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他处处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入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岂知,这场“至死不渝”的爱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此时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怀着对贵妃的缠绵情意,郁闷而死。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造成腐败的政治局面,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祸国,应予以鞭挞。但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真挚而专一的爱情故事却成了千古佳话,得到后来人们的普遍同情,这又是无可厚非的。
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啊!一个君王为自己的心上人痛哭这是多么的感人啊,可是,你可曾想过,这其实是另一种背弃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玄宗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王。但是作为女子,站在杨玉环的角度,又作何感想呢?曾经宠爱自己,和自己海誓山盟的人保护不了自己?宽大的衣袖阻挡了玉环祈求的目光,他,是不忍看,还是不敢看?爱情,到最后只是一尺白绫?之后呢?玄宗仍然是他的皇帝,仍然过着逍遥的日子,偶尔回忆回忆杨玉环,感慨一下,皱一下眉头,就得到了一个痴情郎的美名了。生活还是原来那样的生活,只是少了一个杨玉环。
大小周后:红颜薄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女人,更是一个红颜,不能被自己的男人保护,却要靠色相和身体保护自己的男人,无论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是一件悲哀的事。“问君能有几多愁?”失魂落魄的小周后终于载不动而沉了下去,留下的只是哀思……
李煜,字重光,五代后期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时,出降,后被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名。诗文语言生动,充满了对身世及现状的吟叹情绪。其作品在题材及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艳情为主的窠臼。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其第六个儿子李煜即位。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才子,被公认为“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然而李煜并不仅仅是一个才子,命运让他当上了一个王国的君主。史书上的李煜似乎总是不问政事,昏庸无比的,但有些零散的片段却使人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才子的另一面。
在李煜内心深处,他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事实上李煜并不甘愿承认自己是宋之属国的身份。他在自己的宫殿里,仍然是穿着黄袍,所有规制也都是沿用帝王的档次,甚至还向宋太祖赵匡胤上书请求为父亲恢复皇帝称号建陵。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了他的真实心理。当然,他其实也很清楚自己的国家的实力,远远比不上宋王朝,于是每当宋使来到之时,他都要脱下龙衣换穿紫袍。李煜所做的并不仅仅是换换衣服图个痛快,更多的事情也使宋王朝对李煜并不放心,认为他“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因而对他始终没有放下警觉。
多年之后,宋真宗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真是一个怯懦无能之辈吗?”
潘慎修答道:“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无能无识之辈,怎么可能将国家守十几年?”
虽然如此,但还是应该尊重当时的现实:有心想回天,并不等于有力能回天。
李煜是个才子,心思细腻敏锐,但他也和兄长李弘冀一样,有些猜忌多疑性情,而且总把它用得不是地方。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即位时的年轻气盛逐渐被现实所消磨,李煜也越来越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国家终有一日会被强邻所吞噬,还不如在当下美好的日子里尽情享乐。于是大臣们劝他振作,他也充耳不闻,甚至还将进谏者打入牢狱。这位本来就精于此道的国主日渐殆于政事,花在享乐上面的气力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国力又怎能不衰弱呢?
