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03

第3章 激励的前提是信任与尊重(2)

“我的建议是,高考之后,用大学一年的时间恢复一下自己的体育锻炼,然后把你最健康的血液献给需要的人!你说呢?”

李佳听了父亲的话,说道:“好的,爸爸,我现在每天都很晚睡觉,想必我的血细胞也是缺乏睡眠的,等高考完,让他们睡好了再捐,呵呵!”

表面上看去,父亲并不支持李佳献血,但实际上,父亲是在引导李佳,做任何决定之前要有一个全面而冷静的思考,而不是盲从。尽管父亲也知道献血不会对李佳的身体太有影响,但是父亲感受到他决定得太冲动,于是,以更理智的方式引导了他。

所以,当父母面对孩子的决定时,给孩子真诚的建议,帮助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就是最好的支持。因此,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种,请父母多些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点建议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

建议三、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想要走的人生道路。而父母在适当地给予建议之后,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自己选择的路会走得无怨无悔,即使碰壁了,孩子也会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苗苗面临高二文理分科,就分科而言全家已经开了好几次会议。父母从苗苗个人的优劣势以及大环境的优劣势都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父亲倾向于理科,因为孩子对生物学有很大兴趣;而母亲倾向于文科,因为苗苗从小喜欢阅读、文笔好、也喜欢历史;而老师建议让她学文科,她自己也犹豫不决。

在最后的期限来临之前,苗苗郑重地告诉父母自己打算选择理科。原因是自己很喜欢生物,将来也打算向生物方向发展,而且对生物学习很有信心。所以,为了自己在生物方面的爱好,必须选择读理科。同时,苗苗表示,喜欢历史可以继续看历史方面书籍,把生物作为将来的专业,把历史作为爱好。

听了孩子的决定,父亲说:“好的,好好学吧,不要有那么多顾虑!”母亲也给了孩子一个热烈地拥抱,并说:“妈妈对你有信心,完全支持你的选择!”

当孩子很认真地做出决定之后,父母就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了。孩子虽然需要父母的建议,但孩子始终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就是很好的支持。

建议四、不要对孩子说后悔话

孩子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阻碍和失败等境遇,此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后悔的话。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是表现在提供帮助,而不是雪上加霜。当父母说出诸如“我当初就不想让你这样做,你不听我的,唉!”试问父母,即使孩子听从了父母的意见而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不会遇到阻碍吗?

所以,父母的眼光请往前看,说后悔话对孩子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只会让孩子更加迷茫和无助。其实,无论孩子选择哪一条道路,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成功。然而,父母的语言和态度是否能够成为孩子为之坚持的动力?

当孩子面临困境,请父母给予最及时的鼓励,可以说:“不要担心,困难总会克服的,我们想想看,如何做才能攻破难关!”甚至当孩子没有决心走下去时,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终极目标,告诉孩子:只要坚持就会胜利。

建议五、给孩子提供真实的帮助

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有时不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话和肯定的语言,而是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因为任何一个事情的完成都离不开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支持。比如,父母虽然在态度上支持孩子考大学,却每天约朋友来家里打麻将;父母支持孩子画画,却吝啬地不肯给孩子买一块画板;父母支持孩子自己洗衣服,但却没有耐心告诉孩子洗衣服的方法……这样,孩子又如何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对孩子的支持,父母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只要父母愿意给孩子提供实际的帮助,孩子的理想之路就会走得容易些,孩子取得成功的可能就会大一些,获得幸福生活的指数就会高一些。

【教育箴言】

当孩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时,请父母不要着急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是对孩子的决定进行理智的分析。只要这个决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理想目标,并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父母完全可以投赞成票。即使父母认为孩子的决定不合理,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帮助孩子将想法合理化,父母的这种态度就是对孩子永久的支持。

3.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

任何一个孩子都向往心灵的自由,希望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遨游。父母给孩子的空间越大,孩子接触事物的机会就会越多,心胸就会越开阔。孩子心灵的舒畅会激发他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孩子只要有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就会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经典事例】

