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38

第38章 激励孩子学会自立自强(4)

第二天,王笑兴奋地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老师说了,每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班级争光。好的锻炼机会也要让大家平等享受,综合知识方面不是我的强项,我的强项是英语。所以,老师把那个名额给了张然,并鼓励我好好复习英语,争取赢得参加下个月科普英语比赛的机会。”

后来,在老师和妈妈的开导下,王笑与张然成了要好的朋友。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而这些不如意往往是孩子自己在心里设置的障碍导致的。当孩子遇到困境时,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不愉快,为孩子解开心结,鼓励孩子往好的方面想。

建议四、故意让孩子受点小挫折

每个孩子都有抗击挫折的能力,关键在于父母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有些时候,父母可以适当放手,鼓励孩子在挫折中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让孩子抗击挫折的羽翼更加丰满。

今年上5年级的张松有一个赖床的坏习惯,每天都要妈妈催好几遍才起床,妈妈曾几次批评儿子赖床的这个坏毛病,可是儿子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妈妈依照往常的起床时间叫儿子起床,并对他说:“我今天只叫你一遍,一会儿我赶时间要出去。”张松答应了一声又睡着了。妈妈做完早饭,果然没有再叫张松起床,就上班走了。

下午放学回家,张松一脸沮丧,因为今天早上迟到,张松被罚站了20分钟。张松问妈妈:“妈妈,你怎么没叫我啊?害得我今天早自习站了20分钟。”妈妈一脸严肃:“我没有叫你吗?”张松发觉刚才语言不当,又说:“不是,您怎么只叫了我一次啊?”妈妈继续说道:“对,我以后也只叫你一次。”

张松看到妈妈坚决的态度,决定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懒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每天早晨设定两个闹铃,隔5分钟响一次。从此,张松再也没有出现赖床的情况了。久而久之,张松渐渐养成了自己主动起床的好习惯。

因为张松的赖床,妈妈让儿子尝到了上课迟到被罚站的滋味,儿子感觉到羞耻后,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赖床的坏习惯。

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创设的挫折”一定要有针对性,同时不能超过孩子心理承受限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真正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

【教育箴言】

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对待挫折的态度。当孩子面对挫折、困难时,他会产生消极或者抵触情绪,这时父母要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鼓励孩子释放出压抑的情绪,从而引导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父母除了给与积极地鼓励和肯定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直面挫折,乐观面对挫折,不要逃避。

56. 重视训练孩子的忍耐力

有一句格言:“人生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的确,人生道路漫长,路途中会有苦难、有失败,人们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不被这些挫折打垮。所以,父母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训练孩子持久的忍耐力,才能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经典事例】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曾做过一个“糖果实验”,实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4岁左右的孩子,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中学毕业。

在实验中,米伽尔在每个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一颗糖,并指着糖说:“小朋友们都看到你们面前的糖了吗?如果现在吃,只能吃到这一颗;如果你们能坚持20分钟,等我回来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说完,米伽尔转身走出了房间。

这时,一部分小孩已经迫不及待地抓起了桌上的糖,眨眼之间糖就被他们吃掉了。剩下的孩子则选择了等待20分钟得到两颗糖。这20分钟看起来是如此漫长,为了抵制冲动和诱惑,他们有的闭上双眼,把头枕在双手里,有的在喃喃自语,或者哼哼叽叽地唱歌,还有几个小朋友做起了游戏,剩下几个干脆睡着了。20分钟后,米伽尔回到房间,等待的孩子如愿地得到了两颗糖。

实验一直在继续,通过跟踪这些孩子以后的生活表现,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吃到两颗糖的孩子学习成绩明显比较好,他们自信、不会轻易向困难低头、适应性、独立性比较强;而吃到一颗糖的孩子,相对各方面能力差一些。成年之后,有忍耐力的孩子在事业上也比不会等待的孩子更成功。

【教育启示】

这个实验分析了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忍耐力等意志品质是成功者重要的心理素质,往往忍耐力比较强的孩子会更容易成功。

