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696400000048

第48章 安礼章第六 礼为立身之本(5)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受到委屈,或看到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种种猜疑。其实,猜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既不利于学习、工作,更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许多情况下,人的猜疑心往往先从主观上预设别人,然后把生活中与其无关的事扯在一起,以证明自己的看法不错。实际上,有的想法是无中生有的。这样人为地设置心理屏障,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隔阂。有很多事,别人本无心,自己偏往坏处想,结果引出许多不必要的矛盾来。并且它会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自己失去欢乐和友情,增加烦恼和痛苦,既影响朋友间的友谊,又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身心健康。

奥赛罗的猜疑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在威尼斯军队里服役的黑人,骁勇善战,在和土耳其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因此,他被提拔为将军。

奥赛罗性情耿直,粗犷豪放,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儿苔丝德梦娜对他颇有好感,很快就爱上了他。温柔美貌的苔丝德梦娜不顾父亲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和出身低微的奥赛罗结婚,婚后生活美满,非常幸福。

但是好景不长,奥赛罗部下有一位军官名叫伊阿古,阴险的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先前就曾经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现在奥赛罗结婚了,他又心生一计,开始挑拨奥赛罗与苔丝德梦娜之间的感情。

这个阴险的小人想方设法伪造了一些假象,然后告诉奥赛罗,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德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出示了所谓的“定情信物”。奥赛罗开始了猜疑,最后他也觉得似乎真的有那么一回事。最后,奥赛罗信以为真,认为妻子背叛了自己,他越想越气愤,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可是,等到他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一切都已经晚了。奥赛罗后悔莫及,伤痛不已,最终他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德梦娜的身边。

猜疑足以酿造让世人捶胸顿足的悲剧,伤害自己原本应该最信任、最亲近的人。等到人们翻然醒悟,意识到猜疑的危害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伊阿古是个卑鄙奸诈的人,这种人并不只是出现在书本当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他们潜藏的痕迹。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就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或者是友谊的伤害,或者是爱情和婚姻的破裂。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信任,最有害的东西是猜疑。也许是因为可贵,信任似乎很难做到,而猜疑的心理不仅容易产生,而且其杀伤力也非常大。

■ 职场活用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心中的猜疑就像鸟中的蝙蝠一样,总是在昏暗中起飞。当然,猜疑应该加以抑制,至少应得到很好的引导,因为这种心理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而且也扰乱事务,使之不能顺利进行。”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终究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事事猜疑别人,那么,将很难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友谊,自己也会变成一个不被别人信任的人。

萧颖士猜疑遭唾骂

唐天宝初年,萧颖士出游灵昌。远离河南胙县南二十里,有个胡店。胡店的人多姓胡。颖士从县城出发很晚,因为县里官吏设宴饯行的时间长了一点,迫近日暮才上路。走到县南三五里处,天都快黑了。遇一妇人年二十四五,穿红衫绿裙,骑着驴子,驴背上放有衣服。妇人对颖士说:“我家在南面二十里,今天回去遇上夜晚,我一个人有些害怕,愿意跟随萧君鞍马同行。”颖士问那妇女姓什么,那妇女说:“姓胡。”颖士常听世间说有野狐,或扮男,或扮女,在黄昏之际取媚行人。颖土怀疑这个妇女就是野狐,便唾骂道:“死野狐,胆敢取媚我萧颖士!”于是便策马南奔,跑到主人店,歇息解衣。过了许久,萧颖士所见到的那个妇女,从门口牵驴进屋。那个店的老人问道:“为何在夜里赶路?”妇女答道:“冲夜还可以,刚才被一个发疯的穷书生,骂为野狐,合该被唾杀。”那妇人便是店主的女儿。萧颖士惭愧不已。

这是一则颇为有意思的故事,但告诉我们的是,为人不可猜疑心过重。尤其在同一个工作岗位的人际往来,互相信赖、互相联系,是工作顺利的基本条件。因为缺少了信赖,团体就没有凝聚力了,当然更谈不上所谓“苦干”的敬业表现。而那些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 管理活用 ■

