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英法联军进北京,咸丰病死热河。6岁的载淳继位;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辅幼帝“赞襄一切政务”;赐给皇后钮祜氏和载淳“御赏”印和“同道堂”印各一枚,作为发布谕旨钤用;那拉氏(慈禧)以皇帝生母身份代行小皇帝的职权。当时人称辅命大臣与两宫太后、皇太子间互相牵制的局面为“垂帝辅政,盖兼有之”。
对于这种安排,慈禧且喜且惊。喜的是自己手中掌握着“同道堂”印鉴和皇儿载淳,又有皇太后的封号,不致于立即招致杀身之祸;惊的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凭借先帝遗诏辅政,随时会对自己孤儿寡母发难。尤其是肃顺一向专横霸道,看不起女人从政,对那拉氏的限制、反对最多,今后怕是羽翼更强,难以对付。此时慈禧野心急剧膨胀。她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肃顺成为“多尔衮第二”,而自己成为别人刀下任意宰割的羔羊。她要孤注一掷,通过政变来铲除政治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把大清国的政权牢牢抓到自己手里,热河行宫的一片悲戚之声中,隐约透露着点点杀气。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慈禧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慈安太后和恭亲王的支持,发动北京政变,除掉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终于取得了北京政变的胜利,为了排除异己,除去自己独掌大权的障碍,她又露出阴险、残酷的个性,使反对她的人一个个的消失。经历了北京政变之后,慈禧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她能够争取到垂帘听政,无疑将国家大权的一半抓到了手中,另一半,还得暂时留在恭亲王奕訢手中。
慈禧并不在意比她名份还高的东宫太后慈安和她共同执政。对于慈安这个人,在十多年的后宫生活中,慈禧最了解不过。慈安太后系满洲镶黄旗人,出身高贵,早年在奕泞府中为侧福晋。咸丰即位后,因嫡福晋早死,便立她为中宫皇后,统领六宫。慈安生性善良,崇尚节俭,在后宫嫔妃中颇有淑女风范,是有名的“大好人”。她侍奉咸丰多年,一向谨奉祖训,勤勉行事,颇受咸丰的尊敬。她为人厚道,受宠而不专横,从不和其他妃子们争风吃醋,对于咸丰帝宠幸那拉氏也未表现过不满或指责。相反,还常常善意地指出那拉氏疏于礼仪的地方。慈安没有子嗣,因而非常喜欢慈禧所生的皇子载淳,精心照顾载淳的起居饮食,那份呵护比皇子的生母还要精心。在政治上,慈安太后没有太多的主见和热情。她处事木讷,又不愿与人争执,行事多半依附慈禧的意见。两宫太后执政初期还能够推诚合作,慈禧因为诸事还要依赖东太后尊贵的身份,对慈安也是相当尊敬。
对恭亲王奕訢,慈禧更加倚重。奕訢在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署中,由于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在洋人中引起一致好评,是颇受英法美俄公使看重的清廷官员。北京政变的成功,奕訢功不可没。此时奕訢三十岁出头,风华正茂,干练持重,在朝廷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手中掌握着清廷军事、财政、外交大权,又深得西太后慈禧的器重,把八年来一直与重大政事决策无缘的阴晦一扫而光,真正是春风得意。慈禧内倚太后的声望,外借精干小叔的鼎力协助,开始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
两宫太后听政之初,朝廷内外并非人心顺服,不少官员心存观望,要看一看这两位年轻寡居的太后的手段。此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四燃,山东捻军、西北回疆起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中原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被清廷视为首患。一部分大臣在对付太平军政权的斗争中并不卖力,一味地退却逃跑,致使太平天国势力迅速蔓延。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何桂清就是一个典型的懦弱鬼。为震慑百官,树立威德,慈禧下令将何桂清革去一品官,就地立斩,以戒军心;随后,她又下令将平日里跋扈骄蹇、藐视朝廷的兵部左侍郎、护军统领胜保捉拿进京,以“冒功侵饷、渔色害民”的罪名处死。斩了何、胜两人之后,的确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西太后的威仪,再也无人敢怠慢朝事,统治秩序得以初步恢复。不久,颇受太后重视的名将曾国藩力剿太平天国革命军成功,内患渐平,两宫新政初见起色。
