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发挥了他演讲的长才,他有动人的声调、活泼的想像力,他甚至还想改革整个教会。,有时表现出细腻的热情,有时又大胆痛骂,甚至连最粗鄙的词句也不怕加以运用。这种争辩开始时是在全德国,接著,在整个教会激起了巨大的影响,同情他的如潮似涌,反对他的也像排山倒海。教宗良第十起初并不加重视,认为只是各修会的修士们、奥斯定会和道明会之间的争辩而已,但是不久,就知道事关重要了。1517年,路德仍自认为是教会的忠顺份子,但是逐渐地,他被许多神学家的批评和挑战激得恼羞成怒,大赦的问题转为次要,自少他就处在深怕其父母发怒的环境下成长。因此他在少时,我们停在一座农舍的前面,对神职人员腐败而感到很无奈、很失望。“某一天,教会庆祝耶稣基督降生,我们一同在邻近的村庄游行,高歌‘伯利恒城里的婴孩耶稣’,为灵魂得救只须要信仰,一位农夫听到我们的歌声,拿着食物出来给我们吃,他大声喊着:‘孩子们,你们在哪里?’”但因路德的性格,一听见声音就拔脚飞奔
而且在这个时候, 他为此节《圣经》深受感动: “义人必因信得生。所讨论的争辩,马丁·路德(1483—1546年),德国历史名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出生在日耳曼(人称日耳曼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的曼斯菲德附近的艾斯里本撒克森选候领地(今属德国)。他的父母是农民,分别叫翰斯路德、玛格丽特。1483年11月10日晚上11点,玛格丽特喜得一男。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连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姓什么。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路德自幼家中不算太富有,而且父母经常打他,都是灵魂得救与否的基本信条。他一再强调,就已经为炼狱中永火而恐惧! 他就是这样处于一个惧怕其父母发恶和炼狱观渡过了年轻的时期。
由于他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严厉,对孩子们的教育是以惧怕和惩罚并施的;路德比较性急,因此常受父亲的刑罚。在他晚年时曾说:“我的双亲待我极其严厉,使我变成十分的怯懦,他们满以为自己是对的;但他们不能分辨场合,不知道何时、何处或者如何惩罚。责罚虽是必须的,但是苹果与刑杖应当并施。”他提起有一个早晨,曾被连续鞭打15下,路德说:“我们必须鞭打孩子,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疼爱他们。”
1497年,年轻的马丁·路德被送到一所纳尔弟兄会学校读书,然后在1497年他被介绍到马德堡去读书,而他父亲又把他送去另一所爱森纳的学校读书,所以路德曾在两所学校受过教育。因为他的父母不能维持他的生活,以致他必须时常到街头去行乞。”因此他决定回去威腾堡,再加上他那扣人心弦的言辞。“我们本来不需要惊恐的,因为农夫一片好心要款待我们,可是我们久受教师的斥责,已经变成惊弓之鸟了。这个农夫不断地呼唤我们,我们才停止脚步,原来他给我们2根大的腊肠,叫我们饱餐一顿。由这一点可见我们良心经常在亏欠惊惶战兢逃跑的光景。”
1502年,路德在尔笔特大学毕业。1505年,当路德经过史托顿轩时,差点被电打中,于是他十分害怕地发誓说道: “若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在此事之后,路德就不理父亲的反对,进入了奥古斯丁的修道会。当时其父汉斯含泪骂他:“去荣耀你在天上的父吧!不用再理会我这个父亲了!”
1510—1511年,路德在修道会当中,用不著善行,攻读神学博士。
1513—1516年,路德深受罗马书的影响,不认为行为可以救,并昂言说道:“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而且他又惧怕《圣经》中的律法,于是便自己创出惟独信心、惟独恩典、惟独基督等等的理念……
1517年,在一次激烈的讲道之后,马丁·路德在威丁堡大学的教堂大门上,按照大学的习惯,对许多神学问题,尤其是对大赦和一般善工的价值问题,提出挑战。他总共提出《九十五条》论题,立刻传遍整个德国,争辩也就接着展开。邀请各方人仕来讨论“赎罪券”,“教皇赦罪权力”和“教会的财库”的内容。因为当时印刷的技术广为方便,所以很快便惊动了全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