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1502500000025

第25章 读书,“写”万里“录”——阅读写作学习习惯的培养(3)

列宁在研究无产阶级革命最核心的问题——土地问题时,花费了大约10年的时间来详细摘录了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大量文献著作和统计资料。《列宁全集》中有大约三卷的内容都来自于摘录。这些摘录来的资料在指导无产阶级土地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参考作用。

名人的经验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对我们现实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学史上有这样的说法:“司马一人,史经两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参考了国家收藏的文献、图书,从中摘录了很多内容,包括各家学派观点、故事、人物、文章的体制、不同风格的语言等等,汇总在一起,装订成册,据说其厚度与后来《史记》相当,其价值也不可小视。英国诗人曾说过:“我的世界是一口缸,我从海里打捞出最美的金鱼。”善于从前人的思想中吸取精华是众多名家成功的法宝。

前人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记录在书中,通过吸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学习亦是这样,将别人的经验摘录于本,摘录于心,是成功的捷径。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快速复原,高速发展,原因在于直接吸取了各国尤其是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之相似,我们学习也应这样。摘录前人的成果,创造先进的方法,成就自己的业绩。

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更接近成功的巅峰。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给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料

资料越多,孩子见识就越广,对孩子有用的东西就越多,孩子可吸取的知识就越丰富。积极健康的阅读内容能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性情,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良好的个性、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家长们应提供这样的阅读内容,让孩子的身心在健康、积极的阅读氛围里全面发展。

2.培养孩子“四动”的阅读习惯

所谓“四动”依次为: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在孩子平常的阅读中,家长要注意强调阅读不光是用眼睛看,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动笔摘录。在反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大声朗读,达到形神兼备。这“四动”是阅读卓有成效的保证。只有做到“四动”,才能真正从所接触到的阅读资料中吸取有价值的知识。

3.孩子正确科学的摘录方法

摘录是有选择性的吸取。如果不加以区别,不加以筛选地摘抄,那么就不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以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掌握知识的目的。读一本书,有价值的内容应细研细读,需先摘录下来,收集下来。对自己用处不太大的东西只需稍作了解,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有些内容只可走马观花,有些内容必须深思熟虑,突出重点要害,舍弃细枝末节。这是家长要不断提醒孩子注意的方法问题。

4.准备摘录专用本

知识归类,集合成册,这是摘录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应该要求孩子用一个专用本作为摘录本,把平时听到学到的知识工整有序地整理在专用本上,而且一目了然。摘录本要保管好,内容要完整。

5.纠正孩子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有些孩子读书没有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读书只用嘴,没有随时动手动笔勾画、标号的习惯。这样孩子在读书时过目即忘,知识如过眼云烟,在脑海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因此家长要随时纠正孩子只读书不摘录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读书就动笔的习惯,加深对所见知识的印象。

6.反复阅读已摘录的知识

另有些孩子有摘录的好习惯,摘录的内容甚至有几大本,但是他们的知识面仍然非常狭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只为摘录而摘录,所摘录下来的内容很少去复习甚至根本就没有再去理会。摘录的东西成为了一堆亳无用处的废物。摘录的知识要化为己用,才是摘录的目的,所以摘录之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温习、掌握。家长在此方面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习惯62.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好习惯

书写,是一个人的第二面孔。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书写能力,尤其是刚上学的孩子。字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清楚。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父母都面临着一个可能,即他们所教授的东西很快就已过时,成为历史。有一点是肯定的,父母都认为儿童不应花太多的宝贵时间练习机械的技巧,其中包括书写。由于生活和社会的命运似乎不依赖于书写,他们给书写设定了一个更实用的标准——达到可辨认的程度。但有些孩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有的孩子不爱“写字”,父母就要引导。有一位叫扬扬的孩子,每次做功课都是在哭声中进行的,最后再麻烦姐姐“收拾残局”,直到三年级下学期,他才“慢慢”习惯自己做功课。当时有位老师告诉他:“字写得不错,不过如果是老师,可能会写得再干净一点,你不妨试试看!”老师又说:“字不在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清楚。”从那一次以后,姐姐就不再是他的超级替代手了。也就是说,老师不着痕迹的“鼓励”,让他开始觉得写字也有一点点好处。

