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品德
1534100000003

第3章 品德比学历更高(2)

儿子不以为然地说:“大家都扔嘛,你看这地上……”

“大家都扔你就扔吗?”爸爸打断了他的话,“学校里不是教过你品德吗?我和妈妈之前的教育你也忘了吗?”

爸爸走了过去,捡起了地上沾了土的垃圾袋,随手丢进了不远处的垃圾桶里。儿子一看,内心更觉得羞愧无比。

“好的品德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的,不随手乱丢垃圾,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也许会影响你的一生。若是将来你长大了去找工作,你这随手一丢,丢掉的可能就是你的前途啊!”

儿子吐了吐舌头,说:“爸爸,我错了。以后我一定要多多注意,再也不乱丢垃圾了。”

爸爸点了点头:“不只这一件小事,好品德你一定要保持下去,它将会带给你一生的财富啊!”

还好有爸爸及时的教育,否则,儿子的这随手一丢,也许真的会如爸爸所说,就丢掉了自己的前途。因此,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要让好的品德陪伴孩子的一生。

其实当下看来,对孩子品德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人乐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安机关查获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每年均超过15万人。也就是说,每10000名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中,就有约22个人滑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曾经有记者到一个社区做调查,询问社区中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如果遇到歹徒正在行凶,恰巧被你看到,你会不会上前阻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选择了回避。而且,除此之外,缺乏礼貌、不懂交往规则、善恶不分、是非观念淡化,也是现在许多孩子的毛病。而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之后,他又怎能去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引起所有父母的重视!

其实,品德具有无穷的力量,好品德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会让一个人终生受益。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将会成为他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加强品德教育,帮他筑好成功的基石。

培养建议

建议一:多肯定孩子的好品德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且一个人好的方面被肯定之后,将会激励他继续发扬。孩子的好品德也是如此,所以父母应该多发现孩子的好行为,多肯定他的好品德。

9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对爸爸说:“今天老师调座位了,我被老师从前排换到了后面。”爸爸皱了皱眉问:“那你还能看到黑板吗?好像你个子也不高呀?老师为什么把你调到后面?”女儿点点头说:“虽然不高,但我坐后面也能看见的。今天班里来了位转学生,我是班长嘛,所以老师想让我帮助她一下。不过她个子高,当然不能往前换,所以我就让老师把我换到后面了。”爸爸听后,笑着说:“你知道关心新同学,很好!我支持你!不过,坐在后面可不如坐前面注意力集中,你要自己注意哦。”女儿也笑着点了点头。

父母对孩子好品德的肯定,也是对他信任的表现,同时也能激励他继续发扬更多的好品质,这对他的人生发展大有益处。

建议二:父母要抵制不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上总是会有那么几种不良风气,或者是贪小便宜却沾沾自喜,或者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表现;要么是认钱不认人,要么是靠耍小聪明“混”人缘……父母一定要能抵制这些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防止孩子沾染上这些不良习气。

儿子上小学5年级了,父母一直都注重培养他的良好品德,对于他的学习,也只要求他付出辛勤努力就好。可是,儿子一天放学回家后却闷闷不乐,妈妈就询问他原因。儿子说:“许多同学总与学习好的人一起玩,难道我学习中等就不能和他们做朋友吗?还有,今天我们小组做值日,我们班成绩好的一位同学只在老师来的时候才装模作样地挥了下扫帚,但老师居然还表扬他!妈妈,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摸了摸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虽然学习中等,但你也付出了努力;你虽然没受到表扬,但却认真劳动,这些都是你的好品德,所以你只要保持就好了。有好品德也不是为了让人表扬的。”

儿子听完妈妈的话,轻松了许多。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父母借鉴,面对现在的许多不良风气,父母也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并鼓励孩子按照正确的做法继续努力,不为不良风气所影响。

建议三:坚决制止孩子的第一次品德错误

古人曾说,教育要“慎于始”,所以,对于孩子出现的第一次品德错误,父母也要坚决制止,绝不能姑息纵容。

儿子5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妈妈去小市场买东西,看着花花绿绿的小玩具,他随手就抓了一个放进了兜里,妈妈也没注意。回家后,妈妈发现儿子偷拿了玩具,不但没训斥他,反而摸着他的头说:“我儿子真聪明!”

