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改善能源供应方面,“PlaNYC”的目标是为纽约市民提供更干净、更可靠的电力,因此计划逐步淘汰老旧、高污染的发电厂,借助保证合约,鼓励新建设具有清净技术的发电厂,并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计划在市内桥梁设立风车,在于摩天大楼装置太阳能板,并利用潮汐、地热与核能发电。
纽约市政府针对能源需求量高的办公大楼、商工混合大楼、集合式住宅,提供节能的奖励诱因与制度,并成立能源效率管理部门,监督纽约市各单位是否达到规定的减量目标,市政府每年的能源预算中,也规定必须有10%的比例,用于节能的投资。
三是在改善空气品质方面,纽约市立志要成为美国空气品质最好的大城市,而改善空气品质与改善大众运输与改善能源供应息息相关。“PlaNYC”的计划中,不但要求政府部门采购油电混合车作为公务车,还鼓励纽约市民转乘大众运输系统,鼓励民众使用更干净与更有效率的车辆引擎,减少车辆的怠速行为,在政策上还要针对具有洁净科技或低油耗车辆,降低甚至减免销售税。
(4)哥本哈根
丹麦的哥本哈根宣布,到2025年努力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城市。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量降低到零。其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目标是到2015年把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丹麦大力推行的是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这使得哥本哈根的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在电力基础上实行热电联产,进行区域性供热。另外,该市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筑。丹麦也推行高税能源的使用政策,目前每度电支付电费所包含的税额高达57%,如果不采取节能方式,用户则会付出高额的代价。
在交通方面,提倡城市绿色交通,除包括电力车、氢动力车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推行“自行车代步”。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因此驾车行驶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总是会被一个又一个的红灯所阻挡。如果骑上一辆自行车匀速蹬踏,却能够几乎一路绿灯畅通无阻。这正可以反映出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哥本哈根还被国际自行车联盟(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命名为2008—2011年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这个城市已经把自行车代步作为一种城市的“文化符号”,作为一种“城市文化”。
哥本哈根还鼓励市民把垃圾回收利用,同时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新技术。丹麦的风能很丰富但是不能储存其能源,如果通过风力所产生的电能电解水之后,产生氢能则能够储存。哥本哈根为低碳目标采取的措施累计有50项,它是2009年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的主办城市。哥本哈根的低碳模式值得我国城市学习,但是,如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城市尺度仍然是汽车的尺度,完全以自行车代步也会有些问题。
(5)其他城市
澳大利亚的阿德烈特市,从垃圾掩埋厂回收温室气体之一的甲烷,足够供应5000住户的电力,还可抵减城市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墨西哥的魁瑞塔市,将1万个街灯换成高节能灯,每年节省了4000万吨的温室气体。
西班牙的巴勒西纳市,发展以橄榄作为绿色电力的来源,橄榄残渣被转为燃料,已可提供27000家户的用电。
巴西圣保罗市充分借鉴城市转用生物质燃料混合车的经验,大力推广使用乙醇燃料车,为圣保罗市减少5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是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但却是甘蔗的王国,也是乙醇(酒精)的王国,巴西借助其庞大农业生产甘蔗的优势,很早就开始推动生物质燃料混合车。巴西政府禁止消费不含乙醇的汽油,目前巴西2000万辆机动车中,大约1/3的汽车已被改造成混合燃料车,是全世界最大乙醇出产和消费国。
上述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上,有几个方面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需要清晰的目标为前提,以上所列举的城市在减排上都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只有制定了具体明确的目标,才能在行动中有明确的方向,同时也能让公众监督和政府自身监督其措施是否有效。
第二,包含不同政策的全方位减排。在城市生活的不同层面(如交通、住房、供电等)都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有关。以上几个城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协调不同政策的重要性。
第三,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取得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伦敦和纽约的经验表明,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仅不会阻碍城市经济发展,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伦敦政府估计,节能措施可以使其在未来20年节省10亿英镑的能源开支127。
第四,建设低碳城市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强决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是艰巨的,决策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意愿,而以上所列举的城市对自身的发展都有相当程度的自觉性,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带领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全世界走低碳发展之路。
2.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
在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积极采取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我国一些城市率先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主要有上海、日照、保定、无锡、德州等,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探索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低碳步伐。2008年气候组织正式推出“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致力于推动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通过研究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优势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协助城市政府制定促进当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立低碳城市生态联盟,发挥城市领导力,分享城市资源与实践经验,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气候组织计划在未来3~5年内,在中国发展15至20个低碳城市,在这些城市探索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推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128。目标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外,大部分将是中国的二三级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发展空间更大。实际上,自这个项目出台后,“低碳城市”便迅速“蹿红”,成为我国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之后的发展目标。
(1)上海市
上海在打造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临港新城和崇明岛的后发优势建立和完善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在两地建设若干低碳社区、商业区和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试实践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两地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上海市还着重对建筑物能耗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公开能耗情况,提高大型建筑能效。同时加强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确定“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129。上海将建设低碳城市与世博会紧密相连,把世博园区建成新能源技术应用示范和城市能源发展展示区,体现“生态世博”、“科技世博”和“人文世博”要求。
