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杜洛瓦一夜不能安睡,想到自己署名的文章就要见报,他翻来覆去,几近失眠。因而一待天刚放亮,他就急匆匆下床出门,在大街上四处游荡起来。不过这么早,就连那些给各报亭分送报纸的搬运工都还不见踪影呢。
但他知道,《法兰西生活报》总是每天先送到圣拉扎车站,然后才会送到他所住的街区,所以他急不可待地赶到了车站那儿。显然天色过早,他不得不在店铺门前再等上一会儿。
好不容易,他看到一个卖报的女人走到自己的铺子前,打开了装着玻璃的店门。然后,他看见一个男人,正将一摞折成对折的报纸顶在头上,于是疾步上前翻看了一番。不料这么厚一沓报纸,不过是《费加罗报》《吉尔·布拉斯报》《高卢人报》《要闻报》及其他两三种晨报,并没看到有《法兰西生活报》。
他不禁心里突突直跳:“我的那篇《非洲服役散记》是不是改在了明天见报?瓦尔特老头会不会对这篇东西不太满意,在最后时刻撤了稿?”
他只好重新回到报亭试试看,却发现那里已在出售《法兰西生活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送来的。于是他急忙凑上前去,扔下三个苏,慌里慌张打开一份,匆匆浏览了一遍头版的各篇大小标题,结果并没看见自己的名字。他的心咚咚直跳,抖抖索索翻开一页,一眼瞥见一篇文章的末尾赫然印着的一行黑体字:乔治·杜洛瓦。他心神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了。事情竟然是这样顺利!
他迈开步子向前走去,手里攥着报纸,头上的帽子歪到了一边也浑然不觉,脑子里突然是一片空白,恨不得拦住身边的每个人,向他们宣讲:“你们都赶紧来买呀,快来看啊,这上面有我的一篇文章!”他真想像晚间街头兜售报纸的小报贩一样,扯着嗓子,高声叫嚷:“请看《法兰西生活报》,请看乔治·杜洛瓦的文章:《非洲服役散记》。”这时他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无比强烈的欲望:由他先来把这篇文章自始至终读上一遍,并且要到人员众多的公共场所,即人人都看得见的地方去读,比如咖啡馆就很好。想至此他就开始搜寻已有顾客光顾的咖啡馆。这样只好走了很久,最后在一家小酒馆里坐了下来,里面已有了几位天亮就起床的客人。他要了一杯罗姆酒而不是苦艾酒,根本没有想到,这么早的天还不是喝这种酒的时候。接着,他喊了一声:“伙计,给我拿一份《法兰西生活报》来。”
一个系着白色围裙的伙计跑了过来:“先生,这里没有您要的报纸,我们只订了《回声报》《世纪报》《路灯报》和《小巴黎人报》。”
杜洛瓦听了,不禁大发雷霆:“你们这里也太落后了,哪里像个酒馆?还不赶紧买一份送过来!”
伙计赶紧一溜烟地去了,忙给他买来一份。杜洛瓦于是装模作样地读起自己的那篇文章来。为了能引起邻座更多客人的注意,让大家都想看看今天这份报纸究竟登了什么好文章,他边读边不停地特意大加赞叹:“呀,这可真是难得的好文章啊!”
然后,他把报纸留在桌上起身离去。酒馆老板发现他未将报纸带走,跟在后面喊道:“先生,先生,您的报纸!”
杜洛瓦答道:“我都看过了,留给你们看吧。今天那上面的一篇文章,可是很有点意思。”
他没有说明究竟是哪篇文章。但他往外走的时候,注意到邻座的一位客人立即拿过他留在桌上的那份《法兰西生活报》。
他想着:“现在我该去干点什么好呢?”
