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1492900000059

第59章 俄罗斯——游走于荒原地带的寂寞行客(3)

【漫说尼布楚】

1689年,17岁的彼得登基,他的政治手腕在他登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依靠近卫军的支持,他成功地发动了政变,把他的姐姐和兄长都软禁了起来。而在此之前,俄罗斯的政治权力一直是由这些人所掌握的。

罗曼诺夫王朝的创立初期是黯淡的,沙皇或懦弱或年幼,大权掌握在他们的亲戚手中,而国外各国虎视眈眈,波兰、土耳其,对俄罗斯的土地都有异乎寻常的好感。实在看不出这个王朝有任何生存下来的迹象,更别说壮大了。

但是,俄罗斯人的神经是如此的坚强,在他们的国家中,扩张永远是群体行为,而不是仅代表了沙皇的意志,即便沙皇是个无能、多病、懦弱的废物,他们也不会放弃对外扩张。

向西,他们合并了乌克兰,由基辅罗斯那诞生的另一个兄弟。

和乌克兰的合并或许算是顺利的,但是,领土的扩张引起了各国的不满。波兰、土耳其向俄罗斯发动了战争,而北欧第一强国瑞典,对这个新崛起的小老弟也怀有着戒心。在遭受巨大损失下,西边的乌克兰是勉强控制下来了。

虽然在西部,暂时没有再向前一步。但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大麦不收小麦收,俄国在东部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了,就是和我们中国的战争。

其实要说俄罗斯对中国北部的侵略,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了,早在吞并乌克兰之前,还是中国的崇祯年间,就有俄罗斯人试图远征我国东北。这些俄罗斯人人数很少,大多数是一些个人冒险家。而仔细看来,俄罗斯政府也没拿远东当回事,他们的根基是莫斯科,他们的目标是西方,东方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他们不会也没兴趣在西方还有强大敌人的情况下大肆地东进。

自然,假如中国不作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大批领土,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的美事谁不希望得到,而在中国开始作出反应,让俄罗斯人付出代价后,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谈判了。

俄罗斯人,地跨两大洲,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概念那样简单,殊不知,地理位置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在横跨欧亚的同时,他们也同时学会了两大洲的狡猾。

《尼布楚条约》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平等条约,那是因为这个条约是建立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上的。确实,中俄双方都比较满意。从俄罗斯来说,它的重心在西部,东部占领了再大的领土也不可能迁移到这里,假如中国弱小到只要几百几千人就能征服的话,也值得一试,而那时,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实现,除了武力以外,那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谈判了。

从中国来说,清朝政府的重心是关内,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才不到10年,以几十万满族人控制亿万汉族人难度很大。而且从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这些战事看,满族的八旗部队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绿营这样以汉族人为主的军队实力在上升,当务之急是控制关内的领土,而之所以对俄罗斯作战,是因为俄罗斯已经开始侵入东北,这是满族龙兴之地,是根基,绝对不能被外人侵入。而且俄罗斯也侵入蒙古王公的领土,甚至还有挑拨蒙古贵族的举动,而满清一直以“满蒙一家”作为根本,无论是为了回应蒙古王公的要求还是震慑内部离心分子,都要求必须打这一仗。但是这一仗毕竟和汉朝当年对匈奴不同,俄罗斯人重心在西,没有伤及清朝的根本,而清朝重心在内,所以这一仗最终到谈判桌上那是一定的。

《尼布楚条约》的结果,用有些小说家的话来说,是对中国很有利,不过他们可能仅仅是站在法理学角度上看待问题的,因为他们毕竟是个小说家,居然认为这样的条约使得大批无主之地划为我国。确实,这在法理学上是很有利,毕竟增加了国土面积,但是实际上,是根本没有什么利益的,不然,从法理上说,中俄之后的条约也是对的。

其实,从这个条约的后果看,对中国没什么好处,中国对那些地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移民,根本不能巩固,这样条约法理的规定在两国国力发生变化后很容易被改变。当然,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自身实力不济造成的,也不能抱怨什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总依赖条约过日子,在这点上俄罗斯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整个对外交往史上,俄罗斯很少信守条约。

不过,在两个世纪以后,希特勒的突然背叛,也让俄国人扎扎实实地吃了一把背信弃义的亏。不过这是后话了。还是让我们回头来看俄罗斯。

那么假如俄罗斯对中国的压力大一些,把精力放到东方,甚至大到当年匈奴对汉朝的程度,或许反而好些。中国对外敌一向是被动的反弹,因为消灭敌人的必要而扩张,像面对西域国家,假如没有匈奴突厥,中国是懒得去那些地方的,甚至在唐朝,怛罗斯之战都是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大食的骚扰,中国对领土的渴望,远远不如俄罗斯来得强烈。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在不经意间,就把西伯利亚1 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轻易收入囊中。至此,俄国已经拥有了1 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管面积庞大,但却不能称其为强国,国力比起那些西欧国家来,已经远远落在后面了。由于航海大发现带来的丰厚利益,其中一部分国家如荷兰和英国,已经开始步入经济和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

这让年轻、有意振兴的彼得大帝怎么能看得下去?这个庞大国家怎么能甘心居后呢?

