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1554700000030

第30章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1)

对创新与产业的影响

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已经让很多行业感受到寒冬的来临。这次金融危机对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浮现。由于经济低迷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投资商、天使投资群体都趋于谨慎,风险高的科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尽管如此,各国仍将科技创新作为摆脱危机的战略选择,研发投资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大。

一、科技创新难以独善其身,但影响有限

(一)金融危机势必影响科技发展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但伴随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科技领域已受到影响。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在一份公报中指出,鉴于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风险,2009年可能是美国竞争力排名的转折点。金融危机对各国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1. 风险资本市场低迷导致科技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金融危机在全球的爆发和蔓延,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风险资本市场处于低迷状态。风险资本投资商和天使投资群体在选择投资意向时更加谨慎,风险投资额与2007年相比大幅萎缩。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企业,特别是高风险的科技企业的融资更加无门。风险投资和私人资本更加难觅,有时即使能够找到借贷来源,但贷款或融资条件也相当苛刻,严重影响了科技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根据北美的天使投资人专业协会——天使资本协会(ACA)统计,2008年,天使投资比上一年至少下降了10%。2008年1月和2月,大约55%的天使投资人预测,他们在2008年的交易量和投资额将会增加。但到2008年年底,一半以上的天使投资人承认,他们在年初的预测过于乐观。据天使资本协会估计,2008年,每个天使投资群体的平均投资额为172万美元,低于2007年的194万美元。每个天使投资群体达成的交易量为6.1,比2007年下降了16%。同时,平均每次交易的规模增加了6%。这说明风险资本企业在选择资助对象的时候更加谨慎,规模大、前景看好的项目比较受青睐。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天使投资群体对新创公司的投资。

金融危机使风险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了信心,大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明显减少。因此,靠风险资本支持的新创企业难以实现首次公开募股,或者很难被大企业收购。根据普华永道公司的统计,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的风险基金总投入为71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另据统计,2008年美国实现首次公开募股和收购的公司寥寥无几。

根据著名的咨询公司——德勤的调查分析,2008年,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入选企业有35%承认,财政压力、融资困难是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2007年面临融资困难问题的500强企业只有15%。科技企业的风险越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严重。仅就生命科学行业来说,生命科学原本就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该领域的融资非常困难,甚至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资金紧张和严重亏损造成许多生物技术公司濒临倒闭和破产。以加拿大为例,2007年,加拿大生物技术产业融资额超过10亿加元;2008年,能融到2007年资金额的20%已属不易。目前,加拿大30%的生物技术企业拥有的现金流不足以支撑1年,另有23%的生物技术企业拥有的现金流也只够支撑1~2年。对于那些处于初创期的公司,困难就更大了,有些可能要关闭,有些不得不寻求买家转让。在欧洲的1600家生物技术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风险投资对高风险的生物技术产业退避三舍,多数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目前也在为生存而挣扎。

2. 科技企业遭受重创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科技企业遭受重创,吞噬了科技企业利润,很多企业大量裁员。科技企业,包括一度充满活力的电信与互联网企业在这场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中已渐露疲态。从历史上看,在衰退时期,企业技术支出的下降幅度总是大于GDP的下降幅度。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企业IT支出的下滑幅度是GDP下滑幅度的5~7倍;硬件支出的下降水平最为严重,是GDP下降幅度的8~9倍;而软件和服务支出的下降幅度则相对较轻,为GDP下降幅度的3~5倍。高盛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市场今年的技术支出同比增长仅为4%,低于此前预计的6%。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表示,全球大公司几乎有一半收缩了明年的技术支出,以应对经济的下滑。一方面,企业技术支出下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会压缩技术开支,对市场失去信心的消费者更是捂住钱包,紧缩开支。随着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全球市场对技术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放缓。技术支出的下降导致的市场严重低迷必然吞噬大批科技企业的利润。从芯片厂商、消费电子产品巨头到通信设备供应商等无一幸免。微软、IBM、惠普、思科、英特尔、eBay、戴尔、苹果和谷歌等一大批重量级企业都已经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科技企业也大受影响。例如,印度科技企业曾经一路蹿升的利润增长率在2008年直线下挫。在印度外包业务的最大客户中,有不少是金融机构,随着金融危机向银行业以外蔓延,Infosys等知名公司都调低了对今年收入的预期。

经济衰退也造成科技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很多科技企业不得不做出大量裁员的决定。美国公司以5年来最快的速度大量裁减各类职位,仅2008年9月,美国全国工作岗位就减少了15.9万个。惠普、戴尔、施乐、雅虎、eBay、索尼、爱立信等公司纷纷决定裁员。惠普公司在全球的裁员幅度最大,达2.46万人。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由于产业增长速度放缓,那些一度最具活力、最受好评的企业也被迫放慢了人员招聘速度或适当减员。

3. 低碳减排的步伐可能放缓

经济下滑也使许多国家雄心勃勃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大打折扣,影响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面临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许多工业化国家将原来提出的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暂时搁置,或者降低了对原定目标的预期。2008年10月16日,欧盟峰会经过两天的激烈争论,才最终就确保气候变化协议不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达成妥协。会议明确,2008年年底,欧盟理事会将按照原定进程签署欧盟27国气候变化协议,以实现欧盟既定的2020年减排、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目标。2008年12月1日,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了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尽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决定启动“适应基金”,在《京都议定书》下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项目和计划,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仍有分歧,要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完全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因为大幅削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意味着在经济结构上要进行大的调整,而这种调整要付出昂贵的代价。金融危机的加剧,导致许多国家更不愿意为拯救气候而付出巨额代价。因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认为,在全球金融风暴面前,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似乎被削弱了,许多国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预期降低了。或许只有等到金融危机问题尘埃落定的时候,世界主要国家才有可能就2020年减排目标进行实质性谈判和做出重大努力。

