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33

第33章 努力激励孩子的自信心(3)

孩子跟大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对很多事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很多时候,也许是害怕父母的权威,也许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正确表达自己,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保持沉默,压抑自己。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的其他人等,这就需要他学会勇敢表达自己。

【经典事例】

儿子今年5岁了,按理说应该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也应该乐于说话,表达自己。可是,他经常却很安静,不愿意和人交谈,遇到陌生人就会满脸通红地躲到大人身后,更不要提跟人主动打招呼了。

看到儿子平时的活动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也不和的小朋友玩耍,妈妈非常着急,由于平时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很少,她和孩子的爸爸几乎不会去耐心听儿子的想法和问题,有时候甚至嫌儿子烦,让他自己去看电视,慢慢地儿子就变得沉默寡言了。

后来,爸爸和妈妈商量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多给孩子开口说话的机会,多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每天爸爸都会去接儿子,然后问:“儿子,你们学校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说给爸爸听吧!”有些事爸爸还会让儿子说出处自己的看法。

每次儿子看完动画片后,妈妈都会问:“儿子,今天的动画片都有什么情节呀?讲给妈妈听,好吗?”听完儿子讲述的故事后,妈妈又会问:“你觉得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样?”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妈妈会让儿子主动去和客人打招呼、说话……

现在,爸爸妈妈很满意儿子的表现,因为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能够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陌生人面前也可以应对自如了。

【教育启示】

在父母传统的观念中,沉默、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孩子在心里有想些什么呢?他内心的想法会表现出来吗?另外,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灰出现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甚至是不敢表达。

今天,。流和导问题,全父母要接受和承认孩子有与你不一样的地方。种个人简 很多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感情需求,孩子也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不仅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也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作为父母,应该把孩子放在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的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该这样”、“你不能这么说”等类似的话,而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处在最自然的状态,这样他就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发泄出来的情绪做评价,要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地表达自己。那么,父母应该怎样鼓励孩子表达自己手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鼓励孩子用“我”的句式来表达

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总是说“我……”,因为他们担心这样的孩子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其实,孩子如果常用“我”句式的表达开头,体现孩子有主见,并且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一方面自信、勇敢,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相反,如果孩子喜欢用“你”句式开头,如常用一些“你这样不好”、“你应该这样”、“你都没注意到我的需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虽然也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可是带有一些责备别人的口吻,把自己的感受强制性地转移到他人身上,这样的话会让对方听的人很不舒服,会让人觉得说这样话 的孩子很不友好,也不愿意和孩子靠近,那么孩子将会被人排斥。

为了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用于表达自己,还要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说“我”句式,只表达一种个人建议,不像“你”句式那么富有攻击性和挑衅性,这样的话更容易被在听的人接受,也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建议二、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不满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对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是很多时候他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恰当地表达自己让别人接受,所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加以适当的引导。

妈妈感到很奇怪,小乐一个上午都呆在房间没出来。平时一到双休日,小乐就会嚷着要爷爷带他出去玩。

后来妈妈才知道,原来,前几天爷爷接他放学的时候给他买了两串糖葫芦,刚好遇到邻居的小妹妹,爷爷就从小乐手上拿了一串糖葫芦给那个小妹妹。小乐当时很不高兴,他觉得爷爷不爱他,所以他一路上都没理爷爷。

知道这件事后,妈妈走进小乐的房间问:“乐乐,你不和爷爷一起出去玩吗?你是不是还怪爷爷呀?”小乐委屈地看着妈妈说:“妈妈,爷爷不爱我!”妈妈笑着说:“爷爷最爱乐乐,把糖葫芦分给小妹妹是因为妹妹比你小,而且乐乐是男子汉,爷爷知道乐乐肯定愿意与小妹妹一起吃糖葫芦的。”小乐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过了一会儿,他从房间走出来,要爷爷带他出去玩。

其实,小乐可能不是因为少吃一串糖葫芦而不高兴,可能是因为爷爷当时没有说明原因,让小乐认为爷爷不爱自己,所以才不高兴的。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很敏感。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很可能不愿意说出来,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可以用提问或者回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教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议三、教孩子正确发泄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当然孩子也不例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王晓又笑呵呵地走进教室,每次她的脸上总是有笑容,同学们都很不解。一次,有个同学问王晓:“又有什么开心的事,为什么你每天都是那么快乐?”

