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1554700000002

第2章 经济危机:从历史看现实(1)

从1825年英国爆发的世界上第一次普遍性经济危机,到今天发端于美国并在全球蔓延、尚未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迄今已将近200年。20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一闪而逝;然而却足以为当代人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空间:为什么经济危机如同一个恶瘤,历经百年仍然无法根除?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什么新的特征?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交替究竟遵循着怎样的规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从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经济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结合时代特点,才能够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寻找一剂摆脱困境的良方。

一、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在总的经济波动中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性和不断重复性。对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而言,获得经济增长是其关键的经济目标,而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更是所有人的共同期望。19世纪2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形成了机械化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此后,世界经济就开始不断重复着平均10年为一周期的景气循环。在生产和市场急剧扩张之后,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出现市场收缩、劳动者陷入失业困境的情况;通过破坏过剩的产品和生产设备,危机跌到谷底,景气又逐渐走向恢复;经济再次扩张,迎来白热化的繁荣。然而不久,资本主义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中。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周期

1. 19世纪上半期

在这一时期内,爆发了1825年、1836年和1847年的三次经济危机,伴随着1826—1828年、1834—1836年、1843—1845年三个阶段的繁荣期。1825年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生产过剩危机,历时七八个月,打击了英国所有的工业部门。1836年的危机发端于英国,但波及美国,萧条时期达到5年之久。1847年的危机也是首先在英国爆发,并很快席卷整个欧洲国家,持续了一年。这几次的经济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当时最发达的国家——英国在危机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其他几个国家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并且主要是局部的和外部的;经济危机过后,以世界市场的扩大为契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2. 1851—1875年

英国在1850年走出危机后,转入一个长达7年的繁荣期,并带动其他各国摆脱危机。1854—1857年的繁荣是靠金融投机支撑的,金融系统崩溃之后,实业便以更大的规模破产。1857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然后波及德国、法国、英国,它袭击了这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第一次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866年的经济危机也是首先发生在美国,随后英国、德国也先后爆发了危机,欧洲粮食连年歉收,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需求。1873年的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引发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金融市场恐慌,导致重工业危机。然而,在以1857年、1866年、1873年经济危机为标志的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经济周期中,出现了1860—1863年、1863—1865年、1865—1872年的三个繁荣阶段,经济发展势头极其强劲。导致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铁路的狂热修建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南北战争,德国、意大利民族统一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所带来的市场扩大效果;石油公司得到快速发展等。

3. 1876—1899年

从严重程度来看,1878年的经济危机是19世纪发生的程度最深和破坏性最大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由奥地利开始,波及德、法、英、意、俄、荷兰、比利时等整个欧洲大陆,并祸及美国。以这次经济危机为契机,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开始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向其垄断阶段过渡的开始。这次经济危机还反映了资本主义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德国和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导致危机的主要推动力量。从1878年的危机开始,又经历了1882年、1890年的危机,以及1879—1881年、1886—1889年、1894—1899年的繁荣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经济周期。1882年的经济危机的中心是法国和美国,使法国经济发展水平倒退了5年,美国则在1885年出现了最严重的生产下降;1890年的危机的中心是德国和美国。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回升与高涨的势头极其微弱,在英国尤其如此;呈现出一种似乎是没有周期循环的慢性停滞期的外在形象。

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900年的危机是以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为发源地的,通过这次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大企业趁机兼并,出现大型垄断组织。日本尽管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踏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它也在这次危机爆发后被卷入了周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中。这是日本首次遇到真正的经济危机的袭击。1907年的经济危机是由于美国发生了金融混乱,把英国直接推入危机,然后蔓延到德、法、日等国。1900年、190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虽然非常激烈,但持续时间比较短。与此相对,周期高涨却非常强劲,出现1905—1906年、1909—1912年的两个繁荣阶段。这是出于铁路网的巨大发展,钢铁、电力、化工等重化工业飞速发展,农村市场开始扩大,列强支配世界广大地区的局面形成和资本输出的扩大,大战前巨额的军需订购和军备竞赛等原因而造成的。

5. 20世纪20~30年代

由于战争中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在战后开始扩大,引起资本主义国家持续一年半的经济繁荣,此后爆发了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法国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德国的危机也发生得非常晚;而在战争中暴富的美国和日本却发生了极为激烈的经济危机,英国也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产下降。以1923年的德国通货膨胀的终结为转机,资本主义迎来了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出现了1923—1926年、1927—1928年的两个繁荣期。然而,1929—1933年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首先在波兰、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各国出现,继而波及世界各国,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近45%,倒退到1908年的水平。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美国。风暴过后,资本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仍然存在着固定资本的慢性过剩和慢性失业常备军,景气回升非常困难。另外,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高筑关税壁垒,促使本国货币贬值,造成世界市场更加狭小,很快又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1937年的经济危机是在不景气的某种程度的复苏——但是还没有转向繁荣——的情况下爆发的。在这次危机中,德国、意大利、日本通过走上***战争的道路而避开了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试图尽力回避危机,但仍然没有避开1937年的危机的袭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

