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696400000047

第47章 安礼章第六 礼为立身之本(4)

齐国与鲁国曾经是世仇,两国交战多年,互有胜负。齐桓公即位之后重用宰相管仲,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长,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鲁国,于是齐桓公决定攻伐鲁国。

由于实力悬殊,齐国一战就打败了鲁国,于是双方决定在“柯”这个地方会集天下诸侯,召开一个和会。

会议当天,天下诸侯聚集在柯镇,鲁庄王同意签署投降文书。正当鲁庄王提笔要签字时,鲁国将军曹沫突然冲到台上,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劫持了齐桓公。

大家一阵慌张,齐桓公心中也十分紧张,他问曹沫:“你想干什么?”

曹沫说:“你赶快把从鲁国夺去的土地还给鲁国,否则我要你的命!”说着就把匕首移到齐桓公的脖子前。迫于情况危急,齐桓公说:“可以,我答应归还!”

曹沫听了齐桓公这句话,立即松开了他,一甩手把匕首丢在地上,后退三步,深深地向齐桓公鞠了躬,转身便退回到他原来的位置上去了。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了。

从柯镇回来后,齐桓公越想越有气:“鲁国人太卑鄙了,居然敢在和会上安排刺客,让我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出丑。我劳师动众费尽千辛万苦才夺得一点土地,他们派个刺客就又要了回去,这不是侮辱我齐国人没有本事吗?说什么我也不能履行这个屈辱的诺言,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我一定要想办法不退地。”

于是,齐桓公找来管仲,商量如何对待和会上的约定。齐桓公说他是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被逼无奈才答应退地的,鲁国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所以不能履行协定。要派杀手干掉曹沫,让这事死无对证,不了了之。

管仲不同意,他说:“您虽说是被逼无奈答应了对方的条件,但是当时您所面对的是天下众诸侯,既然您已经许下诺言,那就应当严格履行,让天下人知道您是讲信用的。如果您杀掉对方毁约,那就违背了信义。虽然能暂时发泄心里的怨恨,但会毁坏您在诸侯心中的声誉,会让天下人唾弃您背信弃义,不守信用!这个损失可比退还土地大多了。没有信用的君主,土地再多也没有资格成为众诸侯的盟主!”

听了管仲的分析,齐恒公改变了主意,履行了与曹沫的约定,返还了夺取鲁国的土地。消息传开以后,天下人都对齐桓公赞不绝口:“齐桓公是一个重信义、守诺言的君主,在被逼无奈情况下许下的诺言他也兑现,这种人值得信赖,与齐国结交没有错。”

齐桓公守约退地之后,天下人都把他当成重信义的人,有什么事情都请他出面解决,许多国家都争着和齐国结盟。在短短一年之后,齐桓公就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诚信做人,不失信于人是一条不可儿戏的原则。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人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赖的。诺言是必须信守的,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许下的诺言都一定要兑现。即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许下的诺言,也不能当做权宜之计,因为人们只看重是否履行诺言这个原则。不重视、不遵循这一原则,不仅做事会失败,做人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 管理活用 ■

作为领导者,行使手中权力的时候,不要由着自己的性情行事。正如韩非子所说:“国君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高兴就随便施加赏赐,也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生气就擅自处死别人。”领导者如果反复无常,下属自然因为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无所适从。这样,必定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以致影响企业的发展。身为领导者,一定要综合考虑,从大局出发,不可喜怒无常。汉代的张释之可以说是深明此中之道理。

汉文帝任上林令

张释之是汉朝南阳郡人,汉文帝时的廷尉(最高司法官)。他执行法律非常严格,对于汉文帝的一些不合法律规范的行为,也敢于直言相谏。

有一次,张释之随从汉文帝到上林苑游览。上林苑是专门供皇帝游玩和打猎的地方,里面有许多亭台楼阁、奇花异草,还有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汉文帝玩得很高兴,不知不觉来到了养老虎的地方。老虎是百兽之王,汉文帝很想知道上林苑中有多少只老虎,就问随从的上林令。上林令支支吾吾,东张西望,急得满头大汗,就是回答不上来。汉文帝很不高兴,又问整个上林苑登记在册的禽兽有多少,上林令还是回答不出来。正在这个时候,负责管理老虎的小官代替上林令回答了汉文帝的询问。他不仅把老虎的数目说得一清二楚,而且还给汉文帝讲了一些老虎和其他禽兽的生活习性。

