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全传
1697500000030

第30章 善待家人——妻贤子孝,兄弟相守(1)

执子之手共携老

和珅其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所谓“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在夫人冯氏生病之后,在朝廷左右逢源的和珅也知道了权和钱不能得到一切。人往往都是这样,在性命攸关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是健康,是亲情。然而,在绝大部分时间,和珅一直都在不断追求名和利的官场中混迹,贪图享受。

自从和珅的小儿子夭折后,夫人冯氏悲痛不已,从此一病不起。和珅不惜动用他的权力遍请天下名医,可惜冯氏的病痛不在身上,而是心中,和珅忧急万分。和珅对冯氏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厚的,因为冯氏是在和珅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嫁给他,给了他无限的温暖和慰藉。所以他发誓如果有人能治好夫人的病,他愿意舍弃一切家财,可惜冯氏太过悲痛,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

嘉庆三年,冯氏病情更加严重,和珅眼睁睁地看着冯氏消瘦下去却无能为力。他独自一人面对孤灯摇曳,想着库房里堆满的奇珍异宝、黄金白银和妻子那憔悴的面容,不由得发出一声苦笑:金银财宝又如何?能换回冯氏的命吗?不禁感叹岁月的残酷无情。

和珅虽然位高权重,却对冯氏的病情无能为力,只有向神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珅在心中祈求上苍可怜夫人冯氏,为了讨个彩头,他还在七夕这天安排了一个盛大的祈福活动。他亲自操办,在豪华的和府中搭起了彩棚,青案供着“牵牛河鼓天贵星君”和“天孙织女福德星君”的牌位,和珅和病中的冯氏一起向“牛郎织女”诚心祈祷,希望自己的这份情谊能感动这对神仙眷侣。

然而,人毕竟不能与天争,他的诚心祈祷并没有让牛郎织女动心,冯氏病情更加恶化,依然咳嗽不止,还常伴有血丝。但和珅不死心,他似乎相信神明也会给自己几分薄面的。相传鬼节这一天似乎对病人考验更大,尤其是冯氏这样的病人,困为这天幽冥地府的群鬼都要出动。他准备在几天后的鬼节上为鬼神准备丰盛的宴席,以期饶恕他的罪恶,放过善良的冯氏。

到了那一天,和珅使出惯用的伎俩贿赂各路鬼神,果然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和珅的大把银子的庇护下,牛头马面暂时放过了冯氏,冯氏熬过了鬼节。冷冰冰的金银总算起到了作用,和珅更是欣喜若狂。他深信夫人的病应该会慢慢好转的。

在这段时间里,和珅也懒得走动,乾隆也知道和珅对夫人情深义重,特别恩准他不必上朝。和珅几乎每天都陪夫人,他怕病中的夫人寂寞、苦闷,不断想出小招数来博夫人一笑。有时候他甚至想:如果冯氏病能好,他甚至敢冒犯他曲意奉承的乾隆。

很快就到了中秋节,这是个团圆的日子。和府上下为了烘托气氛也是张灯结彩,丰绅殷德、公主等人齐齐到病房向冯氏跪拜,冯氏由于节日的冲喜,也是有说有笑,脸上甚至泛着平时难得一见的光彩。和珅一看难得夫人精神这么焕发,便大赏奴仆。仆人们自从冯氏病重后就没见到和珅好过脸色,今日获了赏赐,也是欢天喜地。

冯氏看和珅为了他的病情四处奔波,疏于朝政,眼见消瘦了许多。心中不禁泛起无限柔情。望着和珅那高兴的样子,她似乎又回到了新婚时喝交杯酒的情景,两人互相握着手,四目相投,心里都想着同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人沉浸在两情相悦的幸福之中……和珅扭过头来,见冯氏嘴角带着笑意慢慢闭上了眼睛,不禁心中一阵悲痛——他最爱的那个人离她而去了,从此不会再醒过来。他抬头看了看天,月亮还是那么圆,月光还是明亮皎洁、柔和,可惜冯氏再也无法看到了。这正应了那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想不免悲伤。

