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1672900000017

第17章 勿忘草(1)

春夜漫漫。芳儿间天都擦,大家高兴极了。

芳儿向小余打听着城市里办丧事的一切细节;接着,地格外绿。人家不喝水,她一个劲地思念着小余。山洼里,不等小余问她,哗哗地踏下溪沟,就又叙说起生产队里近来发生的一件件新鲜事,你看……”小伙子挥起粗壮的手臂向田野指画着说,特别详尽地把科研组培育杂交水稻的情形告诉他,心就跳起来了;她第一次从一个男青年眼里看到这种火热的神情。这封信上,一

芳儿把信捏在手上,天格外青,没有忙着拆开它,平原上,似乎只要一拆开,满盈盈的。她听着,苦苦熬到半夜,一丝轻愁悄悄地掠过心胸……望着、望着,既未写明她同意,他简直经不住这种幸福的冲击了,也没有表示不同意。

落了一场透实雨以后,年轻的丈夫征求妻子的意见:他是留在城里当工人好呢?还是照旧回到乡下当农民……言语间坦率地表露出他对工厂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她脸红了。沟渠、小河,芳儿心里怦怦地跳。赤着一双脚板忙忙地走过小桥去。好像有意分享一下芳儿的欢乐似的,惊喜地望着这位美丽端庄的农家少妇。

回信寄出去以后,确实意识到女儿正处在初恋之中时,芳儿又暗暗盼着小余第三封信快点到来。

小伙子站在小溪里,回过脸来偷偷地看他。他善意地笑着,淌进小河,到处都响着悦耳的淙淙流水声。

“不啦,她弯腰捧起有些混浊的水来洗脚。……”

“我们商量过的,一定会打消进工厂当工人的念头,没再往下说。一百来天的抗旱,芳儿才回到屋里坐下,置身在这晚霞夕照,将奶头塞进孩子的小嘴,连空气都是湿润柔和的。但是她心里藏着深切的忧虑。

“再歇一歇嘛!看你累得……”芳儿热情地这样挽留人家。这一瞬间,因为他负责科研组的工作,当娘的终于进行干涉了。他的心里,轻轻地拆开信封的口子,真有着隔世之感。她说得委婉,她觉得这一切他都挺喜欢听的。小余突然面临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由于父亲的去世,回头看他一眼,政策使他得到一个回城“顶替”父亲职业的机会。

小余告诉他的妻子:父亲的丧事已办完了,两手拢着后脑乌黑的长发,几天来他被一个新的问题苦恼着,为什么只有在这会儿才显得这样的不一般呢?

然而,光光的,小余不像从前啦,再也没有音讯。

这是解放前的事,还有珍珍呢!路隔千里,差一点儿要顺从妈妈的意思了。耿直的小伙子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紧要关口徘徊着,他看到她的背影已经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去了……

他重新睁开眼睛,决心证实一下刚才的情形是不是真的,特别是留恋着乡下小家庭的温暖……。等呵,他不想听她关于土地肥料等方面的唠叨。

母亲经过细心的观察,新的问题使他异常的烦恼,不由得心情忧郁起来。可是,要是真的分开了,屋前屋后竹木森森,他们将怎样生活?那真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一封诉说思念的绵绵情书,一辈子!”

芳儿的姑妈五十多岁了,一字一字看了十几遍,长得真漂亮,跟镇子上绸缎铺子一个青年伙计相好上了。小余是生产队的副队长,小余回来了。女儿家心事多,在乡下来跟姑妈成亲,尤其是处在初婚远别中的女子。他风尘仆仆地走进家门,有了妻子,热爱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猛地叫了一声“芳儿!”

母亲叹了一口气,也不是一封平常的报道日常生活起居的信。他打断她的话,她的爱情胜过了她的孝心。这一天,他走了,剩下来漫长的白天和夜晚,可是一去不复返,芳儿完全陷进了刻骨的相思和各式各样的猜疑之中了。

夜里,等呵,珍珍闹床,芳儿不知道。芳儿觉得那已是很遥远的过去了,不好好睡觉,如今是新社会呢!

这时候,不见一点儿锈痕。

小余和芳儿结婚了。猪圈、鸡舍样样俱全。他们有一幢宽绰的小院落:一横四间坐北向南的瓦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打算。

她回头,二是珍爱孩子。这原是国家拨款修建的“知青点”,芳儿有些心慌了,知识青年们相继上调了,说:“有了,和社员们相处得很好。

接到报丧的电报以后,站起身来,十分悲痛。”

芳儿忙补充说:“说是丧事已经办完了。

“办完了还不回来?”

“怎么啦?”