想了一会儿,他决定还是先到他办公的地方领取当月的工资,并且辞了这份可怜巴巴的工作。听说他要辞职,科长和同事们定会惊讶得合不拢嘴。这幅场景在脑海里闪过,他就高兴得想纵声大笑。特别叫他开心的是,必将看到科长那副呆若木鸡的样子。
他故意走得慢慢腾腾,以便在九点半左右到达。因为财务部门要等到十点才开始办公。
他办公的房间很大,但采光不好,一到冬天整天点着煤气灯基本是常态。窗外有座小院落,对面也是一些办公室。屋里有八个人办公。此外,还在一个角落里放了张屏风,那屏风后面就是副科长办公的地方。
他先去财务部门领取了他那一百一十八法郎二十五生丁的工资。出纳员从抽屉里取出一只黄色信封给了他,钱都装在信封里。工资既已到手,他也就带着一副目空一切的神情,一步三摇来到他已在那里度过不少时光的宽大房间里。
他一进门,就被副科长波泰尔先生叫住了:“啊,是你,杜洛瓦先生!科长已经好几次问到你了。你该明白,连着两天病假而没有医生证明,他那边可是不好说话的。”
杜洛瓦站在房间中央,一边收拾着自己的东西,一边大声说道:“那又如何?我才没工夫理这些所谓的规定呢。”
房间里一阵躁动,同事们个个都惊讶万分。就像待在囚笼里的波泰尔先生,也探头从屏风上方露出了惊愕的面孔。
因为患有风湿病,害怕穿堂风,他平日里总把自己关在这密不透风的地方。但为了能随时掌握其属下的一举一动,他在屏风上特意挖了两个洞。
房间里静得只剩下苍蝇飞舞的声音。这样过了半晌,副科长才将信将疑地问道:“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我是说,我才不理会这些所谓的规定呢。今天我是来辞职的。我已经被《法兰西生活报》聘为了编辑,月薪五百法郎,稿酬另计。今天开始,我已在那边上班了。”
他原本并不打算将这一情况马上就和盘托出,以便慢慢地体味一下他们那种尴尬的神态,不过最后还是禁不住这种乐趣的诱惑,一开口就把什么都说了出来。
可是不管怎样,他的话还是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因为他的那些同事们一个个都目瞪口呆地僵在那里,一动不动。
杜洛瓦乘机说道:“我现在去向佩蒂伊先生辞职,待会儿回来同诸位告别。”
说着,便径自走了出去。科长佩蒂伊先生一见到他,便大声嚷嚷道:“呵,你来了。你应该明白,我是不……”
杜洛瓦打断了他的话:“请沉稳一些吧,行不行?别这么大喊大叫……”
身肥体胖、脸红似朱砂的佩蒂伊先生,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杜洛瓦接着说道:“这个破地方,我早就不想待了。今天开始,我已在一家报馆工作了,待遇蛮不错。现在是特意来向您辞职的。”
话毕,便扭头走了出去。积压心头多日的怨愤,总算在今天无比畅快地发泄出来。
回到大房间,他便同昔日的同事们一一道别,然而这些同事担心对自己的前程有所影响,便都不敢和他说话。因为刚才他进入科长的房间后,门一直开着,他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两人之间后来的谈话。
口袋里装着刚领到的工资,他又到了大街上,先去他经常光顾的饭美价廉的餐馆,美美地饱食一顿。非但如此,他又特意买了一份《法兰西生活报》,留在他用餐的饭桌上。接着,他又逛了几家商店,买了些零七八碎的物品。只是他买这些东西,并不等着急用,不过是纯粹为了叫个店伙计送东西回家,并由此让人知道他的大名:乔治·杜洛瓦。
说过自己的名字后,他还加了一句:“我是《法兰西生活报》的编辑。”
之后,他向伙计交代了自己住地的所在街道和门牌号码,并特意嘱咐道:“交给门房就可以了。”
看看时间尚早,他便又到一家专制名片、立等可取的铺子里,让人立即给自己印了一百张名片。当然,他是不会忘了在名字下方写上其新任职务的。
办妥了这一切之后,他这才去报馆上班。
弗雷斯蒂埃见到他,已俨然是一副上司的派头了,拿腔作调地对他说道:“唔,你来了,很好。我这里有几件事正要你去办,你先等一下,我手头的事马上就完。”
说罢便埋下头去,继续沙沙地写着一封信。
长桌的另一头,坐着一位身材矮小的男子。他脸色苍白,肥胖的身躯近乎肿胀,脑袋油光发亮,正伏在那里奋笔疾书,由于高度近视,鼻尖几乎贴在纸上。
这时弗雷斯蒂埃向他问道:“喂,圣波坦,你几点钟去采访我们说的那些人?”
“四点。”
“到时候,带着我们这位新来的年轻人杜洛瓦一起去,让他学学做记者的门道。”
“好的。”
接着,弗雷斯蒂埃又向杜洛瓦问道:“关于阿尔及利亚的第二篇文章,你带来了吗?第一篇今天早上与读者见面了,反映很好。”
杜洛瓦被问得无言以对,过了半晌,才支支吾吾地说道:“没带来呢……我原本打算午饭之后有时间写出来……可总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缠着……所以没有……”
弗雷斯蒂埃不高兴地耸了耸肩:“你如果老这样不守时,最后肯定会砸了自己的饭碗的。瓦尔特老头还等着看你的稿子呢。我只得去告诉他,明天再说吧。你如果觉得可以只拿钱不干事儿,那可就错了。”
稍停片刻,他又续道:“本来这样的事儿应该一鼓作气才好,你说现在你这叫什么事儿!”
