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前往宣城的路上,离家越远,思乡之情愈切。他登上三山,“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此刻站在三山山顶上的谢朓回望建康,与王粲在灞涘回望长安的场景竟是如此的相似。想必当时的王粲也和此刻的他一样,心中不仅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更有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极目远眺,建康城中皇宫和贵族宅第的飞檐明丽辉煌、参差不齐,在傍晚日光的照耀下清晰可见,正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虽然心知已离开很远,但还是忍不住想要从中寻找自己的旧居,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不经意间,太阳已经西斜,眼前的景色美得令人沉醉,在谢朓的笔下,化为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灿烂的晚霞铺满整个天际,宛如一匹散落的锦缎。余晖之下,清澄的大江与天相接,犹如一条纯净的白练。喧闹的归鸟,齐齐停落在江中的小岛之上,各色野花开遍了整个郊野。云霞与江水、群鸟与繁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明澈、空灵的水墨画。
然而,美景如斯也未能消减诗人的思乡之情,又岂是后面的六句诗所能道尽的。欣赏之余,诗人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群归巢的小鸟身上,它们尚且知道归家,但人却不得不离乡别井。回想过去欢愉的日子,脑中不禁闪出半路折回的念头,一想到这一去,还乡之日便遥遥无期,泪珠就不受控制地洒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故乡的依恋,如此长久的别离,谁能保证鬓边的黑发变成白发之前,一定能回到家乡呢?
丽人赋(有客弱冠未仕) / 沈约
作者简介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家族地位显赫。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著有《晋书》《宋书》《齐纪》《宋文章志》等,并撰《四声谱》。所著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有客弱冠未仕(1),缔交戚里(2),驰骛王室(3),遨游许、史。归而称曰:
狭邪才女(4),铜街丽人(5)。亭亭似月,燕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开莲。陆离羽佩(6),杂错花钿(7)。响罗衣而不进(8),隐明灯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迥归。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隐媚。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妆,去留余腻。沾妆委露,理鬓清渠。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注释】
(1)弱冠:指代少年之时。(2)缔交:结交。戚里:亲戚邻里。(3)驰骛:奔走趋赴。(4)狭邪:小街曲巷。(5)铜街:借指闹市。(6)陆离:形容色彩斑斓绚丽。(7)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8)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赏析】
在这篇小赋的开头,诗人为了证明自己所书之女子非天仙下凡,特别用了一引子,道出此赋乃从别人处听闻之后所作,显得尤为真实,也凸显了此丽人之鲜活。
从正文之始的四句十六字,尽述丽人之气质,虽堕入风尘,却清丽脱俗。铜驼驼街的烟花之地,有一位乐伎才华出众、艳压群芳。她出类拔萃、亭亭玉立,宛如皎洁的明月;气质温婉、神态安闲,仿佛温暖的阳春:既有平常女子的端庄秀丽,又有青春少女的靓丽风情。
美艳如斯的女子,心中始终存有美好的愿望:“凝情待价,思尚衣巾。”每次出场之前,她都会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凝神思虑:赵飞燕凭着一身舞艺,在歌舞乐宴上得到了汉成帝的赏识,从而一跃当上了皇后。自己并不奢望如此,唯愿能如其他人一样,过上夫妻恩爱相伴终生的日子。每每念及此,她的脸上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期待被人赎娶的表情。