汉文帝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个小官很有水平,一个朝廷的官吏应当这样应对如流。上林令对自己管理下的上林苑有多少禽兽都不知道,是不称职的。于是就命令张释之去任命那位小官做上林令。

随便就让小人物做上林令,这样做显然不合理。如果皇帝一时兴起,喜欢谁就提拔谁,不喜欢谁就撤谁的官,那可就乱套了。张释之想到这些,就决定劝汉文帝改变主张。

他上前对汉文帝说:“皇上觉得绎侯周勃是怎样的人?”

汉文帝说:“是一位忠厚长者。”

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

汉文帝又说:“也是一位忠厚长者。”

于是,张释之说道:“绎侯、东阳侯是忠厚长者,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望,连皇上您也称赞他们。但这两个人都不善于应对回答,在朝廷上讨论政事的时候,经常说不出话来。这个管理老虎的小官倒是对答如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个人到底能力有多大、品质如何,皇上您现在并不了解。如果仅仅由于他能说会道,博得您的欢心,您就越级提拔他,那么天下的官吏就会争着夸夸其谈,不务实际了。秦朝的时候,大家都以办事急切、会找岔儿争能显胜,他们的毛病就是只会做表面文章,丝毫没有同情百姓的实际状况,所以皇帝听不见自己的过失,国事一天天败坏下去,到了秦二世,天下就土崩瓦解了。任免官吏这样的事一定要详细考察、慎重考虑才行。”

汉文帝听后,觉得张释之说得很有道理,自己的确不应该一时高兴就随便提拔一个人,就收回了他的命令。

权力是领导者的秘器,不能轻易实施,更不能假手于人。同理,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能凭个人的喜怒行事。赏罚不当,该赏不赏,该罚不罚,或者不该赏的赏了,不该罚的乱罚,都会极大地挫伤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个组织离心离德、纪律涣散,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身为领导者,应当以此为戒。

8. 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

原文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译文

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轻上无礼,侮下无恩。淮南王言:去平津侯如发蒙耳。

【王氏注】承应君王,当志诚恭敬;若生轻慢,必受其责。安抚士民,可施深恩、厚惠;侵慢于人,必招其怨。轻蔑于上,自得其罪;欺罔于人,必不相亲。君不圣明,礼衰、法乱;臣不匡政,其国危亡。君王不能修德行政,大臣无谨惧之心;公卿失尊敬之礼,边起轻慢之心。近不奉王命,远不尊朝廷;君上者,须要知之。

■ 解读 ■

在社会分工的过程中,所谓“上下级”只是一种职务上的区分,无人格尊严的区别。上下级之间需要适当的尊重,如此能形成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 处世活用 ■

上下级之间需要尊重,为人处世,当然也需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待人的第一准则。所谓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价值,尊重他人的劳动及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习惯、爱好和正当愿望,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等等。谁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而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尊严中,才能获得和保持自己的尊严,受到别人的尊重。

一张报纸的纠纷

李先生和一位同事去曼哈顿出差,由于在那天早上的第一个约会前有一点时间,他们可以从容地吃顿早饭。点完菜之后,李先生的同事出去买报纸。过了5分钟,同事空手回来了。他摇摇脑袋,含糊不清地小声骂街。

“怎么啦?”李先生问。

同事答道:“这些人!我走到对面那个报亭,拿了一份报纸,递给那家伙一张10美元的票子。他不是找钱,而是从我腋下抽走了报纸。我正在纳闷,他开始教训我了,说他绝不会在这个高峰时间给人换零钱的。”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这一插曲,同事认为这里的人傲慢无理,都是“品质恶劣的家伙”。他以后再不让任何人给找10美元的票子了。饭后,李先生接受了这一挑战,让同事在饭店门口等着……

当报亭主人转向李先生时,李先生和顺地说:“先生,对不起,我不知道您能不能帮个忙?我是个外地人,需要一份《纽约时报》。可是我只有一张10美元的票子,我该怎么办?”报亭主人毫不犹豫地把一份报纸递给李先生道:“嗨,拿去吧,找开钱再来!”