陪着李煜在金陵城内尽情游乐、不问世事的主要人物,正是李煜的结发妻子周娥皇。这位周娥皇本是李煜父亲唐元宗的宠姬,她不仅容貌美丽,能书善文,而且深谙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据记载,李璟听过她弹奏的琵琶后大为赞赏,还特地将自己使用的“烧槽琵琶”赐给她。
这位周娥皇,非但算不得贤后,更可归于媚惑君王一级。传说她乐于置身香风薰雾,李煜便为她专设司香宫女一班,她所使用的焚香具都以金银玉精制而成,其中光是有名目的器皿就多达数十件。皇宫外南唐百姓究竟生活得怎样,她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然而,不得不承认,周娥皇的丈夫李煜,也是个像才子多过像君王的人。他们实在是一对近乎完美的才子佳人配。一身文人气质的李璟当年为这对小儿女系上红线的时候,所想到的可能也只是这一点,绝对想不到命运竟会将这对只适合做“富贵闲人”的小夫妻推上帝后的宝座。或许,这只能说是天意。
有一点是人们必须承认的,那就是世上的才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他们心目中的才女,一定要是才貌俱全的人物,李煜当然也不例外。而周娥皇不但是才女,更是一个绝顶的美女,史书极郑重地称她“有国色”,是绝代佳人的级别。更重要的是这位绝代佳人还深谙养颜润姿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朵”等妆容,尽显自己的绝世美色与曼妙身姿,见到的人都将其认为是仙女。自然李煜更是被迷得神魂颠倒,因此,后宫中的嫔妃,唯有周娥皇拥有专房之宠。
“专房之宠”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周娥皇一直都在不间断地为李煜生孩子,而且连续生了三个儿子。眼见自己后嗣繁昌,孩子们生得俊秀雅逸,李煜更是对妻子充满爱怜。
在周娥皇所生的三个儿子中,周娥皇最为钟爱的是小儿子仲宣。本来作为皇后,养育儿女这样的活儿,都是侍从婢佣承担的,但周娥皇实在是太爱仲宣了,这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她样样都要照料,亲自抚养小儿子成长。
就像世上所有陶醉在情爱天伦中的恋人一样,李煜和周娥皇都不曾想过,他们在人世间的姻缘其实快要走到了尽头。
传说,这段姻缘的终结是有预兆的。
盛唐时的著名大曲《霓裳羽衣曲》,自唐世乱离之后世间就再无人能复其悠扬之音。李煜知道周娥皇酷爱音律,费尽力气终得其乐谱。然此曲在流传过程中变异甚多,且不够完整,周娥皇得知后加以钻研,进行一系列增删调整,终使这部大曲得以重现,赢得一片称羡之声。然而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感诧异,与乐工曹生私下议论说:“此曲余音本应缓缓终结,如今怎么却结束得如此急促?好好地把旧谱改成这样,只怕并非吉兆。”果然,没过多久,宫中就传出消息,周皇后病倒了。
病床上的周娥皇怕自己的病传染给儿子仲宣,便将年方4岁的儿子仲宣从自己的宫中迁往别的宫院。这原本是母亲的一番好意,却令人想不到,仲宣刚迁出皇后宫就突发急病,没过几天就夭折了。
得知爱子夭折后,病床上的周娥皇几乎晕厥过去。做母亲的心无论是皇后还是民妇都是一样的,然而同样的丧子之痛,受尽磨难的贫妇多数还能坚强面对,一生顺心如意的周娥皇不管怎样都承受不了。这种情势下,她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其实,使周娥皇病情恶化并不只爱子夭折这一件事,周娥皇病情恶化还有另一重打击:她知道了妹妹小周氏与丈夫私通的消息。小周氏比姐姐小了足足14岁,当时只有15岁年纪。李煜一直对周娥皇专宠,后官嫔妃都视若无睹,不知为何却偏偏对这个小姨子动了心,趁着周娥皇患病的机会将她接人宫中两情缱绻了起来。谁知小周氏虽然才貌出众,却年幼无知,不但被周娥皇发现了踪迹,还告诉周娥皇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的实情。丈夫移情别恋于胞妹,爱子夭折,一代佳人因此倒于悲愤之中。
看花饮酒,及时行乐
正如世人所预知的那样,周娥皇死后,她的妹妹小周氏便成了钟太后(称“至尊后”)认可的继后人选。只是由于这个小姑娘实在还太小,连礼服都撑不起来,钟太后不得不将她养在宫中,等待长成之日。没想到第二年钟太后也去世了,小周氏只得继续在宫中等待下去。
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氏被立为国后,史称小周后。这一年她19岁,正是她的姐姐当年嫁给李煜时的年纪。
小周后嫁给李煜的时候,南唐国势早是江河日下,李煜对国事更没有了兴趣,专心致志地纸醉金迷。虽然对小妻子仍然百般宠溺号称“专房”,但在感情上和生活情趣方面却已经无复当年周娥皇时的盛况。
小周后与姐姐不同,她并不善于舞蹈,然而小周后的才貌并不逊于姐姐,而且有着自己的特点。
小周后对于焚香甚是喜爱,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她坐在其中,如在云雾里面,看上去仿佛神仙一样。小周后还挖空心思,想出一个法儿,用鹅梨蒸沉香,放在帐中,既无烟焰熏灼之患,又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特别是鹅梨蒸过的沉香遇到人的汗气,便变成一种甜香,小周后将此称做“帐中香”。
小周后非常喜欢绿色,所穿衣服,都为青碧色。艳妆高智的小周后,配以青碧衣裳,衣裙飘扬,更觉摇曳风生,妃嫔官人,一齐效仿。有一个富人,染成一匹绢,晒在苑内,夜间遗忘未曾收取,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鲜明,后主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于是妃嫔官人,都收露水,染碧为衣,李煜和小周后还为这种碧色丝绢起了一个名字,叫“天水碧”。