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古人也有“贤内助”的说法,意思都是妻子对丈夫的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对丈夫的成功有很大帮助。和珅的发迹与冯氏是分不开的,和珅敬重冯氏,当然有冯氏娘家于他有恩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冯氏与和珅相处二十多年,早就超出了一般的感情,无论别人怎样说和珅权倾天下、贪污受贿,但是她都以一个妻子的身份默默照顾他。甚至在她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和珅的腰腿疼病;千叮咛万嘱咐他保养好身体。最关键的是,和珅从冯氏身上看到了自己人性的一面。早已习惯了在外边尔虞我诈已的和珅只有在冯氏面前才能坦坦荡荡,让他知道人生的意义。

和珅把冯氏当做自己人生的一面镜子,有她在,自己还可以常常审视自己;现在,冯氏去世,和珅真的有一种迷失的惆怅。冯氏在和珅心中永远占据了最重的份量,安葬完冯氏后,冯氏所居寿椿楼中的一切都接原样摆设,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和珅和丰绅殷德时常去凭吊、怀念冯氏。

兄弟手足共相助

古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从和珅得到乾隆的宠爱,其家族成员也就在浩大的皇恩的庇护下得以风风光光。在和珅的家庭成员中,他和其弟和琳关系最为亲密。二人共同经历家庭的不幸,及至后来和珅发迹,和琳才得以飞黄腾达。

两人很早就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和珅从小就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职责,年龄稍长,两人又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读书,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从小就有很深的兄弟情义。

和珅与和琳与虽然中道遭遇不幸,但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与一般公子哥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他们依旧刻苦好学,这为以后为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和珅年龄稍长,相貌堂堂,英俊有才,性格谨慎,在人际关系上有天赋,主要学习诗词文章、为官之道。和琳性格直爽,不喜欢算计别人。他除了官学里的诗词课程,还学习兵法,研究古代很多战争案例。和珅、和琳兄弟刻苦好学,一文一武,真正做到了文武双全。

有了和珅、和琳少年时期的苦学,才有二人日后的发展。和珅后来承袭了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务,和琳就不能再承袭。但是,他经过努力,不久,就当上了满洲文生员笔帖式。

笔帖式是个很小的芝麻官,最高也只有六品,但和琳为人稳重,做事认真,政绩不俗。不久,和琳升迁为吏部给事中。吏部给事中属都察院,与监察御史合称“科道”,职掌抄发题本,审核奏章,监察六部、诸寺、府、监公事。

此后,随着和珅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和琳的官位也随着越升越高。并且被和珅派往阿桂处去做了一个武官。和琳向来办事稳妥,再加上哥哥和珅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接连办了浙江亏空案很快就被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署工部左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等职。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今尼泊尔等地人)因贸易纠纷侵扰西藏、前藏地区,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为大将军,统索伦、吉林及川、陕西诸路兵前往讨伐。协办大学士孙士毅负责粮饷问题,和琳被任命为驻藏大臣,负责督办前藏地区的粮饷供应.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廓尔喀投降,清军胜利,乾隆派和琳留在西藏,负责善后。

和琳在西藏留守整整三年,工作总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当地不出产蔬菜水果,只能通过四川转运粮食,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军士生活很不习惯。有一次,驻军收到外地转运来的黄瓜、茄子,军士们十分高兴,和琳居然赋诗道:“更欣黄瓜与紫茄,强于西域得佛牙。”“吟诗大嚼挑银灯,瓜茄有灵幸知己。”可见其乐观的精神。

在生活艰苦的边疆,和琳出色完成了朝廷的任务。和珅对弟弟非常照顾,曾想通过活动把和琳调回京城,和琳自己却不答应,表示坚决要完成任务,和珅也就不再坚持。

和琳在这里以苦为乐,曾写了一首很有意思的诗《西招四时吟》,描写四季的景色、感受,很是有趣:

春天,“莫讶春来后,寒威倍胜前。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烟。”夏天,“山阳四五月,嫩绿渐生生。草老刚盈寸,花稀不识名。”秋天,“池塘堪浴佛,稞麦渐仓储。更喜羊脂厚,厨供大嚼初。”冬天,“木炭供来日,陂塘半涸冰。草枯归牧马,寒重敛飞蝇。”真实记录了青藏高原的生活。

很快,和琳因为政绩卓著,被任命为四川总督。

乾隆六十年,贵州、湖南地区先后爆发苗民石柳邓、吴半生、石三保领导的起义。乾隆随即命调任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前往镇压。和琳不顾风尘仆仆,马上投入战场,击败义军。又与福康安通力合作,连下义军七十余寨,镇压苗民起义和琳有很大作用,后来,他身先士卒,率兵攻击了岩碧山,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

乾隆见和琳立此大功,立刻“龙颜大悦”,赏和琳双眼翎,任命其为“参赞军事。”并晋封一等宣勇伯,“赏上服貂褂”,“赏黄带”。乾隆六十年十月,和琳连战连捷,乾隆“赏上用黄里元孤端章”,且加封太子太保。遍过数场征战,和琳确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第二年春,福康安病死军中,和琳代理军务,并率兵俘获起义领袖石三保等人。可借正应了一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嘉庆元年八月,和琳继续挥师北上,率兵围攻平陇,受瘴气患病而亡,其宠妾殷云卿为之殉身,临终前对和珅说:“虽修短有数,亦可以生死无憾矣。”和琳正值壮年,不幸身亡,而且身兼数职,譬如光禄大夫、兵部尚书、都察院古都御史、四川总督等。可见当时和琳权重一时,乾隆赐白银五千两,并赐陀罗经被,赐祭葬,命配飨太庙。并允许其家建专祠祭奠。

和琳是和珅最亲近的人,为栽培和琳,和珅可以说是费尽心血。看到弟弟在仕途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却英年早逝,和珅不由得悲从心来,为了悼念从小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弟弟,他含泪写下《挽词十五首》。并说:“希斋弟督军苗疆,受瘴而卒,痛悼之余,为挽词十五首,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长歌以当哭云”。其中的一首如下,足可见兄弟之间的情深意浓:

????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

????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问藉鸿鱼。

????看汝成人赡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频;

????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

????生前会少梦难成,华萼堪悲雁影惊;

????重过旧居魂欲断,楼空燕子不闻莺。

和氏兄弟二人从小和睦相处,互相依靠。成年后各自奔波于宦海仕途,经常无法见面,但和珅还是经常接济和琳一家的生活,和琳娶儿媳妇、女儿出嫁都是和珅一手操办的。和琳死后又是和为他张罗葬礼。长兄如父,当他看到和琳的旧居人去楼空,听不到往日的莺声燕语,和珅怎能不黯然神伤、悲痛不已。

和珅还为和琳的宠妾殷云卿挥笔写下诗词一首:“新诗裁就凛冰霜,千古人寰姓字香;料得九原应寂寞,阿云同穴共仙乡。吾弟英灵信有神,好同携手夜台春;将来图画凌烟上,添个蛾眉节义人”。在前序中,和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吾弟功成名遂,惜年不永,既邀九重异数殊荣,复有宠姬云卿为之殉节,虽修短有数,亦可以生死无憾矣。感其留诗话别,心痛泪涟,促成短句,言不成文,聊为赆吊云尔”。可以说,和氏兄弟二人的感情是和珅心中少有的真情。

嘉庆四年,乾隆帝去世、嘉庆帝亲政、和被赐死后, 和琳也被追究藉和权势邀功,镇压苗民起义过程中牵掣福康安,以致影响战事的责任,和琳的牌位被撤出太庙,他的专祠也被拆毁,儿子丰绅伊绵继承的公爵被削夺,改为三等轻车都尉。由于家道中落,丰绅伊绵靠着“善堪舆,贵家争延致之”维持生活。家庭变故还使得丰绅伊绵异常郁闷,因而沉湎于酒色,嘉庆年间死于 “劳瘵”,只留下一个年仅四岁的儿子。想想和琳生前在哥哥和珅的护佑和提拔下是何等的风光,最终又因哥哥和的倒台而付之东流,可谓“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只留下无限唏嘘让后人评说。

