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32

第32章 努力激励孩子的自信心(2)

作为父母,要教给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第一个反应就是父母平时是怎么处理的,所以父母要首先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父母才有资格激励孩子解决问题。

建议二、帮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也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给孩子一些帮助,比如定期的举行家庭会议,给孩子展现解决问题的技巧,也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家中营造一种解决问题的氛围。

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当谈及自己的孩子时,小李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孩子很独立,几乎不让他费神,孩子除非是遇到什么特别难的问题时才会去询问他的意见。

这时,同事都非常急切地讨要教育孩子的“真经”,小李也毫不吝啬地把他的“绝招”分享了出来。原来,他家有一个好的习惯,在每个周五都会召开一个家庭会议,所有家庭成员必须参加,讨论一下每个人面对的一些生活问题。在会上,大家依次说出自己遇到的难题,然后每个人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不管孩子提出的方法是否可行,小李和妻子都加以鼓励、肯定,并适时引导。而且,每次会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分到一些家务劳动,孩子也有份。就这样,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竟然不知不觉培养起来了,而且还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其实,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了解大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会更好。会后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生活中锻炼和实践自己,遇到问题,孩子也会依靠自己解决。一旦孩子养成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他就会更快成长,父母也会更安心、省心。

建议三:让孩子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孩子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开发和督促。很多父母会走进一个误区,总觉得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说明孩子越幸福。这些只是在父母眼中孩子的幸福,完全理解不到孩子自己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快乐和满足。

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凑到一块的时候,经常会做出一些大人难以理解的事来。这不,他们现在正用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纸片、木片、绳子和石头等,在小区院子的墙角搭建“城堡”。

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投入:有人指挥,有人操作,还有人负责找材料,分工协作,配合得很好。午饭时间到了,可他们却忘记了回家吃饭,一直围在“城堡”周围。好几次,他们建好了“城堡”,又拆掉了,他们不厌其烦地重建,似乎要建造世界上最美的“城堡”。

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对建“城堡”如此投入,因为父母体会不到孩子在建“城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然后又独自解决问题后的那种快乐和满足感。

也许盖“城堡”这件事得不到父母的赞扬,可是孩子们心里却很有成就感,觉得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很多孩子都想向父母证明自己很厉害,因此父母要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表现,让他自己去解决难题,一旦解决了,孩子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满足,并逐渐喜欢独立解决问题。

建议四: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能力

有些父母总会觉得孩子还小,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可能还早。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尽早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创造情境,让他去尝试,从而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父母想要提高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实践中让孩子多些实践和体验。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当然这些机会和条件都要有点难度。比如,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上学校,如果父母不放心,可以在孩子后面偷偷跟着,但一定不要让孩子发现;适当地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到社区超市买点生活用品等;也可以让孩子给亲戚朋友打电话,从而让他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交流……

有些时候,父母还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去思考然后提供解决的办法。父母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就不让他去做,那么就会一直做不好。即使是很小的事让孩子去做,那也能锻炼、提升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五:用语言把问题留给孩子解决

父母的想法跟孩子不一样,不要每件事都替孩子想好、做好,应该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让他去选择怎样做。父母可以从巧妙地从语言上着手,开发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潜能。

于茜很喜欢妈妈,因为妈妈总是会尊重她的意见。只要是关于于茜的,妈妈会先征得她的意见,比如吃苹果,妈妈洗好苹果后会问于茜:“这苹果洗好了要放哪里比较好,是放你房间还是客厅?”

本来,于茜想说放在她房间的,可是想到妈妈以前就教育她,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而且现在大家都在客厅看电视,放在客厅大家都可以吃到。于是,于茜回答妈妈说:“放在客厅里吧!”

妈妈还会经常问于茜是先吃饭,还是先看书……有些问题,妈妈是故意问他的,就是想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去表达……

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说一些选择性的语言,如“之前”、“之后”、“是”、“不是”、“和”、“或”、“好”、“不好”等,这些基础的词汇都巧妙地把问题留给孩子,让他去选择,去思考,然后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六:不妨让自己“懒”一点

做父母的不需要时时那么勤勉,适当的时候“懒”一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父母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一些指导,充当一个顾问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孩子独立的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增长一样,需要多加锻炼才会增强。

【教育箴言】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父母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处理问题。父母不仅要给孩子一件华丽的衣服,还要教会孩子怎么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和如何穿戴。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创造机会,激励孩子靠自己解决问题。

47.用积极暗示诱发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孩子的辨别能力很有限,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大人的关注会强化孩子做这件事的欲望。如果父母总是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断的指责或批评,会让孩子养成一种自卑的人格;但如果父母能够从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方面暗示孩子是优秀的,那么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

【经典事例】

在一个大家庭中,田晨是最小的孩子,才4岁。家里人都喜欢读书,所以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放着书。偶尔田晨也会拿起书,学习着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的看起来。大人经常会当着田晨的面夸道:“别看我们家晨晨小,但是她会读书了。”突然有一天,田晨骄傲地向人宣布说:“我会读书了。”

大人听到后微笑着说:“当然啦,小田晨这么聪明,肯定很会看书的。以后的写作肯定也很厉害。”渐渐地,田晨越来越喜欢看书,而且看的书的种类也逐渐增加。

5岁的时候,田晨口头作文就能语言流畅,想象丰富而且富有感情。上小学以后,她的文章就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教育启示】