她再次笑了,说:“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当你不开心时候,找个方式发泄出来。”那位同学忙问:“怎么发泄呢?”王晓回答说:“以前,有什么事我总闷在心里。但是有一次我心情不好,爸爸发现了,他就鼓励我大声说出来,或者带我一起去室外活动,然后我的心情就会变得很轻松,很快乐。”

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个正确的方式发泄,就不会一直压抑在心里了,所以心情也会变得很好。

孩子自我封闭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会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孩子的交际圈很小,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父母会对他的问题漠不关心,那么他会想“最亲近的人都不关心我,我还能问谁”,就会把情绪一直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父母不要让孩子再掩藏他的情绪,不要让他再压抑自己的情绪,鼓励他选择恰当的方式,勇敢地发泄出来。

建议四、认真对待孩子的表达

父母通常会因为工作忙或者觉得孩子还小,而不愿意去认真地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实,现在的孩子知识丰富,懂得事很多,对很多事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也有情绪,渴望有机会发泄和表达自己。

孩子在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到的时候,父母不一定要做出回应,只需要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地听他说,并保持与孩子目光的接触,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做出一些回应,那是让孩子感觉到你在认真地听他的想法。

孩子的阅历毕竟有限,所以他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很可能是不太确切,这时就需要父母对他正确表达给予指导。父母要教孩子在适当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尽量使自己表达得清楚、自然,这样才容易被人接受。同时,父母还要提醒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要注意时机,观察对方的人是否有时间和心情,否则孩子表达的内容再精彩也会被忽略,甚至起反作用,就会严重打击孩子表达自我的热情与信心。

建议五、不要轻易否决孩子的想法

由于两代人的经历不同,父母肯定会有与孩子表达出的观点不一样的地方,这种不同很正常,父母要接受和承认孩子有与你不一样的地方,不要轻易否决孩子的想法。

妈妈要和女儿一起出去逛街,原本妈妈已经给女儿选好了一套衣服放在她房间。不一会,女儿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穿这套米老鼠的衣服好看吗?”妈妈不禁皱起眉头说:“我不是选好一套放在你房间吗,怎么又拿这套?回去穿我选的那套衣服!”女儿嘟着嘴破案回家,十分不情愿地穿起妈妈选的那套衣服。

父母如果想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像上面故事中的孩子选择衣服这种事,妈妈没必要坚持自己观点,大可以让孩子穿她喜欢穿的衣服,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意见的尊重。

当然,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时,父母要积极地引导孩子接受正确的观点,但要注意表达的艺术性,而不是直接强迫孩子接受,否则也会挫伤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

【教育箴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他需要倾诉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他表达自己的外部环境,在尊重他的前提下,努力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不要轻易对孩子的想法加以评论或否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勇敢表达自己。在孩子表达的时候父母要加以引导,让孩子的表达更加清楚、贴切。

49.鼓励孩子勇敢与他人交往

著名成功学大师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耐人际关系、外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是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教孩子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建立一种友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孩子的学习及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经典事例】

几个孩子正在楼下开心地玩着跳绳,豆豆却眼巴巴地在旁边看着。妈妈看到后,走过去问:“豆豆,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呢?不要站在一边,去加入他们吧,人多跳绳会更好玩的!”

豆豆嘟着小嘴说:“不要,我不会玩跳绳,如果跳不好他们会笑话我的。”妈妈懂了豆豆的心思,她是怕自己玩不好被别人嘲笑。于是,妈妈马上找来了跳绳,“来,豆豆,和妈妈一起玩跳绳吧!”不一会儿功夫,豆豆就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跳绳。接着,他就和那几个孩子一起欢快地玩跳绳了……

【教育启示】

这位妈妈很明智,她找到了豆豆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原因,对症下药,调动了孩子与人交往的积极性。可见,父母平时要多关注孩子,适时地调整孩子交往的心理,鼓励孩子更积极地与他人交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交往。

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哈特教授曾做过一个重要的实验:他对一些孩子进行了10年之久的跟踪调查,看哪些孩子喜欢和人交往,哪些孩子喜欢独处,并且观察他们的学习成绩。调查结果显示:善于和人交往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聪明活泼,智商也更高。根据哈特教授的分析,从小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可以和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同时,还可以从同伴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确实,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有很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不仅可以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还可以从容地与成人交往。当然,积极的人际交往还会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信心,也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豁达。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快乐时能有人一起分享,烦恼时有人陪伴,当面对困难时,能够从朋友那里得到帮助……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勇敢与他人交往。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鼓励孩子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礼貌地与人交往

现在的孩子在家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父母对孩子也是百依百顺。但是,当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时候,谁还会去主动让他呢?因此,孩子就要注意一些交往的技巧,在交际中应该注意一些礼仪,这样才可以与人更好地相处。

今天的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很自我,所以父母应该让他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学会尊重别人,更多地替别人着想,考虑他人的感受。比如,让孩子更主动地和同学打招呼,跟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也要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为了一件小事和他人计较,学会宽容别人的缺点和过错,多多赞扬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父母要从小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孩子也不能对别人说粗话和做不礼貌的动作,因为没有人会喜欢接近蛮横无理的人。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坦诚,不做作。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真诚地与人交往,千万不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也不要打探别人的隐私,这些都会很让人烦感。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还要学会体量他人,不要因为炫耀自己而伤害别人的感情,尽可能多地为他人着想。这些交往技巧能帮助孩子赢得同伴的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议二、让孩子在争吵中学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