4. 2009年科技创新投入前景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日益朝纵深发展,其影响已经从金融业向外扩散,波及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已是在所难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重压下,世界各国政府势必动用大批资金拯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另外,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收益率降低等问题,甚至处于生死关头。因此,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也必然会降低。

从风险投资来看,2008年开始的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在2009年更加明显。根据天使资本协会(ACA)的调查,在天使投资群体中,有70%以上对2009年的市场状况缺乏信心。

(二)全球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在许多国家,企业继续保持研发主体的地位,政府对各重点领域也继续保持稳定的经费支持,并出台一系列研发政策来推进研发活动{1}。

1.全球研发投入态势

经合组织《2008年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报告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创新与研发活动的环境都很有利。经合组织各国的研发投资总额从1996年的4680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8180亿美元。国内研发开支总值(GERD)在1996—2001年的实际年增长率达到4.6%,但2001—2006年的年增长率下降为2.5%以下。今后,投资情况部分取决于金融市场动荡对企业开支会产生什么样的长期影响。

然而,研发的全球分布正在变化,非经合组织经济体占世界研发的份额有所增加。中国的国内研发开支总值GERD在2001—2006年的每年实际增长约为19%后,2006年达到868亿美元。南非的研发投资额从1997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7亿美元。俄罗斯的研发资金从1996年的90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200亿美元,印度2004年的研发支出达到237亿美元。非经合组织经济体占世界研发的份额从1996年的11.7%增加到2005年的18.4%。产生这一变化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它们的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年增大,中国尤其是这样。2005年,经合组织三个主要地区占全球研发开支总额的比例是:美国约为35%,欧盟27国为24%,日本为14%。自2000年以来,日本一直保持这个份额,美国则因企业研发开支增长很慢,份额减少三个百分点,欧盟份额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2006年,欧盟27国的研发强度(R&D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为1.84%(与2005年所占份额一样),远未达到里斯本战略所设定的3%的目标。从全球范围看,欧盟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日本(3.20%)和美国(2.62%)的研发强度仍然高于欧盟27国的平均值。中国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仍远远低于欧盟27国的平均值。2006年,欧盟27国的研发投入为2131.27亿欧元。2001—2006年,欧盟27国研发支出的年均增长率(AAGR)为3.6%。就绝对值而言,德国、法国和英国几乎占欧盟研发总支出的2/3。然而,这三个国家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研发投入占GDP的百分比都没达到预期的3%。

2006年,欧盟成员国研发强度最高的两个国家是瑞典(3.73%)和芬兰(3.45%),都超过了3%的目标。德国(2.51%)、奥地利(2.45%)、丹麦(2.43%)和法国(2.12%)的研发强度超过了欧盟的平均值,但仍低于里斯本战略的目标。非欧盟成员国冰岛(2005年为2.78%)和瑞士(2.90%)也是这种情况。其他成员国也都低于这个值。

尽管一些国家存在长期的预算限制和政策资助总额减少,但是,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仍然增加了公共研发资助。资助的增加与国家研发目标有联系。例如,欧洲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研发支出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虽然多数欧盟国家不可能在2010年达到上述目标,但该目标表现了它们增加研究与创新投资的政治承诺。

2. 政府研发预算继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各国都在努力增加政府研发投入,这与各国设定的研发强度目标有很大关系,为了实现设定的研发强度目标,各国的研发预算必然保持增长态势。

(1)美国。从已经公布的2009年政府研发预算总额来看,总体上比2008年有所增加,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总额依然遥遥领先。2009年美国联邦预算总额为1470亿美元,比2008财年增加39亿美元,增幅为3%。加上这一财年的研发预算,在布什总统任期内,联邦研发投资总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比前8年增加了42%(剔除通胀因素后)。进入《美国竞争力计划》实施的第三年,2009年为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局和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申请的预算为12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6亿美元,增幅为15%。2009财年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研发预算为68.5亿美元,增幅为13.6%;美国能源部科学局的研发预算为47.2亿美元,增幅为18.8%;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核心”内部研究的设施预算为6.34亿美元,增幅为21.5%,这里已经把专项拨款和未申请资助计算在内。

(2)日本。2008年12月26日,日本内阁发布了《2009年科技相关预算案》,2009年的预算继续贯彻“选择与集中”原则和重点化推进战略。考虑到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和国内财政资金紧张状况,2009年日本政府科技相关预算总额基本与2008年持平,为35 548亿日元,其中科技振兴费预算比2008年增长了1.1%。2009年日本战略研究重点科技课题(包括国家支柱技术)预算总额为4677亿日元,比2008年增加了5.8%。

(3)德国。根据德国政府的2009年预算计划,德国政府将增加8%的研究与教育支出。与2008年相比,德国联邦教研部的预算将增加7.3亿欧元,达到100亿欧元。这将为德国实现欧洲里斯本目标(即到2010年研发支出占到GDP的3%)提供支持。德国教研部部长沙文称,研究与教育的支出是未来的重要投资,是德国政府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4)英国。根据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公布的英国政府2008/9—2010/11财年的科学预算分配案,科学预算总额在这一自主周期结束时(2010/11财年)将增加到约40亿英镑。

(5)韩国。2008年11月25日,韩国教育科技部宣布,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34次运营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二期科技基本计划2009年实施计划》,将2009年政府研发预算总额确定为12.3万亿韩元,较2008年(11.1万亿韩元)增长了10.8%,比新政府上台后宣布的研发投资计划增加了0.4万亿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