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02

第2章 激励的前提是信任与尊重(1)

尊重与信任是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基础,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也不例外。父母如果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在被尊重中学会自我激励;如果父母常常信任孩子,孩子会在父母提供的自由空间里发挥最大的潜能。父母应该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展现,但他的潜能需要父母的激励,所以,请父母用一份尊重和信任激励孩子把它展现出来吧!

1.相信孩子就是激励孩子

信赖是人与人互助合作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一旦感受到这股强大的力量,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所以,父母激励孩子的基础就是对孩子的信任。

【经典事例】

曾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幼年时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丘吉尔上学期间,没有耐心学习拉丁语和自然科学的公式和定理,所以成绩是出乎意料的差。但他却对本民族语言、历史和哲学都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

后来,他以勉强及格的成绩进入了一所专门培养英国贵族子弟的学校,但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差,差到引起学校老师的多次警告。不过,丘吉尔的父母始终认为丘吉尔的智力是优良的,而且英语写作和演讲能力也非同一般。他们相信丘吉尔只要找到一个与他特长相符的专业,一定会有所成就。

丘吉尔军校毕业后,被派往印度服役。在这期间,母亲把丘吉尔感兴趣的一部英国年鉴寄给了他,年鉴中收录了有关英国政治及世界情况的丰富材料。母亲还在信中鼓励他说:“希望这部年鉴可以帮助你,妈妈始终相信,我的儿子会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得到母亲的鼓励,丘吉尔每天都津津有味地研读年鉴,并认真记笔记,从中掌握了大量有用的知识。对那些重要的议会辩论文章,他不但反复揣测琢磨,还把自己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讲演人的观点对比,有意锻炼自己的雄辩能力。

当丘吉尔退役回国后,就开始投身于他向往已久的政治生活。经过几年的努力,加上他出众的演讲才华以及家人的支持,他终于在33岁那年登上了内阁大臣的宝座,并开始了他长达半世纪的政治生涯。

【教育启示】

丘吉尔的父母相信儿子一定会在自己适合的行业有所建树,这种信任是激励丘吉尔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丘吉尔没有在自己成绩差的时候自暴自弃的重要原因。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本身就是在肯定孩子的价值,尽管这个价值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现不出来,但是,父母的信任是孩子人生旅程永久的加油站。

家庭教育主体就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时,往往会把父母看成是生活上的领路人、德行上的好榜样、学习上的导师和情感上的挚友。能得到父母信任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信、阳光、充满活力,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容易主动向父母请求帮助,得到帮助的孩子更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反之,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和行为,孩子的自信心不但不容易建立,而且,孩子很有可能向着父母怀疑的方向发展。父母和孩子双方没有了信任的基础,就谈不上良好的互动,因为怀疑会使交流变得障碍重重。那么,在怀疑气氛的笼罩下,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都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所以,父母首先应该用“信任”建立起和孩子良好互动的桥梁,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做才算是相信孩子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不要无端猜疑孩子

无端猜疑孩子的父母只能说明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和孩子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有限,就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就有可能会猜疑孩子,而无端地猜疑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而非激励。

一位父亲经常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忽了和孩子的交流,加上耐心不足,和孩子之间很少有互动。在孩子上六年级时的一次家长会上,老师特别提醒家长最近班里有丢东西的现象,一时还没有查出原因,请家长注意孩子的常用物品,让每一个孩子远离随便使用他人物品的坏习惯。

家长会开完,父亲回家就对孩子说:“我有时会看到你拿一些新奇的玩意玩来玩去,是你的吗?是不是同学的?你可不能随便拿人家东西啊!有没有经过同学同意?”听到父亲的话,孩子把所有自己的玩具拿到父亲面前说:“爸爸,您知道哪个是我的?哪个不是我的吗?”问得父亲哑口无言。

这位父亲无端猜疑孩子,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如果忽然有人告诉这位父亲说:“您的儿子因为偷东西被警察抓走了!”父亲心中的答案是:“不可能!”还是“这个小子,什么时候学会偷东西了!”……父母心中的答案完全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所以,父母首先用时间和精力来换取对孩子的了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无端猜疑孩子,只有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才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

