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1682000000035

第35章 兴趣篇 拔苗助长,一心把孩子打造成明星(3)

唐飞自幼学习书法、绘画。天资的聪慧,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使唐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上小学起,就先后在区、市、全国,以及一些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上获奖。随着获得的奖项越来越多,唐飞在当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一些媒体记者要采访他,报纸、杂志希望发表他的作品,还有很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想得到唐飞的作品。

爸爸妈妈觉得,很多找来的人都是经过朋友、熟人介绍的,碍着面子,也不好意思回绝人家。于是,总是代唐飞答应人家的请求,然后再回到家里做他的工作。

起初,唐飞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带来的赞美中,还兴趣盎然。但渐渐地,唐飞也开始厌烦了,不愿意再做这些事情了。

如果父母把名利、面子等因素看得很重,并因此让孩子像完成任务一样来做这些事情,就会使孩子觉得原来快乐的事变成了负担、愉悦变成了压力,而对它产生逆反,失去兴趣。

孩子的世界比成人简单、纯净。无论是他习字、画画,还是比赛、获奖,就是一种爱好、兴趣,是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对习字画画过程的享受,能够体会沉浸在其中的快乐、愉悦,而没有成人世界中对成绩、对荣誉甚至功利的重视,更没有人情世故和什么面子。

没收孩子喜欢但自己认为不好的书

最近这些日子,航捷发现儿子常拿着书看得津津有味,连电视节目都放弃了。

航捷趁儿子睡觉时,把书偷偷拿过来看了看,发现内容荒诞、恐怖、怪异。

第二天,航捷明确告诉儿子,以后再也不许看这类书,更不许买这类书。儿子迟疑了一下,答应了,其实只是由地上转为地下了。有一次,还是不小心被航捷抓住了,于是航捷搜查儿子的房间,没收全部闲书,给儿子买来一摞课外书,这可愁坏了儿子。

青少年具有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喜欢新奇、刺激,渴望认识未知世界的心理特点。一些畅销书之所以吸引孩子,正是因为它们抓住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如果父母只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制止,则会打击孩子渴望知识、热爱学习的积极性。

用加重学习负担的办法来制止孩子,还会使孩子因此而厌学,或为了少做作业故意磨蹭、拖延时间,日久天长养成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用以往的爱好荣誉敲打孩子

见婷婷对又要参加奥数班的集训,又要考钢琴7级没有信心,妈妈有些生气地说:“你又不是就这个假期又要考级又要准备比赛,怎么以前能做到,现在就做不到?学校让你集训和比赛,是因为觉得你有这个能力,你要参加,还要像以前一样得奖。钢琴老师教的几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这次你不考,就落下了。”

有的父母就是这样,因为孩子获得了荣誉、成功,而对孩子有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当孩子有一段时间成绩不够理想,或是感到疲劳而没有以前的干劲了,父母就把孩子以前的荣誉、成绩拿出来说事儿,以期孩子能够在此鞭策下一如既往地努力。

但荣誉和成绩只是过去的事情,如果父母总是把这些挂在嘴边,在孩子面前数来数去,有些孩子会沉浸在以往的成绩中,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反而影响了他的进步和继续努力;而对于有些孩子讲,却会成为一种负担,因为怕没法超过现在的成绩而紧张、忧伤。

有些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在哪个方面取得成就,就认定孩子在这方面大有前途,就为孩子设定成长的方向。其实,孩子的获奖有时具有很多的偶然因素,过早地为孩子定型是不合适的。

嘲笑孩子的爱好幼稚

李嫣喜欢看漫画书,对此,妈妈很反感,嘴里时常唠叨着:“真不知道你是怎么了,都上初二了,还爱看这些动画、漫画的,多幼稚!就算有时间,还不如看点书写点作文呢,至少写作文时还能有点用。就喜欢这些没有用的东西。”一听见妈妈这样说,李嫣就会捂上耳朵。

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甚至在根本不知道孩子在看什么的情况下,就把孩子的课外阅读和兴趣统统评定为“没有用的东西”,并用一些批判、嘲讽的态度来制止孩子,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不信任自己,并因此而与父母疏远、产生隔阂。

