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都市童话
1511000000043

第43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

——关于《都市童话》及其他

董保延

我与《都市童话》的作者宋健强有着两代人的距离。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想读的冲动,心里琢磨,这80后作家的创作也看过一些,好像讲的无非 就是他们那个年龄代人的事情,恐怕很难与我等心灵产生什么共鸣。当我开 始读起来的时候,还是没有找到什么感觉,大概是读到快过半的地方,比较 亲近了;再读,找到共同点了;读完,发现其中之奥妙了。我甚至有些惊讶,20岁左右的宋健强,竟然拥有这样丰富的感情世界。小说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幸福快乐的成长生活,他们开始将都市视做完美的化身、看作理想的境界,而当真正进入后才发现了道路的坎坷,于是,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众多青年男女的家长里短,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品以爱情为主线,以情展开故事的起伏跌宕,以情展现人物的离合悲欢,以情制造事件 的扑朔迷离,以情申明主人公的处世观。关于感情,尤其是爱情,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要成分,因此,我又把它当作一部青春爱情小说。当然,《都市童话》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个人物的感情纠葛命运悲欢,几起情缘的成功与幻灭,几段童话的虚实真假,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故事,作者企图通过当代年轻人(实际上也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我们经常接触感受过的青年)的真挚的爱情体验,完美的青春诠释,深刻的 时代思考,向我们展现出80版(主要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年轻 一代的崭新群象。

作品以表现人物的情感生活作为主要着力点,展现出一幅城市青年丰富、 纯真、时尚的爱情生活画卷。这方面,我用“点”与“线”的配合默契来评价它的成功。这既是作品的结构,也是作者的技巧;是生活的客观反映,也是小说的美学主张。也许,作者并没有很自觉地意识到这点,或者可能根本就没有如此明确的意图,但是,我们在读作品时的客观效果是接受到了的。爱情,历来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热门主题,各类作家都在按照各自思想在作品中演绎着人世间的爱情故事。小说《都市童话》的走向,基本是沿着主人公邵健的青春生活开始、发展、起伏、结局。在着力反映邵健发展轨迹的同时,对龙辉、郑天杰、林宇、尹丽、陈媛、艾宁、雪蓉等诸多年轻人极富戏剧性的青春生活的表现,分量也不轻。作品在依托邵健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走的时候,没有忘记对其他年轻人发展轨迹的用心铺排,从而组成了一幅80版人全方位的情感生活路线图。这种“点”与“线”产生的效果还体现在作品对人物的准确把握上,人在青春期最敏感的是爱情和事业两大问题。这也是投入精力最多,花费时间 最长,谁都希望处理好的问题。邵健也不例外,家庭的不圆满,社会转型期的 影响个人价值观与生存需要的矛盾,构成了他成长过程中不顺利也不平坦的路。 而这一切,总是通过他对爱情生活的态度、观念、行为来反映的。由于作者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由于主人公的很多经历作者就曾经有过,因此作品对 人物感情世界的表现尤显厚实。书中关于主人公对女友,对朋友,对亲友的爱无疑写得很老练,很有生活气息,特别是邵健对母亲的爱更是表现得个性十足,独具特色,对母亲不幸婚姻的同情,对妈妈含辛茹苦地撑起一个家庭的敬意, 最精彩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是邵健在网络上发表的那篇《母亲,你是我的春 夏秋》,字里行间,充满了儿子对母亲的朴实真挚的爱,读来使人潸然泪下。其他几位年轻人的爱情,如尹丽、林宇等也写得各具特色,生活真实中的艺术渲染,顺理成章中的悬念陡生,青春期的燥动,性成熟的冲动,误人歧路后的悔悟,对事业成功与美满爱情的渴望等等,使你置信,果然是那个年龄的人所具有的情感,果然是应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果然是作者对“情为何物”作出的坦诚回答。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在对年轻人感情生活的浓墨重彩中注意了对这一代人的人性挖掘,并凸显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向上、奋发、善良。小说《都市童话》善于在对反映当代青年的青春情感生活时,折射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是坦诚的,自觉的,积极的,甚至是勇敢的。作品在在表现人物情感生活时所具备的敏锐透视力,往往是通过人物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无情解剖来体现的,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关于作品的“表”与“里”。所谓“表”是作品没有满足于讲述一般的故事表象,而是以此审视(或透视)出其中的内涵(即“里”); 这样的思考也没有只限于同代人,也有其长辈。除了爱情外,作品还大胆地、大量地涉及到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热点、焦点问题。如关于年轻人的就业,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择业观,通过邵健在这方面的曲折经历,多次反复,以及与传统择业观念发生的碰撞。褒扬了年轻人的正直、善良,义气,关于禁毒,作品在表现邵健对贩毒者的义愤填膺,对吸毒者的无私帮助,对毒品的深恶痛绝时,对媒体把自己当缉毒英雄宣传的置疑时,显示了正义的力量,也刻画出了邵健的真诚。关于同性恋,作品既敢于表现,又思路正确,从比较健康向上的方面表现了这一难度大、不好把握的社会现象,颇具积极意义;宗教信仰问题在作品中虽着墨不多却颇有分量,邵健的拜访佛寺,实际上表明了他的处世哲学和对人生伦理的态度。而邵健最后的皈依佛门,尽管出于无奈,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是对人世间诸如丑恶、欺骗、虚伪、拜金等的一种抗议。主人公对传统婚姻观的挑战也是很有勇气很能震撼心灵的,他在法庭上那一番答辩,义正词严,入木三分,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了作者在年轻中的干练,足以出这位24岁的作家对青春价值和人生价值探索时的用心良苦。  他在呼吁,父母要正确引导、教育孩子,而不要溺爱和无端伤害;他在呼唤,当代青少年要有雄心大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在提倡,人生最珍贵的,莫过于人际间的真挚感情,在感情上不要欺骗,不要虚伪,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建立在损坏别人利益的基础上。无情即无义,无情即缺乏道德心,是应该鞭挞和扬弃的。