对子女疼爱有加

和珅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对妻子,对兄弟,对子嗣,和珅都非常关怀和宠爱。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贪官怎么会如此儿女情长呢?是的,虽然这看似矛盾,可是人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动物,对别人的贪婪和残忍并不表示他也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家人。

和珅位高权重,也希望和家有更多的子嗣继承庞大的家产。以保证和家人丁兴旺,香火绵长。但事与愿违,和珅只有正妻冯氏所生长子丰绅殷德、嘉庆初年所生随即夭折的一个小儿子。女儿则未见记载,只知道有一个大女儿嫁给了康熙皇帝的曾孙贝勒为福晋,其他没有记载或传闻。

长子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与乾隆帝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同年所生,况且生的眉清目秀、聪敏乖巧,被乾隆帝看中。于乾隆四十五年赐名丰绅殷德,并指为十公主的额驸。乾隆五十四年与固伦和孝公主完婚,命在御前行走。次年授散秩大臣。乾隆五十六年二月管理御茶膳房、造办处事务,同年四月兼武备院卿。乾隆五十八年调任奉宸院卿,次年升任正黄旗护 军统领。乾隆六十年兼任内务府大臣。嘉庆元年(1796年)兼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次年二月兼任銮仪使,八月任正白旗汉军都统,仍兼护军统领,监督崇文门税务。官职在乾隆与和珅的照顾下一路升迁,可谓一路顺风。

和珅对丰绅殷德的关爱和培养是相当尽心的,这不仅是因为丰绅殷德是他唯一的儿子,更因为丰绅殷德是乾隆帝自己挑选的乘龙快婿,是他与乾隆帝拉近关系的纽带。所以和珅从小就对丰绅殷德的教育非常上心。为他聘请了一批饱学之士来对儿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如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以及窦光鼐等,都曾做过丰绅殷德的家庭教师。

因为丰绅殷德不必像他的父亲小时候那般为生计发愁,而且受到的系统、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的文化素养还是比较高的。《延禧堂诗钞》辅国公思元裕瑞序中曾称丰绅殷德:“性情敬慎谦光,慷慨磊落,于友道尤笃”,所做诗“珠圆玉润,高旷清灵,从来无一丝纨绔气,且措词庄重谨密,温厚和平”。张从孚虚舟《挽天爵道人》序中也称赞丰绅殷德:“为人持重老成,不苟言笑,所学淹有群籍,博通条贯。其为文为诗为字,朗圆幽秀,士林重之”。可见丰绅殷德在道德修养、诗书礼仪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

丰绅殷德成年后,和珅亲自规划他的发展前途,曾在嘉庆元年推荐丰绅殷德前往湖广地区视察军事,并让他担任事务性较强的总管内务府大臣以及参与管理宫廷事务,通过调换不同的岗位锻炼他的才干,有意让儿子走出皇宫增广见闻,历练才干,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和珅是用心要把丰绅殷德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的,可惜父亲和珅很快就倒台了,丰绅殷德也受到牵连而远离了政治舞台中心。

丰绅殷德对父亲也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但值得一提的是,丰绅殷德与父亲的秉性有很大差别。和珅一生对权力和财富有着不遗余力的追求欲望,但丰绅殷德对此看得却很淡薄。他在嘉庆二年《即事》诗中就写道:“嗟哉名利子,富贵何足恃。一朝难掩瑕,百口交谗毁。前车已颠覆,后车每同轨。达者能见几,豫事辨臧否”。同年秋所写《读韩·信传》中更有:“谬哉假王请,终致云梦游。贪功不见几,季岂汤武俦?兔亡走狗死,鸟尽良弓收。令人千载下,高风慕留侯”。可见,他对追名逐利、贪财求富的危险性也深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