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37

第37章 激励孩子学会自立自强(3)

康康经过体育锻炼后,精力要比其他同学旺盛,上课的专注力也比其他同学集中,虽然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教育启示】

现在,孩子的生活节奏快、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他的身体健康,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以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心智的效果。

经常运动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乐观和热情。因为运动能增进快乐,帮助人调节情绪。一些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腓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就是能使人愉悦的秘密。

身体健康是获得高质量生命的前提。鼓励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不仅是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让孩子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孩子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

很多孩子因为怕耽误学习,做出很不明智的选择,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体育活动。所以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基础,锻炼身体是学习的有力保障。父母要适时地激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激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一次针对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对象是10万名学生和5000名体育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这成为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现在的父母都很有健康意识,注重合理的饮食搭配,让孩子均衡地摄取所需营养,满足孩子的各种营养需求。但是父母往往容易忽略孩子保持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锻炼。

事实表明,孩子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持好的健康状态,还可以缓解孩子的疲劳和学习压力,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有效释放。所以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鼓励孩子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建议二、给孩子安排体育锻炼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除了一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家庭作业,其余的间都被父母用来给孩子补习,课余生活几乎变成孩子的补习班时间,由此,孩子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林林今年小学5年级,他多次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而且还具备篮球特长,平时更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他的优秀离不开妈妈的悉心栽培。

妈妈教育林林有一个原则:每周星期一、三、五坚持给孩子安排至少一个小时的打篮球时间;周末,林林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和参加辅导班外,其余时间他可以自由支配;寒暑假,妈妈也会征求林林的意见,帮他报一些游泳班、跆拳道班等等孩子感兴趣的活动班。

有很多父母反映:“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吃饭、看看报纸杂书、上一会儿网,差不多就到睡觉的时间了。周末也是奥数、计算机等特长班,孩子根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父母细心观察,有些不是孩子每天必须参加的活动,像看报纸、上网、看电视等。而且孩子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必很长,20—30分钟完全可以起到强健身体的效果,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挤出时间鼓励孩子参加锻炼,让孩子充分利用这20—30分钟做一做体育活动。

建议三、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

为了孩子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拥有自己喜欢的某项运动,这样父母就可以在发展孩子的体育兴趣中,让孩子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了。

李岩今年7岁,爸爸是名体育教师,可是李岩好像一点也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运动因子。为了激励李岩锻炼身体,父亲决定教他打乒乓球。

一个周六午休过后,李岩刚睡醒,只见爸爸一身运动装扮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走,儿子,楼下打球去。”最初,李岩不愿意去,经过爸爸再三劝说,最终随爸爸下了楼。

刚开始时,李岩笨手笨脚,毫无兴趣可言。可是爸爸一再鼓励他,用“不错”、“有进步”、“简直太棒了”等鼓励性的话鼓励李岩。渐渐地,李岩有了兴趣,从拜年式发球演变成正常的发球,从球拍碰不到球到可以打两三个回合。李岩慢慢地喜欢上了打乒乓球。

自此以后,每天晚上,李岩都要和爸爸过上几招。

对于孩子来讲,某些体育活动枯燥乏味。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对孩子进行某些体育活动的培养,如女孩喜欢安静,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舞蹈、滑冰等兴趣;男孩比较淘气,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打篮球、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

建议四、帮孩子克服懒惰心理

现在的孩子,体质差,除了学习紧张的原因外,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懒惰。锻炼身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不能新鲜感没有了就放弃了,要让他持之以恒,这样他才能有一个好身体、好习惯。

小力今年上3年级,自从爸爸认识到锻炼身体对孩子的重要性后,他坚持每天晚上带着小力下楼跑步。

最开始,小力很有兴致,认为爸爸能抽出时间陪自己跑步很幸福。可是坚持了两个星期,小力疲倦了,和爸爸商量:“爸爸,咱们隔一天跑一次吧,要不这样太辛苦了。”

