命曰“费留”。火从上风方向烧起来时,不要在下风方向进攻。白天的风刮得时间长了,以时发之。火发上风,夜晚就容易停止。军队都必须懂得这五种火攻形式的变化,等待时机成熟时进行火攻。
故而用火来帮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帮助军队进攻,攻势强劲。但水只能把敌军分割隔绝,却不能焚毁敌人的物资装备。
一支军队打了胜仗,如果不及时论功行赏,必然造成军心怨愤,不利于巩固胜利成果,起火有日。时者,这就叫做“耗费资财、淹留不归”。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所以说:贤明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优秀的将领要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没有好处不要行动,不能取得胜利不能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举兵,将领不可因一时的恼恨而出战。符合国家的利益才行动,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重新转为欢喜,恼恨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恢复,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人死了也不能再重生。所以,贤明的国君对此应该十分慎重,优秀的将领对此应该十分警醒,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道理。
【解析】
此处详细列举了火攻的种类、实现火攻的条件以及注意事项。在冷兵器时代,大部分攻击方式都是近身式交锋,唯有弓箭和火可以及远,而且杀伤面积巨大,所以孙子在这里详细讨论了火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借助于火(还包括水)等自然力量,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可以让自己的力量不可思议地增强,从而战胜看起来不可能战胜的对手。
【故事一】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伐齐,不到半年时间,接连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这两座城还在坚守。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之子为新王,就是齐襄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城抵抗,三曰火辎,在战斗中受伤死了。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乱了起来,后来大家推举齐王的一个远房亲戚名叫田单的做将领,带领大家守城。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了起来。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不可从而止。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可发于外,希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使他们投降。然而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进谗言道,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的人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但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待而勿攻,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于是昭王便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烟火必素具。凡火攻,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发火有时,为了讨先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燕惠王本来跟乐毅不和,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骑劫当了大将,四曰火库,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知道骑劫有勇无谋,不像乐毅那么难对付。不久,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五曰火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行火必有因,城里人当然用不着怕。现在这位将军跟他不大一样,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吗?” 有的说:“我家的祖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真的挖起坟来,可怎么办呢?”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挖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不已。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挖他们的祖坟,恨透了燕国人,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纷纷向田单请求,要出城去跟燕国人拼命。田单又打发几个人装做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无攻下风。不可以夺。昼风久,攻火的器具必须在平时就要准备妥当。点火要选择季节,起火要选择日子。季节,是指气候干燥的时候;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月亮行经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变化,而部署相应的兵力去配合。在敌人营地内放火,就要预先派兵在外面接应。火燃起来了之后而敌军却没有动静,就要先静观其变,天之燥也。日者,不能立即发起攻击,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情况来判断,可以借助火势进攻就进攻,不可以借助火势进攻就停止。火也可以从外面烧起,但这时就不必在里面待敌,只要按照时间放火就行。
【译文】
大凡火攻的形式有五种:一是焚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军械仓库,五是火烧敌军攻城的地道。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极其火力,认为用不着再打仗了。
田单的计划一步步成功实现,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他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都披着被子,上面画满了大红大绿、稀奇古怪的图案。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午夜时分,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在牛尾巴上点火。受惊的牛顿时狂奔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城里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一时间,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家睡眼朦胧,无待于内,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头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里还能够抵抗?齐军趁势冲入燕军营地,燕军在一片大乱中四散溃逃,拥挤踩踏致死的士兵不计其数,而齐国人满怀着仇恨,气势如虎,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不顾性命地砍杀敌人。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里能够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
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二曰火积,迎接田单。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怒可以复喜,风起之日也。
田单的火牛阵,首先在视觉上就把敌人吓唬到了,就像城濮之战中晋军给战马披上虎皮一样,先声夺人。加上城头的呐喊声、铜器声、鼓声震天动地,从听觉上也对敌人是强大的压制。燕国人从梦中醒来,看到这个场景,怎会不恐惧?自己的阵营先就乱了,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再加上跟在火牛身后的五千齐国士兵怀着仇恨和愤怒冲杀上来,燕军自然就只有崩溃了。
【故事二】
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统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然后一统天下。
这时候,屡遭败绩的刘备已退守到长江南岸的樊口,派诸葛亮只身一人前往柴桑会见孙权,可从而从之,好让孙权与自己联兵拒曹。孙权集团内部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争论不休,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权和刘备结为联盟,共同抗曹。孙、刘的军队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对峙,准备大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