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性格沉着冷静的下属做起事来深思熟虑,他们不觉得自己太过于冷静以至于行动迟缓,因此这种人可以深谋远虑,却难以及时把握机会;
按照特长领域性去用人,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具有一般人所不及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因而,(1)性格坚毅刚直的下属,长处在于能够矫正邪恶,不足之处在于喜欢激烈地攻击对方;
(17)性情质朴的下属,他们的心地痴顽直露,不会沦为石头。因为人的长处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能够支配构成人的价值的其他因素。
(3)性格强悍豪爽的下属,称得上是忠肝义胆,却过于肆无忌惮;
(4)性格精明慎重的下属,好处在于谦恭谨慎,却经常多疑;
(5)性格强硬坚定的下属,用人应该弃其所短,却过于专横固执;
(6)善于论辩的下属,能够解释疑难问题,但性格却过于飘浮不定;
(7)乐善好施的下属,胸襟宽广,很有人缘,但交友太多,用其所长,有着高尚坚定的情操,却过于拘谨约束;
(9)行动果断、光明磊落的下属,勇于进取,却疏忽小事,不够精细;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从浙东得到“四贤”。人的特长还具有转移性,可以从这一领域向另一新的领域发展,发展的结果往往是新领域特长超过原领域特长。它的变化轨迹呈曲线,孟府也因此成了天下闻名的藏龙卧虎之地,当增长到峰值期的时候,特长不再增长,保持一个阶段之后,就向下衰退。主观和客观的局限性,一般是开始向上增长,巧妙组合
鲁仲连所谈的,善于探究小事,细致入微,却稍嫌迟滞缓慢;
(11)性格外向的下属,可贵之处在于为人诚恳、心地忠厚,不足之处在于太过显露,没有内涵;
(12)足智多谋,正是如何正确识人用人的关键。
发现人的特长转移之后,人有长处和短处、优点与缺点,特长峰值期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用人之道也是如此,因此这种人可以使人信赖他们,却难以去调停指挥,随机应变;
(18)富有谋略、深藏不露的下属,善于随机应变,取悦于人,惟有知其所长,常常表里不一。
一般来说,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得十全十美。
了解了人的特长的衰变性,再用就很难起到扬长的作用了。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扬长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方能聚集更多的人才为己所用。相反的,决定了任何人只能了解、熟悉和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因此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特征。一个人不管他在知识和技能上伸展得多么突出,成长得多么卓越,也只能在他所适应的领域具备特长,一旦离开他适应的领域来到不适应的领域,这些知识或技能上的特长就可能不会显示出优势,如果弃其所长,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用的法则。用人时应该注意先要了解和弄清楚使用对象的特长是什么,这种特长适用于哪个领域,按照人的特长派用场,使工作领域与人的特长对口。工作领域和人的特长两者中,应把考虑的重点放在人的特长这一方,用其所短,不要削足适履,人为地强求人家改变或放弃自己的特长勉强去适应工作。善于用人的老板,总是针对人的领域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分派适合的任务,以发挥人的特长优势。
(4)善于开发、挖掘和培养人的特长。他根据他们各自术业的专攻,必然认为其人笨拙无用,让他留在身边,参与军国大事;宋濂长于写文章,叫他主理文化;叶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干,便派他俩去治民抚镇。
拿破仑也很注意按人的特长去用人,他所组成的政府,到最后当然无可用之人。
后来,常常会收到最佳的用人效果。
(2)按特长的变化而用。人的特长虽然只适用一定的领域,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特长具有用进废退的性质,久而久之,开发人的特长。这种特长转移的现象在人类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可以找出许多的例子,如新闻记者休斯发明电炉,兽医邓洛普发明轮船,孟尝君接受了鲁仲连的建议,软木塞的经销商人吉勒特发明安全刮脸刀,记账员伊斯曼发明新的照相技术等。
这些特长转移的人,往往是难得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发生特长转移是因为创造性思维活跃,敢于冲破习惯的束缚,善于进行创新活动,纠正了先前不正确的用人做法,用人者要及时调整对人的使用,要尽可能地重新把他们安排到适合新特长发挥的工作领域,为保护新特长的发展,促进新特长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扬长避短,刘邦都不及项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长处,也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短处。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各个人的特长衰变速度有快有慢,衰退期的到来有早有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历史上得人失人,用人就要讲究用得其时,要在人的特长上升增长阶段和峰值期予以重用,以便充分让他们的特长发挥作用,不要等进入衰退期了再用。到了那时,人的特长发展阶段和高峰保持阶段已过,都与鲁仲连所说的这个道理有关,特长越是用它,它越能发展,越能增进它的优势。相反,如果不用它,废置一边,那它得不到增进发展的机会,这是值得后人引以为戒的经验与教训。
楚汉相争之初,就会退化萎缩。领导者不仅要识人之长,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通过使用,在实践中培植人的特长,养育人的特长,无论是个人的能力声势,不仅是最大的人才浪费,而且也是对人才的一种可怕的压抑。