爸爸保持沉默,小力见爸爸没反应,继续和爸爸讨价还价:“今天我实在是懒得动了,要不咱们今天停一次,就只有这一次。”

这时,爸爸幽默地说:“闺女,你看爸爸,都已经是‘奔四’的年龄了,都能坚持,你可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栋梁!”小力听到爸爸一番话,原本倚靠在沙发上,马上挺直身板说:“走,老爸,‘花朵’要和您下楼。”

懒惰使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不能有始有终,这使得孩子往往因为一次不坚持,产生惰性心理,导致以后的锻炼不能坚持。所以,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心理,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建议五、不帮助孩子逃避体育锻炼

现在的孩子学习紧张,父母都心疼孩子,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吃,家务活也很少让孩子干,甚至有时溺爱孩子,引导孩子走向错误的方向。

珍珍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体育是她的弱项,体育课也成为她最头疼的课。

一天,珍珍看到生病的同学可以不用上体育课,于是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她准备央求当医生的妈妈给她开张病假条,这样她就能成功地逃避体育课了。

晚上,她来到妈妈的房间,和妈妈商量这件事,妈妈起初的反应是“这怎么能行呢?不能逃课。”

珍珍继续说道:“妈妈,下一节课是跳山羊,每次我跳不过去,同学们都笑我。”

“那你就努力跳过去啊!”妈妈答道。

珍珍更撒娇了,抱着妈妈说:“妈妈,您就帮我这一次吧!每次上完体育课我都特别累,下一节课注意力都不能完全集中。”

妈妈一听,体育课影响孩子下节课的质量了,再加上珍珍的软磨硬泡,最终帮珍珍开了张病假条。

现在孩子逃避体育锻炼的方法五花八门,如以生病为由逃避体育课,以家庭作业多、课业繁重为借口不参加锻炼等,父母一定要用理性的爱去爱孩子,不帮助孩子逃避体育锻炼,而是鼓励孩子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建议六、切忌把体育活动当成一种惩罚手段

父母要正确看待体育活动,绝不要把他当成一种惩罚措施,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对某些体育活动的兴趣。

父母有时用体育活动惩罚孩子,如惩罚孩子跑步、做俯卧撑等,父母的这种惩罚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会降低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父母要正确看待体育活动,不要用做运动来惩罚孩子。

【教育箴言】

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父母要从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等等小事情开始为孩子树立健康心理的榜样,引导孩子的心理向健康的发展方向。父母要让孩子有个好身体,更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孩子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55. 激励孩子乐观对待挫折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一块绊脚石;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块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人生道路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正是这些困境成就了那些成功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激励孩子有一个乐观的心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每一个挫折。

【经典事例】

爱迪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共有1100多项伟大发明。

少年时代的爱迪生好奇心强,总是喜欢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母亲并没有制止孩子这一行为,相反,鼓励爱迪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亲手为儿子买了一本关于试验教程的书,鼓励孩子亲自动手寻求结果。从此,爱迪生疯狂地迷上了做物理、化学试验。

为了攒钱买做试验所需的材料,12岁的爱迪生在休伦港至底特律的火车上卖起了报纸和食品。一次,他利用卖报纸的空隙时间在火车上做起了试验,可是试验中,他不慎失火,险些酿成大祸,因此被赶下了火车。

不久,这件事情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有些人甚至夸张地说爱迪生差点把火车烧着了。爱迪生也因此遭受到很多人的冷眼。从此,这件事在爱迪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一个阴影,使得他在人群中抬不起头来。

当母亲得知这件事后,安慰儿子:“一次试验失败不要紧,只要你肯再次尝试。我们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你一定要振奋精神,要积极乐观起来,前面的路还很宽广。”母亲为了鼓励儿子做试验,亲自腾出了自家的阁楼,作为爱迪生新的试验场所……