1.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周期循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富裕、掌握了世界过半数的黄金、工业生产能力异常膨胀的美国,战后不久由于向和平时期转换而引起了生产的大幅下降,但紧接着又出现了以世界性物资需求为背景的战后繁荣。此后,美国于1948—1949年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生产过剩危机,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1937年的经济危机后形成的周期正式结束,并导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在战争中遭受巨大灾难、陷入战后严重经济危机的西欧各国,1949年爆发了严重的通货危机——货币贬值和过剩资本的破坏。这次危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由于对外贸易的大幅赤字造成的。

2.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重新加强了各国经济周期的非同期性。美国和日本在经历了突发式繁荣之后,以朝鲜战争结束为转机,在1953—1954年爆发了暂时性危机。与此相对,西欧各国则经历了1951—1952年的停滞,1953年开始转向景气回升。进入50年代中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高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部门,特别是新兴工业部门,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推动了固定资本的投资热潮。这是这次高涨的核心。但此后各国几乎又同时陷入了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较短,破坏性较小,首先在美国爆发,接着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也相继卷入危机,显示了危机同期性,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造成的不同后果和影响已逐渐消失,各国经济进入了正常的周期运行轨道。

3.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迅速且稳定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各国虽都零星出现过萧条状况,但并不十分严重,而且也没有出现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形成这种高速稳定增长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1)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高潮以及由此引起的新设备、新产业、新产品的出现。

(2)战后资本主义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例如在全球化、自由化的名义下,各国市场的开放和商品、资本的相互渗入以及获得政治独立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市场得到扩大;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日本原有的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所带来的本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一部分国家内部,都打破了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前的封闭式市场垄断体制、垄断资本间的竞争激化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周期政策。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于与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竞争的需要,依靠为了维持增长率而进行的财政支出,不断人为地扩大需求。特别是通过1967年的越南战争,加大军需订购、加深对越南人民的侵略,成功地避免了正在不断迫近的经济危机。

(4)IMF体制的作用。这是将美国国内货币美元代替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一种世界性货币管理制度。正是以压倒多数的黄金拥有量为支撑,美元获得了极强的信誉。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对全世界而言促进了各国购买力的扩大,对景气走向繁荣发挥了作用。

4.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迅速发展之后,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世界市场越来越难以承受迅速增长的生产能力的压力,各种矛盾急剧激化。1973年年底,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几乎同时爆发了危机,日本和加拿大在1974年年初也出现了危机现象。这是战后最严重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打断了世界资本再生产进程的链条,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出十分混乱的景况。这有力地证明了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的法则也仍然发挥着有效的作用。这次危机,几乎波及了各个经济领域,不仅生产下降幅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成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的结束和“滞胀”局面的形成{1}。

5. 20世纪80年代

在1974—1975年的危机跌至谷底后的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世界资本主义也曾出现一定程度的繁荣。但是由于伊朗革命引发了1979年年末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两年间暴涨了1.8倍)以此为开端,资本主义再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从英国开始,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79—1982年的危机不仅表现出与上一次危机一样的现代性特征,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特征,而且在严重程度上甚至还超过了上一次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失业率异常攀升,在欧美国家超过了10%,形成了自1929年的危机以来最庞大的事业常备军;世界贸易额连续两年绝对缩小,资本主义世界的名义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8 240.9亿美元缩减到1982年的16 501.0亿美元,减少了9.5%。1983年4月后,出现了景气跌至谷底的迹象,开始形成不平衡的景气回升。1983—1990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西方世界经济一度回升。

6. 20世纪90年代

自1990年7月起,美国首开危机记录,很快波及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直到1992年年底,美国才走出低谷,而西欧、日本等国仍蒙受严重阴影,日本产生房地产泡沫的10年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10年”。1991年和1992年,西方经济仅分别增长0.7%和1.5%;即使较早走出谷底的美国,自1991年3月到1992年12月,经济增长只是2%的年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还发生了几次比较著名的区域经济危机,即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前者发生于1994—1995年,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墨西哥的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其他拉美国家受到直接影响,作为邻国的美国也受到很大冲击。后者发生于1997—1999年,在亚洲国家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之后。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亚洲的金融风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均陷入金融危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