由宋健强的作品想到了少年作家抑或青年作家的问题。曾经有过一阵,中国突然一下子冒出来许多少年作家,作品层出不穷,面孔目不暇接。不少圈内人甚至对此持反对意见。其实,少年写作何尝不是用文学在捍卫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具有的自由,应该具有的思想和智慧以及自己说话的权利。当成年人圈子已经满足不了他或对他们没有吸引的时候,他们便要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

当然,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如果把写作当成兴趣或者爱好的话,就要认真地做。

应该给他们关注、帮助,绝不能责难、讽刺、挖苦。少年作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21世纪有,将来30世纪也会有。我也接触过一些活跃在文坛的小作家,比如陈佳妮,15岁时出版了《童年有诈》,17岁她的新书《猪未央》。

比如杨迪,比如宋健强,他们何尝不是他们自己那一代的文化代言人。他们的出现,体现着这一代人对自己的文化式样、行为方式和价值理想,已经有越来越明确的追求。当年的陈佳妮曾剃了个光头,递给父母一篇《光头宣言》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的灵魂也在成长,我剃掉头发,让大脑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让思想能够接受更多的光明,从而让灵魂更快地成长。”现在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她已经学会反思这段经历,这难道不是在证明少年作家们在成长中也在不断地成熟吗?有人曾经把这一代称之为新新新人类,是的,全球化、多元化是他们成长的广阔背景,对于麦当劳、互联网、韩流、摇滚、手机短信和体验经济,他们是十分熟悉和自如。他们甚至冷落了理想主义,却更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感官享受和游戏是他们中多数人最钟情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热爱崔健的摇滚、格瓦拉的文化衫等这些可供游戏和消费的符号碎片,至于其背后的文化涵,他们可能全然不知。这一代人还过度角色化,一方面他们看似标榜新异独立的背后却怎么也剪不断母亲精神脐带的系恋,形成了娇宠的心理结构;另一方面过度角色化的挤压,导致了他们的反叛,甚至越轨。因此,他们如果要在文化创建和积淀能力上有所作为,还有待时日。但无可怀疑的是,他们这一代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心理性格正在通过文学作品顽强而多样地体现出来。因此,注意爱护和关怀他们,尤其是文学界注意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论,引导,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判断他们这类作品是成功之作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故事经历过,但是时间、空间的变迁,却仍然固执地保存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小说本身的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能够唤起读者,包括我们这些人的情感、经验和直觉。我以为,宋健强的《都市童话》是属于这一类。此外,作品中那些充满情爱和生活哲理性的诗句名言被嵌入到了每一章节,一方面深化了小说的意蕴,另一方面表达了正处于诗意年龄的宋健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真诚爱情的憧憬。

不管怎么说,《都市童话》作为80版作家的作品,应该是成功之作。尤其他是出自边疆云南的青少年作家,就显得格外有意义。要指出的是《都市童话》与以韩寒、郭敬明、春树为代表的所谓“80后”(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文学作品是有差异的。“80后”的作品大多只是在粗略勾勒和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并没有能够找到精神上的解决方式。还有的所谓“校园小说”一味讲求感官刺激,有的所谓“爱情小说”不过是充斥红男绿女的风花雪月,大有蜕变成艳情小说的趋势。当然,也出现过一些作品,对那些只讲述发生在腰部以下、两腿之间的“青春小说”予以挑战。其中的饮食男女干净了,欲望能得到疏导,这是值得欢迎的。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载体,它的内容和思想都应当对社会负责,对所有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负责。而宋健强的意义在于,他把创作的天赋,把自己付出的艰苦努力,把对同代人和读者的责任感,融进了《都市童话》这样的青春小说,再加上得益于中国少年作家班中许多著名作家如雷抒雁、孟翔勇、张天芒等的指导帮助,他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学习,从一个文学爱好者一步步走进了文学圣殿。从1997年16岁时发表轰动全国的作品到现在推出长篇小说,宋健强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健康向上的,是得到我们社会和文学界的关爱和呵护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宋健强自己足以就“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提问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