下面是一位母亲帮助孩子积极参与书写的例子:

她的孩子希望学写自己的名字乐善。母亲说:“你的名字写出来是这样的(在一张大纸上用彩色铅笔写),看着我写,念出每一个偏傍,我们来数一下有几个偏傍,演示给孩子怎样识别偏傍。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偏傍是相像的(帮助孩子注意到两个偏傍ノ)。你是不是要自己试着写呢(这给孩子一个机会审视纸上的感觉区域)?写给我看哪一个偏傍最先出现(帮助孩子识别ノ,将其余部分遮盖住)?你开始写之前能不能告诉我ノ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孩子:“嗯,它有点像眉毛,又有点像胡子。”母亲:“你看得很仔细呀!你要不要先写出第一笔?”

从上向下。孩子们写字一般喜欢从下向上写,要鼓励他们从上向下写。这是视觉分析的第一课,训练孩子在做事情前先对外界的信号进行分析和组织。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使孩子在这件事上觉得自己有控制权,他不仅仅学会复写一个字母,同时还在学习用感官进行分析的技巧,还在进行口头的信息转换。这种学习能够帮助他记得更牢,并避免在阅读时对相似的字母有识别的困难(如N和M)。大多数学校不会用这种方法教孩子书写,因此这是父母可以发挥独特作用的地方,但一定要等到孩子足够大(大约4~5岁),这样你同孩子都可以得到一个成功的享受。

感性学习的原则也可应用于还没有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身上。有些十分聪明的孩子却对字母的组成形式感到困难,许多孩子在小学的高年级,甚至初中时,仍然在这样一些细节处挣扎,如M和N中有多少转折等。如果你能细想一下这些字母在印刷体和草书中有多么不同,这样的困惑就很容易消除了。对字母和单词的“视觉记忆”每个人都有很大不同,这对书写和拼写有明显影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字写不好与很多因素有关。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他们的小肌肉发育尚不完全,手部精细活动不协调(不同的儿童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整体发展的规律是这样的),因此,写作业时即使有写好的愿望,书写质量依然较差,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写字非常卖力气,有时本子都被字迹穿透,一有错字就拼命地擦,最后弄得本子又黑又破,字还是歪七扭八的;有的孩子书写差与坐姿、书写姿势的错误有关,例如:歪着(或趴着)身子、本子没有放正、头和书本的距离过近、执笔姿势的不正确等;字的笔顺、笔画、结构掌握不好也是书写差的原因之一;另外,有的孩子为了及早完成作业,只求写完,这种孩子虽然能把字写得较好,但对书写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因而造成作业质量低下。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让孩子喜欢写字。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字,一部分是因为生理发展未达成熟,以致眼手协调不良。如有可能,不妨和孩子多玩“沙地写字”、“海滩作画”的游戏,让孩子在广阔的沙地中,快乐地写下他刚刚学会的“国”字。这可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的勾勒,要有成效。因为孩子多半不喜欢有框框框住他们的写字空间。等他们会写那些字后,对老师交待下来的作业,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抗拒,否则你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不知还要持续多久咧!

2.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在故事中,你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写字能博取父母喜欢的情节,让孩子有机会从中“顿悟”写字的潜藏功能,如此绝对比逼他就范来有效得多。

3.字不一定漂亮,但要工整清楚。对孩子的书写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态度不端正的,首先应告诉孩子写作业和书写工整漂亮的目的,让孩子知道,作业不单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仅仅保证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作业还有提高书写能力的作用,写得一手好字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在讲道理的时候尽可能多举一些实例,避免简单的说教,让孩子觉着与自己无关而不能引起足够的认识。父母可在一段时间内,对孩子每天的作业书写情况加以点评,对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不断激励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业的书写。

4.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如果孩子的书写姿势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的视力也可以使孩子通过简单的儿歌来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并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例如:书写要求“三个一”,即眼睛离桌面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另外可以给孩子缝制一个“一尺带”(用彩带按一定尺寸缝起的环形带子),在书写时,带子的一端套在孩子的脖子上,另一端套在写字手的腕部,在写字时要让一尺带绷直,使头部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