【教育启示】

爱迪生的母亲在他受到打击时,没有责备他,而是教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失败,鼓励他不放弃理想。母亲用理解和宽容解开了孩子的心结,并用语言和实际行动表示对他理想的支持,从而激励孩子去战胜挫折。

世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无缺,人生道路也不是人们预想中的那样平坦。当面对打击、挫折时,如果孩子陷入消极悲观、绝望无助中,那么生活的乐趣也就不存在了。

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让他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也拥有一颗坚强健康的心灵。父母要鼓励孩子既能抵抗住鲜花的诱惑,也能承受失败的挫折,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

面对挫折,如果孩子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会丧失前进的动力,严重的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尤其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或行为上产生严重的偏差,曾有报道孩子因为高考失败而自杀,导致父母抱憾终生,这就是孩子意志力薄弱,不能乐观对待挫折的表现。

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激励孩子乐观地面对挫折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乐观

现实生活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困难也有挫折,父母要让孩子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不如意,以坚强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中暂时的失败,让孩子做到得失坦然。而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会改变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会增强孩子击败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克服;不压抑孩子的快乐,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让孩子释放出不满的情绪;父母平时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乐观心态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父母首先要具备这种心态,这样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失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更多的要关注积极的一面。当孩子失败了,不管什么原因,父母要用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就会给孩子“就这点小事,怕什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的感觉,从而激励孩子积极动脑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当然,父母应注意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不要让自己不好的情绪影响到孩子,如“这是什么鬼天气啊”、“郁闷”、“烦躁”等等消极的语言,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看待事物的态度。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乐观,在面对挫折时,他才会从容不迫,才会有智慧去应对挫折。

建议二、对孩子的努力做出正确评价

孩子因为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很在意父母看问题的观点。当孩子失败了,第一个想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这时,父母不能只抓住失败这个事实不放,而是要对孩子曾经付出的努力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失败。

思帆今年上初中2年级,一次,因为数学竞赛没能取得名次很伤心。

当天晚上,妈妈来到思帆的房间找她谈心,妈妈开导她:“思帆,这次比赛获得名次的一共有几个人?”思帆回答:“6个。”妈妈继续问道:“那么参加比赛的有几个人呢?”思帆回答:“78个。”

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这就对了!比赛就是这样,参加比赛的人多,而最后取得名次的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你看奥运赛场上,每个比赛项目冠军只有一个,那么其他人是不是都没有努力呢?不是这样的,其实大家都努力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时候,只要我们努力了,失败了也不要紧,只要寻找出这次比赛失败的原因,那么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只有那些遇事坚强、宠辱不惊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孩子付出努力却迎来失败的结果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努力做出积极肯定,这样会使孩子有信心再次尝试,更努力地把事情做到最好。而对于没有付出努力导致失败的孩子,父母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用恰当的方式,告诉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能投机取巧,而不努力最终会走向失败。

建议三、引导孩子摆脱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一个人因曾经失败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抵抗情绪,也可能是在完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自己设置的障碍。有些事情,孩子想不通或想不明白时,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当时的情况,当父母帮他分析出利弊,很可能情况并不是那么复杂,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王笑今年6年级,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有什么活动老师都会第一个想到王笑。可是最近,王笑回家总是没有精神,不再和妈妈聊班里发生的事了。

原来,最近班里转来了一名新学生叫张然,张然不仅学习成绩好,待人也很随和,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下课时,同学们会找张然谈心、请教问题,而王笑觉得张然抢走了本应该属于她的注意力,自己有被冷落的感觉。更让王笑想不通的是:这次学校组织的知识问答竞赛每一个班有一个名额,而这唯一的一个名额老师没有给自己,却给了张然。

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对王笑说:“孩子,我们的心胸一定要宽广,要能接受其他的同学比自己优秀,这样才能督促自己努力超过她。所谓‘近朱者赤’,班里这个新同学如果有才能、人品好,我们就一定要向她学习。至于你说的那个比赛名额,妈妈建议你明天找老师问清楚,相信老师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