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695900000026

第26章 攻战计(3)

凡是朝气蓬勃、有作为的事物,往往都难以操控,不可加以利用;而腐朽、无作为的事物却常常要依附别人而存在,我们要利用它。利用看似不可用的事物,并不表示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实际上是愚昧之人向我求助。

■ 解读 ■

此计意在要想获取成功,可以求助于微茫,求助于日暮途穷的事物。是一种比喻已经死亡了的东西,又借着另一种形式出现。其实质是利用已经处于衰亡事物中的某些有利形势,增添进生机勃勃、强而有力的新内容,从而改变原有,使其出现新的面貌。也就是利用别人看来无用但又可以接受的东西,来个与“换汤不换药”相反的办法——“换药不换汤”。

这种转换,有时对成功、对达到某种目的具有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这种策略看来似乎是匪夷所思,让人难以置信,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而且是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成功。化腐朽为神奇,其实际意义就是这样。

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之时,新一代的崛起者,纷纷扶植亡国君主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为自己的行为铺垫和张目,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这就是“借尸还魂”的谋略。

人但凡失败之后,会有两种态度:一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二是寻找机会,重振旗鼓。借尸还魂便属于后者。在军事上,“借尸还魂”主张:在已经丧失战争主动权的情况下,也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转败为胜。因此,指挥官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即使己方受挫,陷入被动,也要倾尽全力,网罗一切为我所用,达到取胜的目的。

除此之外,此计在政治、经济、处世等领域用处也颇广。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曾成功地运用“借尸还魂”这一计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当别人在我们身上使用“借尸还魂”一计时,采取以下的防范措施进行应对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彻底根除敌人留下的隐患,及时将其连根拔起,以防留下后患。其次,将我们能够加以利用的无用之物深深隐藏起来,以防被敌人使用。我们常常在无意间丢掉一些看似没有用处的东西,而狡猾的敌人很有可能早早就盯上了,誓在将其变为还魂时所借之“尸”。敌人利用我们自己的东西来对付我们,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要及时将这些东西深埋起来。最后,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被敌人的假象所迷惑,争取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识破敌人的“借尸还魂”计谋,就要透过对方的假象看到藏在里面的真实。由表及里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敌人已经“借尸”,准备“还魂”,应该及时制止,破坏其企图。

■ 兵家活用 ■

荷兰姐弟“借尸还魂”

中国古代讲要以某种形式出现,或借助某种事物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借尸还魂”的谋略,在国际上也常被人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荷兰,就有姐弟俩巧妙地借敌国飞行员之“尸”,为其还“魂”,成功地达到了蒙蔽并打击敌人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荷兰沦陷。英勇的荷兰人民纷纷主动拿起武器,共同抗击德国***。此时,荷兰北部出现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秘密抵抗组织。据说这个组织是由一位名叫约翰尼·斯皮特法尔的英国皇家飞行员发起和领导的。这位飞行员在对德作战中屡建奇功,有很大的号召力,追随者众多。但是这位神秘的飞行员从未露过面,他的计划、命令等都是由安妮姐弟俩传达的。直到战后,盟军才弄清楚,原来这个组织并不是由什么英国皇家飞行员领导的。事实上,这个抵抗组织的领导人恰恰是安妮姐弟俩。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德国占领荷兰后,开始大肆镇压和迫害荷兰人民。安妮姐弟俩的双亲同样惨遭杀害,他们与德军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一天晚上,他们在自家门口发现了跳伞时身负重伤的英国皇家飞行员约翰尼·斯皮特法尔之后,便迅速地把他抬回家里,精心护理,并偷偷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冒着生命危险为飞行员找药。但由于飞行员失血太多,没过几天就去世了,为此,姐弟俩十分悲痛。为掩人耳目,他们给飞行员换上了当地人的服装,然后把他安葬了。

当他们整理飞行员的遗物时,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利用飞行员的名义来组织一个抵抗组织,向德军报仇雪恨呢?姐弟俩敢想敢干,他们很快便开始以已故的英国皇家飞行员的名义联络同志。结果,因为当地不少人的加入,使得这个组织一时间在荷兰北部名声大振。他们多次向德军出击,让德军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

