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全传
1697500000028

第28章 整治同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7)

和珅沉吟半晌,道:“这个事情就算是暂时压下去,迟早还是会暴露,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这案子把两淮盐政福崧也牵扯进去了,这下我们可以找个替罪羊。这个福崧,活该他倒霉,他平时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清高姿态,从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福长安道:“福崧怎么会成替罪羊,愿闻其详。”和珅道:“柴桢送给你厚礼,这件事别人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说。柴桢亏空一事,福崧卖给柴桢那么大的人情,那可是二十二万两银子的亏空啊,任谁一想都会认为这是送给福崧的厚礼。把记录中的“福公”理解为福崧也是正常的事,你说呢?”说完一脸阴险地奸笑起来。

福长安立刻转忧为喜,大喜道:“和兄智谋过人,我不及你啊!这样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好办法,但是福崧能那么容易承认吗?他要是承认了,可就是大罪,就算有人求情恐怕也脑袋难保。另外柴桢要是不配合,也是于事无补,漏洞难圆。”

和珅道:“这个你放心吧,不会出问题的。柴桢这样没有立场的官场混混最好对付;至于福崧,他不承认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一个贪官会轻松认罪的。我们只管把证据做足,大刑伺候,不由他不就范。最好能神不知鬼不觉、不明不白地死去,这样就死无对证了。皇上怪罪下来,我会向皇上请旨,随便派个自己人去浙江查办,到时候一切都归我们掌握了。”

福长安看着讲得头头是道的和珅,心中不免对和珅的心狠手辣感到一丝恐惧,但很快就因自己能够解脱此案而高兴不已。他说:“这样一来就万无一失了,不过,福崧是有些功劳的,当年甘肃叛乱,福崧第一个冲进华林寺,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捷,大清武将中能有这种气魄的实在不多啊。万一皇上念其有功,动了恻隐之心,不想置他于死地,而福崧又死活不承认,时间一长,难免会露出马脚。”

和珅点点头道:“你的担心有一定道理。这样,我们做好两手准备。这次如果福崧顺利认罪,那一切都好办了;如若不然,那我们就无毒不丈夫,在浙江就给福崧定个‘斩立决’,坚决不能让福崧回到京城,更不能给他面圣的机会。”

和珅与福长安商量了半天,统一口径,仔细推敲了细节,将福长安与柴桢的关系剥离干净,认为万无一失后,和珅给全德写了一封回信。吩咐他马上写奏折,弹劾柴桢挪用公款、导致府库亏空,并弹劾福崧监管不严、收受贿赂之罪。同时要一口咬定,柴桢的“馈福公金一千两”是贿赂福崧。

全德按照和珅的意思写好奏折后,折子先到了军机处。和珅又把它递交给了乾隆帝,乾隆帝问和珅:“你有什么看法?”和珅就将造就背熟的话说了出来:“微臣分析,柴桢任浙江盐道未及一年就离开了,怎么会亏空这么多银两?这必定另有缘故,他一个人不大可能贪污这么多。福崧包庇柴桢,有可能插手这件事,说不定福崧也有贪赃的行为,亏空的银两,不知道有多少流人了福崧的口袋中。‘馈福公金一千两’,这很可能是福崧向下面的官员萦要贿赂,才导致下面挪用公款。必须派一位能干的大臣,作为钦差调查此事。”

和珅的分析条理清晰、有根有据,乾隆深为赞同——当然了,这话是经过了反复推敲后才说的,一般人怎会看出来?乾隆不知其中缘故,就相信了和珅的话,问和珅:“卿以为谁可以担当此任?”

和珅继续道:“福崧是一省的巡抚,又是军伍出身,臣以为必须派一位能干的大臣。兵部尚书庆桂精明能干,又同是行伍出身,或可担此重任。”

和珅推荐庆桂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理由看似很充分,推荐的人选也经得起推敲。庆桂是满洲镶黄旗人,历任内阁学±、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等。乾隆五十七年,庆桂在西北战事中立了大功,以军功擢升为兵部尚书。乾隆对庆桂印象很不错――只是有一点乾隆一直蒙在鼓里,庆桂早就与和珅沆瀣一气了。