小锋上初中二年级,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尽管如此,父母对他还是不够满意,希望他能够更上一层楼。父母在假期里让他报名参加数学、语文和英语的辅导班学习,这使他精神几乎崩溃,在日记里抱怨道:“这个假期可真累呀,我每天都在为父母学习,他们逼我学这学那,这种日子何时才有尽头?我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些什么,我想在周末去游泳,我想和同学去郊游,可是,我依然要为了那个第一名而浴血奋战,生活为何这么累?还不如一走了之,脱离这个痛苦的世界。”

一个傍晚,小锋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刚吃完饭,父母就催着让他去复习当天的课业。小锋不但没有回房复习,反倒打开电视看起了动画片,对于小锋的异常举动父母非常意外。父母一声呵斥后,小锋也一股脑地把自己一直以来的不满表达了出来,最后一句话是:“我恨你们,你们还给我自由!”

此后,父母经过一番反思,感受到孩子生活的空间真的太过于狭窄,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这对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于是,父母下决心做了一番改变,不再压着孩子报补习班,还常常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出游。不仅如此,父母对小锋的兴趣爱好大力支持,孩子喜欢做点什么,父母都不会再向以前一样,怕耽误学习时间而大加干涉。同时,小锋的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而且性格也随和很多,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教育启示】

看看当今社会,有很多孩子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生活在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中。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父母常常会说“你不能这样”“你一定要那样”,对于孩子的学业更是无止尽地要求,第二名不行,一定要第一名;全班第一不行,一定要全年级第一……

父母总是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常常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他们,却没有想过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怎样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父母的束缚当中生长的孩子,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权,更谈不上生活在自己想要的空间。而这种孩子看似听话,其实内心叛逆,长大之后会显得缺乏自信,没有创新精神,难以做出一番大的事业。

而父母如果能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就等于有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平台,他会在这个空间里了解自己、壮大自己。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有魄力、有能力、有自信、有勇气。父母给孩子空间就是在激励孩子自由发展,得到自由的孩子会在属于他的天空展翅翱翔。

【教育建议】

建议一、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

父母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一是从物质生活环境来讲,另一个是从精神世界来说。如果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不要小看这简单的独立,这是孩子感受自由的开始。不是说远离父母的监管,孩子就方便做父母不知道的事情。而是,孩子在这个空间里有自己的安排、选择和布置,这个相对不受干涉的地盘可以让孩子的身心有一个归属。

而且,孩子要对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进行清洁和管理,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性格。同时,孩子可以带着小朋友在自己的房间玩耍,这个空间不仅是孩子的生活区、学习区、还是他的会客室。一个小小的房屋会激发孩子很多兴趣和想法,孩子会很有心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的自由天性在这个空间中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建议二、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在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之前,首先要知道孩子是独立的、需要被尊重的个体。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他都希望自己的世界是不受干扰的,是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要随便翻看孩子的物品,特别是日记。

孩子有自己小小的秘密,也许日记中的内容对成年人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孩子会在自己的秘密中体会曾经的幼稚和而今的成熟。父母虽然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但不能以看孩子日记的方式来取得对孩子的了解。如果这样,即使父母给孩子的房间再大,孩子也不会感受到自由,因为他的心灵领地常常被人侵犯。父母对孩子的不尊重,换回的也会是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

所以,当父母要进入孩子的房间时,请敲门;不要随便检查孩子的书包和抽屉;更不要趁孩子不在时,去偷看孩子的日记……父母想要了解的一切,请通过和孩子直接交流的方式取得,父母的落落大方就是在鼓励孩子自由成长。

建议三、不破坏孩子喜欢的世界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都会阶段性地对某一个方面产生兴趣。比如,当孩子爱上橡皮泥,可能会把橡皮泥捏成的娃娃摆得到处都是;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迷上叠纸鹤,可能会把一串一串的纸鹤挂满家里的窗户和门面……孩子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作为父母,不管这是不是孩子长久的兴趣爱好,都不要去破坏它,因为孩子正在其中寻找自己。

一位母亲这样描述孩子的芭比世界:

女儿给芭比娃娃按了家,那个家,让我见了都有点嫉妒和羡慕。她先用带木纹的纸板铺好地面,给人一种木地板的感觉。纸盒做的床,并铺上“床单”。上面有女儿自己缝的“小棉被”。小棉被可是用名副其实的绸子和棉花做成的,看上去软软地。这个“家”里,还有餐桌,并铺上桌布。四五个芭比坐在桌旁“聚餐”。有时,女儿还真会把蔬菜剁碎,拌上水,放在指甲大的小碗里……

女儿的这些杰作,在家里可是举不胜举。虽然这给我打扫卫生带来了不便,但是,我不会去破坏女儿的这片天空。看到孩子在制作时,身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一副痴迷的样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要小心呵护孩子的童心,给她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她的想象力自由驰骋。

孩子的思维往往比大人想象得要开阔,他们对事物表现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往往是惊人的。作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小爱好给家庭的打扫带来麻烦就加以制止,这无疑会打击孩子创作的积极性。当孩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精心地进行制作时,父母要做的,就是悄悄地走开,默默地注视,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他们自己去收获快乐,去体验成功。

建议四、让孩子感受心灵的自由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喜欢身边时时刻刻有一个“警察式”的人物对自己进行监管,那会引起他内心的压抑与不安。父母如果总是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给予纠正,孩子就会不舒服、不自在,会感到做什么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控能力下降,显得笨拙而苦闷。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变成一只没有能力飞翔的“囚鸟”。

妍妍的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从不允许她在家乱写乱画。她做错一点小事就会遭到父母严厉地批评。父母也总是以自己的判断来衡量她的能力,一旦判定她没有能力做的事就立刻制止,而且外出时,总是不让她碰外面的东西……接近军事化的管理使妍妍的性格趋向于胆小怯懦,没有自信。

后来,经过老师的提醒,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确实对孩子要求和命令过多,特别是经常性的不高兴使孩子做什么事都放不开,孩子的心灵被束缚,走到哪里都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反思后的父母做了适当调整,不再把眼光盯在孩子不好的地方,而是看到她的优点,并适当地放手。

于是,妍妍开始与泥巴、蜗牛、花朵为伴,开始自己动手倒牛奶,尽管有时会倒在桌子上,但她开始感受自己的成长。以前的妍妍见人就躲,从来不主动和小伙伴玩耍,稍微受点委屈就难受好几天。但如今,因为她接触的天地开阔了,心灵也开阔了,变得积极主动、有礼貌、有自信,承受能力也增强了。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更不要像警察一样时时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父母对孩子的监管过严过细的话,孩子生活得很累,父母也不轻松。教育的真谛在于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得到。父母在教育中的感受,也恰恰是孩子在受教育时的感受。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侦查”变成“鼓励”,孩子就能感受心灵的自由。此时,孩子不但可以轻松、健康、茁壮地成长,父母也会感到教育并没有那么难。

【教育箴言】

当父母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时,就是在激励孩子朝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个性,而且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都是无比广大的,父母只要不束缚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定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4.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见解的独立个体,同时,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需要了解的家庭问题,父母也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当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并尊重他人。

【经典事例】

上小学4年级的小悦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报名参加了英语课外班。学习一个学期后,课外班组织学生参加全市的评估测试,而且在假期安排了专门的复习班。当然,这个复习测试是自愿报名,而且不影响下一学期的学习。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报了复习班,但迟迟不见小悦报名。

一天,老师见到小悦的母亲后,说道:“参加这个复习班对孩子英语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不知小悦为什么一直没有报名?”

小悦的母亲说:“孩子才4年级,平时功课就多,我想让她利用假期好好放松一下,何况,我并没有想让小悦多么出人头地,不想给她那么大压力。”

“那小悦对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老师问道。

“我征求过小悦的意见,她也对复习测试没有太大的热情,只是希望下一学期能够再跟着您学习。”小悦的母亲说。

正在交谈中,小悦跑到母亲身边,见到老师有点不好意思,好像没有报名就对不起老师的感觉。老师看出了小悦的顾虑说:“小悦,希望你在假期好好放松,下一学期,老师期待你的到来!”

听到老师的邀请,小悦高兴地说:“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