随着世界反***战争走向胜利,德国***逐渐走向没落,其失败命运已成定局。安妮姐弟俩也知道,战争一旦结束,英国必然会派人来查找约翰尼·斯皮特法尔的下落。为了继续隐藏秘密,姐弟俩一致对外谎称飞行员在一次事故中不幸牺牲了。战后,盟军派人前来调查,最终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对安妮姐弟俩予以了嘉奖。

安妮姐弟俩正是使用了“借尸还魂”之计,利用英国皇家飞行员的名义,积极组织抵抗运动,与德军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天皇“还魂”

日本的文化主张,日本自古以来只有一个王朝,也就是天皇。因此,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在国家的统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战后的美国曾利用这一点,让即将被推上军事法庭的日本天皇“借尸还魂”,为自己培养了奴役日本的傀儡。

二战结束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以报在菲律宾战败的“一箭之仇”,履行他“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死不瞑目!”的诺言。可是,当麦克阿瑟到达日本后,看到了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二十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于是便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

此后,麦克阿瑟决定放弃更换天皇的念头,反而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要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了他手里,指示他不得起诉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然而,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并不吃这一套,澳大利亚等国迅速列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让美国政府大为恼火。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放弃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这两种极端势力。这是对我们不利的趋势,因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威望和影响力。”

接到最高指示后,麦克阿瑟思忖再三,精心策划了一项日本天皇巡游全国的活动。麦克阿瑟想借此了解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以决定是保留天皇,还是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天皇。1946年2月,裕仁天皇开始巡视全国,所到之处受到了日本国民的热烈欢迎和追捧。这次变相的民意测验,更加坚定了美国庇护裕仁、保留天皇制的信心与决心。

于是,裕仁天皇“还魂”了,不但成功逃脱了被推上军事法庭的处境,而且成为了美国用以控制日本的有力工具。

■ 商家活用 ■

借钱生财的赫贝奇

一些所谓的富豪,其实常常收支赤字累累。一旦破产,人们才发现他们应该叫做破产富豪或者欠债富豪才更准确。

英国的欠债富豪亚历克斯·威廉·赫贝奇,就是其中之一。赫贝奇生于1930年,打从他呱呱落地起,人们就发现这个孩子比别人多长了一条“舌头”,因此别人总分不清他是在说真话还是假话。这种本领很快被他用在了创办各种公司上,并使他很早便背上了破产者的名声。

这种身份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背上破产者的身份,就会成为市场管理机构追捕的对象。以后无论做什么生意,只要是在英国政府管辖的范围之内,都将很难容身。于是,赫贝奇迁居苏黎世。在那里,他“借尸还魂”,如鱼得水,在可可、铜、白银等商品的现货期货交易中大获其利。

1967-1968年间,赫贝奇投资2.5万英镑为德国的互助基金客户设立了一个证券交易所。广告登载出来以后,社会游资汹涌而来。不到3个月,他的公司从一间房间变成整整一座楼房,雇员也从几个增加到几百个,客户账款更是一天多达2~3亿美元。

好景不长,1970年末,纽约股市骤跌250点,赫贝奇从财富顶端跌落下来。祸不单行,随后在查看一艘新买下来的游艇时,赫贝奇不慎滑倒,一直从甲板摔到舱底,摔断了一条腿。更糟的是,警方此时前来搜查,关闭了公司,只留下5000英镑债务。此后,赫贝奇继续挣扎,先后又开了7家公司,但都以失败告终。

1973年,赫贝奇又跑到安道尔,创办《商品研究文摘》。此时是他最落魄的时期,但庆幸的是,赫贝奇历经磨难,已经完全精通了市场学和公司学。

1981年,赫贝奇回到英国,花46万英镑买下了兰克勋爵的地产萨顿庄园,并以此开办了一系列的国际公司,大大小小总计多达66个。

不难看出,赫贝奇的戏法主要是设立互助基金,以高额利息吸收国际游资。尤其是对介绍美国客户的代理商,赫贝奇会付给对方0.75%的佣金,由此吸引来的资金不计其数。

一直到1984年,赫贝奇终于遇上了麻烦。他寄给投资者的利息支票日见稀少,而且越来越多地被银行盖上“账面现有金额不足支付”的戳印退回。于是,客户纷纷提出责难。

很快,赫贝奇便被关进了污浊狭小、臭气熏天的监狱里。在愉快的岁月里肥胖起来的400磅身体,实在让他活得不轻松。但他的巧嘴依然锋利无比,来访的债主们依然被他的第二条舌头说得天花乱坠,继而同情之心大发,妄想有朝一日这个恶魔般的大胖子能走出监狱,帮他们捞回被他骗走的巨额钱财来。

