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1682000000048

第48章 生活篇 包办一切,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4)

不懂得想办法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家长要注意的是,晚上不可给孩子喝咖啡、茶之类的饮料,可以喝杯温牛奶;睡前让孩子用热水洗脚,这些好习惯有益于睡眠。若孩子出现夜惊或梦游,千万不可将孩子唤醒,如果此时将其唤醒,反而会加重这类睡眠障碍的发生。

睡前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或故事磁带,有助于孩子尽快入睡。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晚上睡觉前,可为孩子唱些曲调优美的催眠曲,讲些轻松有趣的故事,这些都可让孩子怀着愉悦的心情,安安稳稳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孩子夜惊或梦游的发生一般是有规律的,家长可以在小孩出现夜惊或梦游时,记下具体发作时间,以便在孩子下次发作时,提前10分钟叫醒孩子,这样可逐渐减少夜惊或梦游的发生。

不会创造安静的环境,促进孩子睡眠

好的睡眠环境是保证孩子睡眠好的前提。孩子卧室的温度要适中,保持在20~24℃左右,过低、过高,都会使孩子不舒服。此外,随时通风,保持环境安静,可使孩子很快入睡。孩子睡觉时,白天可用窗帘遮住光线,晚上可在孩子躺好后立即关灯,避免强烈光线刺激。床要软硬合适,过软会影响孩子脊柱和骨骼发育,过硬会使孩子睡不踏实。孩子上床后,不要吓唬孩子,以免孩子受到刺激而睡不着觉。

不要让孩子养成拍、摇、抖之后才能入睡的习惯,因为这些动作会使孩子昏昏沉沉,即使入睡了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每天坚持固定时间的体育运动,也可大大增进孩子的睡眠质量。但是,不要在睡前进行体育锻炼,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夜间兴奋,延长入睡时间。

盲目地让孩子食用营养品

一位父母很羡慕电视广告中那些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小宝宝,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瘦”宝宝,越看越像营养不良。可面对如此众多的儿童营养液,她不知该选用哪种好,干脆买来3种给孩子喝。早晨一支“百灵花”,中午一支“贝贝血宝”,晚上一支“人参蜂王浆”,让孩子来个全面营养。结果半年下来,孩子从“瘦猴娃”变成了“胖墩儿”,父母旧愁才去,又添新恼。

临床研究证明,肥胖的孩子胰岛素和胆固醇都很高,免疫力差,尤其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感冒等。肥胖和消瘦一样,可以造成肌体免疫功能损害,智力发展迟缓等。进食过量会使人体的血液和其他相关物质集中到肠胃,以适应肠胃的过度运动。这样,就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语言、思维、记忆力、想象区域的抑制,最终导致大脑迟钝和疲劳,智力也自然越来越差。

从营养学角度看,孩子的生长发育确实需要大量的营养素,但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调配膳食,从天然食物中获取,没有必要进行额外补充。

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有些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既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他在孩子群体中的形象,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要长期培养,逐步形成。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保证做到饭前、便后、放学回家和玩耍过后都洗手,或只要发现手脏了就随时清洗,以保持手的清洁,防止病菌随手入口,保持口腔清洁,培养孩子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随时督促孩子勤理发、勤洗头、勤洗澡和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

好的卫生习惯,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而且会让孩子更加地讨人喜欢,小朋友们也会更加乐于与之交往。

任由孩子吃零食

有些父母会给孩子买大量的零食,并且,将高脂食物逐渐作为餐桌上的主流,这样的生活环境极易导致热量的过剩。由于家长们常常对孩子的零食不加限制,只要孩子想吃就任他随便吃,也助长了孩子体重的增加。对于孩子们来说,本来在午饭与晚饭之间吃一些小零食,是补充营养的正常方法。这是由于人们用脑时,必需一种特殊的葡萄糖,而一次饮食其贮存量有限,所以需要通过零食来补足。而零食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它的无限制,不定量。结果就是,孩子由于吃零食过多,在晚饭时间并不感到饥饿,不能正常吃饭,到了晚上又会大吃特吃。这种不良习惯极易导致肥胖。

家长要严格把握孩子吃零食的时间,因为这对于防止孩子养成贪食的习惯有很大作用。吃东西是为了让孩子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而不是为了快乐、享受和消遣。肚子不饿的时候,就不要吃东西,这样也能够养成孩子不贪食的习惯。

不肯让孩子尝尝磨蹭的苦头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穿衣,又是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们总是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不会迟到,有爸爸妈妈呢。最后,家长还得赶紧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

如果做事拖拉成了孩子的习惯,就要适当让孩子尝尝苦头,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孩子磨蹭,家长可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话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询问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在受到几次惩罚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如果你的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今天晚上,你就不要再催促他做家庭作业,随他做多长时间,到时间你就睡你的觉。明天早上,你把早饭烧好后,最多给他端上桌,其他的也不要理他,看他怎么办?不要怕他迟到,如果迟到一两次能改掉他拖拉的习惯,也是值得的。

