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喜:青铜时代的美女
“红颜”是两个宛约柔软的字眼,伊人出落得端庄可爱,容颜娇好,如那二月里的枝头豆蔻,仲夏夜的盈盈满月,临水踏波的仙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解舞腰肢娇又软”等都是形容红颜超群的外貌。
所有这些词都用来形容妹喜的美貌,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上她的确应该是一位绝色美女。可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一个成语早已根深蒂固。它让所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貌在历史兴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担了过重的罪名,抹杀了那些红颜所有的艳丽色彩,只剩下祸害的名声,警示着历代帝王将相及其他的男人们。
这个成语,就是“红颜祸水”。
有施之女入夏宫
历史上第一起对待美女的冤假错案大概就是妹喜吧。妹喜,夏王朝第十九任帝王姒履癸先生的宠妃,姒履癸就是那位著名的暴君夏桀。
夏朝的王们好像脾气都不大好,而且运命多舛——从启至桀,共传十六王,是夏商周三朝中寿命最短的。一首一尾,启和桀,都是不折不扣的暴戾之徒。不知道是否和启——这个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又对母族发动灭绝人性的弑母战争的祖先有关。桀毫无疑问更是一个昏君,暴君,亡国之君。桀原名履癸,“桀”是商朝所加的谥号,意思是“贼人多杀”,残贼百姓,好杀戮;虽然有后世正统观念丑化宣传的成分,但古本《竹书纪年》关于桀好淫、穷奢极侈的记载是可信的。
相传,地处东方的有施氏部落,在桀继位前就反叛不臣服。桀继位后,调集了上万军队,讨伐有施氏部落。有施氏部落人丁稀疏,国小力薄,眼看夏王朝大兵压境,灭亡在即,立即派人请罪,表示愿意臣服夏朝。一开始,桀并不接受有施氏人的投降,打算将有施氏部落给灭掉,有施氏人很害怕,听说桀好色,就挑选了一个名叫妹喜的美女,进献给桀,以此再次请降。这妹喜可是位神仙美女,长得唇红齿白,有国色天姿,桀一见妹喜,大为高兴。抱得美人后,便乐悠悠地班师回朝了,把消灭有施氏部落的事情抛诸脑后。妹喜就这样做了桀的元妃。
自从夏桀与有施妹喜成婚以后,“从此君王不早朝”,将朝中大事小事尽付于赵良、侯知性,武能言打理,自己与妹喜整日在长夜宫中寻欢作乐。那赵良等人虽深得夏桀信任,但每有大事,皆不敢自断。必然等夏桀十五天一次上朝时汇报之后,由夏桀处理。于是夏桀越发放心,全不管朝外之事。那些诸侯们此时虽然归顺夏桀,毕竟还想独立自由的好,于是暗中各有手脚。那些老臣们更加抵触得厉害,暗地里无不对夏桀恨得咬牙切齿。因缘际会,天道轮回,不知怎么回事,夏都就开始发生自然灭害,先是两次大地震,又接着发生了洪涝灾害。于是反对派开始大肆造谣生事,有实力的诸侯又开始以强凌弱,相互兼并起来。那时朝廷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夏桀为了讨好妹喜,下令重建宫殿。为了修建宫殿,夏桀竭尽所能搜刮民脂民膏,征调役使百姓。宫殿建得可谓是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宫殿高得难以仰望,从地面上看好像要倾倒一样,所以取名“倾官”。竣工后,夏桀和妹喜一起搬到了这座宫殿之中。日日宴席,夜夜笙歌,不理朝政。
《列女传·孽嬖传》记载,身材魁梧高大的桀,喜欢把妹喜的娇小身躯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像把玩一件精美柔软的乐器。而她的性情却是如此忧伤,以致让人们以为她是严重的忧郁症病人。而博取她的每一个笑容,都是桀的最大乐事。夏桀是喝酒的高手,他建造酒池,其规模大到可以划船。他强逼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面对这种荒谬的场景,妹喜嫣然一笑,由此激发了夏桀的情欲,令其行为变得更加荒淫无道。
在《列女传》里,妹喜有一个最大罪恶就是她的笑。妹喜还有一项笑罪,就是酷爱倾听撕裂绢帛的声音。《帝王世纪集校》记载了她的这一奇怪癖好。宫廷生涯过于无聊,即便饮酒杀人带来的乐趣,也是转瞬即逝。那些日夜回荡的丝竹乐声,更不能驱除她心中的忧伤,只有裂帛的噪音才能博得她的欢心。桀为此下令官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帛,在她面前一匹一匹撕开。那些裂帛声刺激了麻木的神经,令妹喜再度嫣然一笑。在农业时代初期,丝绸业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但桀却沉浸在精神疗法的狂热之中,对国事置若罔闻。桀是妹喜的热爱者,他用王国的命运作为代价,为治疗病人的“病”殚精竭虑。他耗费民脂打造豪华的瑶台,又征用美女和演员排练大型戏剧,演奏华丽的乐章,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举止,都旨在构筑一个狂欢的心灵现场,想让妹喜从中获得快乐。
