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休谟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将来在社会上能够独当一面,可是很多家长在注重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情商的教育。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情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未来成功与否。
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乐观幽默的品性,是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是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心理支撑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情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让孩子敏感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而生活中的点滴,正是家长培养孩子情商的最好时机”。
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
妈妈这个周末没什么其他的事,于是就对鲁军说;“妈妈明天带你去公园玩,好吗?”“真的吗?那我太高兴了,妈妈你可不要又骗我啊。”鲁军兴奋地说道。但是等到第二天,天竟然下起了大雨,鲁军很焦急,趴在窗户上看了一会儿,问妈妈:“妈妈,这雨会停吗?”
妈妈知道如果鲁军去不成公园,一定会非常地失望,于是就说:“再等等看吧,也许会停的。”哪知这雨一下起来就收不住,快到中午了,鲁军知道今天去不成了,开始闷闷不乐起来,妈妈也很为她难过,走过来,抱着她说:“乖乖,别生气,妈妈下次再带你去公园玩,好吗?”“不嘛,我就要今天去,等到下次你又有事了。”鲁军终于哭了出来,妈妈只好说:“妈妈晚上给你弄你最喜欢吃的菜,别哭了,啊?”
案例中鲁军妈妈并没有正确地处理问题,只是一味地同情孩子。孩子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是不高的,需要妈妈正确的引导。鲁军的妈妈应该让孩子明白下雨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也就能够经受住这种小小的挫折,告诉她只要有时间,是可以随时去公园玩的。
不懂得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在这个紧张不安、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压力。从根本上讲,压力就是身体的损耗与能量的发作。如果处理得好,它能让人的头脑保持清醒敏捷,保持体内循环系统正常运转。但是,当压力变为苦恼之时,人的身体健康及行为表现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孩子们的行为症状时常涉及退缩、沉默寡言,或者异常的挑衅行为;身体方面的反应则可能会包括腹泻、发痒、皮肤病,饮食习惯出现变化,或者时常做噩梦等。此外,有的研究还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承受的紧张压力,与他成年以后患上的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息息相关。
孩子承受的压力可能来自于许多方面,如在竞赛中来自于竞赛对手的压力;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期望而对孩子产生的压力,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些,就可以直接应对存在的问题。要是我们不能确定压力产生的原因,那就应该设法化解孩子的压力,消除其紧张感。
忽视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新生入园不适应的孩子,其家长多是忧心忡忡的。有的是孩子在墙里哭,家长在墙外哭,家长的分离焦虑甚至比孩子还要重,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亲人之间会有比较强的心灵感应,家长的情绪情感会直接感染孩子,家长的优柔与痛苦,必然弱化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家长的洒脱与平和,则会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焦虑。事实说明,家长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适应困难。
无数事实说明,孩子的适应性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适应能力强的,多是接受积极的教育,例如:注重培养独立性,注重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放开手让孩子去“经风雨、见世面”等。而适应能力差的,多是接受消极的教育,例如: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于娇惯,封闭式养育等。孩子从小接受积极的教育,身心必然向强的方向发展,适应的潜能就自然地发展起来。而从小接受消极的教育,犹如温室里培养花朵,适应的潜能不需接受挑战,自然就萎缩了。可见,培养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而改变消极的家庭教育。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很有必要,不仅仅是为了顺利入园,这不论是对于孩子当前的发展,还是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孩子必须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因此,孩子不可能永远窝在家里,总是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总是要接触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那么,所具有的适应能力就是关键了。
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们就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打点一切,使孩子生长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孩子在成长中很少或根本就没遇到过挫折,表面上一帆风顺,其实非常危险。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挫折,严重缺乏抗挫的能力和经验,一旦遭遇困境就会引发种种问题……
5岁的圆圆活泼可爱,由于她的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所以她在上幼儿园期间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没有经历一点点挫折。可是当她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学前班以后,因为没有了以往的“特殊照顾”,她便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这天,因为她在课堂上和别人说话,老师就批评了她几句,谁知她竟当场大哭了起来,闹着不再上学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父母,不应该只是竭力帮孩子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挫折。帮助孩子战胜脆弱,培养坚忍的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是当今家庭教育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盲目鼓励孩子竞争
