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境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摆脱、转移或撤退,这也是危急时刻的一种分身之法。运用此计,关键在于“脱”,务使内容虽变而形式尚存,已走而似未动,才能稳住对手,抽身离去。
1.在危机挤出一条大路
当我方的竞争实力与其他竞争对手不相上下时,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味地僵持是无济于事的。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应该运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从各个方面寻找生机。在这个关键时刻,谁最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谁就能够获得全胜。
现代企业管理若不仅仅依靠“做得更好”去与人竞争,因为财力上负担不起,实力弱的公司根本不具备这种竞争力。所以,别出心裁是一条有效的成功之路。
1961年,在西方的电视媒体上出现了“我就是雀巢咖啡”的广告,这是向世界饮料市场宣战的公开信。当时,在日本每瓶雀巢咖啡卖180日元,而日本人均工资才90日元每小时,并且日本人过去也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所以雀巢咖啡在日本的销量很有限。
于是,雀巢咖啡重新创造了广告宣传方式,即广告学中经典之作“43粒”广告,这一变革消除了雀巢咖啡在人们心目中“贵”的印象,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无论怎么努力,日本的咖啡市场就那么大,群雄逐鹿、难见高低。
1964年,咖啡豆的主要产地———巴西,出现了少有的大霜冻,产量剧减,只有常年的1/3,这使很多咖啡企业不得不靠提价来维持生存。
庆幸的是雀巢咖啡实力比较雄厚,还能维持原来的价格,不过只是尽量少销售,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咖啡的销量不大,雀巢咖啡的市场占用率还是不如人意。
雀巢公司在风雨中,挺过了咖啡原料紧缺期。1965年,雀巢公司收集到准确情报,这一年全世界的咖啡豆可望获得大丰收,这是一个抢占市场份额的绝好机会。雀巢咖啡公司立即宣布降价,每瓶从180日元降为120日元。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响应,雀巢咖啡当年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雀巢咖啡公司之所以能顺利地打开日本市场,就在于他们能够敏锐地把握到微小的信息。有了微小的信息,他们便能够改变自己的竞争策略,从而用降低价格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一举压倒了其他的咖啡公司。
无独有偶,科莱科公司在玩具设计上的变革也表明了他们的思维独特之处。他们在竞争的关键时刻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打了一个大胜仗。
碎步娃娃是一种新玩具,是美国最先生产的,也正是这种不起眼的玩具,却为科莱科公司的老板赢得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利润。玩具一投放市场,就引起了一股抢购热潮,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果在黑市买这种碎布娃娃,售价高的几乎令人目瞪口呆,最高价为5000美元。
据消息灵通者说,当初提出这个想法的只是公司内一个小职员,老板慧眼识英雄,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一炮打响,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有人对这种碎布娃娃如此热销而感到不可思议,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玩具呢?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玩意”。无论是设计的技术水平还是制造,都非常的简单,与其他玩具相比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设计方面还有可能不及其他玩具,但是这种小玩意儿却能做成大买卖,使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发了大财,那么造成热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玩具设计师做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创意。
通常情况下,玩具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大都局限在美化玩具上,都希望把玩具设计、制造的漂亮、吸引人。所以,导致所有玩具的面目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人们的视觉产生疲劳感。而碎布娃娃的设计者刚好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改变了美化娃娃的思维方式,将碎布娃娃设计得并不美,甚至还可以称得上是丑,因此被人称为“丑娃娃”。
在人类世界里,每个人的样貌都不尽相同,有美也有丑,而布娃娃也应该和人类的样貌一样,这一点正好迎合了一般人的接受心理。因此,碎布娃娃的设计者把娃娃设计的各式各样,发型、肤色等各有各的特色,可以说成是“千人千面”。这一别出心裁的创意,刚好符合大众心理。
如果说碎布娃娃的设计令人叫绝,那么科莱科公司的其他做法可能会令人称赞为伟大的创举。他们给每个碎布娃娃都取了名字,并且制作了出生证、领养证,一张精美的卡片上印制着每个娃娃的姓名、手印和脚印,碎布娃娃的屁股上还盖有接生员的手印,由此看来,碎布娃娃的问世,与小孩子的出生没有什么两样了,消费者在购买这种玩具时,都需要签署“领养证”,给顾客造成了一种错觉,自己的购买行为并不是在单纯的购买一件玩具,而是在领养孩子。
照此看来,科莱科公司能赢得巨额利润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危机来临时,一定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积极思考,分析出现危机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想出应对办法。
2.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每个人都在生活,然而有的人活得轻松,有的人却活得沉重。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谁善于减轻身上的包袱,谁就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包袱是隐形的,只有自己感觉得到。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对手很难发现自己有没有“脱壳”。只要自己愿意丢下身上的包袱,便能够在无形中战胜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太多,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精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糊涂一点,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时,不要过分强求。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只会增加烦恼,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地生活。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够做到“小事糊涂”的人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大部分人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自己的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而且还被琐事所困扰与牵绊着。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事时,对一些不要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对待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与聪明之间,不能丧失做人原则和起码的人格。