后来,儿子只要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总是会顺手牵羊,渐渐地他养成了习惯。等到儿子进入了小学,哪怕是和同学一起出去,他也照样“下手”。

小学3年级的一天,他在教室顺手“牵”走了同学的钢笔,结果不巧被人发现告到了老师那里。老师将这件事通知了他的妈妈,妈妈听后好一阵沉默,她这才发现正是当初自己贪小便宜,没在儿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及时制止,这才导致他形成了偷东西的坏习惯。

孩子在小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往往是根据父母的态度来了解对错。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有了错误的认知,他长大后自然也不会有好的品德。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所以,当孩子出现品德上的错误时,父母除了坚决制止,还要给孩子讲明白道理。

另外,父母也要教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因为孩子的活动范围不止是在家庭中,学校、社会上都有可能会出现不良现象。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判断,学习发扬好的行为,不要模仿坏的行为。这样,有了自我判断的孩子才不会受周围坏环境的影响。

建议四:鼓励孩子坚定自己的正确做法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尚未成年的孩子不一定会具有很坚定的信念。所以,有时候他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讽刺而动摇,或者看见别人的一些未受到惩罚的不良行为而感到疑惑,他也许就此不再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他甚至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与做法,转而去随大流。

孩子出现这样的想法或做法的时候,父母应该用理解的态度去看待他。但是,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坏的思想和行为一定会给人带来坏的影响,而好的品德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就能受益一生。所以,父母在孩子产生疑惑的时候适时地对他给予鼓励,让他坚定自己正确的做法,让他相信,好的品德一定可以给他带来好人生。

金玉良言

品德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它最能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好坏。一个永葆成功的人,一定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并且自身也是品德高尚。因此,父母要相信这“好品德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并以此为教育方向,坚定不移地培养出孩子的好品德。

父母尽早培养孩子的好品德

教育必须立足于道德和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撑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到不道德的侵凌。

——(法国)尚福尔

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为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英国)罗素

一天吃过晚饭,上小学1年级的陈怡和妈妈一起看电视。电视中有一则公益广告:在一辆公交车里,地板上有一个空易拉罐,但是车上所有人都将它踢来踢去,并没有人捡起来。这时一位年轻人上了车,他捡起了易拉罐,将它扔进了垃圾箱。画外音中说:“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

广告过后,陈怡疑惑地问:“那么多人为什么都不捡呢?捡个易拉罐又不费事的。”

妈妈笑笑说:“所以才说是公德比赛呀!其实,这场比赛就是在考验一个人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品德。你看,他们都没有在这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若是你也参加了比赛,你会怎么做呢?”

陈怡高高举起了右手,大声说:“我一定会抢在最前面,把那个易拉罐扔进垃圾桶。”

妈妈摸了摸陈怡的头说:“好样的!我们可不能在这场比赛中输给别人啊!”

陈怡使劲点着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赢!”

被誉为我国“家教规范”的《颜氏家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儿婴孩”,意思是说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尽早。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更应该及时尽早。

其实,良好的品德都是后天形成的,而一个人的品德究竟如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判断能力还有待发展,父母此时灌输给他的观念他将会记得更加牢靠,再加上父母的悉心指导,他就能够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好品德。

而且,尽早对孩子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也将更有利于他进行知识学习。因为好的品德将会使他的思想更为正派,也会使他的求学向着有利于他人生进步的方向发展。而孩子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就可以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道德情感,他的品德也会在学习中得到锻炼。

培养建议

建议一:从细节对孩子进行培养

其实,良好的品德并不一定非要表现在很大的事情上,也不一定是什么了不得的成绩。很多时候,高尚的品德往往都体现于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因此,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好品德,也同样要从细节入手,要让孩子从点滴开始做起。

7岁的陶阳和妈妈一起散步,路上他看见一个人掉了钱包,于是陶阳跑过去捡起了钱包,冲那人喊道:“喂,你钱包掉了。”那人闻声回头,接过陶阳手里的钱包连声道谢。

等那个人走后,妈妈对陶阳说:“你拾金不昧是值得表扬的,我为你骄傲。不过,若是你再有礼貌一些就更好了。你刚才是不是应该叫一声‘叔叔’呢?”陶阳听后,笑着挠了挠头,他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说:“这些小细节,以后我会时刻注意的!”

