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696400000036

第36章 遵义章第五 成大事者须遵循的规律(8)

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可以看出,人才是多么重要!作为管理者,不应该担心自己手下中人才众多,担心下属和同事的才能超过自己。有了这些高知识、高智力、高技能的人才,企业才会有发展的潜力。就是管理者本人,也从与这些人才共事的经历中增长了才干,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气魄,摸索到驾驭这些人才的规律。所以,管理者不忌人才的才干,是开拓新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必要条件,是吸引拔尖人才的前提,也是团结人们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条件。忌妒人才的结果,使一些很有才干的人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使一些平庸之辈平步青云,身居要职。忌妒人才而导致扼杀人才、败坏社会政治空气、误国误民的恶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鲍叔牙荐才

战国时代,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成了大名鼎鼎的齐桓公。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讲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佐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踏地地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鲍叔牙被史家赞为有“君子之风”,因为他不妒贤嫉能,而是大力推荐贤能;他不仅能容纳高才的管仲在自己手下当大夫,而且勇于让高才超过自己为国所用。这种“鲍叔之风”,在当时的官场宦海中,确是难能可贵的。

鲍叔牙不忌人才的这种 “君子之风”,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管理者,不应该担心自己单位中人才众多,担心下属和同事的才能超过自己。有了这些高知识、高智力、高技能的人才,企业才会有发展的潜力。就是管理者本人,也从与这些人才共事中增长了才干,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气魄,摸索到驾驭这些人才的规律。所以,管理者的那种不忌人才的素质,是开拓新事业、开创新局面之必需,是吸引拔尖人才的前提,也是团结人们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条件。否则,上述的一切都会成为一纸空文。

忌妒人才的结果,使一些很有才干的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使一些平庸之辈平步青云、身居要职;其扼杀人才、败坏社会政治空气、误国误民的恶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5. 论功行赏留人心

原文

行赏吝色者沮。

译文

论功行赏时如果脸上显露出吝惜的神色,那么功臣宿将们就会灰心丧气了。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

【王氏注】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

■ 解读 ■

办事前,慷慨许诺,一到论功行赏,却一毛不拔,概不兑现;手下的功臣必然感到沮丧,从而不愿效力,导致事业失败。《黄石公三略·上略》中说:“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愈时,则下力并,敌国削。”意思是说:用利禄招引贤人时,不必吝惜财物,奖赏有功劳的人时,不可拖延时间。这样,手下的人就能与自己同心协力,开创一番事业。

■ 管理活用 ■

身在职场,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白论功行赏。所谓“论功行赏”,就是让所有真正对于工作有贡献的人得到应得的奖励。这和一般情况下,不论上司有无贡献,一律只由上司一人居功的做法正好相反。论功行赏就是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认可某人的贡献,这种做法用以满足员工的期望。这种做法应纳入公司的制度中,对于良好的工作表现给予适当的认可及奖励,是建立和员工之间长期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样做会使得工作更为有趣,也令人更为满足。

玛丽·凯·阿什:公正待人,论功行赏

玛丽·凯·阿什是美国一位大器晚成的女企业家。她重视妥善地管理人才,认为,人才是一个企业中最宝贵的财产,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才管理。

她要求作为一名经理应尽量公正待人,论功行赏。当一名经理必须采取解雇人员的行动时,首先必须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和同情,同时还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玛丽·凯·阿什在阐述她的做法时说:

“我每次遇到员工不称职时,采取一种十分不同的做法。我的第一个行动是同这个员工商量,她采取哪些具体办法可改进工作。我提出建议并规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期限,这样,她也许会马上获得成功。不过,如果这种努力仍不能奏效,那我必须考虑采取对员工和公司可能都是最好的办法。我常常发现,一个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最不好受的是这个员工本人。

“例如,要是我部下一个负责公共关系的员工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敢讲话,也就是说,此人身上缺乏号召其他人所必须具有的那种能力,我就会用‘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应该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条金科玉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会问一问自己,假如我是这个员工,我会怎样想?