在西方生意场中,如果没有过破产的经历,你就只能算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旦你破产三次,就会惊动市场,也势必会有人站出来拍着胸脯支持你重新来过。第一次破产后,虽然赫贝奇看似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但他抓住机会,迁移了根据地,也因此借尸还魂,借2.5万英镑拯救了公司的命运,摆脱了破产的困境。这次,谁又能说他不行呢?

绝处逢生的菲利浦

兵法中有“绝处逢生”一说,意指处在极危险境地中的人必须竭尽全力反击,才能有生存的希望。而在企业经营中,那些产品处于衰落期,或连年亏损的企业,更要善于“借尸还魂”。改销对路的产品,或改革企业的管理,哪里有生机就往哪里转,不可犹豫。在这方面,菲利浦是成功的一例。

菲利浦是由赫拉得与安顿两兄弟在1891年创立的一家荷兰电器公司。起初,它只是一家生产电灯泡的小厂,全厂20多名职工都是菲利浦家族的成员。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今天的菲利浦公司已经不仅是荷兰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企业,而且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在65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子公司,200多家工厂分布在50个国家,拥有职工共计34万多名。不仅如此,菲利浦公司近些年的销售额一直居欧洲电子工业公司的首位,高达200亿美元。

人们看到了它的辉煌,却不知道菲利浦公司其实曾经历过3次生死劫。

创建之初,公司的经营相当艰难。主持公司的长兄赫拉得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但他在经营管理上却是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导致产品打不开销路,工厂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1895年,公司面临清盘倒闭之际,赫拉得将该公司让位给其弟安顿主持。安顿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极具经济头脑。他亲自出马进行产品推销工作,而把工厂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交由哥哥负责。当他通过报刊了解到当时俄国刚开始普及电灯时,便迅速带着灯泡样品赶往俄国,反复上门走访,最终在彼得堡接到了5万个灯泡的订单。

打开俄国市场之后,安顿接着又把产品销向了其他欧洲国家。此后,菲利浦公司大步向前,到1912年,公司改名为菲利浦电器公司,不仅继续生产电灯泡,还开始生产其他电器、电讯设备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一场世界经济危机中,菲利浦没能幸免,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困境中。兄弟俩几经奋力撑持,才让菲利浦勉强生存下来。

正当菲利浦电器公司开始恢复元气、重振旗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很快烧到了荷兰。1940年5月,德军猛烈的轰炸让菲利浦的厂房设备所剩无几,刚接任董事长不久的布利兹·菲利浦也被捕入狱。

战后,被释放的布利兹决心率领家人及部分职工重建菲利浦家园。他大力吸收了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并根据产品分类建立了相应的生产部门,还在董事会下面成立了经理局,统一领导生产,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推销策略。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菲利浦公司已成为荷兰的3大超级企业之一了。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公司大量增加科研经费,发展高科技产品,以电子计算机等更新产品争占市场,用电视机、录像机等产品成功争雄电子行业。

在3次生死劫面前,菲利浦公司正是采用“借尸还魂”之计,才得以绝处逢生,并最终将名气远播全世界。

借强者翼护的约翰逊

弱小企业在谋求生存和发展时,投靠较强大的公司一方,依附其翼护安全地成长,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也不失为一个借势的好策略。

20世纪50年代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了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乔治·约翰逊是这家公司一位十分出色的推销员。他不甘久居人下,便决定自立门户,用仅有的2000元微薄家当创办了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

创业之初,公司只有两间简易厂房和三名雇员。约翰逊清楚地知道他还无法与佛雷公司竞争,但光是该如何打开自己产品的市场这一点,就着实让他头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约翰逊终于有了灵感。于是,他与雇员们一起加班加点,集中精力生产出了一种粉质化妆膏。产品有了,接下来如何去推销呢?反复思考过后,约翰逊决定用“衬托法”销售自己的产品。他制作了一则广告,广告称:“在你使用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以后,如果再擦上一些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