陪在小周后身边的李后主不但给碧绢起名字,还在妃嫔官人的装束上,想出一种新鲜饰品——用速阳进贡的茶油花籽,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异。令妃嫔宫女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叫“百花妆”。一群群的宫女,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
这些行为非常讨李后主的欢喜。
就这样李后主天天与小周后商议着新鲜法子以消遣时光。小周后陪伴着李后主过着美满欢娱而又风流浪漫的生活。几年之间,宋家政权又削平了其他几个小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南唐。按宋太祖赵匡胤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开宝七年(974年),终于派大将曹彬率领军队攻打南唐。
亡国之后,命运只堪哀
李煜与完全放纵国事坐吃等死的君王还是略有不同之处的。他心里始终渴望能够保住南唐的半壁江山,面对宋太祖打南唐主意的情形,他一次又一次消极对抗宋太祖的招降诏书。但是作为一个总想逃避现实的文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李煜无心国事,只想沉湎于享乐和宗教的麻醉,宁愿等死,也不愿冒险一搏。
就在这时候,李煜犯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中了宋王朝的反间计。
开宝八年十一月,南唐后主李煜向宋军投降,南唐灭亡。
第二年正月,李后主被封为“违命侯”,过着长吁短叹的凄寂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总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宋太宗即位,去掉李煜的“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李煜身份的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宋太宗常常用言语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难堪。尽管面对太宗的羞辱还要强颜欢笑,而内心却感到无限伤痛。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佳节,宋太宗令各命妇循例应入宫恭贺。小周后也照例到宫内去庆贺。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官,过了数日,还不见回来,李煜急得在家中唉声叹气,走来踱去。
一直至正月将尽,小周后才从宫中乘轿而归。
李煜连忙迎人房中,赔着笑脸,问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官?她却一声不响,只将身体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煜悄悄地向小周后细问事由,小周后仍是泣不可抑,指着李煜骂:“你当初只图快乐,不知求治,以致国亡家破,做了降虏,使我受此羞辱。你还要问什么?”李煜听后一言也不敢出口,低头忍受,转身避去。原来那日进宫朝贺太宗,太宗见小周后生得花容月貌,便把她留在宫内,逼着她侍宴侍寝。小周后一个弱女子,哪有反抗的余地,无可奈何顺从了太宗,所以从元宵佳节进宫,至正月将尽,方才放她出来。李煜长叹一声,仰天流泪。当时他内心是多么无奈……
当初国家尚未灭亡时,只顾放纵声色,国破家亡时亦只“垂泪对官娥”的李煜,偏偏在最不适宜的时候有了崇高的觉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曲未罢,死神已到。李煜喝了宋太宗赐的酒之后,毒发身亡。死时“两手两脚,忽蜷忽曲,那颗头,或俯或仰,好似织布梭子牵机一般绝不停止”。
小周后抱着他,问他何处难受,后主口不能言,忽然面色改变,就此呜呼哀哉!宋大宗追封李煜为“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以泪洗面,终因经不起愁苦与惊惧的折磨也于当年离开了人世。小周后死时,享年和姐姐大周后一样,都是29岁。小周后虽然悲惨地死了,但她却为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个吟咏爱情题材的美好形象。直到清代,还有人在作画吟诗,赞美她与李煜的那段浪漫往事。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旷古之恋
清世祖孝献皇后(?-1660),又称“董鄂妃”,栋鄂氏,世祖福临之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18岁入官。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孝陵(清东陵)。
关于董鄂妃的身世,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以秦淮名妓董小宛说和襄亲王福晋说为最。那么,这两种说法可信吗?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秦淮名妓董小宛说。《清官演义》《清官十三朝》等小说,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年)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九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十四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两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九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