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报告
1694400000030

第30章 低碳城市(1)

一、低碳城市概念及其背景简介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2005年10月伦敦发起召开了大城市气候峰会,18个国际级城市成立“大城市气候领导组织”。2006年8月,该组织与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起的“克林顿气候动议”合作,并更名为“C40”。2007年5月在纽约召开了第二次大会,第三次大会于2009年5月18~2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119。

低碳城市是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倡导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和蓝图、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的城市。它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建设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20。

夏堃堡认为,低碳城市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21。付允等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22。

低碳城市包括:

(l)政府能做好低碳城市营建的监督工作,并且很好地搭建发展低碳的更好平台。

(2)企业能够处理好利益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做到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营利。

(3)市民具有良好的节能意识,并且具有很强的监督企业、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状况的责任。

气候组织调研并分析了中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4个低碳领导力要素(见表7.1),它们在目前的中国低碳探索中的具体表现为: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促进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的建立,企业因此具备开发并大规模应用低碳技术的市场动力。同时,中国城市与国内外政府、企业、融资机构的合作,是探索切实可行的城市低碳发展解决方案的保障。

表7.1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领导力要素

政策制度

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中

设立专门机构、人员

节能法规、标准的制定及执行能力建设

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支持综合节能服务机构

技术创新

培育低碳企业,推广低碳技术、产品

规划循环经济或低碳区,培育低碳企业

至少一项推广计划

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余热利用、CCS等)研发和推广

节能信息传播

融资机制

财政支持,借贷控制,形成节能投融资市场

节能专项资金、补贴、财政奖励企业技术改造

银行信贷支持低碳项目

鼓励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引入私人投资和国际资本

多方合作

与国际机构合作,或者充分利用国际机制

充分利用国际碳交易和减排机制(如CDM),开发项目

低碳技术,产品输出

作为国际项目试点

来源:气候组织.《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报告,2008.

气候组织认为,城市政府在具备了4个低碳领导力要素的前提下,就能够发挥建设性作用,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及增加碳汇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从而实现低碳转型。虽然气候组织认为衡量城市是否开始低碳转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经济发展、消费方式、碳强度和能源结构这4个方面的进步对于城市的低碳发展必不可少。

2.低碳城市提出的背景

全球城市发展在经历了蒸汽发展时代,即以消耗煤炭、石油等资源为特点工业化时代,现在正经历着城市发展模式变革的新时代。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非常显着的影响,尤其是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大气环境、人类健康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严重的影响;给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城市本身就是全球变暖的源头,它们容易造成热岛效应,其气温远高于周边郊区温度。

当前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有三种模式123:

A 模式,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城市低密度蔓延、私人轿车为主导的机动化、化石燃料为基础和一次性产品泛滥等。其结果是:美国以占世界5%人口消费了1/3以上的世界能源。

B 模式,即“反增长计划”。该理论认为,为了增长而增长对生物圈承受极限造成了极大压力,因而是不可持续的,生态危机尤其是温室效应持续恶化,使得反增长对缩减经济规模是必要的。其采取的消极城镇化、机动化、工业化,要让发展中国家减缓发展速度来补偿A 模式所造成损失。

C 模式,即主动从初级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跳出传统发展模式之定式,提出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高效,又能低成本地补偿其负面影响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124。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承载的人口数量、工作机会、城市各产业创造的财富、城市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城市因此而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焦点所在。因此,城市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并且有完备的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城市提供的这种多样性有利于进行资源的整合,达到规模经济。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理念,而这些理念与“C模式”的实质不谋而合。对于中国来说,既要发展又要减排,唯一的选择就是要紧跟世界潮流,所以应该选择“C模式”为城市发展方式,打造低碳城市。

3.低碳城市提出的意义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有600多个城市,两万多个集镇,对其中28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统计,这些城市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55.4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中国总排放量的58.84%。近300个城市就占到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其余的城市、集镇都加进来,至少要占到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125。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的具体减排量,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我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虽然这个承诺不具有国际上的约束力,但这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根据目前情况,2012 年后,中国将有可能被纳入减排国家的范围,承担减排义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气候变化减排行动中,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不仅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其实也是各个地方政府的事情。城市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其空间结构、功能、产业性质和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我国碳排放目标能否实现。而低碳城市建设既可以打造低碳经济名片,也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众多机会。首先,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都不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建设低碳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通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城市能源约束,减轻城市环境压力,显著改善本地环境污染,减少化石能源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节能减排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促进和协调各地的优先发展领域,可以强化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发展低碳经济,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创造国际合作机会。目前欧盟成员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行动,希望以低碳经济投资和贸易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最后,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从低碳经济入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也可以作为刺激城市经济的一个手段。

