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1696000000046

第46章 争权夺利,结党营私——12个关于结党弄权的历史教训(7)

尽管孝庄皇太后的“下嫁”是为了顺治的地位着想,但是随着汉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后清朝汉人官吏的增多,此事也被顺治帝视为一大耻辱。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他对多尔衮的仇视和不满,也拉大了皇太后与皇帝之间的距离。顺治八年二月,顺治帝颁诏斥责多尔袭的罪状中,有一条是多尔衮“又亲到皇宫内院”,就显露了顺治帝对此事的愤怒。后来顺治帝废后,也是这种情绪的继续发展,因为第一个皇后是多尔衮为他选择的。

亲政之前的顺治皇帝,唯一的乐趣是骑马射猎。在狂奔疾走的骏马上,他能自如地挽弓控矢,多次射中飞禽走兽;在围猎的大自然环境里,他尝到了人间生活的莫大乐趣,暂时忘却难以忍受的胸中苦闷。直至他亲政以后,还常因出狩耽误政事,受到大臣们的提醒和谏阻。然而,就在他围猎的短暂快乐中,宫内政治斗争也如同一张形影不离的网,一刻也未放松对他的监视和控制。

一次,他外出行围,随从中多尔衮派出的心腹党羽巩阿岱、锡翰、席纳布库等人,有意在峻岭密林中引他走上险径。当他不得已离鞍步行时,诸人便大加奚落嘲讽:“年少不习骑射,似此路径遂下马步行耶?”使顺治狼狈万状。这些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讽刺皇帝,显然是凭借权倾一时的多尔衮作为后台。每逢此时,顺治总感到不是在射猎,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被紧紧围困在簇利的弓箭瞄准下的麋鹿一样,既恼怒、惊惶,又绝望。引弓待发的弓箭手,正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他不能容忍君权旁落,不能容忍傀儡皇帝和情妇母后的屈辱地位。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死边外行围途中。多尔衮一死,顺治立即派人到睿王府将所有体现权力的信符及赏功册收入自己掌握之内,并于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十二日,宣布提前亲政。一个月中,年仅14岁的他,“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先后以种种罪名翦除了阿济格及罗什、博尔惠、额克亲、吴拜、苏拜等正白旗骨干。然后,于二月十五日,以“阴谋篡逆”的罪名,籍没了多尔衮的家产人口,将其女东获、养子多尔博格与信亲王多尼,其党羽何洛会、胡锡凌迟处死。二月二十一日,正式将多尔衮罪状诏示中外,悉行追夺所得封典。

传教士卫匡国记载,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连座落在明南宫那座“军飞鸟革、虎踞龙盘……金碧辉煌、雕镂奇异”的睿王府也遭池鱼之殃,被毁坏殆尽。昔日睿王的党徒们非死即贬,两白旗势力从此大衰。顺治对多尔衮的种种处置方式,完全未按照法度的规定,而是个人私愤的恣意宣泄,这种情况在他亲政之后多有发生。

以史为鉴:

顺治帝从继位那一天起,就生活在宫廷斗争的阴影之中,直到死去。他在铲除异已的过程中毫不手软,不择手段,仿佛是为了向一切人说明皇帝的意志才是至高无上的。也正是这种宫闱内廷斗争的环境,塑造了他举动怪异、“龙性难撄”的性格。

★教训99: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胤禛改诏

1722年12月20日,正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这一天夜晚发生的大事,对人们来说无不感到是那样突然,那样难以置信。十七阿哥胤礼当晚在大内皇宫值班,得悉皇父康熙去世,立即奔往畅春园,行至西直门大街时,恰与警跸御道的步军统领隆科多相遇,隆科多告诉他四阿哥胤禛已经登大位,只见胤礼“神色慌张,有类疯狂”,掉转马头奔回自己邸第,并未到宫门迎驾伺候。

胤礼父死不惊。唯听说四阿哥嗣位神色几近疯狂,他的反常行动似乎可以代表上层人物对突发的政治剧变的最初反应。不过,十七阿哥对雍正继位仅止震惊而已,而其他阿哥则对多年以来储位之争以如此方式结局公开表示难以接受。

据雍正日后的忆述,康熙去世当晚,九阿哥胤禟得知由四阿哥继皇位后,即“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八阿哥贝勒胤祀亦于夜深时与三阿哥胤祉私去庭院,密语多时,急筹对策。稍后十四阿哥胤禵从西宁回京奔丧,路上即扬言:“如今我之兄为皇帝,指望我叩头耶?我回京不过一觐样宫,得见太后,我之事即毕矣!”抵京后径自“行文礼部”,故意询问如何晋见新皇的礼仪,及见雍正之时,又“远跪不前”,表示不能承认雍正承统的既成事实。胤禟还对左右亲信说:“不料事情竟至如此,我辈生不如死!”慨叹“事机已失,悔之无及。”