如果能做到像大肚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纵观古今,达到这种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也有很多。晋代的裴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裴遐到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作客。周馥命家人设宴款待裴遐,他的司马负责劝酒。由于裴遐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司马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为此司马非常生气,以为裴遐是故意怠慢他,顺手便推了裴遐一下,不料裴遐没有留意,被推倒在地,其他人见状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会难忍这种“羞辱”而对司马勃然大怒。谁知裴遐慢条斯理地爬起来,神情自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与人下棋。后来王衍问起裴遐,当时为什么还能镇定自如、举止安详。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将视线从古人的身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剑拔弩张、恶言相向,这些人不懂得小事需糊涂的真谛。有一次,许多老人围在一起下棋、观棋。其中下棋的两位老人,只为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双方互不相让,他骂他是臭棋篓子,他骂他是卑鄙小人,骂得不过瘾还动了手,结果大家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双方成了仇人,再不一起下棋,即使双方见面也彼此翻白眼。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一些,不要太计较,而真正遇到大事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尤其是在交际会话和发表演说的时侯,自找台阶,故作不知,装一装糊涂是非常重要的。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发表演说的时候,有一个故意捣乱的人突然大喊到:“狗屎!垃圾!”遇到这种不及预防的干扰,如果换为别的人,采取的措施可能就是对那个故意捣乱的大声的斥责,或者就是充耳不闻,但威尔逊却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为了使演讲能圆满的成功,威尔孙很镇静的说:“这位先生请不要急,你所不满的脏乱差问题我马上就会谈到。”通过对捣乱人意思的故意曲解,威尔逊移花接木的安全渡过险滩,使得演说顺利的进行。由此以可以看出,装糊涂也是应付别人刁难的一种好方法。
现实生活中,也要适时的装糊涂,有些话没有必要说得太实太死,太过于绝对很可能让不怀好意者钻了空子。遭受他人刁难,面对两难问题时,冥思苦想毫无意义,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用含糊的语言回答他含糊的疑问,借此摆脱困境,让对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元泽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之子,年幼时就表现出其过人的智慧。有一次,一位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让王元泽分辨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元泽的回答不但说得头头是理,还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他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那位客人对王元泽的回答已没有了说辞。尽管王元泽回答得含糊其辞,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但回击了刁难他的客人,也表现了自己的聪颖之处。假设王元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不但显示不出他的过人之处,得不到客人们的赞赏,还会给王安石丢脸。遇到像这种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时候,回答它最好的方法非含糊其词莫属,因为这样不但可以顺利脱身,还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华。
作为领导,更是要懂得难得糊涂。宽广的胸襟,宽厚待人往往事一个领导博取众望的法宝。名将吴起在士兵当中很有威望,士卒们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吴起能够不计将领的身份,苦士兵之所苦,乐士兵之所了。他穿和士兵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自己备粮。有一次,一位士兵在阵前因为生了肿瘤而痛苦不堪。吴起看见后,毫不犹豫地用口替他吸出肿瘤内的脓汁。那位士兵和周围的人都感动不已。那位士兵的母亲听到了这个消息放声痛哭。别人都很奇观,说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吴将军却亲自用嘴给他吸脓,你应该高兴才对啊!为什么反倒如此的伤心呢?那位母亲回答:“先夫早年也是蒙吴将军不弃,吸取他肿瘤里的脓,从此他跟随吴将军四处打仗,以此报答吴将军之恩,最后终于死在战场上。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出脓,这不是显示我儿子也将步他父亲的命运吗?这叫我怎么不伤心?”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领导如果能常常对自己的身份糊涂一点,以德服人,处处以人为先,便能广结人缘,自然的把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
读书做学问也要“糊涂”。业精于勤荒于戏,形成于思毁于随。自古以来读书就提倡一股“傻劲”,视金钱名利如粪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好了,一切也都会有。所以读书学习要懂得“糊涂”。大数学家陈景润到大街上不会买菜,地理学家李四光不认识自己的女儿。更甚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吃饭的时候竟然用馒头沾着墨汁吃。大科学家牛顿煮鸡蛋时竟然煮成了自己的手表。他们都是“糊涂”的典型,却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糊涂”能帮我们成就大事。
包袱是前进路上的阻力,它就像鞋底的沙子,让人在前进的过程中感到疲倦、劳累。只有将这些能够产生压力的包袱一一丢弃,才能够轻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