父母请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允许他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吧。动漫等艺术形式,因为它具有活泼、多变、新颖、创新、色彩丰富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虽然其中有些良莠不齐的东西,但多数还是可以让孩子学到友谊、爱心、坚强等优良的品质,给予孩子很好的人生启迪。

父母要做的是花些时间和精力了解这些孩子喜爱的东西,引导孩子选择那些有益的东西。至于是读名著还是动漫,就让孩子自己选择吧。

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班

6~12岁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适应和接受一些技巧、技能的训练,其性格也已初具雏形,兴趣相对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还有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所以,抓紧这个黄金时期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一些特长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过分勉强孩子学习会适得其反。

因此,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让孩子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父母们切忌把自己的主观臆想当作孩子的实际兴趣,甚至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己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

忽视对孩子盲目追星的疏导

一位28岁的兰州女子16岁开始痴迷刘德华,常年不上学也不工作,朝思暮想就是要见刘德华。家人卖房举债,倾家荡产,两次让她去香港寻找刘德华。这个女孩的“执著”固然让人震惊,但是女孩家长的教育更让人深思。

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仅限于收藏几张他喜欢的“星”照贴在床头,听该“星”演唱的磁带、碟片,或偶尔花钱买票听该“星”的演唱会,搜集该“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仅限于这些,做家长的不应横加干涉。孩子紧张学习之余,听听流行歌曲,让生活丰富多彩些,有利于健康成长。

但是,追星是一种非常情绪化的行为,容易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出现极端、冲动甚至疯狂的情绪和行为,危害身心健康,拖累家人。所以在肯定崇拜偶像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防止崇拜偶像走火入魔。

家长要培养孩子多种兴趣爱好,比如运动、书画、音乐等。当从许多活动中都能得到乐趣时,就不容易执著于某一种乐趣。而且当某种活动受到挫折的时候,还能从别的途径获得乐趣,从而保证心理状态不失去平衡。

对孩子天分不加引导任由其发展

有的孩子,生来就很有天分,兴趣广泛,对很多领域中的知识都有着无穷无尽、无止无终的追求欲望。能拥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自然是欣喜万分,但是,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引导,不能任其发展,否则长大后他们也就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领域。

孩子兴趣广泛是天才的一个宝贵特征。它能够帮助天才孩子理解与应对多种多样的知识。出于某些实际的考虑,父母要谨慎对待这种现象。它很容易导致天才孩子们对许多感兴趣的活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此父母在对天才孩子的广泛兴趣持鼓励态度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专注于某一个或某两个能够成为他们终生事业的特定领域。

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式,就是鼓励孩子们能够长期保持感兴趣的早期活动和爱好,以便使它们能够成为孩子将来职业选择的基础。作为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特定学科很早表现出爱好的倾向,这种早期选择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许多著名人士的职业,就是以儿童时期的兴趣为基础的。4岁的贝多芬,就已经完成了4部奏鸣曲;毕加索儿童时期就表现出绘画的天才,他的父亲放弃自己的事业促进儿子绘画的进一步发展;爱迪生7岁那年,他那难以满足的好奇心让教师大发雷霆。他的父母把他带离了学校,自己在家里辅导。他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发明家。

培养孩子兴趣一味赶时髦

有不少的家庭,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弹琴,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该学弹琴;看到别的孩子在学习奥数,便放弃学弹琴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奥数。这样的事例很多。

有很多的学习都不是出于孩子的爱好与需要,而是出于父母的认识,更为准确地说是出于父母的虚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出类拔萃的,学什么都可以为自己争光。

这种追赶时髦,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这种不顾孩子意愿的自作主张,不但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反而腐蚀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并不是凭自己的意志,而是全凭父母的决定做主的。因为他的出生也不是凭自己的意志而为。这个原因导致不少父母认为既然自己肩负着养育孩子的义务,孩子便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做人。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给孩子自己寻求与选择前途的机会,这才是父母的职责。父母让孩子学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启发,能把孩子的才情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追赶时髦。有不少在家庭幼教工作上投入心力的父母,他们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为了时尚所驱才那么做。

要对孩子充满信心,要有自己不变的教育原则。如果动摇你的原则,一味追赶潮流,受害的是孩子。他们会因为你教育方向的动摇而没有任何发展。无论是多么细微的事,只要抱着信心,从自己坚信的事做起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