桀的荒淫无道,罕有所闻。民不堪其扰,诸侯也不堪其苦。尽管如此,夏桀还认为他的统治将会永世不竭,长长久久,他把自己比做太阳,希望与日月齐辉。奴隶和平民阶层诅咒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他却得意洋洋地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
当然不会,所以我的统治也将永远不会灭亡。”
可是,在夏桀这种无度的挥霍浪费下,原本充盈的国库终于逐渐空虚了。夏桀为了弥补这种亏空,便不断南征北伐、肆意掠夺本国和邻国老百姓的财富。连年兵凶战危,举国上下不分男女老幼,不是被征召去打仗,就是被遣送去服役,可怜的民众不是死于战祸,就是死于饥饿、疾病。但贪官酷吏不肯放过这些可怜的百姓,当用皮鞭都无法驱使民众再为他们奔命时,万恶的贪官酷吏便施出了砍手、断脚、割鼻、阉体等惨无人道的刑罚来逼迫民众。
然而,桀并非像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是十恶不赦的暴君。他没有砍下向他进谏的伊尹的首级,也没有杀害被囚禁的殷族首领成汤,他唯一下令处死的,是阻止其建造酒池的臣子关龙逢,但此举只缘于对妹喜的疯狂喜爱。桀是低能和弱智的武夫,他的爱情不可遏制地燃烧在衰败的年代,演出了一幕气息诡异的悲剧。他最终并未完成对妹喜的医治,却跟患病的情人一起,为成汤起兵造反提供了冠冕堂皇的政治借口。
对于夏桀的咎由自取,史书上却把他当做被美色迷惑导致亡国的反面典型。好像夏桀是个没头脑的弱智儿童,所有的坏事都是妹喜幕后指使似的。丝弦《炮烙梅伯》唱词就是这样写的:“桀王失政朝纲乱,只因昏庸把色贪。宠信谗妃妹喜女,夏朝江山化灰烟。”
对于妹喜,今人有许多客观的评价。柏杨在《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中,介绍妹喜一段,就以“一个可怜的女俘”为题,他说:“施妹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假如她有情郎的话),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样地被献到敌人之手。”琥珀在《中国女性沉冤录》说:“历朝历代,从夏朝开始,好像人们已经习惯了为每一个王朝兴亡,找出一个替罪羊来,夏有妹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红颜祸水,这样的词语在历史中到处可见,就好像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场动乱的发生,全是由女性造成的一样。但实际上呢?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背后的真相一一要不是帝王们昏庸好色,将相的腐败无能。又何至于斯呢?”《是“女祸”还是“男祸”?》一文说:“不可将历史上许多王朝之衰亡都归咎于女人,盖纵情淫乐的罪魁祸首在于作为帝王之男子,中国历史上举凡一国之统治者罕有不荒淫者,后官佳丽无算实乃司空见惯之现象。不过如果荒淫而无道、国衰仍荒淫,那就非亡国不可了。”可以说,妹喜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背负最大“黑锅”的滕地女子。
大概是由于争议颇多,秉笔直书的老书迂们,即使了解有关的史实,不敢也不愿将妹喜纪人滕县的地方志,所以至今关于她的故里,仍然是一个谜。我们今天所能知道的就是她的故里在今日的滕州市境内,她是出身于有施氏的一个美女,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后。
妲己:如花美貌,蛇蝎心肠
妲已,中国历史上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人们对苏妲已的熟知,还是源于那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封神榜》。《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的。她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掉商朝后,将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在杀死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当然,这只是神话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作者为了故事的生动性添加了多少水分,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但可以断定的是,妲己这位美女不是狐狸精变的。据《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今河南温县),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是说妲已是纣王征战得胜的“战利品”。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封神演义》这般附会。虽然妲己不是狐狸精变的,可照样把纣王迷得五迷三道,“妲己之言是从”。至于商王朝亡国的原因,妲己就是罪魁祸首吗?