改革!

就这样开始了。

【大变革时代的激荡风情】

外部的问题解决之后,国内的矛盾就浮出了水面。

国内的顽固势力仍然强大,那些大贵族们根本不听命于沙皇,所谓的国家杜马,也不过是操纵在大贵族和教会手中的玩具。沙皇的政令,不出宫门之外。

彼得大帝当然明白这里面的玄机,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幼年时期,他就组织了一支只听命于他的部队。俄国人给这支部队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游戏兵。

但是就是这支部队,在许多时候给了皇帝最有力的支持。

依靠这支部队,彼得大帝解散了那个令他生厌的老年贵族俱乐部,把那些老贵族通通赶回家养老。重新划分全国的行政区,只派他的那些亲信大臣去当省长,这里面有几位都是他幼时的玩伴。这样一来,除了教会,所有的权力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彼得大帝从小就对历史很感兴趣,那些西欧君主在教会问题上吃的苦头,都牢牢记在他的心中,所以,他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让这样的情况重演。

机会来了。俄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新即位的沙皇要给全俄东正教大主教牵驴,以象征对教会的尊重。想想吧,彼得在11岁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健壮身材,像那样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牵着一头驴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是一副何等滑稽的景象。

让沙皇给一个主教牵驴,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当时教会对权力的疯狂痴迷与不理性的一面,然而,正是这种荒唐的力量有效地制衡了君权的扩张,细究起来,这真是个让人惊讶不已的社会现象。

彼得大帝当然不会干这样损害个人形象的事,这个传统被他终结了,他的子孙再也不必牵驴了。当然,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从这件事开始,教会就成了彼得床下的夜壶——想用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一下,没用了,就一脚踢到床下去。当然,为了表示身份,这个夜壶还是要镀点金上去的。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件事——这可不像拒绝牵驴那么简单,像每个强国一样,生存和强大的关键都要靠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进行保障。尽管俄罗斯军队并不是由乌合之众组合,在整个欧洲也颇有战斗力,但离称霸世界,还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想要振作,靠这支部队肯定是不行的。

那个时候,全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在普鲁士,经过腓特烈大帝的改革,此时的普军无论在纪律和军事技术上,都可称为完美,在整个欧洲,普军都处于最高水平。就其时代来说,也许任何军队都无可与之相比,大概只有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才能与其相提并论。

“好,我们需要一支像普军一样的部队。”

为了达到标准,大批的贵族子弟被派往德国学习,此外,彼得大帝还不惜重金从普鲁士请来大批教官对俄军进行训练。从后来的战争中我们不难发现,普鲁士的精密加上俄罗斯孩子的天生彪悍,成就了世界上一流的陆军,一直到拿破仑时代,俄军在欧洲大陆都有不俗的表现。直到有一天,他们成功击败了所向披靡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时,人们确信,俄国军队真正成为了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军队。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尽管这句话出自一个多世纪后的马汉之口,但是彼得大帝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懂了这个道理。为了建设强大的海军,这位老兄甚至亲自去英国和荷兰访问。那个时候,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名头已经叫响了,他们的航海技术和海军战术在整个世界堪称一流。

这些访问,并不是以俄国皇室的名义——考虑到自己在形象上比较接近,于是他索性装扮成了一名俄国水手,跑到荷兰的造船厂去干起了活,这里就要顺便提一句,彼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干木匠活,而且手艺相当不错,此外,力工、瓦工、钳工、打铁匠等职业,他也能够胜任。

在彼得大帝统治俄国的年代里,曾经数度放下国事,像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样去欧洲各地游学。谁也说不清他到底出去了多少次,总之,我们只知道,如果彼得大帝没有在欧洲学习的话,那么他肯定正在学习的路上。

当俄国的海军小有所成之后,彼得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来对部队进行供给,那再强大的机器也会因为缺少零件而瘫痪。于是一家家新式工厂拔地而起。

工业的发展在当时的俄国获得了充足的空间,只要你想建立工厂,政府可以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

然而,尽管彼得大帝强烈的好奇心带动落后的俄罗斯走向了欧洲强国的行列,但不少臣民还是觉得他们的沙皇太缺乏教养了。因为这个家伙实在是太能折腾了,而且是个疑似强迫症患者。

比如说吧,彼得大帝不但自己敏而好学,而且要求身边的人都必须和他一样,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合理要求,但是——在不知道哪次的微服出学中,彼得大帝又跑到荷兰去进修解剖学。这一次,他的身份是医学院学生彼得。上课的时候,他听到属下们面对开了膛的尸体作呕。彼得大帝被他们的软弱气坏了,好,你不是恶心吗?让你看看更恶心的!他命令他所有的下属,走到尸体跟前,弯下腰。

