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看法不仅适用于政治生活中的发迹,而且适用于一切有关荣誉和尊严的竞争,甚至适用于科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声誉之事。例如:在社交场合,平庸——这是一种极易为人接受的品性——总是非 常有用的,尤其当一个人的才智未受赏识或根本不受赏识时。不仅社交场合如此,其他一切事物均如此。——原注据说,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脾气极为谦和,大家都为关照他们而寻找种种口实——这 些口实不仅蒙蔽了他们,也掩饰了大家之所以喜欢他们的真实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任何精神上出类拔萃者总是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人们由于嫉恨而疏远他、孤立他,并且貌似公允地对他的行为举止说 三道四。美貌,在女人中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美丽的女人应当永远不要做他人的陪伴,因为只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的 未来的女主人就会对她的美貌作不悦之色。并且,为了她自己以及她女儿的缘故,她会理直气壮地将那美丽的女人当做傻瓜辞退。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贵,则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身份不同于个 人的品性——后者只能通过对比而使低劣者相形见绌,——它是通过一种影响过程而发挥其效应的,就像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所流行的色彩和样式一样。
(十五)
我们对他人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惰、自私和空虚。我之所以说懒惰,是因为我们不要求自己主动关心过问而宁愿相信别人;之所以说自私,是因为我们迫于自身事务的压力而向他人吐露自己的 秘密;至于空虚,是指我们有引以为豪的事物,却企求别人的信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期望人们相信我们,就像我们相信他们那样。
不过,人们若不再相信我们,我们也不应生气发怒。因为这真正意味着他们把它看作一件极罕见的,以致我们怀疑它是否仅仅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事,以对诚实表示真挚的敬意。
(十六)
温文尔雅——中国人视其为一种基本的美德——根植于两种至关重要的方法。我曾在《伦理学》中对其中之一加以解释。另一个便是如下所述:对人们可悲的缺点——无论是道德上的抑或才智上的——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加任何谴责,而是保持缄默,这就是温文尔雅。并且,既然这些缺点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点炫耀的意味,那么,这种结果总是于双方都有益处的。(在(《伦理学》,《全集》 第4卷,第187页和198页)有关章节中,叔本华把温文尔雅解释为一种在因袭的和蓄意的掩饰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自私自利一面的企图,——这种利己心是如此地招人厌恶,以至于用上述方法去 掩饰其丑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了。温文尔雅与对世人的真正的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法律上的公正与良心上的公正两者间的关系。——英译注)
因此,待人彬彬有礼是非常明智的,而举止粗鲁野蛮则完全是愚蠢的。由于有害无益且固执任性的粗野言行而造成对立面,就像把房于建在火山上一样,简直是精神错乱。因为,彬彬有礼就像是一枚伪 币——一枚彰明较著的赝品,只有傻瓜才会吝啬不舍。聪明人则在需要时慷慨解囊。在所有的国家里,用“您恭顺的仆人”这样的话作为信尾用语,已经成为习惯。(只有德国人是使用仆人一词servant 为Diener的惟一民族——当然,它并非指真正的仆人!)但是,如果滥用文雅,竟至危及你成功的可能,则如同在应当付出真钱之处,你却以为只须付伪币一样。
蜡——就其天然状态而言,是一种既硬又脆的实体——稍微加点温则变得柔软如泥,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同样,尽管人在本性上更容易变得乖戾、刻薄,但只要对他们温文尔雅,和善友好, 你就能使他们变得柔顺谦和。因此,文雅之于人性如同温暖之于蜡块。
当然,要做到举止文雅并非易事,我的意思是,它要求我们对每个人都表示出极大的尊重,而大多数人却根本不值得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还要求当我们为摆脱与人们的关系而兴高采烈时,还要装作对 他们仍有极大的兴趣。将文雅与自尊结合起来真是智慧的一大杰作。
我们应当尽量不要动辄就对一种伤害大发雷霆——伤害这个词的严格意义是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一方面,如果我们并没有对我们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作如此言过其实的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 并没有倨傲自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弄清一个人私下里将传给另一个人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假如人们偶听到自己的熟人在议论自己,假如他们可能受到非议,哪怕是极微小的可能,我们都可以想 像出他们的心情。你决不应忽略这样的事实,即温文尔雅只不过是一张笑容可掬的面具而已。如果这张面具稍微变换一下位置或挪开片刻,肯定会让人惊得大叫起来。此时,一个人若的确粗鲁无礼,那 么,拿掉面具的他就仿佛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像大多数人一样一扫往昔之斯文,留下的只是令人厌恶的面孔。
(十七)
你决不应当以任何某个人为典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地位和环境,并且性格的差异也使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独特的风度。因此,同样的事两个人做,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一个人只要对他所谋之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顺其本性而为之。
结果必然是,每事各有其独特之处,否则,一个人的言行必与其本性不符。
(十八)
不要反驳任何人的意见,因为即便你能活到麦修彻拉( 麦修彻拉(Methuselah),《圣经》中的长寿者。——译注)的年纪,你也决不可能让他反对自己所相信的事——尽管它是荒诞不经的。
也不要试图纠正别人在谈话中的错误,无论你的用意如何善良。因为,这样做极易冒犯他人,并且,即使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纠正其错误也难乎其难。
假如你偶然听到两个人的交谈,并为他们荒谬的评论感到恼火,你就应当想像自己正在听一出喜剧中的两个傻瓜的对话。