建议二、给孩子展现能力的机会

如果说父母对孩子信任的前提,是孩子要做出让父母放心的事情,那么,父母就首先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很少让孩子独立完成事情。而孩子没有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提升能力,等到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有能力的时候,孩子的表现通常会让父母失去信心。追究源头,还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10岁的昕昕被母亲视为掌上明珠,母亲从来不肯让她自己一个人出门,母亲想法较多:孩子过马路会碰着、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昕昕有几次想独立地办自己的事,都被母亲阻止了。

有一次,昕昕想自己去书店看书,母亲没有答应,她非常正式地跟母亲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信任我吧,我肯定没有问题。”面对孩子近似祈求的语气,母亲决定给她以信任。两个小时后,昕昕高高兴兴地从书店出来了,一种自豪的表情挂在脸上。

从这以后,母亲开始放手让昕昕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有时,还把一些重要的事交给昕昕,她完成得都还不错。昕昕感觉到了母亲对她的信任后,变得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有能力了。

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往往是没有依据的,是凭自己的想法而判断的,但事实是怎样,一定要通过孩子的尝试才知道。只要父母充分相信孩子,孩子的表现通常会让父母意外,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和赏识,而信任本身就是孩子完成任务的最好动力。

建议三、对失败的孩子充满信心

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不犯错,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犯错就否定孩子,也不能因此就表示出对孩子没有信心。这种心态的传递不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也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没有激励可言。

所以,当父母放心地把某件事情交给孩子去做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放手让孩子做事的初衷是通过事情了解和锻炼孩子,而不是评价孩子。当孩子没有圆满完成,父母首先要告诉孩子:“没关系!”并理智地给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以后要怎样做,并且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和收获。

如果父母能这样对待孩子的失利,相信孩子一定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因为父母的教导其实就是告诉孩子:虽然你没做好,但是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好!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会表现出最棒的自己。

建议四、不养成否定孩子的习惯

当孩子渐渐长大,由于时代和自身性格的因素影响,往往会和父母的处事观点有所不同。此时,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要认为孩子一旦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就是做得不对。

比如,母让孩子去买东西,发现买回来的东西明显偏贵。父母不要说:“你真是傻啊!你要讨价还价的啊!你又被人宰了!”孩子真的被人宰了不要紧,要紧的是父母的否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失败,如果父母因此就不相信孩子买东西的能力,孩子的积极性就彻底被打击了。

然而,比起保护孩子自信心来,父母损失一点钱真的不重要。所以,父母在平常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少说否定、打击、不满的语言,而多说表示理解、原谅和信任的语言。父母信任的态度,会激励孩子大胆地去尝试、去成长。

建议五、信任爱说谎的孩子

当孩子满嘴谎话的时候,是不是就不值得父母信任了呢?当然不是,而且父母要反省,孩子为什么爱说谎。孩子说谎一般是父母“逼”出来的,当父母经常过激地批评犯错的孩子,孩子为了躲避暴风骤雨的袭击,就会用谎言来掩饰错误,又会用下一个谎言去遮盖前一个谎言。当谎言躲过了父母的责骂时,孩子就学会了用说谎解决问题。

有时,孩子说谎也是父母“教”出来的。当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和成年人打马虎眼或有意无意说谎时,孩子就会知道“说谎”是一种交往手段,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把这种手段用在父母这里。所以,在父母唉声叹气孩子说谎的毛病无药可救时,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孩子说谎的“帮凶”。

此时,父母如果能体会到孩子每次说谎时的心惊胆战和忐忑不安,就应该给予孩子最大的理解和体谅,用屡次的信任去洗刷孩子受伤的心灵,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孩子最终不会让父母失望。

所以,孩子越爱说谎,父母越是要用信任去帮助孩子。只有父母的信任才会激励孩子不断地改过,展现出诚实的本性。

【教育箴言】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这种信任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踏实。同时,信任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信任时,会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种内心的感受会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2.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亲近和最值得信赖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理想的人生道路,而父母的支持就是在帮助孩子完成梦想。当然,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但家庭强大的后盾会让孩子勇敢前进。

【经典事例】

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镇上,当地住着不少贵族地主,而他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他的童年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是,父亲为了不让安徒生感到孤独,就经常陪他玩耍。而且,父亲把家中仅有的一间小房子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瓷器,橱窗柜上有玩具,书架上也放满了书籍和歌谱,一幅漂亮的风景画贴在门玻璃上……这多彩的小屋丰富了小安徒生的童年生活。

渐渐地,少年时代的安徒生对舞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于是,14岁的安徒生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到哥本哈根去学本事!”