其实,小田晨并不会读书,只是受大人影响对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虽然田晨知道自己不会读书,家人也知道她不会读,但是她却宣布自己会读书,这是她自信和好强的表现,是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由于家人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暗示“她会读书并且会把书读很好”,使田晨有一种“自己可以读好书的意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积极暗示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是无穷,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暗示。曾有个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群智力相同的孩子分成两组,然后选其中一组孩子进入实验班并告诉他们是智商比较高的一组,虽然两组孩子接受的课程是一样的,但是一学期以后,被告知优秀那组孩子的成绩和各项测试都比另一组好。这是由于积极暗示暗示让孩子养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性格,促进孩子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父母喜欢强化孩子负面的消极心理和行为,就会对孩子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增加一些催化剂—积极地鼓励和暗示。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用积极的暗示来诱发孩子的自信心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不对孩子说“如果……不”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有个完美的标准,但是又总担心孩子会不能实现自己的高标准。这些父母会经常跟孩子说一些“如果你完不成怎么办”、“如果你做不好,我就……”,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做事过程中能力的发挥;更有些孩子干脆放弃,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们做的远不能使父母满意,所以干脆选择放弃。

严明自从上了初一以后,就经常逃课、打架沉溺于网游,很让老师、父母头疼。很多人都不理解,以前那个成绩优秀、听话的严明怎么会变成这样?

严明的爸爸是企业主管,同事私底下都喜欢拿孩子的成绩来比较,作为领导,严明的爸爸要求儿子也是第一,所以对他要求更是苛刻:每次考试满分。有好几次,严明的成绩都是第一但由于不是满分,当拿着成绩单给爸爸看,都被爸爸严厉地责罚:“为什么考不了满分?如果下次你再考不了满分就别让我知道!去,一边改错去!”

从那以后,一遇到考试严明就害怕,怕考不好,怕爸爸责罚。后来,他干脆不去考试,还出现了经常的逃课和各种不思进取的表现。

像严明爸爸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对孩子有最高的要求,一旦达不到他的要求,就开始对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实际上就是给孩子消极的暗示,暗示他下次还考不好,还考不了满分。当然,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也很难会实现父母的期望。

因为父母他不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过分要求,过多消极暗示,无形中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害怕自己会做不好,于是会产生退缩情绪。所以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传递消极情绪。

建议二、用语言肯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很聪明,他们有比成人强的多的适应性学习能力。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失误或者短期的成果就怀疑他的能力,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同时,父母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陷,更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个画家每天都在家画画。以前儿子一直默默看着爸爸创作。一次,儿子居然跑到爸爸已经完成的作品上“涂鸦”,爸爸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在儿子当面跟妈妈说:“儿子好棒,现在会画画了!”慢慢地,儿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学会基本的绘画后,居然跑到爸爸的画室,和爸爸一起画画。他还经常和爸爸交流心得,在爸爸的鼓励下,儿子由刚开始涂鸦到后来的越来越专业,有时候还会给爸爸的话提一些有用的建议,几乎每次的建议也都被爸爸采用。

很多时候,儿子准备把自己不好的画丢掉的时候,爸爸都会让他收藏起来,因为爸爸说:“其实每张你都画的很好,都有可取之处。”爸爸有次拿张儿子的草稿画去参加市里的儿童绘画大赛,真的获奖了。

后来,儿子的作品越来越出色,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展出,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短期的学习效果,而要相信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什么都可以学好。父母要经常在有意无意中说一些肯定他的话,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能力的充分相信,当孩子学习中出现差错时,不要批评孩子“这都不会”,可以告诉他“这个对于你来说很简单,你可以做好”,这样无形中使孩子有勇气去尝试,这样会使孩子更加自信。

建议三、适当地夸奖一下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暗示会对孩子心理和心智产生良好的作用,所以父母可以适当夸孩子“你好棒”、“你好听话”、“只要你坚持,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这些积极的暗示有时候像是点燃孩子自信的一把火。当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后,会更加积极性地做事,从而提高做事的能力和自信。

当然,夸奖孩子要以事实为基础,不真实的乱夸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假;过分的夸奖也会让孩子产生骄傲的情绪。但是,很多父母由于怕孩子骄傲,即使孩子做得好,也总是教育孩子要谦虚谨慎,要再发现自己的不足,取得好成绩也不能“翘尾巴”,而从来不夸孩子,这样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极端行为。

在一些有智慧的父母看来,他们的孩子虽然不是样样第一,但总是有优秀的地方;而且他们会时事地夸自己的孩子“你太了不起了”、“你很伟大”等。其实,父母的这样的语言就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让他形成一种正面的自我暗示。在他对困难的时候也会满怀信心,因为他“一直很棒”,所以这个小小的困难不算什么,自己一定可以做好,更有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这样的而孩子,父母还会担心不自信,不会成功吗?

建议四、让孩子觉得你很需要他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那意味着你很重要。孩子也一样,所以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有意识地给孩子一种你很需要他的感觉,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的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每次,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比如洗完、打扫卫生,总是会叫上晓宇说:“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可以给妈妈帮忙吗?”晓宇每次也都很乐意给妈妈帮忙,因为每次做完活之后妈妈都会夸奖他,“谢谢你,晓宇。你真能干,如果没有你的帮忙,妈妈肯定做不好!”后来,即使妈妈没有让晓宇帮忙,他也会主动地去做些自己会做的家务。

除了让孩子参与家务外,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多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好的意见要采纳,然后告诉孩子:“幸亏有你,或者幸亏有你的建议,要不然这件事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父母要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给孩子一种你非常需要他的感觉,很多事没他就不行,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定很出色,让孩子更加积极自信。

建议五、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

孩子是个独立的主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个举动不好而轻易否定孩子,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孩子。

孩子更是敏感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对他的否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产生担忧、焦虑的消极情绪。所以,父母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要默默地关注着孩子,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传递一种“你能行”、“你可以做好”的积极信息。

【教育箴言】

孩子是个独立的主体,父母无法替他去思考和行动,只能靠激发孩子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父母的积极暗示对孩子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能力的信任,适当的夸奖他,让他更积极的去面对一切。

48.鼓励孩子勇敢地去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