乾隆即刻下令,福崧、柴桢即日起停职,听候调查处理;派兵部尚书庆桂为钦差大臣,前往浙江查案。从这一刻起,福崧的命运算是彻底被交到了和珅手中。

庆桂临行前,和珅嘱咐道:“此行的主要目标是福崧,而不是柴桢。对柴桢要软硬兼施,一定要让柴桢承认,亏空是福崧索贿、勒索,并承认贿赂福崧。给福崧定罪,一定要把罪名做成死罪,案件办成铁案。”

庆桂奉了和珅的指示,到浙江后,雷厉风行地调查起福崧的案子。总体来讲,福崧还是勤于政务的称职官员。但是当时官场潜规则成风,各级摊派也十分严重,国库开支巨大,朝廷账面上的银子远远不够用。福崧作为浙江巡抚,要说他不收钱,那也是睁眼说瞎话,所以栽赃还是很容易的。

庆桂先从柴桢入手,处处暗示他和他的幕僚、家人,可以把责任尽可能推给上级福崧。柴桢的幕僚赵柄是个墙头草,他很快就供认:“二十二万两银子的亏空中,至少有一半是因为福崧的索要产生的。柴桢到任浙江盐道后,福崧命令他代买玉器、朝珠等物品就花了九万余两白银,福崧只给了二万八千余两;其余的还有价值几千两银子的豹皮、狐皮褂筒等物。”

此外,柴桢的家人供称:“福崧有一次进京,向柴桢索要三千两白银;福崧孝敬母亲游玩,索要一百两银子,柴桢的家人又私吞了一百两银子。其余的亏空,有将近八万两银子是因为衙门的公事杂事中,花费动辄不予报销,承办的官员包赔,柴桢只得从府库中拿出银两。除此之外,剩下的四万余两银子是柴桢自己私用了。”有了这些对福崧的指证,庆桂这才决定收网。

庆桂对案情已经了如指掌,这才决定提审福崧。福崧对自己受贿供认不讳:“我收受柴桢的银子物品,值二万八千两银子。剩下的亏空或垫付工程款,交议罪罚银,或支付欠缺的养廉银。”接着列举了一笔笔开支。

现在到了关键环节——在盐道旧档中查到的“馈福公金一千两”记录。庆桂屏退左右,单独提审柴桢,柴桢起初供认道:“这是当年送给户部尚书福长安的厚礼。”

庆桂一看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厉声道:“一派胡言!福长安大人怎么会与你这种猪狗不如、贪财如命的地方官有交往?你可不要恶意栽赃啊!如果说受贿的是福崧,你尚有活命的机会,否则,以你犯下的案子,必然让你脑袋搬家,株连九族!”柴桢明白了,这是冲着福崧去的,他无法自保,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得按照庆桂的意思承认。

从审理过程的记录看,福崧、柴桢只是按照官场规则收礼送礼,不算是特别好才贪污,有的行为事出无奈,实为官场来往所必须,虽罪责难逃,但罪不至死,无法达到和珅的要求。于是庆桂审理完后,勾结上下官员,改动了案卷,写道:“福崧蓄意包庇柴桢,并向柴桢索贿白银十一万两,黄金一千两,全部私用。按照这个数额,建议判处斩立决。”并给乾隆呈上一道奏折。

乾隆收到奏折,脸色大变,没想到案情这么严重。消息传出后,京城哗然,很多官员都不相信福崧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此时阿桂已死,和珅成了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都唯他的马首是瞻,遂建议福崧就地处斩。

八十多岁的乾隆也被气糊涂了,盛怒之下,同意处斩福崧。待冷静下来,想起福崧是阿桂特意举荐的,而且屡立军功,不可随意处死。于是下旨把福崧押送入京城,到时候让刑部详加审问。

福长安一听魂儿都掉了,福崧一到京城,刑部可不像浙江那般容易摆平。万一柴桢把自己牵连进来,可就麻烦了。福长安马上与和珅商量对策。

和珅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要着急,我对皇上最为了解,只要福崧还没进京,就能想办法让皇上改变主意。”

和珅的办法就是激怒乾隆。他首先吩咐钦差大臣庆桂写一封奏折,快马送到京城,呈交皇上。奏折道:“臣奉旨押送福崧进京,不料福崧一路上不但不知道反省,还口出狂言,对皇上不敬,扰乱人心,随行官员都很愤怒,建议对其斩立决。”

乾隆帝收到奏折,还是习惯性地来找来和珅,问他的看法。和珅趁机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臣以前也听说福崧居功自傲,尤其是阿桂和福康安两位将军去世后,福崧居功自傲,轻慢同僚。皇上经常说,朝廷大臣要团结一致,因此我也没放到心里去。想不到今日果真出了事情,在钦差大臣的审讯中,还敢说出对皇上不敬的话来,真是令人气愤!”