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孩子的想法也层出不穷,父母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本身也是不利的。过于迁就孩子,等于促使孩子养成随心所欲、惟我独尊的坏习惯。这样,当孩子在以后遇到挫折时,他的心理承受力势必会减弱。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成功,其实成功就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所以耐力是孩子成功的基础。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耐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后天培养,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力。

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激励孩子学会等待

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都百依百顺,尽量满足,使孩子脑海里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即“我想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孩子不愿意去等。当不能立刻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孩子会很沮丧,闹情绪。

有这样一个镜头:

“妈妈,我要那个玩具。”5岁的孩子说。

“等一会儿,妈妈正忙,等妈妈忙完了,好吗?”妈妈回答。

“不嘛,我现在就要。”孩子见妈妈不理睬,大哭大闹起来。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在重复上演类似的场景,有的父母反映:“我的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要拿到手”、“我的孩子任性”、“我的孩子脾气暴躁”等等孩子急躁的表现。

但每当孩子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父母为了安慰孩子,一般还会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其实就是导致孩子没有自制力,没有忍耐力的一个直接原因。

当孩子有请求时,父母可以采用拖延的方法,让孩子学会等待,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耐性。日本的教育家多湖辉曾经回忆:小时候向母亲要玩具,母亲要拖延一个月,还要他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因此,每次得到的玩具都特别珍贵,这也逐步培养了他超人的持久力。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和等待时间。同时,父母切忌让孩子“只经历风雨不见彩虹”,父母拖延了满足孩子要求的时间,本来是要锻炼孩子的等待能力,结果答应孩子的要求却无意间给忘记了,使得自己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不信守诺言的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建议二、激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脾气

人在情绪冲动时,常常因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当冷静下来的时候,往往令自己后悔不已。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对自己的脾气往往不容易控制,所以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曹志今年11岁,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他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

妈妈曾经教给他一个控制情绪的方法“1+3+10=镇静”,“1”是指1个放松,“3”表示深呼吸3次,“10”是慢慢地从1数到10,对这个方法,曹志很喜欢,也尝试着努力地克制自己脾气。

一次在学校里,曹志帮老师收同学的家庭作业,当收到李强的作业时,李强态度很恶劣,不仅不交作业,还把曹志收上来的作业本推到了地上。当时,曹志很生气,站在地上停了一下,一会儿,走开了。

事后,曹志在日记中写道:“……当时,我很生气,刚要开口说粗话,想起了妈妈教我的‘1+3+10=镇静’,当时虽然忘记了这个方法具体是什么,但他提醒我要控制脾气,最后我真的没有发火。”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好处。

建议三、激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

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年幼的孩子很少具有自制性,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做事要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非常重视教育孩子。

一天,夫妇俩带着儿子上街,在一个商店门口,儿子被柜台里面琳琅满目的玩具吸引住了,于是儿子要求爸爸买一个玩具小马车,但是前提是他要答应爸爸爱惜玩具,不故意损坏玩具。于是他答应了爸爸的条件,得到了那个玩具小马车。

几天后,儿子便对这些玩具失去了兴趣,于是把这些玩具都砸烂了。当卢梭看到儿子的行为,他并没有急于批评,而是想通过其他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

没过多久,儿子又吵着要玩具,卢梭对儿子说:“儿子,你的那个小马车呢?”儿子说:“坏了。”卢梭继续说道:“在买小马车之前,你答应过爸爸什么?”“爱惜玩具。”儿子小声答道。卢梭继续说道:“玩具这么快就坏了,显然你答应爸爸的事情没有做到,所以这次不能给你买。”儿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不再随意损坏东西了。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遇到外界不好的诱惑就会盲目跟从,比如迷恋电子游戏,吸烟等,这些坏习气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时,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学习,而是孩子自制力差,抵抗不住外面的诱惑,导致自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父母要激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建议四、激励孩子“坚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W=X+Y+Z,W代表成功,X表示坚持不懈地努力,Y代表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其中,X是最根本、起决定作用的,人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大门。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有的人不能坚持到最后,可能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放弃了,所以父母要不断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子祥今年上5年级,学校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报名了,其中有一项1500米长跑,每个班有5个名额,子祥为了挑战自我,积极地报了名。