“于是,我会对她说:‘简,我们在一起工作了两年,每当我看见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就知道你浑身不自然。我看到,你在这种场合如同活受罪一样。我衷心希望这不是真的。不过,简,我认为让你干这种工作确实不太合适。我们喜欢你,希望你能成功。请问,你想不想试试别的工作?’如果在我们公司内实在为她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我们就积极帮助她在能够使其才能得到发挥的其他公司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我不会像扔废报纸那样抛弃一名员工。

“有些经理肯定不同意我的这种见解,他们认为,一旦你解雇某人,某人就必须‘收拾东西滚蛋’。但是,每遇到这种不常见的事,我宁愿失之于‘宽厚待人’,而不愿失之于过分强调公司需要的是中坚分子。”

玛丽可以说深明论功行赏的重要性。不论功行赏会导致关键人才的流失,根据受调查的经理们的说法,离职的一个常见因素是员工觉得个人的贡献未受到承认及重视,而当员工的构想及工作表现受到承认及奖励时,对公司的忠诚度就会提高。这使得员工更愿意为公司尽心尽力,贡献出个人的最大力量。论功行赏是满足员工期望的方式之一。每当一个经理及其属下实现了他们之间协议的目标时,双方的关系就会更为密切。这种骄傲感和工作热忱会提高员工达成卓越表现的机会。论功行赏还有助于形成有创造性的气氛。当个人因自己提供的构想得到了直接奖励时,他们会打消保留自己最佳构想的念头。担心自己的构想会被别人剽窃而得不到什么奖励的员工,最终会把自己最好的构想秘而不宣。

16. 赏识人才要言行一致

原文

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译文

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失其本望。刘璋迎刘备而反拒之是也。

【王氏注】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悔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 解读 ■

答应的多,使人思慕已经允诺的期盼,然而兑现的少,这是结恨记仇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此,事业必危。招揽到人才时,既然与对方定下聘请的条约,就会无形中使对方在精神上作好了客观的准备。这时,如果再拒绝不应,就像请客而拒之于门外一样,在无意之中,就会使对方产生疑虑,感到失落,从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 处世活用 ■

宋代赵善璙《自警篇·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意思是说:“从此,所说的和所做的是一样的,外在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是一样的;这样,遇到事情就会坦然,处理事情也应付自如。”为人处世,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

弘一大师的言行一致

弘一大师出家前,就凡事认真,一丝不苟;出家以后,更是如此。他出家后修的是律宗。律宗是最讲究戒律的,所以他一言一行,都是以戒律为准则,不稍差越。就是临终前,遗嘱身后诸事,也都是一一依照律仪所规定的。他平日开示僧众,都要他们“以戒为师”。就是对在俗朋友,也常劝他们要谨言慎行。

他有一位多年的朋友名叫胡朴安,早年同为“南社”的社友,以后又是《太平洋报》报社的同事,还曾一起创办过“文美社”,一起编辑过《文美杂志》,是很熟的老朋友了。朴安一生从事报业工作,是学者兼报人的杰出之士,笔记小品写得很出色,常得他的赞赏。他在杭州出家后,胡朴安每到杭州,都必去看望他。一次,在灵隐寺谒见时,朴安写一首长诗相赠。

弘一大师写了“慈悲喜舍”的横幅作为答谢,并就诗中那两句“弘一精佛理”,“为我说禅宗”,诚恳地对胡朴安说:“我们学佛,不仅要精佛理,更要重实际言行。言行重在不欺,名如其实。我不是禅宗,也未曾为仁者说禅宗。仁者诗中说‘为我说禅宗’这是诳语。我们勿要视这为小事,认为它无关紧要。应该忏悔。勿要诳语,免遭堕落。”说到这里,突然停止,垂眉默坐。