让孩子学会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父母也知道让孩子早日明白竞争的意义,了解竞争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孩子参与竞争,鼓励是好事,但是,如果盲目地鼓励孩子竞争,却没有让孩子了解到竞争的意义,恐怕这种鼓励非但不会起到推进作用,还会导致孩子为了得到鼓励而恶性竞争。
浩浩的父母深知现在社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在竞争中被淘汰,从小就运用各种方法鼓励浩浩竞争。而浩浩也很争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成绩均在班上名列榜首。正当浩浩的父母自以为实施的鼓励措施发挥功效时,没想到在儿子中考前夕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浩浩的班主任宣读期中考试成绩,意想不到的是,浩浩这次考了个第二名,一向位居榜首的他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气之下,他拔出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刺伤了超过他的那个同学的胳膊,扬长而去。
父母要教育孩子认识到,竞争应该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和他人,而不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同学之间的竞争应该有利于促进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以竞争促进大家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共同进步。父母要鼓励孩子在优良的作风及精神道德方面与同学竞争,要运用正当的竞争手段,不能做出伤害同学的事情。
不懂得培养孩子忍耐乐观的精神
中国孩子的思维方法往往是遇事先想困难,少想益处。在家教中,应鼓励孩子先考虑问题的有利方面。但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快乐的源泉在哪里。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把快乐称作是“我们生存的终极和目标”。这一点,必须在家教中得到最完整、最彻底的贯彻,把快乐既作为家教的手段,也作为家教的目的,应当教给孩子的是: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如果要使孩子获得快乐,首先做家长的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孩子的快乐。这就是:孩子主观上能处于一种安乐的状态,即心理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当孩子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喜爱自己、热爱生活,能够从每一天当中得到乐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快乐的能力似乎受到生物和遗传的影响。大脑额前皮层产生的电波活动越强,人就可能越快乐。科学家在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我们每个人天生有一个快乐的“设定点”,一个人的平均水平几乎总是遗传而来的。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谈天等。
孩子跌倒,赶快跑过去扶起孩子
孩子跌倒以后,中国的家长多半会赶快跑过去扶起孩子,给孩子拍着身上的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把小孩扶起来后不再让他自己走,而是背着走;有的朝着绊倒孩子的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妈妈怎么打它”,以此来安抚孩子……
如此的教育方法使得中国的孩子脆弱、独立性差、过分依赖父母。
西方“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此外,西方专家一致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会培养出有同样缺点的孩子。
家长应首先排除对挫折的害怕心理,不要老是担心学生会不会出事,不要限制学生在学校的活动量。要敢于让孩子面对形形色色的挫折,并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在挫折中磨炼自己,珍惜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拥有自信心,提高其心理耐挫力。
忽视对孩子的“苦难教育”
有一位大富翁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注意从小事上来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孩子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为孩子提供就业机会,而要他们凭自己的本事去“闯天下”,这看似冷酷无情,却使自己的孩子增加了人生阅历,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进而为之后的人生之路和处理纷繁复杂的商务活动积累了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宝贵经验,最终使他们成为了出类拔萃的人。
然而,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却不是这样,都是恨不得把孩子的一生的路都给他铺好,而且要铺得一帆风顺。世事总是变化无常,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就一定按着你设计好的轨迹前行吗?所以,做父母的,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告诉孩子怎么走路?怎么战胜前进中的苦难。
目前社会上,有像“吃苦夏令营”等活动,都是为了让孩子去体验生存的艰难。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孩子迷路、生病、丢失东西,甚至品尝一些生活中的忧愁或者父母事业上的坎坷,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学习和生活上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帮助孩子认真对待和克服这些困难,从中受到锻炼。
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
现在父母的确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有时候这样的照顾似乎太过度了,对有关孩子生活上各方面的问题,父母凡事都要参与处理。于是父母从早忙到晚,不得休息片刻,更不用谈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