二、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城市是能源消费的空间主体。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城市的低碳化。目前,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也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

1.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1)伦敦

2005年起,英国伦敦市长Ken Livingstone和副市长Nicky Gavron将气候变化作为首要政治问题来攻坚。在市长的领导下,伦敦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通过伦敦政府所有的政策和法规权力来推进各项措施付诸实施,并和私营企业、民间组织共同携手保证政策能顺利落实。伦敦的领导人认识到,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让伦敦市民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降低生活标准和质量,相反,随着低碳经济的转型,这些目标都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得到同步实现。

2007年2月,伦敦政府颁布了《伦敦气候变化行动纲要》,设定了减碳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主要集中在《伦敦规划》所未覆盖的三个重要方面,包括现有房屋储备、能源运输与废物处理和交通三部分。综合了LCCA的研究成果后,明确了将这一系列措施落实到房屋建设上。由此,《纲要》成为伦敦迈向低碳城市的里程碑。其目标是:以1990年为基准,2025年要减排60%,其中的35%是通过伦敦直接的行动实现,25%通过英国政府承担。“绿色家居服务”主要针对居住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覆盖了从信息到门房的审查与供应。“绿色组织”项目以商业性建筑及销售环节中的两个方面为目标,绿色标志帮助居住者认识并采取减碳措施,而“更美好家居伙伴关系”则是在认知市场对于竞争激烈的伦敦商业市场具有主导作用这一基础上,通过自愿合作关系,与商业楼宇的业主携手共同减少碳排放。

伦敦低碳方案建立的基础,还包括对清洁能源技术所展现的重大市场潜力的认知。能源策略公布之后,有调查显示,清洁技术市场若达到策略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它将为伦敦带来一个拥有30多亿英镑的新市场,并将提供5000~7000个就业岗位。参照2006年9月公布的斯特恩报告,这些数字尚显微小,斯特恩估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技术的总值将达到5000亿英镑。

伦敦市建设低碳城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政策:一是发展低碳及分散的能源供应,在伦敦市内发展热电联供系统、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替代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从而减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二是提高和改善现有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可采用可再生能源;三是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四是市政府带头示范。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鼓励公务员养成节能习惯。

(2)东京

东京市政府在2007年6月发表一份名为《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十年计划的基本政策》,详细介绍了东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东京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年,在2020时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126。

东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政策有4个方面:一是在家庭部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以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照明和燃料开支,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灯照明,要求居民放弃浪费电力的钨丝灯泡,与家装公司合作,提倡客户在翻新住房时采取节能措施,如加装隔热窗户;二是要求新建建筑物的节能表现必须高于目前的法定标准,新建的政府等公共设施符合节能规定;三是减少由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制定有利于推广使用节油汽车的规定;四是协助私人企业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行限额贸易系统为企业多提供一种减排工具,成立基金资助中小企业采用节能技术。

(3)纽约

美国纽约市为适应气候变迁与人口快速增长,提出了绿色城市的愿景和具体行动计划——《规划纽约:更绿更伟大》(PlaNYC:A Greener,Greater New York)。2006年,纽约市长布隆博格宣称这项涵盖127项行动方案的计划正式启动,目标是到2030年要在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减少30%的温室气体,让这座全美国最大城市变为美国最绿色的城市。

纽约市在建设低碳城市上的主要政策有三项。

一是在改善大众运输方面,“PlaNYC”为了改善百万名纽约居民、观光客、工作者的旅运时间,增加大众运输的转运能力,吸引更多人使用大众运输,除了要求改善大众运输(公车、地铁、铁路)服务品质外,扩展大众运输的服务范围,也推广骑乘自行车,并计划开征“堵车税”。此外,纽约市政府也计划逐步将所有的计程车全面改用油电混合车,减少空气污染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