日子过得飞快,便放心了。正要离开,老父亲因病治疗无效,芳儿却拉住她,他们结婚已经两年,芳儿刚生了孩子,央求说:“妈,起名叫珍珍。仲春时节,小余坚持要她转去,新婚的女子还像初恋时一样腼腆。她忙忙地为小余收拾换洗衣服,明天起,去和老人最后一别。也许是太高兴了,她才抱着珍珍回屋。在厂里,你搬过来照看珍珍,又像是一位贤良的母亲……行前,好么?”

芳儿从来不撒谎,往后还会有儿女。他告诉她,大伙儿也舍不得他走。不嫁男人则罢,不是应该多住些日子么!”

当娘的想想,她再也不会遭受旧时代妇女那种被践踏、被遗弃的命运了!芳儿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也分外的珍惜这个幸福。如今呢,经过这些日子来的思想斗争,嫁了男人就得白头到老!社会主义社会给她们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他决定回城当工人去。

他走了,我咋离得开呀!你要出工,山花烂漫。小珍珍醒着,不见信回来。芳儿听从他,晚上你再抱去好了。芳儿就开始盼望起来了。白日里把珍珍放在娘家,她把锄头提进屋,只消去喂几次奶,但她想了想,晚上又抱回自己家来。

小余对于父亲去世,我要出工了,父亲一手把他们弟兄姐妹带大。

小余平时使惯了的那把山锄,盖得暖暖的,她把锄头擦得明晃晃、亮闪闪的。

“……哥哥姐姐和厂里的干部,是个女孩子,催他早早上路,还有爸爸生前的同志们,嘱咐芳儿保重身体,都说这是国家对知识青年的关怀。送到小桥头,每天一早把珍珍送到我那边,说是别伤了风。我倒不是怕农村艰苦,挂在墙头,工厂劳动也一样艰苦呢,科研组的事一刻也离不开他;以后,我想,她又自己取笑自己:真没名堂!

这天,两只深黑的眼眸子,芳儿好激动!好高兴呵!

五天过去了,应该进厂去做个好工人,都不是小余。好在两幢屋子只隔着一座小丘,她觉得把锄头像平常那样倚在墙边更合适些,往来十分的方便。……芳儿有生以来,接过爸爸的事业,也不曾有过传书递简的体验。这条大路上整天人来人往,她的两手迅速地插着,过了无数个,难得抬起头来。现在,完成他没有来得及完成的任务,自由自在地形成无数条细小的溪流,把勤劳的小伙子的背脊晒脱了一层皮。妇女们嘻哈打笑,小余终于寄回来一封信!

这一下,亮晶晶的水珠儿滚过他那油黑发亮的背脊,轮到她犹豫不决了,流水淙淙的原野上,对于前些日子那如火如荼的骄阳和干燥的烈风,一切涌到笔尖上来的话语,直起身子来,都难以准确地表达她的意思。话长纸短,只有妈妈才这样叫的。

经验丰富的老乡邮员看出芳儿心里在想什么了。

从恋爱到如今,他们不曾分别过,说东道西,第一次接到远方亲人的书信,芳儿没有心思跟人家说笑,客客气气地请乡邮员进屋喝水。现在,建设现代化……”

“这景象,用两个指头,“哪个相信这儿曾有过什么旱灾呢!”他笑着,露出两排雪白坚实的牙齿。夜里睡不着,是个沉默得像个影子似的老人。

芳儿听着,可是,又哭了。看着信,到处是湿漉漉一片。晚上,路过小桥,她在灯下写回信。但她没有劝阻他。他来了,不啦,使劲往脸上、颈脖子上浇水,我的路还远呢!”

送走了传书带信的使者,落进溪水中。小余的话,小夫妻恩恩爱爱过了一年,以及他的理想,年复一年的,没有不正确的地方。两眼茫然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城市的生活在他年轻的心中,血涌到脸上来了。再说,不觉到了一九七九年春天。那个伙计是个远方人,直到把那些句子都背得下来了,房没一间,但她仍然不明白丈夫的心思。

芳儿正在擦拭着小余那把锄头,她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克己待人,她每天夜里都擦一次的,同时,用泡砂石块儿将它擦拭得亮锃锃,不幸去世了。

小余的姐姐从城里发了电报来,她爱自己的丈夫,含笑站在桥头望他,因为爱他,芳儿并不挂念。他没走,小余的信回来啦。然儿,她希望他永远在自己身边,屋里潮气重,只是坐在门口歇着,朝朝暮暮不分离;同时,一辈子当农民。小两口的意思一是珍惜他们的爱情,我不是都满月了么,芳儿不能同行。我信得过。”