媒体上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叫做“寻找孩子的道德细节”。看见老师是否会打招呼?公共场合是否会大声喧哗?是否会在公物上乱写乱画?过马路是否遵守交通法规?……其实,一个人良好的品德,正是由这些不常惹人注意的小细节组成的。而在孩子的生活中,一般也多是一些细微小事,但小中却能寓大,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所以,父母不忽略一些小细节,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孩子只有从细节处做好了,他才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建议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人的一生将会身处各种各样的环境,小的如家庭,大的如社会。在这无数的环境中,对一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家庭环境。孩子如果身处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双方都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他自然也会受到熏陶,也同样具备良好的品德。但孩子若是生长在一个品德低劣的家庭之中,耳濡目染之下,他也会沾染不少的恶习。

8岁的儿子藏在自己的卧室里偷偷地学抽烟,被父亲发现了。父亲非常生气,骂道:“小小年纪不学好,以后不许再抽了!”儿子却很不服气,他指指父亲的手指间:“你为什么还抽?妈妈也说不让你抽的!”

父亲立刻无话可说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后来他对儿子说:“我抽烟是我的不对,但我从今天开始决心戒烟,每天都比前一天少抽两根。”

两个月后,父亲已经完全把烟戒掉了,儿子也被父亲的这种毅力感染。他对父亲说:“我也一定会改掉我的坏毛病。”

孔子曾经说:“不知其子视其父。”意思是说,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他的父母,就知道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了。这位父亲最开始自己抽烟,这个坏习惯影响到了儿子,但后来他的及时改变也同样影响到了儿子。由此可见,“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家庭环境的影响的确可以左右孩子的品德。所以,父母从一开始建立家庭的时候,就要营造一个和谐有礼、互敬互爱的生活环境,有了孩子之后,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然形成良好的品德。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智慧与品德相结合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时代也总是会有所发展。而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人良好的品德就有可能会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本来出自好心去做的事情,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将智慧与品德相互结合,要能做到既做成了事业,又保持了品德。

“好人没好报”、“老实人吃亏”等现象,在现在社会中屡见不鲜。尽管那些愚弄善良人的人们品德败坏,应该遭人唾弃。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品德与智慧是需要相结合的,否则品德与智慧分家,可能会好心却办了坏事。

因此,父母首先要让孩子坚定保持好品德的信念,然后还要经常指导孩子,让他学会运用并充分运用智慧的力量,学会变通,不死板,把握好自己的道德行为,不要让自己的品德变成了教条化的标准。当然,千万不要在孩子的道德根基没有建立的时候就让他学变通。

建议四:鼓励孩子坚守原则、克己自律

品德的保持也是有一定原则的,不能如墙头草一般“随波逐流”。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些小恩小惠小利益,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9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后显得闷闷不乐,对妈妈说:“最近班里改选班干部。就成绩、能力来说,我相信我这个班长的位子应该能保住。可是,班上有一名‘大款’居然开始拉选票,又是请大家吃饭,又是给大家送东西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投他一票。结果我落选了,他选上了。”儿子说完,眼圈都红了。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他这么做当然是他的不对,我们不能学他,但也没必要过于沮丧。像这位同学这样,靠着不良手段去捞取‘个人名利’,他将来也很难会有大的进步,早晚会吃苦头。而你只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能够克己自律,不放弃那些优秀的品德,运用智慧把握好自己的行为方向,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虽然儿子对自己的落选依然有些想不通,但他仔细思考妈妈的话,发觉也很有道理。于是他决定积极调整心态,向着妈妈说的“更大的成就”不断努力。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说:“要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所以,父母要向这为妈妈学习,要鼓励孩子坚守自己的原则,时时检验自己身上的不足,纠正缺点,并继续保持好品德,这样他的人生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金玉良言

都说人人生来平等,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人却有品德好坏之分。孩子的良好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父母对其进行悉心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越早越好。尽早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就会让孩子从小少走很多弯路,他的人生一定会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