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彼此互相猜疑,那么二者之间将很难建立信任的关系,工作就很难开展。成为一个好上司,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信任下属,做到了解下属的性格与特点,尊重下属的个性,欣赏下属的创意。这种尊重和欣赏可以使上司的工作无往不利。不能信赖下属的上司,会在工作中充满猜疑,做事也不会顺利,并使受猜疑的下属自暴自弃。

船长的自责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里。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波涛。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他。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一个友善的人。”

听到这里,船长竟然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如果他人在绝望时能想起你,相信你会令他得到拯救,更是一种幸福。管理者代表着企业的核心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下属,所以更应该以诚信来要求自己。

管理者会因为猜疑而迷失方向,混淆是非界限,分不清敌友,使领导者的活动陷入混乱境地。在领导活动中,有猜疑心理的人对别人总是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生带有很大的虚伪性,因而很难有什么信任度可言。于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总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对人存有戒心,自己不肯讲真话,也不相信别人的话,这样就很难有团结协作的局面,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0. 邪僻之人无正直朋友

原文

枉士无正友。

译文

邪僻之人决无正直的朋友。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李逢吉之友,则“八关”、“十六子”之徒是也。

【王氏注】谄曲、奸邪之人,必无志诚之友。

■ 解读 ■

常言说:“欲知其人,先观其友。”要想了解一个人,先观察他交的朋友是什么样子就可以了。《周易》中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邪僻之人和正人君子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亦难共事。为人欲择良友,首需自身正直。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不可谄媚,应当培养自己的正直品格。一个展现出完美正直品格的人,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诸多有利的影响。丘吉尔曾说:“我们决不屈从!决不,决不,决不,决不。无论事物的大小巨细,永远不要屈从,唯有屈从于对荣誉和良知的信念。”

正直的赵绰

隋文帝晚年喜怒无常,处理事情多不依照法律,朝中有一些阴险小人趁机推波助澜,求名逐利。但是身为大理少卿而又守法公正的赵绰,看不惯这些官员们趋炎附势的嘴脸。自然,他成为这些奸佞小人的眼中钉。

当时的大理掌记,名叫来旷,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杂役,但却对政治气候非常敏感,很会迎合文帝用法苛严的心理。有一次,来旷写了一封“言大理官司恩宽”的奏疏给文帝。文帝非常高兴,认为他是一个忠直体国的臣子,于是恩准他在早朝时列于五品大臣的行列中参见。

刚尝到一点甜头的来旷,当然不会因此满足。为了谋求高官厚禄,他还奏大理少卿赵绰私放囚徒。文帝看了奏章后十分气愤,指派亲信使臣调查此事。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而是来旷为了谋求官职使用欺诈的手段来蒙骗皇上。文帝大怒,要将来旷立即斩首。

可是这时候,赵绰却劝阻文帝不要杀来旷,因为来旷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文帝不悦,拂袖而去。赵绰为此事几次三番地要觐见皇上,但都遭拒见。于是,赵绰谎称自己不再理会来旷的事,而是有其他的事要上奏,文帝这才肯见。

赵绰见文帝仍然怒气未消,就拜了又拜,口称:“臣罪该万死。”文帝见状觉得莫名其妙,问赵绰到底怎么回事。赵绰继续说道:“臣为大理少卿,却连自己的属下都没有教育好,才使他触犯了陛下。还有,臣根本就没有别的事情求见皇上,却假称有事,这种种罪过加起来还不够罪该万死吗?”