运动会当天,很多父母坐在看台上观看孩子比赛,其中包括子祥的爸爸。在1500米赛跑中,子祥最开始跑在前面,慢慢地,由于体力不支,他落在了后面。这时候只见有的同学已经坚持不下来,退出了比赛。

又继续跑了一会儿,子祥发现坚持跑的同学越来越少,自己也有了退出的念头,刚要放慢脚步,只见爸爸从旁边跑了上来,拍了一下子祥的肩膀,说:“加油,儿子,老爸陪你。”爸爸这一拍,子祥如同获得了力量一般,加快了脚步。爸爸以这种带跑的形式鼓励儿子坚持到了最后。最终子祥成功地跑完了比赛。

子祥的长跑比赛结束了,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是,爸爸的行为激励了儿子,使儿子学会了坚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持久的耐力。

鼓励孩子坚持,是要让孩子坚持做对的事情。当孩子的行为或选择出现偏差时,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方向,从小事开始磨练孩子的意志,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教育箴言】

锻炼孩子的忍耐力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一点,训练孩子忍耐力的前提是,他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所做的事情是对的。这样的忍耐力才有价值。如果孩子已经在做错误的事情,目标和方向都已经偏了,即使忍耐力再强,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最终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因此,训练孩子忍耐力时,父母也要帮孩子看看他的抉择是否正确。

57.激励孩子挑战自我

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人只有在不断挑战中才能进步,而挑战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确,挑战别人不如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就能超越自己。挑战自我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能量,使他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所以,父母要激励孩子勇于挑战自己,鼓励孩子迈向一个新起点,从而让他对自己产生一个新的认识。

【经典事例】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鼓励学生们勇于挑战自我,积极思考问题。于是,老师问:“同学们,应该如何战胜自己的弱点呢?”同学们纷纷回答,有的同学说:“要全面认识自己,找出缺点所在,然后再寻求战胜这些弱点的方法。”然后,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挑战自我’中的‘自’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齐声回答:“自己。”

老师继续说道:“对,‘挑战自己’需要我们先肯定自己,具备坚实的信心,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有勇气向自己发出挑战,才能有勇气面对挑战中的种种困难。”说完,老师进一步总结说:“挑战自己需要对自己进行鼓励,要相信‘我能行’,要为自己打气、加油。在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阻挠,甚至因为失败而气馁,这时,我们便需要对自己说‘我能行’来恢复自己的斗志。”

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总结出了“挑战自我”所具备的条件:挑战自我=前进的信念+战胜弱点+自信+我能行。

【教育启示】

正如上面所说,挑战自我是由“前进的信念”、“战胜弱点”、“自信”、“我能行”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我能行”代表自己鼓气、加油,这四个要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父母要接受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毛病。所以,鼓励孩子挑战自我的前提是父母要直面孩子身上的缺点,剖析孩子的不足,从而鼓励孩子丢掉以前的坏习惯。

现实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在困境一筹莫展时,需要挑战自己的脆弱;在失意孤独时,需要挑战自己的消沉;在种种诱惑前,需要挑战自己的贪心;;在与同学产生纠纷时,需要挑战自己的冲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父母一定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勇于克服自身缺陷,战胜自己。

一个不敢大胆尝试、只知道“跟着感觉走”的人,很难突破现有生活的瓶颈,也很难创造辉煌的人生。而那些成功者,不难发现,他们不仅是征服世界的高手,更是挑战自我的典范。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从小具备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育建议】

建议一、告诉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代表过去,而未来的结果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如果一个孩子永远停留在以前的挫折中,那么心理的阴影会使孩子不敢再次尝试;如果孩子永远停留在以前所取得的成绩中,那么孩子会停滞不前,没有新的发展,导致孩子一生平庸。

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没有永远失败的人,有的只是暂时停止成功,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永恒成功的人,成功只属于过去。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以前的自己,不论以前如何不幸或者如何成功,都要充满希望地面对一个崭新的自己。

建议二、让孩子摆脱“自我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