慈禧本是一个极其专断的女人,当初她重用奕訢,是为了替自己铺平登上权力宝座的道路,一旦实现了这一人生目标,她便不能容忍别人染指她的势力范围。从当时的情形看,慈禧做事有自己的主张,遇事甚好弄权,慈安绵软,凡事退避三舍,两宫中西太后的权力与影响与日俱增。恭亲王奕訢亦是一个妄自尊大、狂傲嗜权的人,遇事不会绝对顺从慈禧的主张,而往往自作决定。时间一长,两人间的权力冲突增多,慈禧心有不满,而奕訢还未察觉。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三月,御史蔡寿祺参劾恭亲王奕訢贪污恣肆,兼有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从旁谗毁,触发了慈禧的新仇旧恨,于是亲拟谕旨,称恭亲王“从议政以来,妄自尊大,率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看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请施离间,不可细问。每日召见,趾高气扬,言语之间,诈多取巧,满口胡谈乱道……”据此,,“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轻而易举,这个惟一能够挟制慈禧专权独裁的人就被踢到了一边。慈禧对恭亲王奕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整治,使朝廷中再无一人敢单独站出来同西太后抗衡,她成了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集权女性。这一年,慈禧31岁。
慈禧用卑鄙、阴险的手段搬掉了一个个对手,然而她还不满足,又把魔爪伸向了与之共同执政的东太后慈安。
慈禧总觉得慈安是自己最大的威胁,于是派人在膳食中下了毒,把慈安毒死了。慈安一死,宫中再无可与慈禧并驾齐驱享受特权之人,她的统治开始进入极度专制转向衰败的时期。
慈禧极度掌权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更加严峻。按道理,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如此频繁的内乱外辱,慈禧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执政的成败得失,分析一下清朝面临的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此时她能够审时度势,任用贤能,改革弊政的话,大清朝最后的历史恐怕就要另笔书写,慈禧本人的历史也会有一个稍微完美的结局,而不至于让后人唾骂千古。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捧读过去,我们深感痛心疾首,甚至把慈禧作为民族罪人来批判,我们还是有责任将她最后十年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给大家,还是要把笔端触及那段惨痛而屈辱的历史。慈禧镇压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后,与光绪皇帝间的矛盾发展到水火难容的地步。她辛苦“培养”了20年的皇帝,竟公开违忤她的旨意,慈禧对此感到异常震怒。按照她的想法,应该立即废除光绪,另立一个听话的小皇帝。慈禧接受了荣禄的建议,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仪为大阿哥,作为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将其正式接入宫中抚养。
12-同治
13-溥仪
此时,中华大地上又广泛兴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起自山东,势力迅速蔓延至直隶、京津一带。他们在各地设立“拳场”,极度不满清朝政府统治,仇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胡作非为,多次指挥教民焚烧教堂。以此为借口,英法俄等国公使相互纠结,联名照会总署,声称“各国之兵现已决计入京,我等无力阻止,深为贵国惋惜”,遂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统治集团内部围绕着对义和团是剿还是抚,对帝国主义是战还是和,斗争相当激烈,慈禧连续四次召开御前会议,以载漪、刚毅为代表的顽固派和以奕勖、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主战派展开了激烈论争。情急中,端王载漪精心炮制了一个所谓“太后训政立即结束,将归政于光绪皇帝”的照会,促使慈禧决心利用义和团势力来抵抗洋人的侵略。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六月二十一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宣战诏书,正式对八国联军开战。在慈禧投降主义思想指导下,清军不堪一击,义和团赤手空拳也难抵挡洋枪洋炮的攻击。7月中旬,八国联军的部队已攻近北京城。7月20日,北京陷落。万般无奈,慈禧带领光绪帝、后妃和大阿哥及王公大臣十二三人,在二千余名兵勇的护卫下仓皇出逃,经昌平,出居庸关,进入山西太原,后转道至西安。