然而,为了生存,她还是必须得盛装打扮,“芳”、“色”、“佩”、“钿”一样都不能少,同时借助“罗衣”、“明灯”的力量,来增添魄力。胜过麝香的芬芳身体、赛过绽放红莲的娇艳容颜、色彩斑斓的佩饰、精雕细刻的花钗金钿,将其衬托得宛若仙子下凡一般,还未露面便引得人翘首以盼。听到走路时罗衣发出的响声,却始终不见美人露面;闪烁的灯光下美人的身影若隐若现,却如天际的星辰总也到不了跟前。
原来,在前来的路上,她“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迥归”。在走道中漫步,也需稍事休息一番,一段环绕的回廊在她脚下竟如漫长的征途。走走停停间,她被沿路的“池翻荷”和“风动竹”的美景所吸引,布满荷叶的池塘中映出她的倩影,吹动竹林的微风也一并拂过她的衣裳。她被如此的美景吸引而停下了脚步,“薄暮延伫,宵分乃至”,直到夜深之时才来到我的身旁。
“出暗入光”,丽人终于现出她的娇容,由浓重的夜色步入明亮的室内,她娇羞妩媚的面容顿时暴露于灯光之下。身上的罗裙锦带垂曳在地上,玉器首饰随着轻微的动作而摇曳生辉。在她离去之时,飞舞的花瓣飘上她的衣领,醉人的微风掀动着她的裙裾。飘然而去的身影和弥留的袅袅余香,久久挥之不去。
在文中,诗人对这位丽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的容貌自然是美艳不可方物的,以至于荷塘、飞花、微风也都愿与她亲近。而更为动人的,是她身上那些一举一动间都会发出声响的佩饰,是她心底对脱离风尘的向往,是她为良辰美景而驻足的那一刻。
诗人笔下的这位灵动的美人,虽不及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和曹植《洛神赋》中的洛川女神华贵高洁,却也正是这份贪恋人间烟火的真实,使她比那些神女更易令人怦然心动。
燕歌行(燕赵佳人本自多) / 萧绎
作者简介
萧绎,字世诚,自号金楼子,即梁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他一生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贡职图》等。
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菟城前月似蛾(1)。如何此时别夫婿,金羁翠眊往交河(2)。还闻入汉去燕营,怨妾愁心百恨生。漫漫悠悠天未晓,遥遥夜夜听寒更。自从异县同心别,偏恨同时成异节。横波满脸万行啼,翠眉暂敛千重结。并海连天合不开,那堪春日上春台?乍见远舟如落叶,复看遥舸似行杯(3)。沙汀夜鹤啸羁雌,妾心无趣坐伤离。翻嗟汉使音尘断,空伤贱妾燕南垂。
【注释】
(1)玄菟:古郡名。汉武帝时设。(2)翠眊(mào):指矟,即矛头。(3)舸:船。
【赏析】
这首《燕歌行》的前三句讲述了引发故事的缘由:丈夫出使。一个温馨静谧的月夜,本应是夫妻欢聚的美妙时光,不料,却成了年轻貌美的辽东少妇的一场劫难:丈夫奉命到遥远的交河出使。他骑着黄金络头的骏马,以翠羽装饰的旗帜为前导,意气风发地上路了,全然不顾少妇溢满双眸的感伤。
燕地,在萧绎的笔下,不再是闻之皆惊的极北苦寒之地,反倒成了“佳人本自多”的盛产佳人之所。然而,苦寒之气虽消,愁闷之境愈甚,一个凄楚的离别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离开交河的丈夫,“还闻入汉去燕营”,辗转又到汉人统治的地区出使去了,不仅没有回来看一眼家中的娇妻,就连只字片言都没有写信捎回来,少妇还是从别人那里才得知这个消息。“遥遥夜夜听寒更”,她被愁思困扰,在一个个难以成眠的夜晚,只能借默数更声度过了。
“偏恨同时成异节”,丈夫离开的每一个节日,都成了她最痛苦的日子。她思念着远方的丈夫,期望他突然归来,却总是一次次地希望落空,无奈之情尽现于诗歌的第六句到第九句。隔三差五而至的节日,处处热闹非凡,眼看着别家夫妇成双成对,更反衬出少妇独自一人的寂寞。拖着孤单的影子,带着满腔的心思,她满面愁容地登上了高台。面对大海,她并非想借大声呐喊来发泄心中的不快,只是想看看能否见到丈夫归来的身影。目光所及之处,海天相接,苍茫一片。每当有一叶扁舟在天边出现,她的心里就会涌起了一线希望,但船并没有朝着她的方向驶来。希望落空,失望弥漫,直到另一叶扁舟的出现。如此反复,少妇在高台之上,承受着一次次希望与失望交替的折磨。
最后,诗人写道:“沙汀夜鹤啸羁雌,妾心无趣坐伤离。翻嗟汉使音尘断,空伤贱妾燕南垂。”夜色渐深,远处传来沙洲孤鹤的哀鸣声,像是在呼唤被豢养羁押的雌鹤,长久不息。如此凄厉的鸣叫声,使她更加心绪不定,辗转难眠。无论白天黑夜,家中还是户外,少妇的全部心思都是围绕丈夫展开的,盼望夫君出人头地,却又不得不付出青春的孤寂与无尽的思念,这就是中国古代许多女子的宿命,读来令人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