文帝听了赵绰一再自责的陈奏后,不但没有生气,脸色也温和了许多。独孤皇后当时恰巧也在座,见状趁机对文帝说道:“难得你有如此忠贞坦荡的臣子。”文帝点头,不但没有治赵绰的罪,还赐酒给他。来旷因此也被免除了死刑,按律法流放到广州。赵绰的正直,赢得了文帝的敬重。此后,他经常被“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正直的人,实际上是一些有信念、懂原则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人,也往往能获取长久的成功;反之,就会显得卑琐、渺小,纵然能够得计于一时,但终归长久不了。

■ 职场活用 ■

如今的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年复一年,人们不知疲倦地为企业寻找理想的人才,然而,他们把目光都放在什么地方了呢?是关注被选对象的智商、体魄和实际能力吗?显然,这些都是理想人才必备的条件,但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想获取大的成功,还需要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正直。

正直的护士

西蒙·福格是美国《泰晤士报》的总编。每年五六月份,他都要接到一些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那是他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在《泰晤士报》不需招人的情况下仍凭自己敏锐的头脑而获得了一个职位。然而,每次演讲,他总是避而不谈他的求职经历。他讲得最多的是一位护士的故事。

这位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做实习生,实习期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这份工作,否则,就得离开。

一天,交通部门送来一位因遭遇车祸而生命垂危的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的是12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11块。”

“我已经全部取出来了,一切顺利,立即缝合。”院长头也不抬,不屑一顾地回答。

“不,不行!”这位实习护士高声抗议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12块纱布!”

院长没有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

这位实习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这位实习护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西蒙真是既聪明又用心良苦,他之所以不讲自己的经历,而说那位实习护士,是因为他明白,在寻找工作方面,仅有敏锐的头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直的品性。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它们真正需要的往往是后者。所以,正直的品性总是为真正的智者和成功者所推崇。

■ 管理活用 ■

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名正直的人。让员工认为你是公司最有正义感的人,想起公正就想起你。管理者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行为举止,任何场合都不能随便讲话,不可言而无信,糊弄欺骗员工;不能酗酒,记住很多人会酒后无德;不能出入声色场所,尤其不能和同事一同前往;做事专业,尊重员工,不暴露他人隐私;这样他们才会相信你,才会在遇到工作不愉快的时候,他们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当他们发现有人做出违反公司制度或违反法律的事情的时候想起你,才敢于向你倾诉或反映。

元褒的正直

隋代,元褒是原州这个地方的父母官。一天,有一个商人来报案,说他在旅馆住宿,醒来发现随身携带的财物被盗,他怀疑是同住一室的另一个旅客偷的。元褒马上派人把那个客人抓来。

经过一系列的询问,结果由于证据不足,元褒当堂把那个人放了。

商人很是气愤,于是不断上告,控告元褒有受贿嫌疑,最后这件案子传到了隋文帝那里。隋文帝为了整肃风气,马上派了相关的官员去原州查证此事。

负责调查这件事的官员了解真相后,对元褒说,因为是皇帝交代的事,他们必须要带一个人回去交差。

元褒为了不让自己管辖内的其他人遭受到不该有的责罚,自己承担了罪过。结果朝廷上下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贪官,皇帝还以此为戒,把这件事一直通报到下面各个地方官衙,全国一片哗然,大家都认为元褒是一个贪污受贿之人。

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偷窃商人财物的真正罪犯在其他州县被抓到了,这个案件也水落石出,全国上下才知道元褒是个正直、清廉、为民的好官。

隋文帝对于元褒的做法很吃惊,他问道:“你本来就是一个清廉的好臣子,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小事就不顾自己的职位和声誉呢?”

元褒说:“谁都不喜欢自己遭受不白之冤,可是我作为原州的父母官,有人在我管辖的地方偷窃是我没有管理好,而且虽然我的判断是对的,但我没有抓到真正的罪犯,还让当地的百姓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都是我管理不力造成的。”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也是如此,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让下属替你去承担责任;不要因为自己的管理不当,出现漏洞而去责怪别人;不要因为不是你直接造成的就在一边幸灾乐祸,要知道只要在你的管理下,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于你做得不好,应该加以改进,同时你也应该担起相关的失职之罪。

11. 上梁不正下梁歪

原文

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