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都市童话
1511000000044

第44章 后记

很感慨,《都市童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年有余的时候,漓江出版社再版了这部小说。

一段时间以来,我很认真地彻底深入地想过,如果这部书得以再版的话我还要说些什么。可是考虑了很久很久,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因为这一年过去,我想说的实在很多很多,突然要我说的时候已经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我相信我的味觉在酸甜苦辣中被颠覆着。我想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应该是诉苦来的。

四、五年前,我顶着一大帮的《三重门》、《有了快感你就喊》到后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抱着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开始了《都市童话》的创作。当时觉得写作是件很高兴很快乐的事,直到写完了也出版了,整个人也累了。到现在看来,虽然出版后才经历了不长的一年,可是整个心态完全地变了样。我是“80后”我怕谁?这种唧唧喳喳的呐喊浅薄得轻狂甚至有些不顾廉耻。愤怒吧我还底气不足,我怎么的都与这个“80后”沾了边了,说“70后”已经作古我倒不必心虚,因为我自己都不明白是否拿正常的心态冷眼看文坛。拿心态这玩意儿说事,原本就意味着说事的人心态不正常。那么究竟是眼下的整个文坛太不正常,还只是我个人的心态失衡?我说了,言辞不厚道的地方大家还真犯不着与这么个心态失衡的人较真。

前一段日子在网上闹腾得动静最大的莫过于《十少年作家批判书》。事实上,对于韩寒、郭敬明、春树、李傻傻等人为代表的“80后”作家一直是被炒作的对象,当然,在中国嘛,炒作的一大奔头就是骂,怎么好玩怎么损你就怎么骂。什么“文学王国里的小太监”“一把破损的旧钥匙”……同为“80后”的月千川虽然强调着“并无人身攻击,激烈的文学批判是激活文学生力军的兴奋剂”,我哑语,还好我不是被骂的主要对象。有人也说,那你去找骂呀?别的不会,找骂谁不在行啊?说这话的人吧,估计那心态是正常到物极必反,已经能看清事实真相了。我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我很恶心谁说我是“80后”。

没办法啊,以咱这心态,连吼吼叫叫都得靠边站,还谈什么站出来勇敢地被骂吧。所以,我是不会凑这个热闹的。爱骂的你使劲,爱被骂的你努力吧!反正骂与被骂都会出名的!别遮遮掩掩的,放开些,这在中国文坛和演艺圈都不是秘密了,骂得欢就成。

如此说来,我还写个什么劲的《都市童话》啊,我就直接写个《腰部以下,两腿之间》得了,即吸引眼球又保证被骂,一举两得,多好!干脆连写长篇小说的劲都省下,发布个惊天动地的什么申明,准火!咱中国文坛还真缺这么个东西呢,想的话,赶紧的您呐。“80后批评新秀”月千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现在加入还有一定市场份额,晚了我怕明天一睁开眼睛,满大街的就剩下什么《寡妇的隐私大批判》、《一个男人与N个女人的隐私》……不忍心列举。

所以我还真不愿意多说了,说多了连自己都明白是“做秀”!把话题拉回到正题上来吧。这部《都市童话》写作手法有些细碎,我觉得生活在表皮之下的东西更能嚼出滋味,何必去大抒特抒呢?只要这种强调性的写实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就好了,至于情节啊故事啊什么的,有感觉了自然一琢磨就出来了。在此小说里,言词毫无华丽的娇饰,但是有些煽情,故事曲折但稍带作做,情绪跌宕还算合情合理,就事论事的心理刻划和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使得人物传神、情感细腻。

冷静地说,此小说可归纳为“二化”、“四不够”。“二化”即对主人翁的描写过于主观化;叙述上的累赘化。“四不够”即深刻的东西挖掘铺垫不够;环境描写不够;有意义的情节发展不够;人物刻划不深刻白描不够。

我绝对不认为“二化”、“四不够”是绝对的缺点。有人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我同意,我总不能拆自己的台吧?但我从骨子里反对人家这么说,小说的五要素可能我占全了,可是我的概念里根本没当五要素是回事,我从来都反对框框套套的模式。我只能说我写这稿子时用的不是模式而是用心去表达,这不是有意辩护。

关于文笔,与每个作者的个性是息息相关的。其实我的骨子里是一个充满判逆的人,但又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对于我不敢苟同的东西我已经习惯了一笑而过。光看这部小说就知道了,对白里没有精彩到千古流芳的,情节里也没有煽情到令人作呕的,而文笔上更没像《三重门》那样洞察尖锐的。

至于很多人问我,主人翁的故事从何而来?有没有我的影子?我再说一遍,有鱼的地方不一定有水,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有鱼。文学永远来源于生活而又总高于生活。拜托那些记者大叔们,以后别再追着这个问题问个没完,问点别的成不?我不是不敢承认什么,但是我怕我说过了会闪着您的腰。呵呵,我承认我开始叛逆了。

改完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也想和这本书做个告别,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和创作。创作是一种自甘寂寞的事业,我选择我喜欢。只是,不要让我太无地自容了。

闲碎的话说到这里,先感谢我的母亲和我身边的所有朋友,感谢他们在我第n次放弃创作之后不断给我的鼓励!《都市童话》的再版当然也要非常感谢漓江出版社和著名诗人、鲁迅文学院的雷抒雁副院长为我的书题字,还有中国少年作家班的孟翔勇、张天芒、王慧勤老师和云南省政协的董保延老师,感谢你们一直支持着我守望在中国文学的麦田边!最后再感谢自己仍然报着追求完美的理想并仍然保持着内心自我的纯洁!还要感谢的人很多,包括关心我的、愤恨我的,感谢你们陪我走在长大的路上。

把这本书送给对生命失去阳光和对生活没有抱着希望的朋友们!希望大家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让高尚美好的理想、精神的光辉重新照耀我们。还是那句一开始就说过的话:当灿烂的阳光放射着它的光芒,我们的眼底又找回那一抹心中的蓝……

乐阳宋健强

200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