乾隆对阿桂和福康安的去世极为痛惜,听到这里,果然大怒道:“福崧何德何能,敢如此无礼!阿桂、福康安更不是他能比及的。他还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不妨说来听听。”

和珅故意欲言又止,撩拨乾隆的怒火。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和珅才说:“钦差大臣庆桂说,福崧狂妄之极,说自己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贪污一点儿银子不算什么。还出言不逊,说皇上的千秋功绩,大部分是他们这些大臣的功劳。军机处的大臣怕惹了皇上生气,都不敢跟皇上禀报,这才建议斩立决。皇上英明千古,文治武功,天下臣民哪个不赞叹?不料这福崧小人胡言乱语,皇上千万不要与他一般见识,别气坏了龙体……”

乾隆一听怒不可遏:“住口!马上传朕的旨意,着钦差大臣庆桂,就地处斩福崧……不,年他屡立战功,还是恩赐他自尽吧;就地进行,不必押送京城了!”

和珅的目的达到了,心里十分高兴,嘴上却说:“皇上恕罪!奴才惹皇上不高兴了,奴才这就传旨下去。”

和珅忙不迭地将乾隆的旨意传给钦差大臣庆桂,此时庆桂已经押着福崧走了好几天,到了山东境内。这里是一个叫红花铺的地方,属于山东沂州。

福崧对于自己的处境十分明白,一定是和珅捣的鬼。他自己是被冤枉的,本想着到了京城能够在皇上面前把事情说清楚,揭发和珅在地方大员身上勒索、敲诈、贪污的种种罪行,请求皇上主持公道。相信皇上一定可以明辨是非,铲除奸臣。

谁想,皇上的圣旨在路上就除了下来,内容全部是斥责福崧的话,福崧越听心越凉,到最后竟然听到了“途中恩赐自尽”几个字。福崧呆住了,很快就缓过神来,大叫:“皇上,我是冤枉的!皇上,你受了小人蒙蔽,我要面见皇上说清楚!”

庆桂冷笑一声:“福崧,你认命吧。你本来是斩立决的罪行,皇上赐死已经是开恩了。”福崧怒吼道:“庆桂奸贼,皇上派你来清查案件,你却颠倒黑白,往我身上安插罪行,早已犯了欺君大罪。我扪心自问,无愧于圣上,无愧于百姓,无愧于朝廷的俸禄。我今日死不足惜,但一定要进京面见皇上,说出真相,让皇上铲除周围的小人!就这样稀里糊涂死了,我心难平!”

庆桂本来就心中有鬼,当下有些心虚。山东巡抚吉庆劝福崧道:“圣旨已下,不可能改变了。不管你有什么话要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否则就是不忠啊!”

福崧本来就是个当兵的出身,他还是有着军人的火爆脾气:“我福崧征战沙场,报效国家,从来没有对不起皇上,你怎么敢说我不忠?我的确包庇了柴桢,也收受了贿赂,但罪不致死。皇上如果让我死,我也没有话说,但临死之前,一定要揭露大清的贪官污吏,为皇上最后尽忠!”

和珅对此也早有防备,他也给庆桂下了死命令——福崧必须在路上消失,否则一到京城,万事难料!庆桂给吉庆打个招呼,悄悄说道:“我是奉皇上的命令查案子,福崧如今对我有了成见,我说什么他也不肯听。如今皇上开恩,赐他自尽,他反倒不肯,我无计可施了。山东在你的管辖之内,福崧抗旨不肯自尽,你我都无法向皇上交代。福崧反正是必死的人了,不如你找来一壶毒酒,给福崧一个了结,免得他回到京城更加受苦,你我也好向皇上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