(2)日照市
日照市是第一个申请加入“气候中和”网络的中国城市,并于2007年获得了首届“世界清洁能源奖”。日照市的发展战略是发展“太阳能之城”,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便是其中重要一环。日照市太阳能热水器推广政策中推荐了安装的相关技术,并规定新建建筑的开发企业要按照设计统一组织安装,以确保建筑外观和产品质量。同时,产品供应商和物业公司责任得到明确,新建住宅的房主在购买商品房时,即可拿到说明书,可以清晰地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方法和维修渠道。
2007年日照城市建成区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99%,许多交通路口、广场公园、大部分小区内路灯、草坪灯等公共照明设备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农村地区普及率达到30%以上,有超过6万平方米的大棚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保温,太阳灶和太阳能冬暖式大棚都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仅规模化应用太阳能一项,日照市相当于减少了30.3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30。
(3)保定市
“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成为保定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与品牌,为保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
保定1998年开始推进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2006年开始培育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依托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把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确定为三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集区“保定·中国电谷”。2008年保定新能源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5亿元。保定光电、风电产业链条迅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保定市的目标是,通过10年努力,把“中国电谷”建成每年创产值1000亿元、利税2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出口60亿元的区域性综合创新基地,使保定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之一。
(4)无锡市
无锡市集聚了尚德、浚鑫等太阳能光伏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的产业群,太阳能光伏产业共申请专利技术7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40多项,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2007年无锡市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123亿元,占全国总量70%,出口额14.7亿美元。按照规划,到2010年,无锡市光伏企业总数将超过80家,太阳能电池总产能达5400兆瓦,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使无锡成为国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并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131。
创立于2001年的尚德集团,2007年以超过100亿元的销售收入,跻身全球光伏产业三强,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尚德公司2007年的产量360兆瓦,按公司对产品保证稳定运行25年计算,可产生10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35万吨。以尚德为中心的无锡光伏产业园已经奠基,将吸引更多相应配套的中下游企业落户无锡。通过无锡市政府检测机构、德国莱茵认证机构和尚德集团等机构的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和技术力量组建的中德合作无锡光伏产品质量技术服务中心,将推动国际检测机构光伏认证检测产业在中国的本土化。与此同时,无锡市政府还制定了太阳能技术推广方案,实施了单体建筑综合应用、道路、景观与公共场所照明和独立光伏太阳能电站等应用示范工程,启动了包括长约3800米的陆马公路太阳能照明工程在内的8项示范项目,计划到2012年,全市实现光伏太阳能综合应用规模将达到100兆瓦132。
无锡市引进风险投资机制成功孵化了尚德集团,技术创新也带动了无锡市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5)德州市
德州市于2004年即签署了《大邱宣言》成为世界太阳城组织的一员,承诺与其他成员城市共同努力,积极采取行动控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还成功申办了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举办资格。德州市“中国太阳城”发展战略,旨在将德州市建设成世界太阳能的研发、制造和文化中心。
德州太阳能产业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用于孵化培育太阳能产业,目前全市太阳能及相关企业近百家,拥有太阳能产品专利422项。2007年,全市太阳能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仅只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就达35.61万台套,占到山东省的70%以上。据规划,到2010年全市太阳能应用面积占新建筑面积比例的50%以上,其中市区占80%以上;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村庄500个、太阳能浴室1000个;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和道路交通信号等领域大规模推广光电应用133。
三、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无论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不可避免地将使中国承受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还是国内自身的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低碳经济指导方案已完成起草工作,未来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可能将会更明确。于是,全国各地纷纷争取成为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几乎与此同时,安徽省也宣称将争取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寻求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还将积极申报国家级“低碳城市”和“低碳园区”试点。2009年11月底,湖北省发改委宣布,将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国首个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并引领全省发展低碳经济134。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江西媒体称,这意味着江西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继明确提出打造低碳城市以后,目前杭州正计划出台《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实施意见》,欲在国内率先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135。低碳城市这个新事物,目前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则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低碳城市不应该只是一个时髦或者被炒作的概念,它要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决策者必须清楚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所面临的实际机遇与挑战。
1.中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建设低碳城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从国内动力和国际压力两方面来看,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首先,城市要实现工业化,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必经之途。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尤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口、交通、环境、能源等仍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应率先建设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