不相信孩子的生存本能

孩子刚进门,奶奶就迎了出去:“看把小手冻得红红的,来,奶奶给你暖暖手。”孩子在屋里咳嗽了几声,打了一个喷嚏,奶奶赶紧冲进屋:“是不是感冒了?快过来,奶奶给你加件衣服。”在这种体贴入微的“照顾”下,孩子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一个体弱多病的宝宝。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都曾上演过,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这样做正是在有意无意地为孩子贴上一个“体弱多病”的标签。我们担心孩子体弱多病,结果却在不断的行动和言语的强化中,让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

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应破除行为上的“疾病”强化。不要将孩子包着、捂着,这样孩子的体质会变得更为虚弱。因此,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要打破这个循环。其次,应破除言语上的“疾病”强化。为了孩子的健康,需要增强他的心理免疫力。在孩子面前不断地强调“你体质弱,身体不好”,孩子会真的以为自己弱不禁风,于是稍有风寒,立即倒下。

一味让孩子消极躲避

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会一味地告诉孩子如何消极躲避。虽然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让孩子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完全可以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这样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举个例子来说,热水、药品是孩子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会让孩子误认为是新品种糖果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孩子缺乏判断意识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对这些东西的预见性呢?

爸爸妈妈不如认真地跟孩子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比如先倒一杯热水给孩子,让他用手碰一碰,然后告诉他烫伤会有哪些后果。或者拿些“外表漂亮”的药给孩子看,并且借用娃娃等进行情景表演——娃娃将药粒喝下,不一会开始肚子疼,满地打滚……孩子马上会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

让孩子知道了生活中的这些小常识以后,接着可以渐渐提高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为孩子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他们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为避免伤害,把剪刀藏起来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受伤害,会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但是,一旦疏忽,就会发生孩子受伤的情况。孩子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通常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别小看一些生活中的小动作,应该及时帮助孩子纠正。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他们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并且学会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

比如说,四五岁的小孩喜欢剪刀却又不会正确使用。作为家长,多数人会把所有剪刀藏起来,而不是教会孩子怎样用剪刀,以及用什么样的剪刀,这样是不对的。你越藏孩子会越好奇,趁你不注意的时候,他可能偷偷拿出剪刀玩,而他又不会使用,就有可能伤害到自己。

父母不妨为孩子买一把专用的安全剪刀,然后教会孩子,使用剪刀时不能将剪刀尖对着自己和别人,取放剪刀时应刀尖向下,并经常鼓励孩子使用剪刀,使他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

不会设置问题,预先模拟

有些家长虽然知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苦于不知道如何进行。其实,预先模拟是个不错的方法。

你可以事先问孩子:“在幼儿园,有陌生人说是妈妈的朋友来接你放学怎么办?”“如果发现起火了,应该走楼梯还是乘电梯?”“去幼儿园路上,明明是红灯但是保姆阿姨还是催你快点跑怎么办?”“报警电话号码是多少?”

别看这些问题有点“小儿科”,但安全意识往往就是在一问一答中渐渐培养起来的。提出这些问题时,不妨给孩子一个开放式的回答环境,不用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引导孩子渐渐深入。“面对陌生人的纠缠,你可以大声地说‘我根本不认识你’,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已经落入犯罪分子的手中,千万不要正面对抗,更不用大哭大闹。要静静观察,抓住机会出逃,尤其要注意应该记住坏人的长相。”孩子对这些问题通常会表现得很有兴趣,那么,爸妈就不妨趁机多多灌输正确的答案。

家是学龄前孩子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但是孩子总有离开父母视线的时候,也总要跨出步入社会这一步。所以,要让他们能及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渐锻炼各种危机应变能力。

忽视了孩子的身体锻炼

有的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学习,从不主动带领孩子进行身体锻炼,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让孩子锻炼身体不仅能让小家伙身体结实健康,而且还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参加运动对任何年龄的儿童都非常有益,无论小家伙参加的是像曲棍球、足球这样的团队运动,还是像体操、跑步这样的个人运动。在运动中,儿童能学到新的技能,懂得体育精神,增强自信,这些都对孩子终身有益。

家长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和方法。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室外晒太阳、拍皮球、做体操、游泳、跳绳或做体育游戏等,都能使孩子得到锻炼。

气候适宜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泳。游泳对孩子身体是一种全面的锻炼,能使身体匀称,协调地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意志。

父母最好和孩子一道进行锻炼,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父母如果不仅天天与孩子一起锻炼,还抽出时间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或批评,孩子就会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做得不是很好,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天天有人照看,不会出什么事,如果这样想就错了,为了防患于未然,尽早地告诉孩子一些安全常识还是必要的。

对于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出门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电话、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如110、119等;懂得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如急救止血方法;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曾有报道一小学生被拐带后,被卖到一农村人家里,他趁那家人出去赶集,逃到镇上,找到派出所,最后得以回到父母怀抱。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到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