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34

第34章 努力激励孩子的自信心(4)

在父母眼里,争吵总是不好,不仅很不礼貌,而且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有可能孩子会受到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所以父母总是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其实孩子之间的争吵,和成人世界的争吵不同,有时候只是极小的事,通过争吵会让孩子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顺从自己的意愿,让他学会谦让、妥协。

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房间里的争吵声。妈妈站在门外听了一会儿,儿子的表妹大声喊:“这个娃娃是我先看到的,为什么不给我玩?”儿子也毫不示弱:“这个娃娃是妈妈给我买的,为什么要给你玩?”表妹接着喊道:“我要跟你妈妈说……”

妈妈刚想要进去阻止,这时候正好电话响了,等她接完电话走进房间看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和好,开心地玩起来了。

孩子的争吵一般是“对事不对人”,只要他们之间的小问题一解决,他们马上又会和好如初。如果孩子之间有争吵,只要没有上升到骂人或打架,父母就不要轻易插手,让他们自己去平息。通过与他人的争吵矛盾的解决,能够纠正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当然,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会争吵”,教孩子要冷静处理问题,更不可以骂人或打人。

建议三、鼓励孩子带同学回家

由于现在外面很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父母允许孩子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他们呆得最多、时间最长的就是学校和家中。在学校,孩子会与同学相处,也会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孩子希望能带同学回家。但有的父母却不是很乐意。其实,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这对于提升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某一小学为了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组织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叫“一日营”,也就是让几个孩子成立一个小组,到其中一个孩子家生活一天。在这一活动中,父母尽量不去干预,最多在一旁指导和协助,让孩子自己去买菜、洗菜、做饭,一起去学习娱乐。

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他们可以尝试很多新鲜事,而且人多在一起做事很开心,也很有动力,不想一个人在家那么孤单。家长也很乐意,虽然家中被孩子弄得乱糟糟的,但是孩子不仅在这个活动中提升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要去协调这些事,如何做,谁愿意去做,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与同伴交往,能够很快提高交往能力,甚至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所以,当孩子带同学回家的时候,父母要热情招待,让他的同学感受到身心愉悦,从而愿意与孩子交往。同时,这也表明父母对孩子的交往是认可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激励。另外,父母可以通过孩子带回的同学而了解孩子结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如果带回的同学由很多坏习惯,那么父母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孩子结交真正的好朋友。

建议四、给孩子一些交往的自由权

有时候,孩子会有自己的交往方式,父母不要用自己的观妄加干涉,这样会影响孩子与人交往的积极性。此外,不同的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习他朋友身上的优点,避免受到同学的不好习惯的影响,但是不要过多干涉他的交友自由。

王飒活泼好动,一直就像个假小子,大大咧咧,整天喜欢和男孩子玩在一起。以前,她还小,父母没在意什么。但现在,王飒已经上了初中,父母就不允许她和男生一起玩了。王飒非常苦恼,由于她不喜欢女生的娇气和小气,很少和女生交往,也几乎没有什么女朋友,慢慢地,王飒性格变得奇怪,也变得很孤僻。

父母如果想孩子健康成长,积极交友,就不要让孩子对孩子交友太“警惕”,鼓励孩子和不同的人交往,不要过分强调好孩子、坏孩子、异性等界限。孩子总会长大,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让他在以后的交往中可以游刃有余。

建议五、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如何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父母不仅要教孩子礼貌待人,还要让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去。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很好的展现一个人的秉性。如果一个人在集体中,喜欢指挥别人,自己去却不做事,那么同学就会对他很烦感,也会讨厌与这样的人交往。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在集体中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和别人一起做事的时候,要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要主动帮助别人,增加同学的好感和信任……

父母也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孩子遇到别人的冷淡对待,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也许是人家心情不好。”“多想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另外,也要让孩子坚持热情对待别人,久而久之,也会换来别人的热情。

【教育箴言】

父母都知道人际交往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勇敢地与他人交往。通过与人交往,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从而让他获得强大的自信心。

50.要让孩子去体验成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父母需要让孩子有一种积极的期待,让他经常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智慧与潜力,进而促进他进步与成长。

【经典事例】

母亲从学校开完家长会回来,生气地告诉孩子的父亲,他们刚上3年级的女儿,学习成绩从前5名降到了倒数第5名,老师又着急又生气,把母亲说得无地自容。

孩子的父亲先是很吃惊,但他很快定了定神,对妻子说:“你放心,孩子的事情交给我了。我一定让她成功!”妻子将信将疑,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天晚上,父亲让女儿拿出所有试卷,一一分析。他发现数学卷子上的题女儿都会,错的地方全是因为她粗心所致。于是他笑着对孩子说:“你看,这题你都会做,再认真一点儿成绩会更好。”

女儿小声地说:“可我才得了74分。”

父亲笑笑说:“分数不就是测试你会不会的嘛,你看你不是都会吗?我给你100分!”

女儿一下子兴奋起来。父女俩又继续分析语文卷子,看到小作文的时候,父亲发现,女儿得分低的原因是,题目要求有四个,而她只写了一个。父亲又仔细看了看作文,接着惊讶地说:“你这个开头写得不错呀!行文流畅,用词也好,都能当范文了!”

