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1681900000025

第25章 外国篇(下)(1)

●创造神话的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正当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睁圆了眼睛开始观察奇妙的世界、咿呀学语时,却被一场高烧夺去了宝贵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幼小的海伦就在黑暗与寂寞中度过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童年。

家庭的爱怜和娇惯,养成了海伦暴躁任性的性格。她常常毁坏东西,稍不如意就躺在地上哭嚎。为了教育海伦,她的父母从波士顿的柏金斯盲童学校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二十一岁的安妮非常同情小海伦。她决心通过教育打开海伦闭塞的心灵之窗,把她引向新的生活。

春天,风和日丽,百花吐艳。安妮带着海伦在草坪上玩耍,到树林里散步。无论走到哪里,安妮都用手指在海伦的一只手上写字。起初,海伦并不明白这是在学习文字,她只是出于好奇而模仿着安妮写字。海伦非常聪明,没有多久她就学会用这种办法表达简单的要求了。饿了她能写“蛋糕”,渴了她会拼“牛奶”。但这时的海伦还并不懂得用手指写字的真正意义。一天,安妮拉着海伦在压水机旁喝水。当海伦的手触到清凉的水时,安妮就马上在她的一只手上写“水”字。水,水……海伦反复写着,突然她呆住了,接着脸上便浮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表情她明白了:水,就是自己的手正触到的清凉的东西的名称。噢,原来……海伦灵机一动,转过身指指安妮。安妮正激动地注视着发生在海伦身土的这一切变化,她赶紧俯身在海伦的手上写出“老师”。海伦默写了几遍,笑着点点头、然后她又指着自己,安妮明白她的意思,慢慢拼写“海伦·凯勒”。海伦激动地跳着。这是她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呀!这是海伦一生的转折点。是水把海伦的生命从寂寞中唤醒,赐予新生;是安妮把海伦的灵魂从愚昧中救出,赐予智慧。

海伦八岁时入了柏金斯盲童学校。只用手指写字的交际方式已使海伦感到太受束缚了。她强烈地向往着一个美好的目标——学会讲话。在海伦的多次要求下,校长派来了专门的老师。在课堂上,海伦把手轻轻放在老师脸上,体会老师的口形和发声时的气流,模仿老师的发音。

课下,安妮辅导她练习。这是何等艰苦的学习啊!每发准一个音都要经过千百次的练习。

成功寓于不懈的努力之中。几年后的一天,海伦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第一句别人听懂了的话:“天气很热。”尽管话还只是由断断续续的单音连成,但它毕竟是人类的语言呀!这就足以使海伦欣喜若狂了。后来海伦又进一步学会了把手放在别人嘴上“听”话。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海伦的奇迹早已被各国传为佳话。1936年日本政府为创办盲、聋儿童学校,特邀海伦前去帮助。自此海伦的生活又揭开了新的一页。她的身影出现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的讲坛上,她的足迹遍布欧、亚、非、澳四大洲。

海伦毕生勤奋写作,用自己盛开的智慧之花装点了美国的文学花坛。她的主要作品有自传《我生活的故事》、《安妮·沙利文的传记》、《老师》及数篇讲演稿、信件。海伦·凯勒于1924年组成了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1946年,海伦·凯勒担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的国际关系顾问,游历了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并提倡世界和平。海伦为盲、聋人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赢得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联合国也曾于1959年5月以海伦的名字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资助各国的盲、聋儿童。

海伦·凯勒享年八十七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众多的因疾病而聋、哑、盲的人都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被人称为“第一代成功学大师”。

1888年11月24日,戴尔·卡耐基出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小市镇里。

幼年的卡耐基与他的同龄小男孩儿相比,显得特别淘气。因为调皮捣蛋,搞恶作剧,他几次差一点儿被学校开除。

卡耐基长了一对与头部很不相称的大耳朵,这对又宽又大的耳朵是同学们嘲弄的对象。有一次,班上一名叫山姆·怀特的大男孩与卡耐基发生了争吵,卡耐基说了几句很刻薄的话,怀特被激怒了,便恐吓道:“总有一天,我要剪掉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他吓坏了,几个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在自己进入梦乡以后被怀特剪掉了耳朵。

还有一次,卡耐基在帮母亲摘取樱花的种子时,突然哭泣起来。他母亲问:“你为什么哭?”他边哭边答:“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这种子一样,被活活埋在泥土里。”

儿时的卡耐基,担惊受怕的事情真的不少:下雷雨时,担心会不会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时担心以后有没有食物充饥;还担心死后会不会下地狱。

稍大以后更加胡思乱想:想自己的衣着、举止会不会被女孩子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他。

卡耐基十六岁时,就得在自家的农场里干很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骑马进城上学,放学后便急匆匆地骑马赶回家里,挤牛奶、修剪树木、收拾残汤剩饭喂猪……在学校里,瘦弱、苍白的卡耐基永远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卡耐基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他刚走上讲台,就听见身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下课后才明白同学们笑话池的原因。班上一名捣蛋鬼坐在他背后,在他的破夹克的裂缝处插了一朵玫瑰花,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卡耐基非常难受。回家后他对母亲说:“同学们老是笑话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母亲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伤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

卡耐基在童年时代受到他母亲很大影响。母亲生性乐观,百折不挠。一次大水灾,洪水冲出了河堤,把农场的所有农作物冲得不见了踪影。父亲用绝望的声音喊道:“上帝,你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亲却十分镇静,她哼唱着歌曲,将家园重新收拾好。

