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若考虑到决策的时间效果,其行为方式很可能与不考虑决策时间效果时有所不同。因此,弗鲁姆认为,适合短期的领导方法很可能与适合长期的领导方法有区别。例如,某领导者一贯实行专制独裁式的领导方式,虽然他的下属都忠实地服从并执行决策,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唯唯诺诺的人难以实现组织目标,因为领导者从来没有费工夫向自己的下属解释过组织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所以组织成员也无从分享共同和一致的组织目标。另外,大多数使用参与决策方式的领导者却能够及时地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建立起一个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系统。
弗鲁姆认为,为了建立长期模型,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从可行的多种决策方法中挑选出最佳决策方式,不要过多地考虑人力与时间的消耗。因为过多地考虑决策过程中人力与时间的消耗,会有碍于领导者建立适合于长期的领导方式。弗鲁姆还强调,由规范模型提供的最少人力与时间消耗的决策方式,对于每一环境来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在进行决策方式的选择时,领导者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对所有可行方案进行利弊分析,经过综合平衡再作选择,因为可能所选择的方案应当是人力与时间消耗多的方案。
3.描述性模型
为了使研究更切合实际,弗鲁姆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领导行为描述模型”。该模型的基本特点是,先要求领导者回答一套标准问题,并将领导者对工作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规范模型行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由此来判断领导者的行为特征和领导风格。
在为建立描述性模型而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中,弗鲁姆应用了两种研究方法,分别被称为“回忆问题法”和“标准问题法”。回忆问题法要求被调查对象通过回忆,以书面形式描述一个他(她)最近亲身经历并且已获解决的工作问题,指出他(她)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是哪些决策方式,并按照规范模型的要求,逐项回答7个层次问题;标准问题法则是应用一套由弗鲁姆通过实验设计出的标准案例,要求被调查者设想自己是案例中的经理人,决定自己应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工作问题和进行决策,从而提出影响经理人员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弗鲁姆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有人说每个管理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性管理倾向,这并不完全正确。可以肯定,管理者将参与式管理作为专制式管理的对立面来使用的倾向性各不相同。
标准问题法研究表明,这类行为差异约占决策方式行为差异总量的10%。然而,不同管理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较之同一管理者自身的行为差异(每个人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要小。正如标准问题法研究所表明的那样,没有一个管理者在对各种工作问题的处理中会永远采取同一种决策方式,大多数管理者都使用过几乎所有决策方式来解决问题。
弗鲁姆认为,同一个管理者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是由于人们对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看法而引起的。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决策时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能否正确选择决策方式,关键之一在于其能否对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估。弗鲁姆认为,在以下几种场合下,管理者应采取几乎不向下属提供任何参与机会的决策方式:①决策者掌握决策所必需的所有信息;②决策者所遇到的问题结构性高;③下属对决策的可接受性不影响决策的执行效果或专制独裁式决策也具有相当高的可接受性;④下属的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
以上都是大家在处理组织问题时广泛采用的、带有共同特点的方法。但是调查结果还显示,每个经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都有自己个人的特点。在理论上,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领导者在实行参与管理方面采用的选择规则各不相同。在统计上,则表现为环境因素与管理者个性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用标准问题法进行调查时,有两位经理就30个相同的案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们都使用了上述5种决策方式,而且频率分布完全相同,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两人主张参与式管理的程度是一样的。然而细致分析便可发现,二者的行为方式仍有区别。如鼓励下属参与决策,两位经理允许或提供参与式管理的具体场合可能完全不同。一位经理可能只允许下属参与没有质量要求的决策,例如,墙壁应当刷成什么颜色,或公司野餐会应当何时举行之类。另一位经理则可能要求下属参与有质量要求的决策,共同决定那些影响公司成功和关系到实现公司长远目标的重要事项。
弗鲁姆认为,规范模型行为与管理者实际行为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规范模型的行为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管理者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却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结果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者行为可能不变或者变化不大。不过,如果管理者能自愿地以规范模型作为挑选决策方式的基础,那么,他将变得更加专断又更加具有参与性。因为他在决策对下级无影响的情况下会更为频繁地使用专制决策方式;而在下级的支持对于执行决策至关重要或十分需要下级的专长和信息帮助的情况下,会更为经常地使用参与决策方式。
在对决策方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弗鲁姆认识到,他们收集资料的方法经过修改和补充后可以用于领导者的培训工作中。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副产品——以规范性模型和描述性研究的实验方法为基础的领导人员培训方法。此种新方法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作为领导者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根据每个具体工作问题的性质来选择恰当的决策方式。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后者也可以视作前者的一个方面或一种表现。
弗鲁姆认为,每个管理者如果将自己过去和将来的决策行为与规范模型的行为相比较,并且弄清在决策活动中他(她)违反了哪些规则,就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通过这样的比较,规范模型可为管理者提供一种分析工具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分析哪种决策方式可供选择。
趣味延展
弗鲁姆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执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他曾任美国管理学会(AOM)主席,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STOP)会长,也曾为众多数全球500强公司做过管理咨询,其中包括通用集团、联邦快递、贝尔实验室、微软等跨国巨头。
弗鲁姆先后出版多部著作,发表大量论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及1973年与耶顿合著的《领导与决策》。《工作与激励》是论述期望理论的一部代表作,《领导与决策》则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弗鲁姆与耶顿共同提出的关于领导理论的规范模型及其基本原理、法则和实际应用。弗鲁姆在《领导与决策》公开发行前为《组织动力》杂志1973年春季号撰文简要介绍了“弗鲁姆—耶顿规范模型”等研究成果,大体上反映出《领导与决策》一书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管理决策新论》。
