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1698000000028

第28章

五年后,献文帝死于冯太后之手。孝文帝这时年方10岁,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至公元409年病死,献文帝又称制15年,这15年是北魏王朝重要的转变时期。在冯太后主持下,北魏王朝推出许多重要制度。以往朝堂议事,遇到复杂问题,多比照前朝旧例处理,这些旧例多与汉晋传统制度抵牾,也往往不合时宜,为此她二次称制头一年,便令群臣决定大事,应当以汉晋典章制度为依据。在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改进上,冯太后也皆是以进一步汉化和封建化为目的的。中书令高闾更定新律,孝文帝祭祀祖庙,宣布禁止拓跋部内同姓为婚等,全是遵照汉族制度或汉化精神。

公元484年,冯太后又参照汉制在北魏首次颁行班禄制。班禄制度遭到淮南王拓跋佗等贵族的反对,请求停止班禄,恢复旧制。冯太后召集群臣讨论班禄的利弊,中书令高闾认为新制利大于弊。冯太后最后定夺,下诏以高闾之议为是。第二年,冯太后又主持制定了均田制度,这是给事中李安世提议的。这年冬十月,正式将均田制度颁行全国。次年,冯太后又接受了内秘书令李冲的建议,推行了与均田制相辅相成的三长制和租调制。这三项制度,使北魏政府的编户齐民与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冯太后在世的最后几年,又在礼制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下令制定五等公服,给尚书五等爵以上者朱衣、玉佩和大小组绶,并且作明堂、辟雍。接着又下诏定乐章,不雅者一律除去,孝文帝祀南郊、祭方泽等皆依据或恢复了汉晋制度。而后又令禁绝图谶,又严禁巫现、卜丝等非经典所载者。与此同时,冯太后下令专为新封诸王设置学馆,选择教师,教导诸王,学习词赋、儒学。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拓跋部实现封建化。

冯太后推行新制后,对违反者皆严厉打击,而且,冯太后执政时手段严酷也曾枉杀多人。

总的来说,冯太后临朝称制时期,是北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冯氏一生可以说影响了北魏从政治到文化各个方面,对北魏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拓跋宏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国家局势稳定,她的孙子孝文帝拓跋宏亲自执掌朝政大权。拓跋宏在祖母的教育下,念了不少书,对汉族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他认识到,鲜卑人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必须抛弃民族偏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这里气候恶劣,地理位置上也太偏北,不利于北魏统治中原地区,更不利于向南发展,统一中国,拓跋宏决定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是件大事,关系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切身利益。守旧派贵族留恋旧都的田地财产和奢侈的生活,害怕迁都会改变生活方式,强烈反对。为了迁都,拓跋宏定下了一条妙计。

公元493年的秋天,拓跋宏亲自率领步兵、骑兵30万,宣称南下征伐齐朝。队伍到达洛阳,正是秋雨绵绵的季节,跟随的文武大臣们对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刘宋战败逃回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他们害怕这次出征的结果又跟过去一样,劳民伤财,毫无所获。

正当大臣们忧心忡忡的时候,拓跋宏突然下令立刻向南进发。文武大臣们见拓跋宏真的要南进,一齐跪下,俯首在地,请求停止南进。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代表大家向拓跋宏诉说了南进的危害,拓跋宏见目的即将达到,便说:“我们这次南征,兴师动众,声势浩大,无论成功或是失败,决不能空手而归。既然你们不愿意打仗,那就得听我的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这儿来。等将来有机会再灭亡南朝,统一全国。”大臣们一听,喜出望外,齐声说:“只要陛下停止南进,我们一定赞成迁都。”一时间,停止南进的消息传遍全军,大家都高呼“万岁”。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被孝文帝轻而易举地搞定了。

●女中豪杰花木兰

花木兰是北魏人,她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弟妹,一家五口人过着小康生活。花木兰没上过学,跟着父亲学习写字、读书,平日在家织布、做饭、洗衣、喂猪,样样都做得又快又好。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一天,花木兰正在家里织布,突然,衙门里的差役送来征兵的军贴,要征花木兰的父亲去当兵。父亲已经年过半百,怎能去从军打仗?花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怎么办?花木兰想:要是有个人能代替父亲去从军,那该多好啊。谁能代替父亲呢?看来只有自己。可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招兵的怎么会收留一个女孩子呢?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女扮男装。花木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了。于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拜别父母、弟妹,上路从军去了。

行军作战十分艰苦。战士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勇敢粗犷,有的机灵细心。花木兰害怕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看穿,处处都倍加小心。白天行军,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花木兰紧紧跟上,从不掉队;夜晚宿营,她和衣而卧,从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冲杀在前,从不表示懦弱。

从军12年,花木兰参加过许多次战斗,立下了不少战功。同伴见了她,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赞扬她是个有志气有本领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队伍凯旋归来。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根据功劳大小给予赏赐,有的升了官,有的得到了珍宝财物。花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愿意要财物,她希望得到一匹能够远行的骆驼,好让她赶快回到家乡。皇帝满足了花木兰的要求,并且指派她的同伴护送她回家。

花木兰将要胜利归来的消息传到她的家乡,她的父母听说了,非常欢喜,老两口急忙互相搀扶着,赶到城外去迎接;妹妹听说了,立即梳妆打扮,烧好开水沏好茶;弟弟听说了,赶紧磨快了刀,杀猪宰羊,准备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花木兰回到自己房里,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贴上花黄(古代妇女的装饰品),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花木兰一身女装,都万分惊奇,没想到自己的战友竟是一位巾帼英雄(巾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来成为妇女的代称),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跟木兰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中豪杰啊!”