胡朴安不觉有点紧张起来,心怦怦不安。想自己囿于文人旧习,写起诗来,只顾平仄音韵,而忽视“修辞立其诚”“勿以辞害义”的古训,不料就犯了佛教诳语之戒,致使法师不豫。他于是更加敬重法师持律的精严,觉得受到了很深的启示。从这件事中,人们足见弘一大师学佛之精严。弘一大师非常注重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 职场活用 ■

身在职场,你的提议最终不一定被采纳,但你对他人的承诺却有沉甸甸的分量。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一贯地保持言行一致,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佳方法,也是在同事中树立威信的基本要领。言行一致、言责自负是一个人自身素养的体现,上司往往根据员工遵守诺言和实现诺言的程度判断其价值以及工作水平和个人权威。这就要求每个有志于提升自己的人在许下诺言时一定要把握合适的“度”,并竭尽全力去实践诺言。

守诺的结果

大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小王很顺利地进入一家外企。当初与企业协商薪酬时,考虑到初涉职场,没有经验,没敢索要太高薪水,定下月薪3000元的标准。可是,由于专业对口,加上工作认真,不久小王做起工作来就得心应手了。

在公司一年后,新来的员工却不像小王当时的小心翼翼,还没有熟悉工作就定下薪酬5000元的标准。可是单位也和他们签下了聘用合同。小王每每想到自己一年来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地工作,却不如新到的员工领的薪水多,有心要求加薪,可是当初签下的合同明确了三年内按所签下的协议执行。

随着新来的员工慢慢地熟悉后,他们都劝小王要么向经理提出加薪要求,要么辞职走人。“3000元的薪水是初涉职场的新员工的标准,你干一年多了,却不如我们这些新来的员工,这多不公平啊!”他们的话也有道理,小王不是没想过,可是想到当初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签下这份合同的,现在人家按协议执行,而小王也不能自己撕毁这份自己同意的合约啊!薪水是比后来的员工低了许多,可是当时自己却是满意的。如果小王提出加薪,也没道理啊!如果选择辞职走人,小王不是言而无信了吗?不管怎么说,干完这剩下的两年再说。如果老板给我加薪,就选择留下,如果不加,我再辞职。

在后来的两年工作时间中,小王依然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怨天尤人,深得同事与中层管理人员好评,可是薪水依然没有增加。在小王终于干完三年合约后,他主动走进经理的办公室。还没等他交上辞职申请,经理就热情地要他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早就准备好的储蓄卡递给他。“这是你最近两年应得的薪酬,由于我们先前签有合约,就没有改变。考虑到你工作一直认真负责,所以按后来员工的标准补齐了你的薪水。”小王听了经理的话,心里一颤,哦,原来他的认真工作,经理注意到了。“如果你愿意,欢迎你继续为我们的企业服务。”小王高兴地点点头。

经理看到小王同意了,宣布说:“从明天起,你任分公司经理,月薪6000元。希望你再接再厉,做出更多的成绩。”

小王忽然明白,在职场里,不是总要把自己的利益处处考虑在前。如果能坚守自己的承诺,言而有信,暂时的“吃亏”就会为你赢得后面的成绩与利益。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随时随地选择跳槽,往往会越跳越糟糕。

任何一个人对于工作一定要做到谨言慎行,不可轻易许诺,以免失去上司和同事的信任。“言责自负,言必信,行必果”是我们做事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有人因为不守信用、轻许诺言而造成很坏的影响,结果与其出发点背道而驰。有的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随意许诺,甚至为安抚埋怨者而向其随便许愿,尽管能把对方的情绪一时稳住,但不会维持太久,其后果是既丧失了在同事中的威信,又使同事感到失望和不满,也为再次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

■ 管理活用 ■

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言行一致是一个关键要素。管理者应认真对待承诺,墨子说:“言而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说,身为领导者,如果说话不诚实,不讲信用,那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也就办不成大事。身为领导,一点要善待自己的信誉,做到言行一致,切不可乱许诺,拿下属不当回事。

联想的一分钟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就是一个人说出来的话要算数,不能再咽回去,做人不能食言。作为领导者,尤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