“纣王”,意思是“残又损善”。后人用“助纣为虐”来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可见对纣王的怨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号呢?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这里面不乏后世的正统观念丑化宣传的成分。实际上,“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国王子辛,也叫“帝辛”。
纣王迷恋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他不但投妲己所好,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舞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有一年严冬,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纣王命人将他双脚砍下来,研究那两只脚不怕寒冻的原因。
有一回,妲己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出于好奇,不惜叫纣王命人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
还有一回,妲己与纣王打赌,说自己能看清孕妇腹中胎儿的性别,于是纣王命人找来十多个快临盆的孕妇让妲己一一辨别,而后剖开每个孕妇的肚子验证,导致这十多个孕妇与胎儿死亡。
最过分的是,纣王耳根子特别软,最听妲己的话,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这样以来,天下就无法太平起来,老百姓埋怨,各诸侯反叛。这时,妲己又给纣王出了一个狠招,发明了一种惩治犯人的刑法:“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上面涂上油,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
“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纷纷掉进火红的炭火里,不时发出惨叫声,如此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叫,妲己“乃笑”。如何笑,是大笑,还是冷笑,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这种冷酷而变态的做法,纣王的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就向他进谏说:“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这话戳到纣王的痛处,非常生气,觉得他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这时,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樱桃小口一开,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话来:“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纣王一听,爱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开看看吧。于是,“剖心而观之”。
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已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被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园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荒废国事。
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一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跟着自缢而死。
妲己真有这么坏吗?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个蛇蝎美人,可谓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论调已经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但问题是,历史的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先说纣王,历代已经把他符号化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了。可这个形象离他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春秋时期,子贡早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时期,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而在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的缘故,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也不免会犯些职业病,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纣王纵是不好,也不至于如此之坏。后世书生们根据个人好恶,纷纷加工演绎,以讹传讹,其谬岂不大哉?
而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传说,周时的文献没有记载,春秋时也没有,可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突然很生动地描绘起来:“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据说韩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辩,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便是明证。但那时诸子百家个个口才了得,为了推销个人的主张,论证自己的观点,不免只顾激扬文字,“强”词夺理了。很多论据,也多是“想当然耳”。便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司马迁,有时也会润润笔。譬如他在韩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础上,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间”的合理想象。当然,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在酒池面积上大做文章,说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这样的想象力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也许,在他们看来,反正把纣王形容得再淫荡、再荒唐也无妨。历史的另一个目的便是警示后人嘛,于是,他们的想象和润色,便常常显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马迁之后的史学大家刘向,就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而晋朝的皇甫谧觉得还不过瘾,一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
同时,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级。从《尚书》里讨伐纣王的一句“听信妇言”开始,到《国语·晋语》:“妲已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再到《吕氏春秋·先识》:“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都还是不太离谱的合理推断。再到后来,年代愈久,想象力就愈浓厚,写出来的史料也就愈生动,直到后世的《封神演义》,因为没有史家的顾虑,加上历代文人提供的诸多素材,演绎起来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恶女的罪名,也终非她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