5.孩子的书写能力也可加以训练使之提高。每天可让孩子专门练写几个字,每个字书写遍数不求多,少到5个,最多不超过一行。写的时候要求孩子先看,了解字的框架结构,还可让孩子说说每一笔画的位置、笔顺的先后,父母及时发现错误立刻予以纠正,在做完这些准备后再开始动笔书写,经过这一过程,孩子对所要书写的字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写起来自然胸有成竹,根据他书写的情况可以提一些建议,如:落笔时用劲的大小,用橡皮时要注意轻一点,橡皮一定要常常清洗等。

习惯63.培养孩子写作的好习惯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父母要鼓励孩子“即兴”写下自己的想法,不必在乎语法和拼写问题。

请看一位母亲的叙述:儿子从上二年级开始,按老师要求写周记。刚开始,真是不伦不类,连流水账都写不利索。我看了每每又勾又改,帮他整理一番,整理的结果自然是他的周记被老师夸赞。

可儿子并不领情,总认为我对他吹毛求疵。我想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儿子莫不是犯了这种意识上的错觉,干脆报个作文启蒙班,学去吧。

儿子开始很不情愿。听了一堂课后突然宣布这个班好玩。我去听,细一打听敢情是老师采用趣味教学方式,堂堂课讲故事,不过讲故事的代价是临下课时老师会单讲一个故事梗概,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补充内容,当然我看了两次儿子的作文作业,个别的有明显错误的,也没能纠正,反而都打着大大的5分。我又开始自作多情了,每每儿子写作文时我就站旁边指点一二,儿子呢,照样颇不耐烦。有一天儿子回来很得意地宣布,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范文了,题目是《妈妈教我写作文》,摘抄如下:

我妈妈是一家小报的编辑,听说是专门给人改作文的。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有了作文课,每次我写完,妈妈都要先替我看一遍。一边看一边挑毛病:这加点细节,这用词不准,这缺乏自己的看法。至于什么叫细节,什么叫看法可就不管了。

我烦了,不听妈妈的。妈妈给我报了个作文班。真奇怪,我写的作文总能得5分,老师还夸我不错呢。

我老是想:妈妈说我不好的作文,还能得5分,肯定是妈妈说错了。那妈妈是怎么给别人改作文的呢?她要是老给别人改错了,她们的领导批不批评她?

我边看边笑,觉得儿子这篇作文确实不错,最起码文通句顺,写出自己的感情来了。

不过,要细琢磨儿子这篇东西,我想我这种教学法是不是有点欲速则不达呢?从那天开始,我对儿子的作文都是等老师阅后再作评点,美其名曰:让你们老师了解你真正的水平。对此,儿子并无异议,反而悄悄地议论:我妈对我的作文放手了。

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对孩子的思想和语言背景的最终检验。如果想成为一位作者:①必须懂得并能将信息和想法综合起来;②组织出原始的陈述内容;③找到正确的语句;④将内容按顺序排列起来;⑤这些想法要在头脑中保持足够长时间以便将它们写在纸上。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复杂的练习取决于3个因素:对想法的理解,语言的表达,还有基本写作技巧。

孩子们最开始是写一些自己的经验,再后写一些想象中的故事、诗歌和“评注性文章”。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轻松地口述一件事,往往在试图写下它时也会发生困难。学校里的教学是不可能弥补孩子成长环境中的语言缺陷的。

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有3个孩子,一个叫至善,一个叫至美,最小的叫至诚,都小有名气。说起叶老对孩子的写作训练,对父母们很有启示。

一天,吃罢晚饭,叶圣陶戴上老花镜,坐下来开始给孩子改文章。至善、至美和至诚兄妹3人,各居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父亲并不责怪他们,说是改文章,实际上是和孩子们商量着共同措辞,提炼思想。

叶圣陶给孩子改文章不像老师那样在文章上画画改改,而是边看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孩子:原本是怎样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有时候,至善、至美他们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完一段,父亲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当,孩子们也就跟着父亲默诵。

父亲教儿学步,循循善诱;孩子们自奋其力,自然进步很快。兄妹3人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文章就得到朱自清、宋云彬的好评,出版社还出版了他们的习作《花尊》和《三叶》,宋云彬和朱自清分别为两本集子写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