一个人一来到世界上就带着这样的观念,即惟有他才真正负有至关重要的使命,如果他安然无恙,就会认为自己的运气好。
(十九)
假如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意志是一切曲解冒渎所寓之处,如果你充满激情地表达你的判断,人们将认为这种判断完全是意志所为,而非知识的 结晶——知识在本质上是冷静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既然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而理智仅仅是第二笥的派生物,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 而不愿认为意志的亢奋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二十)
即便你对自己的褒奖完全是公正不倚的,你也决不能受此诱惑而误入歧途。因为,虚荣是如此平庸粗俗,而美德则极为非凡杰出。假如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在自我炫耀,尽管他做得十分隐蔽巧妙,人们 也极可能认为他纯粹是出于虚荣心而夸奖自己,并且还会认为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多么像一个十足的大傻瓜。
虽然如此,培根的话或许还有些道理,正如你身遭诽谤时,若反唇相讥,恶语相还,则会招致报复。自我炫耀也同样如此。结论是:稍有点自我吹嘘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二十一)
倘若你怀疑一个人正在向你撒谎,你对此有充分的理由,但你看起来又仿佛相信他的每句话。这将会怂恿他继续撒谎,他将更加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说法,最后他终于会落得个玩火自焚的下场。
再者,倘若你察觉一个人正试图向你掩饰着什么,但又露出了蛛丝马迹,你看来并不相信他。你的这种敌对情绪促使他向你和盘托出事情的全部过程,会竭尽全力以打消你的不信任和疑问。
(二十二)
你应当对个人的隐私保密,在这方面,对你的熟人——尽管你们关系密切——与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样,只能让他们知道他们所看见的东西。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迁移,你将会发现即使让 他们知道有关你的最无伤大雅的事,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般说来,沉默寡言要比高谈阔论更能显示你的聪明才智。因为,沉默是老成持重的表现,而多言则给人以空虚自负之感。一个人展示这两种特性的机会同样经常,但是,人们往往更愿意享受畅言带来 的瞬间满足,而不愿意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生气勃勃、精神旺盛的人,从高谈阔论——尽管并没有人在听——中体验到一种宽慰,但不应沉湎于其中,更不要使它变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思想正是藉此种途径而与言谈者建立极友好的关系的,谈 话很可能变成一种出声的思想过程。要做到老成持重,就必须在所思与所说之间设立一道宽宽的鸿沟。
我们时时以为,人们根本不可能相信冒充骗子所说的话,其实,他们压根儿想不起来要去怀疑那些假话。但是,如果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来怀疑,他们会发现若要再相信那些话是绝对不可能的。我 们常常经不住诱惑而泄露一些事情,仅仅因为我们猜想人们不会注意它们。这正像一个人惊慌失措,或者说他以为他无法再坚持站稳脚跟,而从高处摔下来一样。他的处境给他造成的苦恼如此巨大,以 致他认为最好是立即结束现状。这是一种被称作“恐高症”的精神错乱。
然而,不应当忘记的是人们在那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多么地精明,虽然在其他事情上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敏锐来。这是一种为人熟知的代数学:给他们一种据以判断的事实,他们就能解决最复 杂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想讲述一件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而又不提任何名字,或者详细描绘某些你所喜欢的人,那么,你就应当注意不要在你所讲述的事件中加进某些明确的事实——无论它多么遥远, 也不论它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还是某个具体日期,或是仅在很小范围内才涉及某人的名字,或者其他任何与此事件有哪怕极细微关系的事物。因为那立刻会给人们提供一举发现其他一切。他们对这些问题 的好奇心会变成一种热情:他们的意志驱策着他们的理智,不断地追寻着答案,一直到达最终的结果。因为,无论人们对普遍真理多么兴味索然,但是对于具体细节的描绘却是热切无比。
与我上面所说的一致,人们将会发现,凡是自称能教人以人生智慧者,无一不极力推崇践履沉默寡言,并列举各种理由证明这一点。所以,并非我一定要有意扩大这一问题的范围。不过,我可以再补充 一两条人所熟知的阿拉伯谚语,这些谚语尤其与我之前所述相吻合: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秘密受我监管,我为主人;秘密遁我而去,则我为囚徒。
缄默之树结出宁静和平之果。
(二十三)
与其钱被别人骗走,不如将它用光。因为,这样还可以使你一举赢得精明之称。
(二十四)
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当感到仇恨和憎恶。仔细观察并记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以便衡量评判其价值——无论如何,仅与你自己有关——你会因此而以他的行为方式为楷模。但是,绝不要忽略以下事 实,即品性是难以改变的,忘记一个人品性中的瑕疵如同扔掉辛苦挣来的钱一样难。因此,你应提防那些不明智的亲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既不屈从爱,也不屈从恨,这只能算是半个处世智慧,还须加上另一半才是完整的:即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的确,这个世界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准则,一个人惟有依赖这两条准则,才能幡然醒悟而 不为所蔽。
(二十五)
怒气冲冲地对人说话,以表示你对所说之事或所见所闻的不平,这完全是多余之举——也就是说,是危险的、愚蠢的、可笑的和粗俗的。
绝不应当对他人流露出生气或憎恨的情绪,除非施之于你自己。感情会对行为产生极大影响,以至于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现它们。因为只有其蜇刺有毒的冷血动物才会这样做。
(二十六)
说话模棱两可是精明人处世所惯用的计谋。它意味着让别人去揣摩你的意思,如果听话者反应迟缓,则根本把握不住你说的话。与此相反,如果你说话意思明确,则能抓住听话者的注意力。但结果往往 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如果你举止文雅,语调柔和,那么,你可以公然非礼,甚至间接地冒犯听话者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