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孩子喜欢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首先表明他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而且很喜欢这个故事,他才会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当他与同龄的小伙伴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他会在这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学会团结合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丰富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进了与同龄小朋友的人际交往与互动,从而促使孩子愿意与人交往。所以,父母一定要认同孩子阅读游戏的各种表现。
2.认真去听孩子讲故事
很多时候,孩子读懂了某个故事后,他就有一种要讲出来的冲动,而孩子的第一个听众很可能是父母,所以,当孩子主动想给父母讲他读过的故事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去听,切不可以各种理由扫了孩子的兴。当然,父母也可以主动要求孩子讲,当孩子看到父母愿意听他讲故事时,他就会讲得特别认真,而且再以后的生活中也特别愿意多读故事,以备再讲给父母。不过,父母要注意,如果你要求孩子讲而孩子不愿意讲时,不能强迫孩子讲,否则会让孩子反感。遇到这种情形,父母应该找一下其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3.与孩子分角色演故事
孩子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时,有时候会与同龄人进行,但有的时候也会要求父母参与到其中去,这时候,父母就应该积极响应孩子的“号召”,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当然,父母也可以主动邀请孩子去扮演角色。还是那一条,如果孩子不愿意扮演,父母切不可强制孩子去做这件事。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可以找故事中需要的一些道具,从而增强扮演的戏剧效果。
6.阅读经典:孩子如果没机会传统启蒙经典,他就会背电视广告(4.5—5.5岁)
——孩子总是要阅读的,他对选择的读物没有认知,所以给孩子提供阅读传统启蒙经典读物的机会
5岁左右的孩子会特别爱阅读,尤其爱读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爱读古代经典,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这些经典也是古代儿童的启蒙经典,对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处世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有的孩子会喜欢背儿歌,因为那些句子也是朗朗上口的,读起来的语感非常好;有的孩子没有机会读经典,没有机会读儿歌,但他也不会让自己闲着,于是他就会背电视广告……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轩轩快5岁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早上和晚上他都要阅读一遍《弟子规》。如果早上不读一遍,他就不吃饭;晚上不读一遍,他就不睡觉。因为他读得抑扬顿挫,语速不疾不徐,读完一遍大约需要15分钟,他读得特别认真,特别用心。妈妈看了也非常高兴。
之所以轩轩爱读《弟子规》,是因为有一次妈妈带他参加了一堂《弟子规》读书会,在那里,轩轩感受到了阅读经典的那种氛围,他当时读得也非常不错。从那以后,他就开始阅读了。而且,自从他开始阅读《弟子规》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比如,妈妈再招呼他吃饭时,他会立即高声应答,在以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就跟没听见一样;当妈妈让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也会立即去做,绝不拖延……
故事2:
5岁的儿子最近特别爱背广告,妈妈非常高兴,还觉得自己儿子非常聪明,竟然能记住广告词,而且她还夸儿子厉害呢。
因为家里基本上没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就有有数的几本适合大人读的书,但是在家里,爸爸妈妈从来都不读书,吃晚饭就爱看电视,广告也照看不误。结果,孩子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反而有背广告的兴趣。
有一次,妈妈带儿子去朋友的新家祝贺。当时,朋友家里有很多人前来祝贺。刚落座,妈妈就说:“祝贺你搬新家啊!”没想到,坐在身边的儿子接话了:“搬新家了,偏偏赶上量多……就算量多也不怕,因为我有全新……”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感到非常尴尬……
敏感期分析
孩子在5岁左右,他的阅读兴趣是最浓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进入了阅读敏感期。这时候,阅读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就像故事1中的那个小男孩,每天读两遍《弟子规》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但是,如果孩子没有适合的阅读材料,孩子也会创造出“阅读材料”,就像故事2中的那个孩子,会用背广告来填充他的阅读敏感期。因为他对“阅读材料”没有很好的认知,不会选择,所以,对广告是来者不拒,一概背之,结果就出现了故事中描述的那种尴尬场面。
但是,真正对孩子有意义的阅读却是古代启蒙经典。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的天性没有受到污染前,善言易入,即使到他长大也不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孩子的善心、孝心、信心等优秀品质都是在幼小的时候培养的。作为父母,一定要教孩子读诵经典,培养他的智慧。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教他读经典,等他长大后,恶习已经养成了,就很难修正了。当然,经典并不是指宗教经典,而是指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过千百年验证而不错的、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人立身行事的典籍。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让孩子从对经典的阅读中获得最大的人生受益。
引导小妙招
1.重新认识经典
父母一定要更正一个观念,古代传统经典并不是腐朽的,封建的,而是蕴含着亘古不变的哲理的精华读物。只要能深入了解这些经典,并按照经典要求的去做,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将获得无穷的受益。
2.让孩子读经典
父母要知道,孩子总是会阅读的,即使他没有机会阅读,他也会创造机会来做这件事。因为,处于阅读敏感期的孩子对阅读就是感兴趣的,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点。但是,孩子却对自己的阅读没有选择,因为他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这些材料一定要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要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根基。其实,能达到这个效果的,莫过于古代传统启蒙经典,这些经典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经典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弟子规》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极易记诵,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今天,《弟子规》仍是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优秀启蒙读物,能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当今,《弟子规》也被广泛地推广于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被称为“做人的宪法”。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有效塑造孩子孝悌、谨严、仁爱、勤劳、诚信等方面的道德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将滋养孩子的心灵,成为他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
当然,读其他的传统文化经典,如《中庸》、《论语》、《大学》等,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孩子读经典的方法
读经典,是阅读,而不是背诵,当孩子读得多了,自然就能背诵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在开始教孩子阅读的时候,一定不要要求孩子在多长时间内背诵。
读经典,一定要放慢语速,吐字清晰,就像故事1中的那个男孩一样,读《弟子规》不疾不徐。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才能读出经典的“味道”。当然,这样做也会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他遇到事情也会沉着冷静,谨慎思考。读经典,千万不要追求速度和阅读量,那样就带有功利心,就体会不到经典所传达的意思。
另外,读经典一定坐姿要端正,态度认真,要做到眼睛看到、嘴巴读到、心体会到,这三点缺一不可。当孩子学会用这样的方式读诵经典,他也就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去做事,那么,他学习、做事都一定会是非常成功的。
3.认识到经典的巨大力量
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孩子幼时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扎根教育,也就是盖“人生大楼”的地基。地基打不好,大楼也盖不好。一个读经典的孩子知道爸爸被选上“孝悌楷模”时,随口就说了一句话:“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在开始读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也许并不理解它的意思,但当他熟读并背诵之后,再看到爸爸被选为“孝悌楷模”,就突然明白爸爸是个非常孝顺的人,而且还受到了表彰,所以他就能有所体会,就说出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的话。其实,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就是孩子扎根教育的根本。
4.与孩子一起读经典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读诵经典,一方面是给孩子做榜样,增强孩子阅读经典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利用这个机会深入经典。因为今天的父母也很少有读过传统经典的,与孩子一起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再学习的机会。与孩子一起读经典时,父母一定要做到声音洪亮,有精神,不要出现断句错误,注意语速、语调,时时记得给孩子做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