如果你以为他要让下属们三鞠躬,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要求每个人从尸体上咬块肉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彼得大帝不论从游学中学到什么,都要挽起袖子亲自大干一场,而他的实践可不仅仅是造个船铸个大炮什么的,还包括在外科和牙科领域的探索。

比如在近代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俄罗斯科学院,就是彼得大帝在1724年创立的,那里曾经收藏着堆积如山的健康牙齿。这些牙齿每一颗都拥有详细的记录,记载着他们属于某某人,在某某年月被拔下来,因为它们都是彼得大帝亲手拔下来的。

他还随身携带着装满外科手术用具的提包,刀剪镊针一应俱全,所以要是哪个仆人或朝臣生了病,那么恭喜他,他获得了由皇帝帮他看病的荣幸,但是这种荣耀不要也罢,建议他还是忍痛保持常态,否则会被急不可耐的沙皇按倒来上一刀。

1698年,彼得大帝再次从旅行中归来,大概是他在西欧看到了蓄短须的英国绅士既整洁又神气,这次他决定把改革带到所有男性臣民的脸上。

在此之前,俄罗斯人是从蒙古人那里学来的留胡子,而且面部的胡须已经成为俄罗斯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成熟男人的标志。你要是个不长胡子的小白脸,会很遭人笑话的,所以,经常会有人弄点马尾巴或者别的什么毛贴在脸上。

甚至彼得大帝的祖先伊万大帝——就是那个钱袋子,曾经公开宣称:“所有殉难者的鲜血都无法洗刷刮掉胡须的罪孽,那是对上帝创造的男性形象的丑化行为。”

可惜到了彼得大帝这儿,络腮胡子既不文明又滑稽,而且还和象征着俄罗斯特有的野蛮和粗鲁挂上了边,让俄罗斯成为了欧洲各国的笑料。

因此,彼得大帝在皇宫举行欢迎宴会之后,就开始命令卫兵把来宾都按住,强行把胡子剃掉,震惊的来宾们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他们就瞬间年轻了很多岁。

在一次庆祝彼得大帝归来的宴会上,他派宫廷小丑挥舞着剃刀四下捣乱。见到谁有大胡子,就扑上去剪掉,好多人脸上茂盛生长多年的胡子被彻底清掉,露出光洁的脸和一道道血口子。但是不管是伯爵还是将军,谁也不敢抱怨,因为从前有这么一位老兄,因为抱怨了一声,暴怒的彼得当场从座位上冲了下来,揪住那个倒霉鬼扇了好几个耳光。

这还只是轻微的惩罚,在面对不服从和对抗时,彼得大帝会运用铁腕政策,丝毫不手软。

这个身高两米的巨人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原因是这个继承人没有一点儿他父亲身上的气质,而且还跟那些守旧派混在一起,反对他的父亲。最荒唐的是,最后这位太子居然打扮成普通军官的样子,在化装成男仆的阿芙洛西娜和几个仆人的陪同下投奔他哈布斯堡家族的妹夫——身处维也纳宫廷的查理六世。

脾气暴躁的彼得大帝无法容忍这种来自家族的叛逆。为了让他那个儿子说出真相,他给阿历克谢安排了俄罗斯独有的刑罚——鞭笞。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地揍几鞭子,这种刑罚所使用的鞭子由厚厚的硬皮制成,大约一米长,能够把受刑者后背上的皮生生撕下来。标准行刑方法是鞭笞15~25下,再多打几下就要打出人命了。

太子爷还算身体健壮,挨了好几天,才被打死。

在这样的魄力下实行的改革,无往不利。

1703年,俄国第一份报纸诞生。

1714年,全国建立初等算术学校。

1718年,俄国最早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立,而且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经过无数次的微服私访和强迫症发作后,俄罗斯人终于被彼得摆弄得跟他的想法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彼得大帝就再也无法忍受西欧列强那种鄙视的眼光了。

【暴力的申诉】

大概是听说上帝在西方,于是俄罗斯人有了方向感。

彼得大帝盯上了出海口,具体地说,他要在南面和西面的墙上为俄罗斯凿开两扇窗,以便让波罗的海和黑海的风吹进来。

这样,瑞典就成了彼得大帝检验武力的第一个对象。

选择西方,选择瑞典——那个由诺曼海盗建立起来的国家——对俄罗斯来说意义重大。

至于西方,由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偏远,那种被放逐的屈辱已经折磨了这个民族若干个世纪,恰恰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他们曾经向海盗留里克发出邀请,因为他们认为留里克是能够理解他们这种心情的人。

然而留里克除了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国家之外,还带来了更为深重的奴役。

现在,是俄罗斯人把这一切说出来的时候了——暴力是最佳的申诉形式,战争是最具说服力的语言。

极端的情境之下,情况必然是这样。

北方大战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