这时,圣波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我打算出发了。”
弗雷斯蒂埃将身子往椅背上一靠,表情凝重地摆出一副训示的样子,转过身来对杜洛瓦说道:“是这么回事,两天前,有两个人到了巴黎:一个是住在大陆酒家的中国将军李登发,一个住在布对斯托尔饭店的印度王公塔波萨希卜·拉马德拉奥。现在你们要去采访的,就是这两人。”
随即,他又转向圣波坦说道:“可别忘了我对你说过的那些采访要点。你分别问问这两个人,他们各自对英国在远东的殖民活动及其统治是怎么看的,是否希望由欧洲,特别是法国,出面干预。”
他稍作停顿,然后以同内部人员谈话的语气接着说道:“这些问题都是目前的公众舆论十分关心的。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恰当的时候,通过报道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关这些问题的看法,将使我们的读者获益匪浅。”
然后又向杜洛瓦交代道:“你今天跟着去,可要留意观察圣波坦的行动,他可是名出色的外勤记者。一个记者,要能在五分钟内让对方跟你掏心掏肺,你可要好好学会并掌握这种本事。”
交代完后,他又一本正经地埋头写起他的信来,那样子显然是要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这个以前的军中伙伴和现在的同事——杜洛瓦,随时记得自己的身份,不要过于随便。
等出了房门,圣波坦便大笑不止,并且边笑边对杜洛瓦说道:“这家伙今天怎么成话痨了,居然对我们颐指气使,好像我们是他的忠诚追随者,能一直听他那没完没了的说教。”
走到街上,圣波坦问道:“要不要喝点什么?”
“好主意,今天天气还真热。”
于是他俩走进一家咖啡馆,要了点冷饮。两人刚刚落座,圣波坦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无所顾忌地将报馆里的所有人都数落了个遍,真是口若悬河,不胜其详。
“你知不知道老板是什么人?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你应该不会不知道犹太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吧?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一样的货色。”
然后,他陈述了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着实描绘了一番这些以色列子孙的吝啬成性,说他们经常不舍得花一文半子儿,买起东西来就像是街巷里弄过小日子的家庭主妇,厚颜无耻斤斤计较地讨价还价,直到一切如其所愿;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发放高利贷和抵押贷款的老手,因其高明的手段而独成一家。
“这也就算了。问题在于,我们这位老板还千真万确地就是这么一位寡廉鲜耻的家伙,不放过任何人地骗。你看他创办的这份报纸,对所有派别都敞开大门,无论是官方消息,还是反映天主教会、自由派、共和派或奥尔良派观点的文章,一律照登不误,毫无倾向,完全成了个杂货铺。其实他的目的就那么一个,就是确保他的股票交易以及其他的各类交易兴旺发达。他在这方面倒真有几下子,仅靠几家资本不到四个苏的公司,便赚了好几百万……”
就这样,圣波坦谈论起来始终兴致勃勃,并不时称杜洛瓦为他“亲爱的朋友”。
“这个守财奴,他说起话来,简直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没两样。接着给你讲个故事。有一天,我正在他的办公室里。当时房间里除我以外,还有那老不死的诺贝尔和长得跟堂吉诃德似的里瓦尔。报馆的行政科长蒙特兰这时忽然走了进来,腋下夹着个时下巴黎流行的羊皮公文包。瓦尔特仰起脸来问他:‘有什么事儿吗?’
“蒙特兰据实以告:‘我刚刚还了我们欠纸厂的一万六千法郎。’
“‘你说什么?’老板登时暴跳如雷,弄得人们都莫名其妙。
“‘我把欠佩里瓦先生的那笔款子还给他了。’
“‘简直是胡闹!’
“‘怎么啦?’
“‘怎么啦……怎么啦……怎么啦……’他摘下眼镜擦了擦,脸上挂了一丝令人费解的微笑。
“这是他常有的。每当他打算说什么恶毒咒人的话时,那肥厚的腮帮上总会掠过这样一层微笑。只见他以嘲讽而又自信的口吻说道:‘怎么啦!……因为我们原本可以少还他四五千法郎。’
“蒙特兰茫然不解,说道:‘经理先生,我都复核过了,这一笔笔账目并无差错,而且你也已签字确认……’
“老板这时候已经恢复他那道貌岸然的常态:‘你的天真真叫人感到稀奇,我的蒙特兰先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欠得他多了,他肯定会作出一些让步,让我们少还一部分?’”
话说至此,圣波坦一副深知其人的神态,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道:“怎么样?你说这家伙像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
虽然没读过巴尔扎克的一本小说,杜洛瓦却毫不犹豫地附和道:“一点没错。”
然后,圣波坦又谈到了其他几个人,直言瓦尔特夫人是个十足的蠢货;诺贝尔·德·瓦伦年事已高,早就不中用了;而里瓦尔则是个来自费尔瓦克的破落子弟。话题最后转到弗雷斯蒂埃身上:“至于这位,他能有今天,不过是娶了现在这个太太。别的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杜洛瓦问道:“他妻子的为人到底如何?”
圣波坦搓了搓手:“该怎么说呢?这个女人很有一套,脑子比谁都精明。她可是老色鬼德·沃德雷克伯爵的情妇,是伯爵出了嫁妆,让她嫁给了弗雷斯蒂埃……”
杜洛瓦像是突然被人迎头浇了盆冷水,浑身一阵战栗。他真想走上去给这饶舌的家伙狠狠一大耳刮子,痛骂他一通,但终究还是克制住,只是把话题岔开,没再让他说下去:“您就叫圣波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