●萧道成灭宋建齐

萧道成,字绍白,南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公元479年,萧道成威逼宋顺帝下诏禅位。四月二十一,到了临朝的时间,宋顺帝却不肯出来。太后十分恐慌,亲自率宦官在佛盖之下找到宋顺帝,强迫宋顺帝行禅让礼,并把他迁到东邸。宋司空兼太保褚渊奉玺绶率百官劝萧道成登位。二十三日,萧道成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改元建元,是为齐太祖高皇帝。

即位后,萧道成改革宋以来的暴政,提倡节俭。他在位期间,注意减免逋租宿欠,限制诸王营建私邸。公元479年,萧道成为了进一步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募部曲。萧道成在位4年间,还引进了一项重大措施,就是整顿户籍。公元482年,萧道成病死,庙号高庙。

●萧衍废和帝建梁

萧衍,字叔达,齐高帝萧道成族人,其父萧顺之曾助族兄萧道成创齐,官至领军将军、丹阳府尹。萧衍博览群书,有文武之才干,曾被齐竟陵王萧子良召人西邸,与沈约、谢脁等合称“西邸八友”。萧衍后因助齐明帝杀齐武帝诸子,飞黄腾达。齐明帝死前,任命他为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司州的随郡诸军事,雍州刺史。雍州自宋文帝、孝武帝从荆州独立后,力量骤增,而且因其地处与北魏交界处,当地北来流民与北魏争战及镇压当地蛮族的活动中,形成一股精锐武装,其势力和影响超过了晋以来的上游重镇荆州。于是,萧衍开始密谋更大权力。他召集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心腹,商定奉南康王萧宝融为帝(是为和帝),发兵顺汉水东下,讨伐东昏侯。

雍州大军始发,四方纷纷响应。同时,荆州大军沿江东下,湘州刺史杨公则也率军入江直取郢州。公元501年,雍、荆、湘三州大军在江汉合流处会师,分别急攻郢、骑、汉口、鲁山、偃月、西阳、武昌诸城。这时,东昏侯所派骁骑将军薛元嗣已率军与郢州刺史张冲会合,共守郢城。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黄鹤楼下死尸堆积如山,郢城内外臭气冲天。三月,郢州刺史张冲突然病死,薛元嗣独守郢城,渐感难支。不久,联军大破建康新派的增援部队。七月,薛元嗣投降,周围诸城也相继投降。和帝任命萧衍为征东将军。萧衍率联军东下,直指江州。江州刺史陈伯之在萧衍的要挟下投降。九月,萧衍率军到达建康西面的新林。徐勉携萧宏、萧秀、萧恢及萧昺潜至新林迎接联军,萧衍见诸弟无恙,心中大悦,宣布对建康展开全面进攻。

建康一战,又比攻郢城激烈许多。建康兵员不足,东昏侯出囚徒配军。冠军将军王珍国勇猛异常,率部浴血顽抗,不几天,秦淮河积尸如山,西城成了一片废墟。十月,建康周围的京口、广陵、瓜步、破墩、琅邪、新亭、东府诸城相继被联军攻占,建康成了一座孤城,对联军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这时,东昏侯封传说中的神人蒋子文为灵帝,迎神像于后堂,派巫师日夜祈福。自以为有神人保佑,万事不须担心,依旧昼寝夜游,通宵作乐。听到宫外战鼓敲响,便披着大红袍,楼着妃殡,登景阳楼观战,指东道西,以为笑乐。将士想要封赏,后宫藏钱无数,他却一毛不拔。大臣纷纷投奔联军,将士个个牢骚满腹。宠臣茹法珍、梅虫儿却向东昏侯建议:“大臣将士不尽全力,使长围不解,都应该处死。”于是人心思乱。腊月,王珍国密遣亲信献明镜于萧衍,表示其心可照;萧衍还报以断金,用《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表示愿意合作。王珍国遂与卫尉张稷商量政变计划。张稷曾与萧衍同救雍州,对萧衍早有好感,一口答应。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王、张率兵潜入宫中,杀死东昏侯,取下首级,由文武百官署名送给萧衍。建康换上了和帝萧宝融的旗帜。

公元502年,萧衍进位相国,总掌朝政。不久,他以宣德太后之名颁布禅让诏书,废掉和帝,称帝建梁,史称梁武帝。

●梁武帝出家为僧

萧衍到了晚年,开始崇信佛教,借佛教名义愚弄百姓、搜刮钱财。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同泰寺为自己诵经拜佛之用,自己装成一副苦行僧的样子,早晚到寺中朝拜。