卡耐基的母亲对他寄予厚望,一直鼓励他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传教士,或做一名教员。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这时,家里已把农场卖掉,迁到学院附近。卡耐基负担不起市镇上的生活费用,就住在家里,每天骑马到学校去上课。他是全校600名学生中五六个住不起市镇的学生之一。他虽然得到全额奖学金,但还必须四处打工,以弥补学费的不足。卡耐基发现,学院辩论会及演说赛非常吸引人,优胜者的名字不但广为人知,而且还被视为学院的英雄人物。这是一个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机会。

但他没有演说的天赋,参加了十二次比赛,屡战屡败。

失败的经历让卡耐基觉得自己很差劲,他灰心失望甚至想到过自杀。但最终卡耐基经受住了失败的打击,发奋振作,重新挑战自我。

1906年,戴尔·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第一次成功尝试,这份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

这次获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经历了十二次失败,但最后终于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训练出来的男学生赢了公众演说赛,女学生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1908年,卡耐基仍旧很贫穷,但与两年前进入师范学院时已有天壤之别了。他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对他刮目相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走出学院去扩大自己演讲的影响了。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认真地探讨卡耐基的教学课程,但他们应该明白:卡耐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在沙坑里作画的少年毕加索

毕加索,著名绘画大师,1881年生,西班牙人。他一生留下的油画1800幅,版画三万件,素描7000幅,被称为“美术界的爱因斯坦”。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但绘画收入微薄,他还得去一家工艺学校任职,以养活家人。他曾担任地方美术馆的馆长。

毕加索的母亲,娇小美丽,聪明过人。

后人研究毕加索的父系祖先,发现他们都具有热爱艺术、笃信宗教、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等性格特点。这些可贵的美德和优点,无一例外地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了毕加索。

父亲虽然在绘画创作上缺乏建树,但他教育毕加索学画,却是绝对的成功。他想出各种方法,巧妙地制作了众多的形象模型,以引起儿子学画的兴趣。父亲还把小毕加索领到户外,让他在广场上专供儿童游戏的沙坑里作画。这样,毕加索从小就把绘画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从来未曾厌倦过。

在小毕加索曾经作画的梅尔赛广场,有着无数温顺美丽的鸽子。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深深刻印在毕加索少年时期的记忆中,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与灵感的源泉之一。

父亲对毕加索进行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其中包括素描、肖像画等,因此毕加索自幼形成了很强的临摹能力,为他日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加索早年练习的画作,有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其中有一幅题为《赤脚姑娘》的油画,作于1895年,笔法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人物形象丰满真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过目难忘。这幅画毕加索本人也非常喜欢并看重,一生都保留在身边。

小毕加索也有令人头疼的方面——他从来都不喜欢上学,各门基础学科,比如算术和写作,都使他大伤脑筋。他对其他功课毫无兴趣,唯一喜爱的就是绘画,他甚至记不清西班牙语的字母顺序。

1895年10月,毕加索一家北上来到了著名城市巴塞罗那。父亲在一所美术学校任职。那一年,毕加索还不到十四岁,但由于他的绘画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父亲决定,让他跳级参加“古代美术、实物写生和绘描”的插班考试,以尽早开始专业化的学习与训练。这种考试原本限期一个月时间,以便学生能充裕地完成参试作品,但毕加索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便交了卷,而且他的成绩是优秀。

毕加索这些盖有校印的考试素描,至今仍完好无缺地保存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天才少年无可否认的技能与水准。判卷的老师们看了毕加索的画,顿感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绘画神童,立即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

●连任四届的总统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1月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公园镇,父母是荷兰人的后裔,家庭很富有。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常带他去欧洲旅游,使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学会了法语和德语。

罗斯福的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罗斯福的父亲和母亲相差二十六岁,当罗斯福出生时,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可是很早就离家在外,所以他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他的妈妈。

他的妈妈曾经说过:“我要培养坚强的儿子而不是总统。”

从小她就为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七点起床,八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两三个小时,休息,下午一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四点,休息(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玩一种棋类游戏时,妈妈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好几场。小罗斯福生气了,气得直哭。妈妈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他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从中,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要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的。

罗斯福七岁时,父母以极大的责任感和自信着手安排他的学习。一开始,他在邻居家的一个由德国女教师主持的小班里上学。后来,家庭教师和私人教师被不断地请到家中来,每天教罗斯福六个小时的法语、英语、欧洲史和写作。母亲也经常指导儿子读一些内容严肃的书。他喜欢读马克·吐温的作品,后来他曾对人说:“如果有人喜欢我的措辞和演讲风格的话,那么这很大程度上是我长期阅读马克·吐温作品的结果。它们对我的影响比别的作家的作品都要大。”后来,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能讲法、德两门外语的总统。

到十四岁,少年罗斯福才终于离开母亲的怀抱进入思迪科特·皮博迪博士创办的著名的格罗顿公学寄宿读书。

十八岁,罗斯福从纽约来到哈佛。哈佛大学有三百多个富豪子弟,多数醉心于波士顿花天酒地的社交生活,生活很散漫,他们都忙于学校所在地的名目繁多的著名俱乐部竞选活动。这种生活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越是名门或与名门沾亲带故者花费就越大。不过,罗斯福的兴趣不在这方面,他每天埋头苦读,有更大的抱负。

1909年,罗斯福参加了纽约州的参议员竞选活动,并一举获胜,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罗斯福迈上政治巅峰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人们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

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1928年,当选纽约市市长。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随后四届连任,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

●五岁救场的表演家卓别林

卓别林,著名艺术家,1889年生,英国人,后到美国从事电影活动。他在影片中创造的小人物形象,充满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讽刺,曾获奥斯卡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