李先生兴高采烈拿了“胜利品”凯旋而归。他的同事摇摇脑袋,随后他把这件事称为“54街上的奇迹”。

中国的老话说“若要人敬己,必须己敬人”、“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人际交往就是有这种“报偿性吸引”的关系。报偿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动机。在交往中,双方若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则吸引力增强。交往的频率往往受预期中的报偿所支配。当然,报偿不仅是物质的追求,也包括精神上的期望。如企图得到人的尊重、鼓励,也是一种期望。

■ 职场活用 ■

身处职场,要懂得对同事应有的尊重。许多人都学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你向一个物体发出多大力量,这个物体会反作用给你一个完全相等的力量,这一理论同样可以从物理学上应用到人际交往中。以下这个由著名谈判专家所讲述的小故事也许可以说明这个原理。

尊重换来合作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休斯制作了一部电影《被剥夺权利者》。电影主演是珍·拉塞尔,一位漂亮的女郎。那时候休斯迷上了拉塞尔,以致跟她签订了一个一年100万美元的起用合同。

12个月之后,她合理合法地说:“我想要我合同上约定的钱。”

休斯声明他现在没有现金,但有许多不动产。女明星的立场是她不听这些辩辞,她只要她应得的钱。休斯继续向她说明他现在现金周转不灵,要她等一等。而拉塞尔一直指出合同的法律性,上面清楚地说明年底付款。

双方的争执看来是没法和解的,他们以竞争性的敌对面目出现,于是都通过自己的律师交涉,原先的亲密关系变成了胜败的斗争关系。外界谣传说,只有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了。诉讼费是高昂的,如将这一冲突诉诸法律的话,也许律师是唯一的胜利者。

这一冲突后来是怎样解决的?事实上,拉塞尔很聪明地对休斯说:“啊,你我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看看我们能不能在一起互相信任的气氛下分享信息、感觉和需要呢?”他们正是这样做了,于是以合作者出现,结果使他们之间的纠纷得到了创造性的解决,满足了双方的需要。

最后把原来的合同改为每年付5万,分20年付清,合同上的金额不变,但时间变了。结果休斯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并获得本金的利息;另一方面,拉塞尔的所得税逐年分期交纳,并且会有所降低,有了20年的年金收入,她就不必为每日的财务问题操心了。

拉塞尔深知,演员的职业一般是很不保险的,因此她成功地运用策略,既保住了面子,又取得了胜利。要记住,当你跟休斯这样的怪人打交道时,即使你对,你也胜不了。就个人的不同需要而论,拉塞尔和休斯都是胜利者。

■ 管理活用 ■

“人有脸,树有皮”,据有人细心观察,即使是社会上才能平庸的人,也常常以自己微小的优点引为自豪;即使是后进的同志,内心也蕴藏着追求信任的自尊心;更不要说那些本身已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了。一般来说,人们尊重上级比较容易做到,尊重同级也不是很难,可尊重下级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尊重下级的问题,恰恰最不容忽视。凡是能打开局面、有所作为的上级领导者,对自己的下级一定很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意见,谦虚有礼、平等相待。

齐桓公礼贤下士

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略举一二。据《新序·杂事》记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接连三次去见他,稷都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民之主,稷不过是一介布衣,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地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业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士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业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稷。

又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杵舂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泄露出去,是什么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嘘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指,也是指向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您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地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

从上面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储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对下属有真心诚意的尊重,不可居高临下,对下属颐指气使。如果这样,对于管理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9. 自信信人,自疑疑人

原文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译文

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暗也。明也。

【王氏注】自起疑心,不信忠直良言,是为昏暗;己若诚信,必不疑于贤人,是为聪明。

■ 解读 ■

对自己都疑神疑鬼的人,绝不会相信别人;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绝不会轻易怀疑别人。自疑疑人,是由于对局势不清,情况不明;自信信人,是由于全局在胸,掌握先机。

■ 处世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