有一次,他到同泰寺“舍身”,表示要出家做和尚。他这一出家做和尚,国中无主,大臣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得出钱把他从同泰寺中赎了出来。这样的滑稽剧总共演了四次,大臣们一共花了四万万钱的赎身钱,这笔钱都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而且在他最后赎身回宫的那个晚上,竟派人把同泰寺的塔烧了,却说是魔鬼千的。为了压住魔鬼,又下诏要造一座几丈高的高塔来压住,继续叫百官捐钱。

●胡太后祸乱魏政

胡太后,安定临泾(在今甘肃)人。祖父胡渊,曾仕赫连夏,后降魏,封武始侯;父胡国珍,袭爵降为伯。胡太后多才多艺,聪颖敏慧。初为宣武帝元恪纳为‘承华世妇”,后生皇子元诩,得以进为“华嫔”。元诩被立为太子,胡氏依赖宦官刘腾得以保全性命。

公元515年,元恪死,太子元诩即位,胡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临朝称制,她重用宦官刘腾及领军将军元义。胡太后十分崇信佛教,到处兴造佛教寺塔及石窟寺庙,其中雕饰华丽,颇费钱财。她又以挥霍为乐,生活奢靡。于是百姓穷困不堪,怨声载道。而朝中诸官援党结派,政治腐败。

公元520年,元义、刘腾因不满于清河王元怿,以元怿欲毒杀幼主元诩为借口,教唆元诩杀元怿;又发动宫廷政变,将胡太后幽禁于后宫。胡太后第一次称制历时5年,至此结束。元义、刘腾于是内外专权,朝中政事荒怠,纲纪不举,地方官吏贪污暴掠,天下患苦。

公元523年,刘腾死。公元524年,魏北部爆发六镇起义和关陇起义。秋天,胡太后施计得以脱离后宫,她与丞相、高相王元雍合谋解除了元义一切军政大权。公元525年,胡太后重新摄政,她比以往更为腐败奢华。此时北魏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又有河北起义爆发,元诩不满太后的作法,母子有隙。

公元528年,胡太后害死元诩,立年3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为帝。不久,爆发河阴之变,胡太后及幼主元钊被尔朱荣溺杀。胡太后第二次称制历时3年。自孝文帝后,北魏政权内部互相争权不已,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宇文泰崛起霸权

宇文泰先世是鲜卑宇文部的酋长,其父宇文肱是北魏边镇军官。宇文泰字黑獭,是宇文肱的少子。宇文肱死,他还年幼,仍留在鲜于修礼军中。鲜于修礼死,葛荣成为起义军首领,宇文泰当时只有18岁,是葛荣帐下的小军官。尔朱荣执掌了北魏朝政后,击破了以葛荣为首的河北起义军,擒杀葛荣,其部下全被迁往并州。在晋阳,尔朱荣杀了宇文泰的三哥,曾任葛荣将、渔阳王的宇文洛生,却赦免了宇文泰,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做。因宇文泰与尔朱荣大将贺拔岳是世交,就转到贺拔岳手下。元颢在南齐军队的护送下进入洛阳,孝庄帝外逃,尔朱荣遣贺拔岳征讨元颢,宇文泰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孝庄帝回洛阳复位后,大封有功将领,宇文泰也以功封为宁都子,造升为镇远将军、步兵校尉。万俟丑奴领导的农民军在关右连败官军,声势益盛,尔朱荣又命尔朱天光和贺拔岳等将去镇压,宇文泰又随之入关,在镇压关陇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屡立战功,成为贺拔岳手下的得力大将。此后,凭借其机智及实力,宇文泰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后成为与高欢争霸天下的主要势力。

●北魏分成东西魏

公元532年,高欢人洛阳消灭尔朱氏,杀元恭,立元修为帝(孝武帝)。

公元534年,孝武帝入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则于公元535年杀孝武帝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文帝),改元大统,都长安,史称西魏。从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执掌政权。

●西魏军攻占江陵

公元552年,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即帝位,史称梁元帝。这时,从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已占领了江北的淮南诸郡,时刻准备着侵占江南大片土地。

公元554年底,西魏大军抵达江陵,先派精骑据江津,切断江路,以使江南援军无法渡江。萧绎派人征调援兵,同时加强城防,抵抗西魏。西魏筑长围,切断江陵和外界联系,奋力攻城。梁领军将军胡僧佑亲自冒着箭雨飞石,昼夜督战将士守城,魏军进攻受阻。不久,胡僧佑中流矢死,内外惊恐。魏加紧攻城,城中有人开西门降魏,魏军入城,萧绎等退保子城。萧绎令人焚烧古今图书14万卷,随欲自杀,被人制止,拒绝了谢答仁、朱买臣等乘黑夜突围或固守子城的建议,投降西魏。萧绎在受尽百般凌辱之后,被处死。西魏军将府库珍宝同浑天仪、梁铜晷表及各种法物运往西魏长安,俘虏王公和大批士族并挑选男女百姓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全被杀掉。

魏立萧督为梁主,把江陵空城和附近延袤三百里的地方给了他,而将未遭破坏的雍州划归西魏。让萧督居江陵东城,魏设置防备,带兵住西城,名为助萧督防守,实为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