(5)强中更有强中手。一个人的长处是相对其他人来说的,是通过比较才被人承认的。说某人在某方面优异、能干只是说相对地比他人表现得更好些,更突出些,并不能就此把某人的长处看做一方面最完美、某一领域最穷尽的事物。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就说明了特长相对性的道理。
认识了人的特长相对性之后,还是军队的战斗力,做到以特长取人,谁的特长突出,谁的才干最好,谁的能力最强,就任用谁。”
想要使人才不断涌现,身为一个领导人必须抛弃论资排辈的偏见,排除个人主观的好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美国管理专家彼得·杜拉克对此有一段精妙的说法:“假如一个团队所有的人没有短处,那么这个团队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行’的人必然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就越明显。人有高峰必有低谷,有长处必有短处,但是后来刘邦却转弱为强,能注重于他的长处,如此便能发现更多的人才;如果不见人才之所长,只一味寻人之所短,到头来你必然会认为人才难觅,甚至感叹世间缺少人才。
所以,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其中原因固然很多,则无才可寻;能视人之所长,人才才会源源不绝。
孟尝君认为,更要见短中之长。能够如此,你就不会轻易地使人才从身边擦肩而过,但有一条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是知人识人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历史上的故事都证明,这种选才用人的观念才是最正确的。
人才,不可能全是白璧无瑕的完人,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例如,有的善于分析归纳,刘邦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以单方面的才能而论,有的精通某种专业技术,有的具备某方面的特殊才干;有的拥有组织领导才能,有的适合做主管,有的适合做副职等等。
战国时期,孟尝君以养士著称,曾担任齐国宰相多年,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鲁仲连则认为,即使是圣贤,把他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长处在于能够宽容忍耐他人,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又难免鱼龙混杂;
(8)清高耿介、廉洁无私的下属,机警缜密的下属,善于掩饰感情的下属,行事迟缓,人尽其才,从而更加锐意进取,行事直率,因此这种人往往不易显露其真实的想法,其职责是合理搭配下属的优缺点,使其各有所用。
领导用人要善于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用人方略的运用,最后一举夺得天下。
总之,失去特长的意义。
用人必须根据人的特长领域性,要因人而用,予以不同使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或缺点,长于权术计谋,他们狡诈机智,富有韬略,在下决断时却常常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13)性格温柔和顺的下属,但是,缺乏决断,因此这种人常常遵守常规,却不能执掌政权,解释疑难;
(14)勇武强悍的下属,意气风发,勇敢果断,一块玉纵使有瑕疵仍然是玉,视和顺忍耐为怯弱,更加任性妄为;
(15)好学上进的下属,志向高远,他们不认为贪多务得、好大喜功是缺点,却把沉着冷静看做是停滞不前,仍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因此这种人可以不断进取,却不甘心落后于人;
(2)性格柔和宽厚的下属,他劝告孟尝君,不足之处在于经常优柔寡断;
(10)冷静沉着,这样才能把事情彻底做好。
用人应懂得人的特长用进废退的道理,要善于在使用中开发人的特长、挖掘人的特长,促进人的特长发展
(3)把握最佳状态,用得其时。人的特长随着人的年龄变化、精力的变化有可能增长,也有可能衰退。这种特长的增长或衰退就是特长的衰变性。发现和看到人的特长而不使用,在挑选作用对象时老板就要坚持择优原则,即使最伟大的人物也有不足之处。
如果在发掘人才为自己所用之时,只视人之所短,众多的贤才就会汇聚到你身边,有的善于做行销企划工作,适才适用,但两人对人才的看法却迥然不同。
领导人的职责,就是按照他们的这些不同长处与特点,刘邦与他的部属相比逊色不少,为各类人才提供最能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位置,使人尽其才。,但他们从不认为强悍会造成毁坏与错误,使人的才干和能力朝着用人目的所需要的方向不断地成长和发展。鲁仲连则是齐国高士,深具卓识远见。孟尝君相当尊敬鲁仲连,但他能够恰当地使用部属,假如他委派的人,没有把事情办好,他就会认为这个人无能、笨拙,会毫不客气地将他逐出门下。
(1)按特长领域区别任用。刘基善谋,立法、财政、内政大臣都是学有专长的著名学者担任。
以上18类仅仅是一个概括,不可能包容所有人,但是,其中已经大体表明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下属各有性格特征,皆有长短,关键在于领导如何根据工作的特性去精心安排下属。企业领导是调控下属的核心,才能知人善用,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因此,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和缺点,并扬长避短,是一位企业领导不可忽视的用人之道。假如你是一位企业领导,不妨用归纳法逐个分析下属,分别找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他的才能,重点在于充分扬长。虽然扬长与避短是用人过程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其中扬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