女儿在一旁不好意思地笑了,虽然她没再说什么,但父亲的这些话都让她信心大增。从那以后,父亲对女儿每一次的小成功都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女儿也对学习越发地感兴趣,她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小学、初中、高中,最终她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教育启示】

一位著名心理专家曾说:“在孩子十岁左右正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形成的自信或者自卑的观念,也许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故事里的父亲通过让女儿体验成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最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成功体验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心理财富,而拥有这笔财富的人,他的内心会自然地充满自信与坚毅。有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越是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他就越来越多地得到成就。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马太效应”。

成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体验。若是长期都得不到这种体验,孩子会显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学习也会失去热情。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逐渐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心态,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父母该怎样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成功

父母要让孩子体验成功,不一定非要是多么伟大的目标,也不一定要求孩子完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帮助孩子设定一些在他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小目标,适时适度地给予鼓励、引导与帮助,让孩子在这种不断的成功中得到进步与成长。

一天,上小学5年级的思路从学校带回来一张报纸,上面有一个征文活动,是要求孩子们写下自己感觉到的不一样的爸爸妈妈。爸爸一看,这倒是个不错的教育机会,因为思路一直都对写作文很头疼。于是他鼓励儿子参加这个活动,争取获得一次成功。

思路听了爸爸的话,很努力地去写了一篇文章《爸爸是我的骄傲》。爸爸跟思路一起,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在父子俩终于都满意以后,爸爸将儿子的这篇征文寄了出去。

没过几天,思路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手里举着报纸对爸爸说:“爸爸,我的作文上报纸啦!”虽然还未到评奖的阶段,但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给那么多人看,思路兴奋得手舞足蹈。

从这次事件以后,爸爸发现,思路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而他最挠头的作文现在也不再害怕写了,作文水平也稳步提高。

思路的爸爸利用征文的机会给孩子创造了一次成功的条件。这次小成功让思路的自信心增强了,使他从学习中获得了满足与愉快,也使他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可见,在生活中,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他的成长十分重要。而且,通过成功体验,孩子再遇到困难,便不会消极懈怠地去回避,而是会积极地想办法去战胜。孩子在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自信,将会成为他力量的源泉。因此,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不断体验成功,并在成功中不断成长。

建议二、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看待孩子应该有全面发展的眼光,父母不要只看孩子的学习成功与否,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表现不佳就否定孩子,更不要对他大发雷霆。

父母应该多从小事着手,在平时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他做对一道对他来说有些难的题,在学校里被老师表扬得到奖励,在家帮父母做家务收拾干净房间,有自己的小爱好完成一件作品,等等。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也代表了孩子一点一滴的成绩,父母应该及时地加以表扬与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他的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可以通过发现他的闪光点来让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增强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

建议三、对孩子的每一次成功给予肯定

孩子的自信心会在每一次的成功中得到累积,父母应该在孩子每一次成功后都给予肯定,以培养孩子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上小学6年级的儿子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父亲经过询问才知道,儿子的老师曾经在班里征询,问哪位同学愿意给全班讲一节语文阅读课《伯牙绝弦》,孩子自告奋勇地举手接了任务。儿子经过好几天的努力准备,甚至牺牲了玩耍时间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己写了好几页的教案纸。哪知道讲课那天,他讲完以后,老师不但没说什么,而且又把课文重新讲了一遍。

父亲终于明白孩子郁闷的原因了——他的努力没有被老师所认可。

于是,父亲赶紧对孩子说:“你挺棒的!你敢上去讲,而且能查找那么多资料,你就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也许是忘了,他应该也是肯定你的讲课的,他不过是在补充你没讲到的地方罢了。”

儿子听后,表情才缓和了许多,又如往常一样,认真地去做作业了。

孩子的努力都希望得到回报,他的成功也很需要父母的肯定。故事中的老师没有肯定孩子就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而孩子的父亲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终于让他重新找回自信。可见,父母对孩子成功的肯定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成功,父母也要及时给出肯定的态度,让孩子得以成长。

建议四、让孩子知道自己能行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经常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让孩子潜意识里建立起“我能行”的自我形象,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不但会勇敢面对挑战,而且还能正确对待挫折。而这样做的结果又将促使他得到更大的成功体验,如此成为良性循环,从而更快地成长。

上小学4年级的戴文学习很吃力,成绩十分差,父母总是训斥他,结果他的学习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终于成为了全班的倒数第一。父亲十分无奈,发火都觉得疲倦了,于是他想:父母整天训斥他,却一点作用都不起,那倒不如换一种态度来试试好了。

父亲叫过戴文,拿着试卷对他笑着说:“这下好了,咱们没有负担了,你再没有包袱了。”

戴文疑惑地看着父亲,因为这与以前的父亲完全不一样,就听父亲继续说道:“你看,你在最后,根本不用担心后面再有谁追你,你只管一个劲的往前跑就好了,肯定会有进步!”

戴文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仔细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他也放松了许多,在学习上也慢慢地开始努力。

到了期中考试,戴文考到了班里第30名,父亲拿着试卷高兴地说:“儿子,不错啊!比上回前进了10名呢!这个进步真不小!继续努力!”戴文听了干劲满满,学习更加刻苦。

再到期末考试,戴文考了全班第9名,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现在已经进前十了!离第一名也不过才差8个人,你太棒了!”

从那以后,戴文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戴文的转变是个很好的例证。孩子在成绩差的时候,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他便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自己首先否定了自己,自然成绩会更差。而父亲一反常态对他说“好”,让孩子自己卸下了负担,让他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使他重新找回自信,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动力,最终创造了奇迹。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在心里建立起“我能行”的自信,让他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取得成绩后的喜悦,才能激发他的斗志,使他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教育箴言】

一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父母要让孩子体验成功,让他时刻督促自己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为他树立起前进的自信心,使他取得进步。可见,成功体验对于孩子的自信成长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