62-康熙

63-雍正

总而言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深夜发生的大事,真正令人们震惊、疑虑和难以置信的倒不是皇帝崩逝,因为这早在预料之中;而是皇位竟落到了四阿哥胤禛之手,朝野舆论一致看好的十四阿哥胤禵却被剥夺了皇位的继承权。

胤祀、胤禟、胤禵等野心勃勃或没有任何野心的阿哥们之所以有猝不及防之感,因而无意间仓惶失态,甚至作出对新皇冲撞无礼的举动,盖由此之故。

康熙共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有20个。初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胤礽聪明俊秀,能文能武,康熙对他十分宠爱。不料长期的皇储地位,在胤礽周围集结起一批依附和拥戴他的势力,形成了第二个权力中心,胤礽的行为也越来越专横放纵,使他和康熙之间产生了矛盾,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而公开爆发。康熙指责胤礽“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专擅威权,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更可异者,伊每夜逼进布城(康熙所居的大帐)裂缝,向内窃视。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如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宏业”。权力的争夺已使父子关系恶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康熙废掉皇太子,将胤礽圈禁起来。

围绕立储的长期纷争,闹得年老体弱的康熙愤懑抑郁,心力交瘁。此后,直到康熙去世为止,没有再立皇太子,而且这一问题成了康熙心中的隐痛,不许人们议及。老皇帝心目中属意哪个儿子,大家不免会有种种猜测。看来,最有希望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似乎轮到了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原名胤祯,和皇四子胤禛(即雍正)是一母所生,但却和胤禩交好。康熙称赞他“确系良将”、“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胤禩说他“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于准噶尔进兵侵扰西藏,31岁的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部军务。这是一项重大的任命,涉及西藏、青海和西北地区的安危和清朝统治的稳定。大将军的权力很大,礼仪规格很高,亲王体制。从前,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得过“抚远大将军”的称号。这一任命;至少给许多人造成了康熙意有所属的印象。故胤禵出师时,胤禩说“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

事态的发展出于人们的意料,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康熙病逝于北京西郊畅春园。据官方记载,十三日凌晨病危,召见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五子淳郡、皇八子多罗贝勒胤禩、皇九子固山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传遗诏曰: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下达传位诏书,据说胤禛本人不在场,他因代行祭天大典,住在天坛,闻召急奔畅春园,于午前到达,三次晋见乃父,康熙还能说话,“告以病势日增之故”,却一字未提及传位胤禛的事。八个接受遗诏的人也没有透露消息或作出暗示。胤禛后来说:“朕向来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方宣旨于朕。”

这样头等重大的事情,康熙和皇子、大臣们竟集体向胤禛保密,于理不通。而且隆科多是参与此事的唯一非皇室的大臣,雍正之立,他显然有大功。后来隆科多得罪,雍正五年的上谕中却说“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诡称伊身带匕首,以防不测”。前后矛盾,显有伪造痕迹,所谓八人传遗诏之说,令人怀疑。

据当时传言,胤禛继位的情节,曲折离奇,与官方记载,大相迳庭。“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又云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胤禵调回囚系,太后要见胤禵,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皇上又把和妃及其他妃嫔都留于宫中”。

照这种说法,胤禛集中了鸩父、弑母、囚弟以及篡位等一切罪行。我们要考虑这些流言出自政敌之口,他们在彻底失败之后,也会把一切脏水泼到政敌身上,发泄私恨,他们的话同样不可相信。斧声烛影是千古难决的疑案,今天要判断雍正是合法继承,还是矫诏篡立,都难以提出充分确凿的证据。

胤禛即位一个多月后,给另一亲信年羹尧的批文中说:“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隆科多究竟有什么大功,刚刚即位的雍正对他发出如此溢美的赞誉,合理的解释是他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帮了胤禛大忙,故胤禛对他感激涕零,形之笔墨。

雍正在继位前后,最大的心腹之患便是自己的兄弟们对他不服气。对此,他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以对付他们。于是,“弑兄屠弟”成了雍正皇帝的一大罪状。所谓“弑兄”,就是囚禁了皇长子胤褆、皇二子胤礽;“屠弟”,就是囚禁了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并使胤禩二弟死于狱所。

以史为鉴:

在权谋争夺中,先下手的比晚下手的总为强,先下手狠点,就往往无后顾之忧,下手慢的,却被动得甚至丧了性命,总归一句话:为了权力,什么缺德的事都干。不怕遗臭万年,只在乎今朝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