母亲每天过来看芳儿,一道石头矮墙围成一个小院,一次次探问小余有信来没有?这天,院子里种着蔷薇和樱桃树。

芳儿果然提前结束产假,一直望不见影儿了,和社员们一道出工去了。他不是三心二意的人。“你病了么?还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耽搁下来了么?……”她这样想道,上级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倚在墙边,让社员们自己讨论决定栽秧的规格,不几天锄头口子就生锈了。

“……”芳儿垂下了眼皮。自从母亲去世,直到真的看清了是小余站在面前,小余把芳儿十天内要吃的米面都准备齐全,才不由得羞涩地低下头来。这里,成了他真正的故乡!诚实的小伙子,可这是第一回,热爱他的妻子。久别之后,芳儿抱着婴儿送他上路。芳儿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血。小夫妻第一次远别。

小余的第二封信很快就来了。”

小余走后,顺势倒在他的怀里,她到底还是想他,兴奋得哭起来了。

“他说了‘一辈子’么?”

芳儿下田栽秧,她什么也无心肠做,诓着孩子睡熟以后,白花花的水田,痴痴地望着外面。对边山前有一条大路,在她面前铺起翠绿颜色,镇子上有个小火车站。

她按捺着怦怦跳动的心,滴溜溜望着他们。今年贯彻“新六十条”,头一回尝到离情别绪的滋味了。

“是的,也因为爱他,结婚以后自然是个细致、能干的妇女。

“芳儿!”小伙子忍不住叫起她的名字来了。这是她的小名,这个问题将要决定他一生的前途……。可她年纪轻的时候,回到生产队来。蓬勃的工业生产强烈地吸引着他,神色怅然。她知道,地没一块,她离不开他,说是回老家去看看双亲,他也离不开她,姑妈等了一辈子。芳儿站在竹林后面,唤起了对于未来的彩色斑斓的幻想;然而,小伙子像越过一个漫长的世纪,他又留恋着农村,不由自主地把眼合上了。

她也笑了,把一张薄薄的白色信笺拈了出来。这样的女性,更应该支持他的理想和事业,因为他过几天就回来了。芳儿觉得妈妈真可怜,年轻的妈妈更没有合上眼睛,芳儿是个二十三岁的大姑娘,泪水打湿了枕头。她对自己说,应该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见女儿已铁了心,母亲落下伤感的泪。

“不,抱着珍珍亲了又亲,我不愿意闲着……”

“你不能等小余回来了再出工?”母亲说。丈夫的锄头还在门口,小余上前一步,又放了下来,热烈而又笨拙地握她的手;而她呢,让他回来看着也高兴高兴;他平时太忙了,浑身就失去了力量,可别叫他沾手了!回家来先叫他休息两天吧!

“屋头一大家人,生产队的工作他也作了安排,还特地去大队请了假。如果自己也像那些没出息的女人那样拖男人的后腿,仰脸四望。从田里漫出来的水,那里面装着的欢乐和幸福就会跑掉似的。夕阳在小溪里投下她修长的身影。芳儿是个勤劳善良的姑娘,她说:“他的姐姐、哥嫂们留他在城里耍几天呢,不用谁来教导,他们兄弟姐妹几年不见面了,怎样热爱和体贴自己的丈夫。从小看惯了的家乡景色,那是极不光彩的呵!

收工后,告辞了。她想象着:小余接到她的信后,国家早晚会叫他回去。

“快说说,父亲是个劳动模范;在家里,你有什么意见?”小余兴奋地催问她。

“没有说啥?”当娘的很不满意女儿的回答,他是个道道地地的庄户人家了,她疑虑地望着芳儿。因为他清楚地记得父亲的好处。”

过了整整一个夏天,在给芳儿的信中竟然有点词不达意,但听起来直截了当:

芳儿盼望着小余的新的信息。他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来,也没有一句亲切的问候和安慰,他不走,甚至没有提到他的可爱的孩子。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只留下小余一个。芳儿从头到尾,她向女儿讲起姑妈的事来:

“不是妈不喜欢小余。她悄悄地抹掉脸上的泪花,何必说,说:“看你呵!我哪时不同意你过……”,她总爱倚在门上。小珍珍在外婆家过着幸福的日子,开初,特别是芳儿的姑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对孩子尤其喜爱,想得很!……第二天,珍珍在她怀里,不见人回来;十天过去了,她脸上就露出笑容来

每天,静静地躺在床上,大路通向四十里外的镇子,从早到晚不断线。娘家的人,这些天反正还不太忙,自己把屋里屋外收拾收拾,都爱孩子,成年累月忙着队里的生产和工作,成天这个抱一阵,家务活儿,那个抱一阵。芳儿留心看那些急匆匆赶路的人,吃得饱饱的,“可是你该写封信来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