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白话全译)
1674600000027

第27章 权篇第九(2)

此后,公司业绩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大规模地出产赤玉酒。此时,他又创立了“赤玉歌剧团”,足迹遍及全国,表演方式也极为特殊,同时将印有以团员为模特儿的海报分送到各地。这个方式标新立异,收到了热烈回应。大家争着要海报,使赤玉声名大噪。

信治朗将赤玉葡萄酒的经营步入正轨后,就开始制造威士忌酒,业绩蒸蒸日上。

广告是宣传企业、宣传产品的突出手段。信治朗深知广告的重要性,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广告方式。当然,推销“赤玉”先决条件是品质好,如此奇招宣传才可以一举奏效。

显然,信治朗这些“先声夺人”的招数有了效果,“赤玉”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信治郎也赢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实,所谓“众口铄金”,换一个角度去解读,便会发现其本质就是无中生有,口耳相传,善于造势,从而博得大众的信任。此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被采用,凭借强大的广告攻势,无微不至,无孔不入,进行轮番轰炸,最终水到渠成地实现自己赚钱的真正目的。

职场活用

赞赏下属的付出

一般而言,拍马屁者多是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但在现代职场中,不仅下属需要拍领导的马屁,实际上,领导也要多拍拍下属的马屁。而这种所谓的“马屁”,也即“谀言”,其实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励是指一切协助达到满足个人需要的欲望或动力,它包括过程、物质或态度。激励员工是指管理人员通过一些刺激、推动的方法,协助员工达到公司及个人的预期目标。

许多经理认为,称赞下属太多,下属可能因此变得骄傲自大,也会开始松懈。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身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成为一个为下属喝彩的领导人。这也就是说,一个管理者必须是第一个注意到下属优秀表现的人,并且适时地称赞他们。

在公司里,无论他们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肯定。谁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地干了半天,却得不到领导的一丝肯定。假如一个员工老是得不到肯定的话,那么他今后一定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失去对工作的主动性。领导如果了解了员工这一心态的话,可以随时给员工以必要的鼓励,达到鼓舞人心、激励士气的效果。

同样,当下属呈上的是最好的工作作品,而你却视而不见,这样很容易让下属感慨,觉得自己何必这么辛苦工作、何必要求自己做这么多、做这么完美?渐渐地,工作品质就会因此而不知不觉地下降。慢慢地,他们的工作表现也会变差。毫无疑问,任何人都是需要激励、需要被别人承认的。因此,当某个人费尽心思干完一件事后,你至少应该对他说句:“嘿,干得不错。”

某公司,一个员工搞了一项发明,公司老总立刻对这个员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随后就投放了市场,很快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个员工从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鼓励,而且满足了他“自我实现”的需求。随后在颁奖大会上,公司老总除了为这位员工颁发奖金和证书外,还给其父母、爱人和孩子都买了不同的礼物,这位员工当场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位员工不仅得到了精神鼓励,还有物质奖励,可以设想他今后一定会为公司的发展而尽心尽力的。

对于员工,不论他们的想法多么少,他们的建议多么微不足道,领导只要发现,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谢谢”,员工也能感到你对他的关心。听了这么一句话,员工们的工作心态也会变得轻松些。

通常情况下,领导对员工的要求大致如下:工作是否达到了目标,对事业有无贡献,是不是进步了,有没有造成损失。有些领导硬将这几点放在一块儿作为评价的标准,未能同时达到的就不加以奖励。但事实上,能同时达到这些标准的员工几乎没有。因此,作为领导应从鼓励员工的愿望出发,只要员工能达到其中的任何一项要求,就应当给予表扬奖励。

某公司经理,时常到各工作场所巡视,一旦发现工作出色,或者在动脑筋设计新方案的员工,就会在全体员工集会时,当众加以赞扬。

数年后,这个公司的一位退休人员说:“几年前,我曾为公司设计出一种新产品,得到了经理的奖赏。当经理在开会提到这件事时,我很吃惊,也很感动,觉得死而无憾。多年来,默默为公司所做的努力,终于以这种形式被经理承认,我感到非常满足。而且,在退休欢送会时,经理又再度提起这件事,我都禁不住要流下眼泪来了。”

通过这个小小的事例,可以看出,员工努力工作在得到承认后是何等的愉快,何等的激动。员工的努力工作如果能经常被赞赏的话,那么员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因而每一个员工也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努力与成功表示赞扬,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为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激励员工时,一定要让员工心里产生满足感。让员工知道自己得到了承认,受到了尊重,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同时,还可以促使其他员工奋起直追,去努力工作。此外,这种方法不仅不用花费多大的心血和资金,还简单易行,起到的效果也比较理想,这就是领导善于对下属运用“谀言”的丰厚回报。

言及莫论领导是非

很多职场上的人都有个通病,就是在公司午餐或者闲暇时,喜欢“交心”地议论上司的是非。一个不小心,这些议论或许就成为了别人的跳板;又或许,被某人听了去,传到上司耳中,以后让上司怎么看你?所谓“祸从口出”,不是没道理的。

小史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里颇有才气的策划,平日里有点儿恃才傲物,总是对老板的创意不屑一顾,认为老板的水平很差,所以不免经常在老板背后跟同事们流露出对老板创意的鄙弃。这些话很快就被同事传到了老板的耳中,于是老板主动找他谈话,诚恳地让小史说出对自己的创意有什么意见,对公司的业务有什么建议。此时的小史却支支吾吾地谈不出什么内容。如此一来,这位心胸还比较宽广的老板认为小史简直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当面不讲,却在背地里大放厥词。因此老板对小史的道德人品产生了怀疑,后来开始冷落小史,重要的策划方案从此再也没有交给小史来做,不久,小史就黯然离开了公司。