慈禧的这次出逃,比起四十年前随咸丰帝亡命热河时的境遇更加凄惨。为了安全,她只能化装成乡下农妇的模样,头挽便髻,身穿蓝布夏衫,一路风尘仆仆。不仅一日三餐不保,有时几天都吃不上一顿热饭菜。渴了,从乡间讨口冷水;饿了,从路边乞食玉米;晚上睡在农家炕上,又潮又湿,辗转难寐。这种逃亡经历,对像慈禧这样终年生活在皇宫御苑、养尊处优惯了的人来讲,是其66年生命之旅中从未遇到过的。在后来回忆那段逃亡生活时,她还常说:“真不是人受的罪!”就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看,普通百姓极端贫困,慈禧所看到和经历的,只是这种苦难的一个侧面,而造成万般苦难的罪恶根源,还在于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者日益腐朽、堕落。慈禧离京西逃的同时,委派李鸿章和奕勖等人为全权代表,负责与八国联军谈判媾和,媾和的前提不外乎是加倍的出卖国家主权。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大卖国贼李鸿章在慈禧授意下,与各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等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十亿两;允许帝国主义在使馆区内划界驻兵;拆除大沽口至北京的炮台,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派驻军队……
慈禧还有一个最大的个性特点就是贪婪、穷奢极欲,她17岁入宫,73岁去逝,在宫廷中生活了56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慈禧对金钱的欲望,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她的权力欲一样极其强烈。她的穷奢极欲和荒淫糜费,是清代任何一个后妃所无法相比的,也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王朝史上罕见的。
颐和园修好后,慈禧每年春天都要率领光绪帝后到园中游幸,园内陆续添设电灯厂、小火车、小轮船等,每日的开支高达12000两白银。颐和园枕山襟湖,占地广阔,每年仅维修费一项就开支巨大,对于这部分开支,慈禧多半占用地方税,且征用了一万多名工匠作为建园、护园之用。西太后为满足个人享乐的需要,把沉重的税务和人力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
慈禧在60大寿期间,她公开向各省员索礼,还从铁路费和边防经费中挪银300万两私用。一连七天,慈禧特诏外面的有名戏班入宫表演,各王公大臣宗室福晋都要进宫拜贺,并陪着看戏。慈禧爱看戏是有名的,她的宫中单独养了个戏班子,随时可欣赏。这次祝寿,慈禧真是讲够了排场,出够了风头。她从春天起就专门派世铎和奕勖总办庆典事宜,又专门成立了庆典处。仿照康熙、乾隆年间的成例,自紫禁城西华门起至颐和园东宫门止,所谓跸路,分设六十段景点,建造各种不同形式的龙棚、经坛、戏台、牌楼和亭座,又从江南、杭州三个织造衙门专造彩绸十万匹,以供庆典之需,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全力以赴准备甲午战事时,慈禧生气地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大凡残暴、贪婪的统治者都是愚昧的,她们生前追求富丽堂皇的生活,死后也幻想到另一个世界继续过穷奢极欲的生活,慈禧也不例外,慈禧生前追求富丽堂皇的生活,死后也不忘厚葬。她的墓穴修建,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且一度因建得不合她的口味而拆掉重修。新建的陵墓,内部工艺高超,用料讲究,极其华贵。慈禧从去世到下葬,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耗费白银127万两。
以史为鉴:
纵观慈禧一生,她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更名立号,但她确是满清后期的实际统治者,长达四十多年,干尽了祸国殃民的勾当。相信每个有点自尊心的中国人看过慈禧专权祸国都会愤怒顿起,其实,这也怪不得谁,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维持政权要靠“法”、“术”、“势”三条,人一旦得势,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一样让人畏服,或许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