“去吧,孩子,出去兴许能有好运气!”母亲完全支持他的决定。到了哥本哈根,安徒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打拼,但是,他的“艺术家”之梦与他出身很不相称,因此常常遭到别人的讥讽和嘲笑。但是,当他在信中向母亲诉苦时,母亲都会说:“孩子,无论你做什么选择,妈妈都支持你!”

在母亲的鼓励下,他一边工作谋生,一边学习,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来,他学着写作,通过长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童话大师。

【教育启示】

安徒生的家境贫寒,父母并没有在他实现理想的道路中给予经济上的支持,直到安徒生成名之前,他的生活常常饥寒交迫。但是,母亲对他的认同就是他克服困难的最大动力。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缺乏父母支持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较低,父母的不支持妨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这不但影响孩子个人和家庭,而且对国家也不利。”可见,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地支持孩子。

父母可以仔细观察,当孩子提出一项建议的时候,如果父母表现出支持的态度,孩子的眼睛都会一亮,接下去的实施更是劲头十足。孩子常常得到父母的支持,就总是会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待处理的事情。这说明,父母的支持可以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

然而,当孩子的决定得不到父母的认同时,孩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晒蔫的黄瓜一样没有斗志。孩子的激情有可能就在父母的一次次不支持中磨灭了,最后孩子展现出的就是无所事事、对一切都毫无兴趣。孩子没有了争取的信念,又怎么会获得幸福的生活?

所以,当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出了合理的决定时,请父母一定要大力支持。那么,父母要在平日里如何支持孩子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重视孩子的小决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只在求学、找工作、结婚等重大事项上需要做出决定和选择,而孩子平时穿什么样的衣服,周末要怎么样安排,晚饭吃什么都是一种选择。孩子在这些小事上的选择积累起来,就会影响他对待大事件的决定。一个人对待大事件是否有准确的判断力和预见性,就看他平时在点滴的决定中如何做出反应。

而每一个孩子最初的反应都是听父母的意见,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就等于给孩子架设了一个锻炼的平台。而面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提议和请求时,请父母不要以一句简单的“不行”来阻断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比如:当孩子说:“妈妈,我能不能去楼下玩一会儿!”如果母亲说“不可以”,孩子就会悻悻地呆在家里,做不想做的事;如果母亲说:“好啊,但是要注意安全,一个小时之后就要回来!”孩子雀跃地下楼,他可能会去约小伙伴,然后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学着与人交往,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渐渐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

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小决定不当回事,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来简单地回复孩子。只要孩子自己的选择没有妨碍到他人的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大力支持和赞同,孩子会在每一次点滴的选择中变得独立、自强、勇敢、积极。

建议二、提出自己诚恳的意见

孩子在选择和做决定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或对将要面临的问题无法做出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此时,父母给孩子的意见,无论本质上是反对还是赞成都是一种支持。

李佳在18岁生日那天对父亲说:“爸爸,我今天18岁了,我想去献血以示纪念。”

“嗯,献血是件好事!为什么一定以献血以示纪念呢?”父亲问道。

“因为,我同学都在18岁时以献血的方式表示纪念。”李佳回答。

父亲并没有很快批评李佳的盲从,只是提供给他一个献血的官方网站,让他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和常识。

第二天,李佳依然兴奋地对父亲说:“爸爸,原来这么多人,特别是病人,都很需要健康的血液,那我更应该献出一点爱心啊!”

“嗯,你比昨天知道你献血的理由了,有进步!”父亲继续说,“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和你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你的身体尽管看起来很不错,但是,你现在高三了,还有半年紧张的学习任务要靠你健康的身体去支撑,你觉得这时候献血合适吗?”

“这个……,”李佳犹豫了一下说,“可是宣传资料上说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