背地跟同事们议论上司很容易让上司认为你是个两面三刀的人,人品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难免存在差异,对上司所作出的一些决定有看法,有意见,甚至酝酿成满腔的牢骚,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却不能就此到处宣泄,否则经过几个人的传话,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会越传越变味,等到上司听到时,说不定已成了让他生气难堪的话了,进而难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

“有时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不如你行,只是你不了解他哪方面行而已。同事之间的相处要把握分寸,即使关系很铁,相互勉励和促进是没问题的,如果只是宣泄和发牢骚,就太不明智了。”一位经理如是说。

古代有个姓富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很不方便,经常得跑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家里甚至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挑水的工作。因此,他便请人在家中打了一口井,这样便省了一个人力。他非常高兴有了一口井,逢人便说:“这下可好了,我家打了一口井,等于添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添油加醋起来:“富家从打的那口井里挖出个人来了。”

这话越传越远,全国都知道了,后来竟传到了宋王的耳中,宋王觉得不可思议,就派人来富家询问,富家的人很诧异地回答:“这是哪儿的话?我们是说挖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就像是添了一个人一样,从来没有说打井挖出一个人来啊。”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如果你在同事间议论上司的话传到上司耳中变成了所谓的“打井挖出一个人来”,那么就算你再努力工作,有再好的成绩,也很难得到上司的信任与赏识。况且,你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很容易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这些因素都会对你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直接找上司,向其表达你自己的意见,当然最好要根据上司的性格和脾气用其能接受的语言表述,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作为上司,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对你也就多些信任。这比你处处发牢骚,风言风语好多了。所以议论上司不是一件该做的事情。

丽美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还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她在某公司当文书,公司的几个主管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公司的一位副总对她也极端信任,有时甚至把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部门有几十个女同事,个别女同事为了升职就想方设法巴结副总,副总对此十分反感。那时丽美还很年轻,听到这些事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同事闲谈时就把副总讲的事情说了。没想到,她的那位朋友把她告诉自己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达给了副总,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升了职,而丽美则在副总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公司。

听到同事在议论领导时,首先应以善意的态度劝告他们不要背后议论领导,不要随意扩大议论的范围,更不要以讹传讹,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损害领导的形象;其次应尽量回避对领导的议论,不得已作评价或说明时,也只宜点到为止,不要主动挑起话题,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在这个问题上,自己要有主见,要有一种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那种以为同事在议论领导时只有随大流参与其中才能与同事搞好关系的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说话必须看对象。古人有言:“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这是说话语往往会触犯忌讳。又说“众口铄金”,这是因为人们说话往往由于私心而歪曲真相。有的人本身就是领导者的“红人”,他们与领导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面前非议领导,岂不是自投罗网?有的人自私自利,专门搜集同事对领导的不满,然后在领导面前请功邀赏,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对付这种人的办法唯有装聋作哑,不让他抓住小辫子。总之,不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同事间随便议论领导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还是不随便议论为上策。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可怕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趋利避害,不要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流言蜚语的牺牲品。

处世活用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我们常常称赞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口齿伶俐”,这并非仅仅意味着吐字清晰、表达流畅,更在于思维的敏捷。头脑迟钝的人,恐怕很难有一副“伶牙俐齿”;而能言善辩者,一般都是“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的机灵人。从这个角度讲,口才的训练实质上是思维的训练。而好的口才不仅对个人,而且有时对一个国家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939年10月11日,美国白宫里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谈。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说服罗斯福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他先向总统面呈了爱因斯坦的建议,接着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发现的备忘录,可是罗斯福却听不懂那些艰深生涩的科学论述,因而反应十分冷淡。

萨克斯心灰意冷地向总统告别。这时,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邀请他第二天来共进早餐,这无疑又给了萨克斯一次机会。这天晚上,他整夜在公园里徘徊,苦苦思索着说服总统的办法……

第二天早上7点钟,萨克斯与罗斯福在餐桌前共进早餐。他还未开口,罗斯福就以攻为守:“你又有了什么绝妙的想法?你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话说完?”总统把餐刀递给萨克斯时又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

“我想讲一点历史,”萨克斯看了总统一眼,见总统正含笑望着自己,他便说开了,“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可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不能走,木板换成钢板就会沉没。于是,他把富尔顿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时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了。”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把酒杯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萨克斯顿时热泪盈眶。

后来,负责实施制造美国首批原子弹计划的总负责人格罗夫斯少将在谈论这次会谈时说道:“总统为萨克斯的论证所打动,才决定成立一个铀(造原子弹主要原料)顾问委员会。”

如果说萨克斯一番精彩的论证促使美国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者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首相铃木的一句语义含混的言论,对于导致日本人民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的受害者又起了引人注目的作用:

1945年7月26日,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宣布之后,日本天皇就明确地表示接受公告提出的投降条件。但是,因为接受投降的声明还没有送达日本内阁,所以,当时任内阁首相的铃木接见新闻界人士时就说:“内阁对《波茨坦公告》持沉默态度。”

问题就出在这“沉默”二字上。“沉默”在日本是多义词,它有两种解释:一为“暂不予以评论”,一为“暂不予以理睬”。这两个含义带来的差别是很大的,更何况在那个异常敏感的时期。而在译成英语时,很不幸又被翻译成后一种含义,这就激怒了对方。

8月6日8时15分,美国飞机向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顷刻间广岛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约有20万人死于这一灾难。不久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苏联红军也开始了对日本的进攻……

日本一位著名的和平战士加濒俊一曾经这样批评铃木的用语:“要不是这个灾难性的差错,日本也许可以躲过原子弹的袭击和俄国人的进攻。”

上述两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言辞的重要性,小小的“舌头”,在关键时刻真可以起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