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1554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太阳底下无新事,现实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当2008年金融风暴横扫全球的时候,经济危机如同驱之不散的阴霾,再次幽幽升起,笼罩在许多国家上空,成为世人难以挣脱的梦魇。于是,1825年生产过剩危机后企业的奄奄一息,1857年破产浪潮的大肆蔓延,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诸行业的愁云惨雾,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国家间的剑拔弩张,1987年股市“黑色星期二”引发的诚惶诚恐……纷纷穿越历史时空,重新化做现实的世态写照。失落、迷茫、愤怒、急躁……在经济危机的坏脾气下,各种悲观情绪开始隐隐浮现。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因此,尽管令世人遭受切肤之痛的是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一个严肃的经济学者却不能驻足于此,而是需要以史为鉴,透过现实洞察经济危机的前世——获取应对危机的智慧和韬略,然后积极地面对它的今生——踏上下一次经济繁荣之路。

打开世界经济史的巨幅画卷可以发现,从1764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到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大约25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究竟是什么因素点燃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导火索”?200余年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危机的问题争论不休,有人归因于生产过剩,有人归因于金融体制不健全,有人归因于能源匮乏,还有人归因于政治不稳。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原因或者显得偏颇,或者流于形式,并没有触及本质。事实上,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缺乏新的技术革命,正是技术革命充当了启动下一轮经济繁荣的“金钥匙”。

这是因为伴随每一次经济危机的跌宕起伏,许多国家的发展也浮浮沉沉,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则实现了凤凰涅槃。以美国为例,尽管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约有一半发源地是美国,但多年来它的经济地位却一直不可动摇,自19世纪末以来就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是什么力量帮助美国从历次经济危机的泥淖中摆脱出来,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重新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美国正是借助历史上几次重大金融危机的机遇,抢占了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推动经济不断跃迁到新的台阶。

1857年的经济危机是第一次先在美国、而不是英国发生的危机。美国正是在此时抓住了机遇,大力倡导科学技术研发,引领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欧亚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爱迪生、福特、莱特、贝尔等人的发明也使美国在电力、交通运输、远程通信等领域领先。在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推动下,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尚落后于英国、法国和德国;1894年,美国已排名世界第一。相比之下,英、法两国由于不愿采用国外的新技术,也不重视技术教育,实力不断下滑而走向衰落。

1929年,资本主义历史上爆发了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陷入了大萧条,生产下降了近45%,倒退到1908年的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美国,以危机的最低点与危机前的最高点相比,下降了55.6%。尽管如此,美国也没有在危机中倒下,反而通过危机引发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原子能、基本粒子、高能物理、计算数学、电子技术、空间技术、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生物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学、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科技革命引领产业革命,对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一跃成为鹤立鸡群的超级大国。

1987年的金融危机以美国纽约股市的暴跌为开端,并迅速引起西方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连续大幅下挫,共造成世界上主要股市损失达17 92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3380亿美元的5.3倍。尽管金融领域遭到了重创,但美国却凭借信息技术革命再次从这次危机中复苏,以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计算机软件业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长,比整体的经济增长率高出了数倍;到1999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达到6326亿美元,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上升到6.4%。美国也因此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新经济”阶段。

由此可见,经济危机、经济繁荣与科技创新、科技革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由于科技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前进过程,有时候可能需要沉寂许多年,然后才集中喷发,即技术呈现群体性突破,形成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革命,进而带动经济走向繁荣;与之相反的是,当技术创新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产业因得不到新技术的推动而发展缓慢,经济就容易陷入衰退,从而导致危机的爆发。

长波理论很好地描绘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这一理论最早由前苏联的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提出,他证明了科技创新的周期与世界经济中心的周期之间的大体对应关系,但他并没有明显指出技术的作用。熊彼特把康氏的长波理论与创新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三次产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后,总结提出:技术创新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周期过程的主要因素。但是,这一理论在相当长时期内未引起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20世纪70—80年代,这一理论开始受到重视,门施通过现代统计方法验证和补充了熊彼特的理论,指出:经济萧条是创新高潮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则成为经济发展新高潮的基础。

正是基于上述实践经验和理论视点,我们尝试编写了《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一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

第一章主要回顾历史上所发生的经济危机。首先,初步划分经济周期,总结经济危机的根源和演变特征;然后,从企业、产业、国家和全球四个层面来讲述经济危机,并着重对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重要的经济危机进行特写,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以及1973年和1979年引发经济滞胀新现象的石油危机;最后,详细描述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章主要介绍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介绍。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其创新决定了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企业家精神带动创新精神,风险投资改变创新模式,孵化器为创新提供服务,三者共同为大、中、小企业注入活力。产业创新致力于推动新兴产业的成长,促进幼稚产业的升级,以及保障衰退产业的成功转移。国家创新则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来综合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提高整体创新能力,维护国家的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轮马车。

第三章主要介绍科技革命和国际格局的演变。20世纪以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三次变动,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科学技术通过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和世界革命,呈周期性全息效应转化,导致世界科技、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中心的不断转移,形成新的世界格局。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四次大的科技革命,每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对当时及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优势不断受到挑战,欧盟、日本加快赶超步伐,俄罗斯也力图重振科技大国雄风,中国、印度和韩国等亚洲新兴国家的科技快速崛起,使世界科技和创新的重心开始从西向东转移。

第四章主要讲述技术创新与经济变局。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生产力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财富转移效应的综合效果形成经济周期的运动轨迹,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波”的作用。与长波理论紧密相关的是产业革命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技术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已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它们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凯恩斯与熊彼特之间的理论之争,在当前危机条件下,究竟谁家的理论能够带领人们走出危机的沼泽还有待于验证。

第五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革命与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振兴。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所谓的“滞胀”时期。然而,进入80年代后,美国政府意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即将来临并积极进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通过数字革命催生了美国新经济,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它的出现是20世纪末期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对21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决定性影响。与此同时,韩国也通过半导体产品、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和网络游戏等在内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改变了韩国的经济面貌,成为实现经济起飞的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第六章主要介绍亚洲金融危机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经历了一场由货币脱离控制所带来的“致命打击”,其背后有各国内部的原因,但也不乏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操纵。金融危机一方面推动亚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等;另一方面使亚洲国家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本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开始更加重视科技创新。进入21世纪后,新兴经济体崛起,其中包括高盛投资公司提出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及“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第七章主要分析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创新与产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势必影响科技发展,但影响有限,在许多国家,企业继续保持研发主体的地位,政府对各重点领域也继续保持稳定的经费支持,并出台一系列研发政策来推进研发活动。此时,世界格局变化加快,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大机遇,若能建立更加有活力的内需拉动机制,将会迎来下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历次的经济危机使得人们认识到: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靠科技锐意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新技术革命是化解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本之道,自主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

第八章主要展望未来新的技术革命。21世纪上半叶将兴起一场新的信息科学革命,其结果可能导致21世纪下半叶的新技术革命;以破译生命秘密和根据人类需要重新设计新生命体的基因工程逐渐产业化为标志,一场以生物技术为背景的新技术革命的序幕也正在慢慢拉开;纳米技术在信息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三个领域都将有所作为,纳米技术革命甚至有可能超过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现实,以清洁能源技术为核心的能源技术革命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专家及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要特别感谢林源园、孙丽杰做了不少工作。另外,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专家学者的学术文献和理论观点,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交相融合的风格,目的是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相信本书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出版时间仓促、人力及水平有限等,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