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弗鲁姆认为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其主要之概念包括:期望(expectancy)、价值(valence)、结果(outcome)、工具(instrumentality)、选择(choice)。二是从分析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角度出发,将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划分为3类5种,设计出了根据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环境因素,按照一系列基本法则,经过7个层次来确定应当采用何种决策方式的树状结构判断选择模型(领导规范模型)。弗鲁姆认为,领导可以通过改变下属参与决策的程度来体现自己的领导风格。根据员工参与决策程度的不同,把领导风格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择最为合适的领导风格。各种类型决策最终的有效性取决于决策者对决策质量、决策的可接受性及决策耗时等因素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取决于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法所获得最终结果的差别程度。不存在对任何环境都适用的领导方式。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应当将精力集中在对环境特征性质的认识上,以便更好地针对环境要求选择领导方式和制定决策。
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
《国家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
名著导读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堪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领域又一宏伟的理论著作。它的问世,为产业及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经过了11次印刷和翻译成12种语言版本之后,《国家竞争优势》完全改变了我们原来对财富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观念;同时,对于国际竞争力创始性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也改变了各城市、各企业,甚至像中美洲这样的地区的思想和行为。
《出版商周刊》给予《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极高的评价:这一本意义深远、卓越非凡之巨著的问世,使企业管理者、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及普通读者能够各取所需。《当代商业》也曾经指出:《国家竞争优势》注定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书基于对美、英、德、意等10个主要贸易国家的研究,提出并解释了“为什么基于特定国家的企业在特定的产业领域获得了国际性的成功,而其他产业或国家却无此幸运”这一核心问题。波特教授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分析,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第一,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而另外的国家却失败了;第二,为什么某些国家可以成为它在一个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持续胜利的大本营;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不同的企业和政府选择更好的竞争策略,以及更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自然资源。全书的架构体系围绕这些议题展开,共分为4篇13章。第一章具有导言性质,将本书引入主体。然后,作者分别从理论篇、产业篇、国家篇与应用篇逐层展开:第一篇根据对10个国家、上百种产业的历史研究,归纳出“钻石模型”体系,以分析国家如何在特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第二篇则以这个理论框架解释国家如何在一些产业中发挥它的竞争优势;第三篇是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对比产业成功与失败的形态,分析产业形态的变迁,进而建立一个能够解释国家整体经济优势的完整框架;在第四篇将这个理论框架应用到企业战略与国家政策上。最后一章讨论了所研究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要点精读
1.“钻石模型”分析方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国家竞争优势》将以“钻石模型”为重要分析工具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做了区分和对比。比较优势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竞争理论,不过它强调的是一国处于相对优势的行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而不是一国的所有行业和产品都参与国际竞争,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钻石模型”认为竞争力和国家繁荣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作为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包括省、市级别区域的)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它强调不仅一国的所有行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及其条件的促成和创建。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以下相互作用、动态连接着的4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4大要素包括:
钻石分析框架图
①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劳动力素质或基础设施的良莠不齐。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可以有初级和高级之分,也可以分为有利的生产要素和不利的生产要素,怎样创造出高级的有利的生产要素,直接关系着特定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取。
②需求条件: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需求条件确切指本国内的市场需求条件,包括国内市场的性质、国内市场的大小与成长速度、从国内市场需求转换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国内市场需求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将刺激企业的改进和创新。
③相关产业和支撑性产业: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当这个国家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比较时,能够提供更健全的相关和支撑性产业,特定产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与它的相关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因为相关产业的变现与能力,通过“提升效应”自然带动本产业的创新和国际化。
④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除此之外,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上,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作为竞争的条件之一的机会,一般与产业所处国家环境无关,也并非企业内部的能力,政府也不能影响它。引发机会的事件很重要,因为它会打破原本的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引发机会的事件也会影响到钻石模型中的各个关键要素本身的变化,对于不同国家而言,“机会”所创造的影响有好有坏。政府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既非正面,也非反面。政府与4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政府政策不仅将直接影响其他关键要素对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环境中其他要素的影响。
钻石模型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因素的变代。全书的核心思想,即如何评价和提升产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方法和工具便是“钻石模型”,同时它也贯穿始终,在实证分析中证明了它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在。
2.服务业与国家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